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朝解读——大秦帝国的崩溃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0 09:19:27 0


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秦陵兵马俑时曾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可是,奇迹是用多少老百姓的生命和血汗换来的!

正如马克思在评论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时所说的。这些“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一、始皇之死与沙丘之变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长期操劳国事且又纵欲过度的秦始皇,时常被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侵扰。笃信神祗的他,让人为他占卜,结果得了“游徙吉”一卦,意思是只有外出游历才会吉利。

秦始皇决定外出巡游。在这之前,秦始皇已4次巡行全国。所以,这是第五次巡游,然而,也是最后一次。

随同秦始皇此次出巡的,有已升至丞相的李斯,职掌始皇车骑和符玺的宦官中车府令赵高。临行前少子胡亥请求同行。胡亥聪明伶俐,深得始皇钟爱,立刻得到应允。

出发之前,秦始皇对军国大事做了一番安排,由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总理朝政。至于长子扶苏,早已派往上郡(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东南一带),与大将蒙恬一起率兵防御匈奴。

十月(秦以十月为岁首),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从咸阳出发,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县西北),沿丹水、汉水至云梦(今洞庭湖及武汉市附近一带湖泊区),再沿长江东下,经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又顺水道和运河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按原计划准备在这里渡水上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但因水势凶猛,不宜渡舟,只得西行20里,改由狭中(今浙江富阳县附近)渡水。秦始皇上会稽山,祭大禹,并在那里刻石留念。

从会稽返回后,秦始皇从江乘(今江苏镇江市北)渡江,至琅琊(今山东胶南)。秦始皇曾数度到达琅琊。琅琊地处东海之滨,而传说中的仙人就住在东海的蓬莱山上,这大概就是琅琊对秦始皇的吸引力所在。当听说秦始皇再次来到琅琊,一直打着为秦始皇求神药幌子而行骗的方士徐市等,又跑来说了一通瞎话:蓬莱山上的神药是有的,只是海中有大鱼阻挡了通路,不得前去,所以请派人先把这些大鱼除掉。

秦始皇一心想着长生不死,以至对这些荒诞不经之言深信不疑,他立即派人乘船入海射鱼。求药心切的他,居然自己也拿起连弩(一种可以连发的由弓箭发展而来的射器),等候大鱼“出射之”。可是,从琅琊向北行至劳成山(即崂山,在今山东省东端),一路上始终没见到大鱼。到之罘(今山东烟台市北)后,才射杀一条大鱼。然而这个时候,方士徐市早已不知去向。秦始皇遂取道临淄西归。

当车驾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秦始皇,加上旅途的颠簸、劳累,患上了重病。这位被长生的梦想搞得神魂颠倒的暴君,一向忌讳说“死”,所以这个时候,群臣也都“莫敢言死事”。然而事实无情,秦始皇的病情日甚一日。生命垂危之际,他终于意识到死亡之神已经向他伸出双手。

秦始皇开始安排后事。他口授了一封给公子扶苏的信,让他速回咸阳办理丧事,并继承帝位。然而,未等这封信送出,更未挨到返回咸阳,当这行人马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东南)时,秦始皇就撒手人寰,魂归西天。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帝王,只活了49岁,就结束了他的一生。

秦始皇死后,左丞相李斯恐怕贸然宣布丧事会引起大乱,决定秘不发丧,将尸体放在韫辌(始皇的卧车)车中,每日照常令人送饭送水,以掩人耳目。只有胡亥、赵高及五六个宦者知道底细。车驾日夜兼程向着咸阳赶路。

这时,早就觊觎高位的赵高,开始盘算如何篡权。赵高曾当过胡亥的老师,教胡亥学习秦律,深得胡亥的宠幸。而胡亥的哥哥扶苏则信任蒙恬。所以,赵高就策划让胡亥即位,从而使自己可以攫取大权。他向胡亥暗示,秦始皇在给扶苏的信中要立扶苏为皇帝,而未封胡亥以尺寸之地,企图挑唆胡亥销毁遗书。

谁知在胡亥的心目中,父皇有着极高的地位,他根本不敢抗逆父亲的旨意而有什么非分之念。胡亥反而向赵高表示,父亲遗书中怎么说,他就怎么办。

赵高见胡亥不开窍,就单刀直入地要胡亥篡夺皇位。他开导说:“商汤灭夏桀,周武王诛殷纣,都是替天行道,不是不忠。”然后又晓之以利害,“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让别人做自己的臣子与自己做别人的臣子,管制别人与被别人管制,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岂可同日而语啊!)经赵高反复劝说,胡亥终于答应篡位。

但是,胡亥能否即位,李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赵高就去串通李斯参与阴谋。李斯也是一个权欲熏心的人,然而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故不置可否。见此,赵高就对李斯施展了挑拨离间的伎俩。他对李斯说:“扶苏最器重蒙恬,如果扶苏做了皇帝,势必用蒙恬为相。到那时,你想回乡做老百姓恐怕都不可能了。现在决定谁为太子全凭你我。我做胡亥的老师好多年了,深知他是一个慈仁笃厚,轻财重士,心里明辨而又拙于口舌的人,最适合做皇帝。你听我的话,让胡亥即位,定能长保富贵。否则,就要祸及子孙。”

经过一番权衡,李斯同意了赵高的谋划。

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了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捏造罪名,斥责扶苏在边疆十几年“无尺寸之功”;还对未被立为太子有怨气,上书诽谤父皇,是为“不孝”;而蒙恬知道扶苏的言行而不加以纠正,表现“不忠”。所以,要他们两人自杀。赵高与李斯又假造了立胡亥为太子以继承皇位的诏书。伪造的书、信,由胡亥的亲信送往扶苏、蒙恬率军驻扎的上郡。秦始皇晚年极少会见公卿大臣,所以除赵高等亲信外,其余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因此,赵高、李斯封锁秦始皇的死讯,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扶苏接到伪造的书信,不知其中有诈,深知父命难违,便欲拔剑自杀。蒙恬感到事情蹊跷,劝他调查一下原委,核实诏书是否属实,但扶苏不听,丝毫没有疑心,表示:“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做父亲的要赐儿子以死,儿子还需要再请示吗)就乖乖地自杀了。

此时,载着秦始皇尸体的车驾已从井陉(今河北井泾北)绕道九原向咸阳进发。他们故意从北边绕一大圈,一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是等使臣回报扶苏的消息。载尸的车已散发出臭气,内中的尸体腐烂不堪。赵高下令装一车鲍鱼同行,以鱼腥气掩盖臭气。

当车驾由九原沿直道快要抵达咸阳时,终于传回了扶苏自杀的消息。赵高一伙欣喜若狂,立刻代表朝廷公开发丧,然后宣布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皇帝。那一年,胡亥21岁。

赵高因此当上了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掌握宫廷戍卫大权。

二、诛杀宗室、大臣胡亥、赵高的篡权行为引起了诸公子和大臣们的疑虑。奸诈的赵高感觉到危机四伏,就对胡亥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和大臣们都有所怀疑,愤愤不平,很可能发生事变。为今之计,要用严法酷刑,将先帝(指秦始皇)的旧臣以及诸公子消灭干净,然后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建立自己的班底。”胡亥听从了赵高的建议,开始密谋诛杀那些对他们心怀不满的大臣、公子。

胡亥有兄弟姐妹数十人。经过与赵高共同策划,胡亥罗织罪名,首先将6位公子杀戮于宫,随后又在咸阳的市上,公开处死12个公子。公子将闾等3人,自知二世不会放过他们,被迫含恨自杀。公子高见势不好,准备逃跑,却又怕牵连家属,满门被斩。因而主动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见到公子高主动求死的奏书,胡亥大喜,准其请求,并“赐钱十万以葬”。

胡亥对姐妹们也不放过,将她们残酷杀害。

对胡亥、赵高来讲,大臣中的心腹之患,是蒙恬。当时接到伪诏,扶苏拔剑自刎,而蒙恬不肯,被使者逮捕,囚禁于上郡阳周(今陕西子洲西部)。自蒙骜起,蒙氏家族世代为秦名将。蒙恬本人为秦国扫平群雄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兵30万,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又负责构筑长城,声威赫赫。所以,胡亥、赵高必欲置蒙恬于死地而后快。他们派使者手持诏书,前去诛杀蒙恬。蒙恬表示要申诉,可哪得允许,最后只得服毒自尽。

蒙恬有个弟弟叫蒙毅,过去深得秦始皇的赏识,常跟随在秦始皇的左右。有一次赵高触犯秦法,秦始皇将他交给蒙毅处治。蒙毅秉公执法,依秦律判其死罪。可当蒙毅将判刑结果上奏秦始皇,秦始皇却因宠爱赵高,下了赦免令。此后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要报仇雪恨。如今大权在握,他自然要除掉蒙毅。

但赵高不愿亲自出面,以免朝臣们说他打击报复。赵高要借二世的手来除去这个心头之恨。赵高编造了一套谎言,对二世说:“先帝在位时,曾打算立你为太子,然因蒙毅一再从中作梗,所以使得先帝终于改变了主意。”二世听罢,对蒙毅顿时产生反感,遂下令诛杀蒙毅。

胡亥、赵高还捏造罪名杀死了其他一批大臣。中央郎官以上、地方郡县守尉也被杀掉和撤换了一大批,并换上自己的亲信。二世又“更为法律”(对法律进行修改),对人民进行更加残酷的镇压。这一切,使得“群臣人人自危”,“黔首(平民百姓)振恐”。

秦二世的残暴行径,为天下人所不耻。那些幸免于难的大臣、官吏,“持禄取容”,表面上唯唯诺诺,看胡亥、赵高的脸色行事,实际上貌合神离。胡亥的侄儿子婴,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也反对胡亥、赵高如此残杀宗室大臣。他用战国时候赵王迁杀李牧而信任颜聚、齐王建害忠良而用后胜,都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劝谏二世不要滥杀功臣。子婴指出:“诛杀功臣而起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将使群臣失信、斗士离意,对内、对外都不利。”可二世对这些话根本不放在心上,仍然肆意妄为。

三、空前的葬礼秦始皇死后3个月,二世葬始皇于骊山北侧。

秦始皇的陵墓,是秦始皇在他亲政后就着手兴建的。它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部一带,北临渭水,南依骊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修墓的工程十分浩大,动用了70多万人。墓中设施复杂,棺椁皆用铜汁浇铸而成。墓室规模宏大,犹如地下宫殿。其中不仅仿照秦廷议事秩序安置了百官位次,而且到处摆满了奇珍异玩、金银宝器,以及供君主享用的物品。墓室上方绘有日月星辰。地上塑有川河江海,并灌入象征流水的水银。在墓道和棺椁周围,布置了弩矢机关,若有谁靠近,即会自动射杀。墓中还用人鱼(可能是指鲵鱼)膏制成的烛照明,长年不熄。

由于陵墓过于庞大和精致,秦始皇生前未能看到它竣工。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加以突击修建。始皇下葬后,工程还在继续。直到反秦大起义的队伍打进关中,才被迫中止。

秦始皇陵的规模以及奢华、精致的程度,不仅超过了秦国历史上所有先公、先王的陵墓,而且在中国历代帝王陵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秦始皇葬礼的细节,史书记载不多。但是从秦始皇陵的规模,可以想见当时治丧的“盛况”,一定是空前的。

当时,秦二世下令,凡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始皇后妃以及大批宫女,全部为始皇殉葬。这是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殉。二世又生怕营建秦始皇陵的工匠泄露墓室中的机密,竟下令在始皇灵柩下葬后,迅速关闭出口,将所有在墓内工作的工匠统统活埋在里面。不仅如此,二世还在秦始皇陵墓外围埋下大量的殉葬物。

经过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已对秦始皇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有关情况,撮述如下。

整个秦始皇陵园区占地562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5个部分:封土,地宫,城垣,寝殿等附属建筑,陪葬坑。封土,即坟丘。它是用黄土堆积、夯筑,呈上小下大的方锥体状。据载,秦始皇陵原来“坟高五十余丈(115米),周回(周边长)五里余”。经考古工作者研究,确定原封土的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总面积249775万平方米。由于历经2000年的风雨侵蚀,现存封土已比原来小了很多,但高度仍在50米以上,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面积为12075万平方米。高大的封冢似一座山峦,林木葱郁,与南面的骊山遥遥相对。

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现已确认,地宫位于封土堆地平面下30米左右,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呈矩形。地宫内存在明显的汞异常。物探过程中发现了大范围、含量较高的汞,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从而验证了《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的真实性。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墓室周围有一层细夯土质地的巨大宫墙,夯层厚约6—8厘米,宫墙高度为30米,顶端比秦代当时的地面要高。地宫内有东西两条墓道,还有十分发达的排水系统,以保证内部的干燥。

封土四周有内外两道城垣。城垣已倾圮,目前仅存墙基。经勘测,内城和外城均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内外城四面都有门,门上有阙楼。

大鼎城垣以内、封土的北侧和西侧,发现大片地表建筑遗址。经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得知封土北侧的建筑是陵园的寝殿,西侧的建筑是供奉寝内墓主灵魂饮食的认(音四)官的住处。这是模仿人间宫殿“前朝后寝”制度而来的,反映了事死如生的观念。

在城垣内外,有数不尽的陪葬坑。比如,在封土西侧出土了大型彩绘铜车马两组,它们应是供墓主灵魂乘坐巡行用的车马仪仗中的副车。西边的内、外城之间,发现珍禽异兽坑及跪坐俑(古时殉葬用的陶制或木制的偶人)坑31座,出土有鹿麂及其他珍贵动物的骨骼及跪坐陶俑,象征着宫廷的苑囿。在外城东边的上焦村发现了马厩坑及跪坐俑坑。它们象征着宫廷的厩苑。跪坐俑是古代叫作“圉(音雨)人”的负责饲养马的人员。此外还相继发掘出百戏俑、文官俑、乐手俑和青铜水禽等等。

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有一组大型陪葬坑,从中出土了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群(将在下面介绍)。

根据以上情况可知,秦始皇陵园的整个建筑布局,模拟了始皇生前居住的京城的格局,是将地上王国搬到了地下。例如,那高大的封土下的地宫象征着皇宫,内外两城象征着京城的宫城和外廓城。内城里有寝殿、便殿、寺园吏舍,还有供皇帝出行用的乘舆,游猎用的苑囿。外城外边的厩苑内有供驾车和骑乘用的骏马。再加上地宫内具有的百官位次以及无数奇器珍怪,构成一幅“千古一帝”的理想宫城图。

至于兵马俑,应是象征着驻扎在京城外的军队,即守卫京城的戌卫军。

就这样,秦始皇被葬入、掩埋在雄伟的地下“宫城”中,身旁还有浩荡的“大军”守卫着。

四、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在,我们专门来谈一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

1974年3月,几位农民在距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外打井时,偶然发现几片陶俑的碎片。聪明的他们立刻意识到地下一定埋有重要的文物,就向文物部门报告。于是,引出了一项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兵马俑经发掘,那里有以军阵形式排列的兵马俑坑3个。一号坑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6万平方米。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为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为98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深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

3个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形态逼真。它们的排列是按照当时的军阵编组的。一号坑是以战车与步兵组合排列的长方阵;二号坑为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曲尺形军阵;三号坑的陶俑做仪卫式的夹道排列,是统帅一、二号坑军队的指挥部。一、二、三号坑构成了秦国强大军队的一个缩影。

古代军队的编列一般分为左、中、右三军。古代军队驻扎的地方称作“壁垒”。因而,一号俑坑可视为右军的“壁垒”,二号俑坑为左军的“壁垒”,三号俑坑是指挥部。那么,中军呢?

在位于一号俑坑的中部北侧,即二、三号俑坑之间,有一个面积为4608平方米(96×48米)的未建成的俑坑。其位置正处于中军部位,当是拟建的中军俑坑。这个坑之所以没建成,估计是由于公元前209年周文率领的起义军,打到了骊山北麓的戏(今陕西临潼境内),俑坑的工程被迫停工。

俑坑工程始于何时?史无记载。根据俑坑出土兵器上刻的纪年看,最早的是始皇“三年”,最晚的为始皇“十九年”。这说明兵器放进俑坑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此距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7年。按照《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的大规模修筑是从统一后开始的。结合兵器刻辞分析,兵马俑坑的修建工程很可能始于统一后不久。工程持续到公元前209年,大约费时10年左右。

上述三处从葬兵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共出土陶俑、陶马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兵马俑坑不但是一个丰富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也是一个雕塑艺术的宝库。数以千计的高大的兵马俑群,其规模的宏伟、气势的磅礴,在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十分罕见多姿多彩、形态逼真、充满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具有经久的感人魅力。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风格,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艺术创造上的卓越才能。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生动地再现了秦王朝军队训练有素、兵强马壮的情景;显示了秦王朝横扫六合、威镇天下的军事力量及其雄伟的气势。

人们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然而,奇迹是以天下老百姓的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是用无数建造者的尸骨堆出来的。

研究显示:秦始皇陵园外的这一组兵马俑坑,占地面积总计约为2万平方米。仅挖坑一项的土方工程量就达10万余立方米。所用木料均为巨大的松柏。根据遗留的木槽看,有的棚木直径为68厘米、长达10余米。初步计算,一、二、三号俑坑共用木料8000余立方米,棚木上铺的苇席和竹席1800余平方米,铺地用砖25万余块。加上7000余件大型陶俑、陶马(此为估算的数字,包括了尚未发掘出来的)的制作。其工程量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十分惊人的。

可这还仅仅是一个陪葬坑而已。

所以,司马迁记载的秦始皇派发70万人修建陵墓,不会是一个非常失实的数字。

也因此,当时被榨干血汗的老百姓要诅咒暴君秦始皇不得好死:

“秦始皇,夺俺粮,开吾户(门),据吾床,饮吾酒,喝吾浆,食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太平御览》卷八六)

秦始皇真的暴死了。

但是,继秦始皇坐天下的二世胡亥,在大兴土木、榨取劳动人民血汗和恣肆挥霍、穷奢极欲方面,丝毫不比乃父逊色。他除了继续建造秦始皇陵,还不停地兴建秦始皇统治时期未及竣工的阿房宫,并不断修直道、驰道。

为了自己的游猎享乐,胡亥又以防卫京城为名,征调5万步兵,豢养大量狗马禽兽,供他练习射猎。他甚至还下令,一般人不得食用咸阳周围300里内的粮食,以专门供给射猎士兵和禽兽。同时,他又向各郡县征发粮草,并规定输送人员要自备干粮。由于路途艰难,加上饥饿、劳累,役夫伤亡不可胜数。

胡亥公然说过:“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比喻时间过得快,人生短促)。吾既已临天下,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这种极端腐朽的世界观,同他手中的权力结合在一起,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这样的统治,能不覆亡吗?

千余年后,元代张养浩作了《山坡羊》小曲一首。他在慨叹世事沧桑时,特别提到了秦朝统治者的暴戾恣睢给老百姓所带来的辛酸和痛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六、李斯的“督责之术”

比起昏庸而贪婪的二世胡亥,丞相李斯还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和统治经验。他见二世骄奢无度、秦王朝岌岌可危,几次劝谏,可二世从来不听。一次,二世反过来责问李斯:“听说古代的尧、禹等君王都是很辛苦的,难道君王就是为了如此苦形劳神而拥有天下的吗?我可不希望当这样的君王。”二世又继续发问,“我想随心所欲,尽情享受,又要永远保有天下,你说有什么办法能达到这个目的?”

李斯向来看重爵禄,惟恐丢官,听到二世责问,就谄媚取容,提出一套“督责之术”以博取二世的欢心。他上书奏道:“贤主”必能行“督责之术”,“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曲从)其主矣”;不能行“督责之术”的,如尧、禹这些君主,“其身劳于天下之民”,势必“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真是受罪。

李斯所说的“督责之术”,简单地说就是严刑酷法加上君主的独断专行。李斯主张用“轻罪重罚”的办法来镇压臣下和百姓,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君主还要独揽大权,驾驭群臣,而不能被臣下所影响。这样,君主的位置坐稳了,也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

“法”、“术”、“势”本为先秦法家所提倡和强调的东西,并不新鲜。但先秦法家在肯定严刑峻法的同时,还注重“奖赏”,倡导的是“赏罚并用”;在突出君主权威的同时,还力主对君权有所节制。而李斯的“督责”说,显然对先秦法家学说做了不合理的扬弃,尤其是对其中一些致命的弱点做了大肆发挥。

联系李斯一生的言行看,“督责”说并不符合李斯的真实思想。所以汉代既已有人指出,李斯属于“阿意督责”(《法言·重黎》),即用“督责”说去迎合二世。慑于宫廷政治的险恶和专制君主的淫威,李斯不仅参与了权奸的篡国阴谋,还堕落为一个无耻的马屁精。

秦二世对这种极端独裁专断的统治思想,却深以为然。“于是行督责益严。”凡对人民压榨得酷烈者,就嘉许为“明吏”;杀人多者,就称之以“忠臣”。结果使“刑者相半(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史记·李斯列传》)。

这当然激起了全国人民更激烈的反抗。

七、勾心斗角:李斯丧生秦二世、赵高和李斯3人,因互相利用而联合起来。由于权力和利益再分配上的不平均,他们之间常常勾心斗角。

赵高原是赵国王族的远亲。秦灭赵时,他父母都做了俘虏,被迁到秦。入秦后赵高父亲因触犯秦法,被施以宫刑,母亲也沦为宫奴。在宫中服役。赵高母亲在宫中服役时曾与人“野合”,生下赵高。后来,她的不轨行为被人揭露,受到刑罚。此祸殃及赵高,也被处以宫刑,罚做宫中奴仆。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一日,秦始皇在宫中遇到赵高,见赵高身材高大,力量过人,很是喜欢,就叫他做中车府令,为始皇管理车马。在服侍始皇的过程中,赵高学了点“狱法”,于是始皇又叫他做公子胡亥的老师。以后,赵高平步青云,及至沙丘之变,成为执掌秦王朝大权的几个要人之一。

但赵高知道自己出身卑贱,在朝中又结怨甚广,十分惧怕大臣们在秦二世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于是,他对秦二世说:“现在陛下年少即位,若与大臣议事出点差错,朝臣们就会轻视您。陛下不如深居宫中,由我在廷上与朝臣们议事,然后报告给您。这样您就不会在大臣面前有什么过失。他们也就会把您当作英明圣主了。”

秦二世本来就耽于享乐,厌于理事,听这么一说,正好乘机偷懒,从此常居宫中。一意寻欢作乐,大臣再也难以见到。而赵高则攫取了大权,政事皆由他决定。

赵高控制着秦二世,独揽了朝政,作为丞相的李斯当然不满。李斯时常与赵高过不去。于是赵高也将李斯视为眼中钉,决心彻底制服李斯。

一天,赵高一本正经地对李斯讲:“现在关东形势很紧张(当时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正取得节节胜利),皇上却还屡屡征发人力大修阿房宫,无休止地搜集天下玩好之物。我想进谏,但我地位卑贱,实在有些不方便。你为什么不进谏呢?”

李斯早就对秦二世终日深处宫中、骄奢淫逸而不问政事,感到忧心忡忡。现在赵高邀他进谏,李斯不知是计,就说:“我早想进谏,可是皇上不上朝,得不到进言的机会啊!”赵高说:“你若真想进谏的话,我给你寻找机会,到时通知你。”

两人约定后,诡诈的赵高就每当秦二世在宫中与嫔妃们淫乐时,派人通知李斯来求见上谏。如此连续3次,惹得秦二世大怒,怀疑李斯是故意给他难堪,就对李斯产生怨恨。

赵高乘机对二世诬陷李斯,说:“丞相参与了沙丘之谋,现在陛下做了皇帝,李斯的地位并没有提高,所以他想裂土封王。”赵高看一下二世的脸色,又接着讲:“李斯长子李由任三川郡(今河南境内,灵宝以东一带)守。陈胜的军队过三川,李由不肯出击。听说李斯父子与陈胜之间还有文书往来,我因为还没有拿到实证,所以一直没敢奏报。再说,丞相在外边的权力可比陛下还要大啊!”

秦二世听罢立即派人去调查李由与陈胜起义军的关系,李斯意识到大祸将至,立即上书秦二世,揭发赵高的劣迹,建议除掉赵高。

秦二世对赵高深信不疑,以为李斯是诬告赵高,离间君臣关系,他还把李斯上书的内容告诉了赵高。赵高立即先发制人,说李斯要除掉自己是为了篡位。二世遂下令逮捕李斯。与李斯一起下狱的,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

冯去疾、冯劫在狱中愤然自杀,李斯还想等待皇上的裁决。

二世令赵高审讯李斯。赵高刑讯逼供,逼迫李斯承认谋反罪行,并将其宗族宾客收捕殆尽。李斯经不住酷刑的折磨,承认了赵高的指控。可他仍存一丝侥幸的心理,在狱中向二世上书,希望得到宽赦。

然而,赵高扣下了李斯所上之书。赵高又令人假扮御史等官员,反复审讯李斯。只要李斯稍有翻案的念头,就加以严刑拷打,迫使李斯维持承认谋反的口供。最后,在二世派来的审讯人员面前,李斯承认有谋反之罪。

秦二世二十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阳市被当众腰斩,其宗族也被全部诛灭。

李斯的一生,颇能发人深思:他在辅佐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作出一定的贡献,是秦始皇身边的几个具有政治见解的大臣之一。但他贪图禄位,缺乏气节,在专制政治的漩涡中不敢坚持自己的见解,甘愿与昏君佞臣沆瀣一气。最后,不仅毁掉了自己前半生的功业,还在权力的角逐中丧生。

李斯既是被专制政治和昏君、奸佞所杀,也是为自己丧失节操所害。

八、赵高指鹿为马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死后,秦二世即拜赵高为丞相。由于他是阉人,可以出入内宫,故被称为“中丞相”。昏聩的秦二世终日沉溺于享乐,将整个朝政全部交给了赵高。

但赵高欲壑难填。他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还想有朝一日坐上皇位。

赵高首先派亲信控制中央的要害部门。他任命女婿阎乐为咸阳令,弟弟赵成为郎中令,掌握了京师和皇宫的卫队。随后,开始试探群臣的意向。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的一天,赵高当着群臣的面,献给秦二世一头鹿,却说那是马。二世一看,笑着说:“丞相错了,怎么把鹿说成是马呢?”但赵高坚持说是马。

秦二世随即问左右大臣究竟是鹿还是马。结果,有的回答是鹿,有的为了阿谀奉承赵高,回答是马,还有的则沉默不语。

事后,赵高对言鹿者一一加以陷害。从此,群臣都箝口不语,免得因与赵高唱反调而被治罪。

显然,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要看一看他的威势究竟有多大。这是企图篡秦的一次预演。

就在赵高忙于做篡位准备时,刘邦、项羽率领的起义军已席卷关东,并向关中进军。当刘邦部队攻至武关的消息传到咸阳宫内,秦二世如梦初醒。他急忙派人去找赵高,商量对策。赵高当机立断,下令动手除掉二世。

赵高让弟弟赵成做内应,女婿阎乐率领属部攻打二世居住的望夷宫。行动之前,狡诈而又心狠手辣的赵高怕女婿有变,悄悄地将阎乐之母扣为人质。

阎乐很顺利地打进了望夷宫,抓获秦二世。糊涂的二世竟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请求面见赵高。阎乐不答应,而要他死。见此,秦二世就请求封给他一个郡,让他做一个郡王,阎乐也不答应。二世又表示自己只要当一个万户侯,阎乐仍不准。无奈之下,二世最后请求让他与皇后去当普通的老百姓。阎乐再次予以拒绝。

走投无路的秦二世,只得被迫自尽。

九、子婴投降秦二世一死,赵高就把皇帝的玉玺佩戴在身上。文武百官见赵高居然佩戴帝印,按捺不住心头的不满,一时朝廷上议论纷纷。赵高见状,知道像他这样出身的人要登上皇帝的宝座,公卿大臣们是决不会答应的,就只好立二世的侄子子婴即位。

但是,赵高仅让子婴称王,不称帝。理由是:“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当时,在席卷而来的秦末大起义浪潮中,一些人纷纷打出原六国的旗号而自立。二世自杀时,秦廷已完全丧失了对关东的控制。

赵高要子婴斋戒,然后去宗庙举行授玺仪式。子婴早就痛恨赵高窃取秦王朝的权柄,这时又听说赵高暗中派人与刘邦联系,想在关中自立为王,就决心除掉赵高。子婴与儿子商议,准备不去宗庙,从而诱使赵高上门,然后将其杀死。

果然,赵高见子婴迟迟不去宗庙,就亲自前往子婴住宅催促。子婴早已在家中设好了伏兵,等赵高一进门,立刻下令动手。伏兵一拥而上,将赵高乱剑刺死。子婴又诛灭赵高三族(何为“三族”,说法不一。有一说指父族、母族、妻族),并将他们暴尸于咸阳街头示众。

然而,面对反秦起义军的强大攻势,子婴毫无抵抗能力。子婴称王仅仅46天,刘邦就突破武关,攻下山尧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兵临咸阳,屯军灞上(地处咸阳郊外)。子婴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脖子上系上白绫,坐着白马、白车,捧着秦的传国玉玺,向刘邦投降。

秦王朝彻底垮台了。

这是公元前206年冬天。此时距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仅仅15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51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