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大明王朝——杨善是怎样从瓦剌迎回明英宗的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3 09:21:48 0

杨善是怎样从瓦剌迎回明英宗的杨善(1385~1458),字恩敬,大兴(今属北京)人。成祖起兵时,因参预守城有功,被授予典仪所引礼舍人之职。

代宗景泰元年(1450),杨善奉命出使蒙古与也先议和。到达后,也先派来迎接杨善的人在与他饮酒时问:“‘土木堡之战’时你们的军队怎么那么胆怯呢?”杨善回答:“当时年轻力壮的官兵们都南征去了。王司礼(大宦官王振)只是建议太上皇巡视那里,并没有进行作战的准备,因此让你们得逞了。不过,现在南征的将士都回来了,有将近二十万人马。他们平时都用神枪火器来训练,百步之外就能射穿人马;在边防要塞又埋了三尺深的铁锥,马蹄一踏上去就会被穿透。”那人听了大惊失色。

杨善接着又说道:“可惜现在这些都用不到了。”那人赶忙问:“为什么?”杨善说:“我们和议成功了,现在就是亲兄弟,还用它干什么?”那人听了大松一口气,赶忙回去把这些话告诉了也先。也先非常高兴。

第二天进见也先时,杨善便责问说:“太上皇在位时期,我们给太师您的黄金钱币从没有断绝,太师您为什么要背弃盟约呢?”也先说:“你们削减了我的马价,给我的布帛也多被剪断,前前后后派去的使者很多都没有回来,而且还减少了赐给我方使者的礼物,这是为什么?”杨善回答:“太师您送来的马年年增多,价格难以维持,而我们又不忍心拒绝,所以只能稍微减少一点;布帛被剪断,是翻译官干的,事情败露后,已经被杀掉了。就是太师您上贡的马也有优有劣,貂裘有好有坏,这难道也是太师您的意思吗?您派遣的使者好多人之所以不回去,只是因为他们或是做了强盗,或是触犯了法律,担心回来后被惩处,因此逃跑了;前来进贡的使者接受赐宴时,往往虚报人数,我们减少的只是虚报的人数,只要本人到了就一定有礼物。上天有好生之德,您两次进犯,双方死伤无数,如果现在送还太上皇,我们和好如初,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也先说:“可诏书上并没有说要奉迎太上皇啊!而且你们为什么不带着重金来换?”杨善胸有成竹地说:“这就是想成全太师您的名声啊!如果写在诏书上,这就是说太师您是迫于朝廷之命而非出自真心;如果拿着财物来,人们就会说太师您送还太上皇只是贪图那一点点的钱财,如今您主动提出送还太上皇,百姓就会称赞您是个仁义之人,必定会名垂史册、称颂万世的。”也先听后连连点头。最终答应杨善陪太上皇回京。

回京后,举朝上下都极力称赞杨善,认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代宗对他的赏赐却很少,因为在杨善带给也先的诏书上并没有写着要奉迎太上皇的话,因此,杨善陪着太上皇归朝,代宗认为这并不是当初派遣出使的旨意,所以对他的赏赐很少。

石亨为什么支持明英宗复辟石亨(?~1460),渭南(今陕西渭南)人,善于骑马射箭,能用大刀,每次作战总能击败敌人。

英宗正统元年(1436),石亨因斩敌众多,累计功劳,升任为指挥佥事。十四年,石亨巡视塞外时遇到兀良哈的部众,大败敌寇,升任为都督同知。那个时候,边将中有智有勇的首推杨洪,其次就是石亨。石亨虽然是副将,但朝中非常倚重他。

北京保卫战中,石亨采用于谦的计策,设伏兵诱击,杀死很多敌军,继而在西直门外将敌军打退。论功劳,石亨最大,升为侯爵。代宗景泰元年(1450)给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景泰八年(1457),代宗将要祭祀天地,疾病发作不能举行典礼,召石亨代替。石亨受命来到床前,看见代宗病得厉害,便起了异心,联合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密谋拥立英宗复辟,希望立下千秋功勋,以邀功受赏。八年正月十七日,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乘代宗病重之际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或“南宫复辟”。石亨因拥立有功,受到英宗的重用和赏赐,由武清侯升为忠国公。

郭登在巩固边防方面有什么作为郭登(?~1472),字符登,郭英的孙子,博闻强志,擅长议论,喜欢谈论兵法。

英宗正统年间,郭登跟从王骥征讨麓川(今云南瑞丽),立下战功,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又跟从沐斌征讨腾冲(今云南腾冲),升任代理都指挥佥事。

正统十四年(1449),他在跟随英宗北征的战争过程中,不仅英勇奋战,还积极修整城墙,修缮兵器,抚恤士兵,吊问死者家属,慰问受伤的战士,并亲自为他们包扎伤口。

代宗景泰元年(1450)春,郭登侦察得知蒙古瓦剌从顺圣川(今河北阳原)侵入并在沙窝(今河北沙窝)安营扎寨,便率兵追踪。在行进途中,探子报告说敌军差不多有一万人,而郭登只率领了八百人,敌众我寡,将士们面露惧色,纷纷请求撤回。郭登大声呵斥道:“我们一心想着退避,如果走到半路正当疲倦时敌军追来,各位还能保全么?”说到这里,拔出剑来插在地上说:“凡是说退回的立即斩首!”军心才稳定下来。郭登随后领军前进,迅速逼近敌营。敌军发现后仓促迎战,郭登连发两箭,射死敌人两个头目,明军声势大震。郭登一马当先,乘势又斩杀敌军头目一人,这时官兵们无不奋勇杀敌。敌军措手不及,慌乱中无法准确判断明军实力,瞬时溃散。明军自在“土木之变”中大败后,边防将领无人敢与瓦剌交战,而郭登的这次大捷则给了将士们莫大的鼓舞,士气为之一振。朝廷得到捷报,封他为定襄伯。

四月,敌军数千骑又蜂拥而至,郭登出城迎战。他早先已经在城内埋伏好了士兵,在迎战时假装战败,将敌人诱入城内,大败敌军。又预测到敌人很可能会再次侵犯,便让兵士拿着毒酒、猪羊、纸钱等伪装成祭坟的人,让他们一看见敌人就立即丢下食物逃跑。结果那些敌人看到食物后,争相抢夺,最终因一时贪嘴而命丧黄泉。

郭登智勇双全,带兵也纪律严明,作战料敌如神,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维护了边塞的安定。

杨锐在平定朱宸濠叛乱中立有什么功劳杨锐(?~1532),字进之,萧县(今安徽萧县)人。当时,宁王朱宸濠有谋反之心,王琼认为安庆(今安徽安庆)居于要害之地,应该加强防守,于是提拔杨锐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守卫这个地方。杨锐与知府张文锦修造战船,每天督促士兵操练水战,以备战事。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造反,率军向东而下,烧毁彭泽(今江西彭泽)、湖口(今江西湖口)、望江(今安徽望江),涌到安庆城下,有战船五千多艘。杨锐等人开始在长江边抵抗,后不能敌,退入城中,被叛军围困。城中将士分四面防守,杨锐和崔文防守最为重要的城西。杨锐昼夜抵抗,杀伤叛军二百多人,并斩杀了叛军的间谍,才使叛军渐渐退却。

七月,叛军的全部兵马到达安庆城下,号称十万人,战船相连六十多里,朱宸濠亲自督战。江西佥事潘鹏投降了叛军,奉命到城下劝降,城内军心动摇。杨锐将潘鹏的家僮腰斩示众,才使军心稳定下来。朱宸濠大怒,把安庆团团包围,并加紧攻城,杨锐等人殊死搏斗。当时守城的兵士还不到一百人,其他的全是民兵,老弱和妇女送饭,并运送石头,每人运送一两块,几天就堆积如山。叛军攻城时,便纷纷投下石头,逼使叛军的攻势渐缓。杨锐又向叛军营地射去书信,劝告他们解散,许多人都逃跑了。他还招募敢死队趁夜偷袭叛军营地,使他们整夜都惊扰不安。朱宸濠沮丧地说:“安庆尚且不能攻下,怎能指望南京?!”恰逢官军收复了南昌(今江西南昌),于是叛军撤去。杨锐等人又出城袭击,打败叛军,前后十八天,安庆解围。

在平定朱宸濠的叛乱中,杨锐派人守卫安庆城,击退叛军,功不可没。事后,武宗非常高兴,提拔他为参将。

罗伦为什么托病不愿做官罗伦(1431~1478),字彝正,吉安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以维护道义为己任。他为去世的母亲服丧,过了两周年,在举行大祥祭礼之后,才开始吃盐和乳酪。宪宗成化二年(1466)参加廷试时,作对策一万多字,痛斥时弊,名动京城,录取为进士第一名。当他看到宪宗召回正在服丧的大学士李贤,并让他“夺情任职”时,立即上疏劝谏,表明这是关系纠正人情风俗、维护伦理孝道的大事。宪宗看后大怒,把他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李贤也耿耿于怀。事后,虽有多位大臣上疏解救,却始终得不到回应。李贤去世后,他虽官复原职,但是被安排在南京,不被重用。两年后,罗伦托病还乡,不再出任官职。

罗伦不愿为官,也与性格有关。他为人刚正,严于律己,对富贵名利看得很淡。他读书是为钻研圣贤学说,曾说:“科举考试并不能毁坏人,而是人自取灭亡。”当时知府张瑄同情他的贫穷,用粟米周济,被婉言谢绝。在家乡,他倡议实行乡约,并以身作则,大家相互遵守,没有人敢违犯。罗伦穿衣吃饭都比较粗劣,并不以为耻。有人送衣服给他,而当他看到路边有饿死的人,就脱下衣服掩盖尸体;如果要留客人在家饮食,就需要妻儿到邻居家去借贷钱米。罗伦曾在人迹罕至的金牛山上建筑房屋,著书立说,不为世事所扰。

王徽为什么反对宦官专权王徽(1428~1510),字尚文,应天(今江苏南京)人。英宗天顺四年(1460)考中进士,担任南京刑科给事中之职。

宪宗即位之初,王徽便与王渊等人呈上奏疏。在疏中,以自古宦官贤良的少、奸邪的多的史实为根据,阐明恢复太祖时的旧制度,即不准宦官参与朝政的道理。认为这样既有利于朝廷,也有利于宦官本人。

宪宗成化元年(1465),发生吴皇后被废事件,宦官牛玉因为擅自调换中宫,论罪当死,但由于处理此案的官员徇私枉法,他只受到被贬的处罚。王徽等人看不过,于是上疏弹劾,认为对牛玉判刑太轻,依据国法应该处死。并列举大宦官王振、曹吉祥等人危害朝廷的事为例,劝诫宪宗借鉴前事,不要轻信宦官。他还指出,宦官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常常利用这种机会勾结朝中大臣,时时进谗言诬陷忠良之士,扩大自己的势力,干预国家政事,也使得宦官的兄弟子侄依仗权势,横行不法,欺压百姓。宦官虽然身在宫中,心却在宫外,内外互相勾结,这样极容易引发动乱。宪宗不但不听,还把他贬为州判官。宦官更是对王徽切齿痛恨,处处排挤,使他的仕途不顺,终于在宦官的陷害下被取消了官籍。

届伸是怎样揭露宦官败坏国事的屈伸(1460~1504),字引之,任丘(今河北任丘)人,宪宗成化末年考中进士,一直担任谏官。他坚持正义,刚正不阿,尤其对败坏国事的宦官,揭露抨击不遗余力。

孝宗弘治年间,以镇守广宁(今河北宣化)的宦官王振为首,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等人谎报军功战绩,明明在广宁一战中失败,却上报朝廷说是打了胜仗。屈伸等人上疏弹劾,孝宗却不追究。直到广宁再一次失守,王振等人又谎报,屈伸又上疏弹劾说这是欺君罔上的大罪,孝宗才下令立案审查。

宦官苗逵与成国公朱晖等人讨伐敌寇,捣毁巢穴,只斩杀了三个敌人,等到敌寇大举进攻固原(今宁夏固原)的时候,他们不敢出兵,也只斩杀了十二个敌人,却先后都以胜利上报朝廷,并向朝廷讨要封赏。对此,屈伸等人多次上疏弹劾,孝宗都不听。

镇守河南的宦官刘瑯,上疏要求拨给杂役人员,孝宗下令拨给了五十人。依照先例,担任尚书之职的宦官才有二十个杂役人员。于是,屈伸上疏竭力反对,孝宗下令减少了二十个。

理学大师王守仁的生平情况如何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曾在会稽山阳明洞隐居养病,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大师及教育家、书法家,也是明代出身于文人的著名将领之一。

王阳明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随后在兵部、刑部任职。武宗正德元年(1506)冬,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责打了四十棍,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丞。刘瑾被朝廷处死后,王守仁由庐陵知县,历任南京刑部主事,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升迁为鸿胪卿。正德十一年(1516),王守仁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安(今江西大余)、赣州(今江西赣县)、汀州(今福建长汀)、漳州(今福建龙溪)等地。当时,南、赣等地有多处农民起义,王守仁在巡抚此地时,联合福建、广东两省军队,镇压了大庾(今江西大余)、乐昌(今广西乐昌)、郴州(今湖南郴州)等地农民起义。十四年,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平定“宸濠之乱”。世宗嘉靖元年(1522),升任为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六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赴广西田州(今广西田阳)平息当地少数民族骚乱,又指挥官军击破八寨、断藤峡的土匪。最后,他病死于往返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大庾)的路途中,时年五十七岁。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守仁是明中叶著名的教育家,从三十四岁开始讲学活动,直至去世,历时二十三年。在这期间,除六年是专职从事讲学之外,其余均是一面从政,一面讲学。他所到之处,除热心于讲学外,还热心于教育设施的建设,并且不拘形式,既建书院,也设置社学和兴办学校,这在客观上对明中叶以后书院学校的发展、讲学之风的兴起起了积极的倡导作用。

在哲学方面,他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流行达150年之久,形成阳明学派,谓之“阳明心学”。不仅在本土影响极大,还流传到日本等国。他的学说虽然起过某种冲击圣贤偶像的积极作用,但空谈心性之风的流行,也影响了明中叶以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一生著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后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传世。

嘉靖皇帝为什么赏识张璁张璁(1475~1539),字秉用,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后因“璁”字与世宗皇帝朱厚熄的“熄”字同音,为了避讳,世宗特赐名孚敬,字茂恭。

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当时,武宗无子,在世时下诏让堂弟朱厚熄继位,是为世宗。世宗即位才六天,即下诏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奉迎生母来京。这道诏书遭到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大臣抵制。他们援引汉代定陶王、宋代汉王等类似的事为例,不予认可。

这时,张璁在礼部观政,上了一道《正典礼》的奏疏,阐明汉代定陶王和宋代汉王的儿子是先入宫承嗣为皇子,而后继承皇位,这是继嗣。而当今皇上是以伦序而立,是为继统。统与嗣不同。并据“孝”和“尊亲”传统,说明礼法的核心是人情;申明世宗登基后就商议“追尊圣考”、“奉迎圣母”,合乎大孝之道,顺乎人情之理。世宗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说:“这番议论一出,我父子都可以获得保全了。”之后,世宗授张璁、桂萼为翰林学士,与其他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展开激烈的争论。随着事态愈演愈烈,朝臣中有二百多人甚至跪在宫门前哭谏。世宗一怒之下逮捕了为首者,打死十七人,下狱一百九十人,发配戍边八人。

嘉靖三年(1524)九月,“大礼之争”落下帷幕,世宗尊其生父为皇考,生母为皇太后。这一场大礼仪之争,实质上是前朝权臣与新继位的年轻皇帝的权力之争,张璁就成为这场争斗中新皇帝政治集团中的先锋与主力,从而得到赏识与信任,一再擢升。六年十月,以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决策,两年后晋升为首辅。

张璁任首辅以后,刚正廉洁,一心奉公,并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来实行种种改革措施:针对官场上贿赂公行、贪赃枉法的积弊,竭力推行廉政,加强监察权力,巡按御史与地方官员进行相互监督,不许结党营私、私下进谒、请托与馈赠,违者由缉事衙门访捕拿问;针对宦官干预朝政,张璁上奏明确揭露其种种劣迹及其产生的危害,使世宗下决心改革,罢免撤除天下镇守太监;针对权贵侵占民田,张璁与杨一清上疏,坚决请求清理权贵大臣的庄田,一律归还百姓。此外,张璁还请得旨意,裁减锦衣卫官兵三万一千多人,其他部门冗官、冗兵四万多人,罢黜不称职御史二十余人。这些措施,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皇权统制,所以得到世宗的支持与赞赏。

张璁生病时,世宗曾派遣锦衣千户刘昂前去探视,并带着手诏说:“卿以赤诚辅联,朕亦以腹心是托。”并催促还朝辅政。他逝世后,特赐谥号文忠,追赠为太师。

胡士宁是怎样弹劾宁王朱宸濠的胡士宁,字永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孝宗弘治六年(1493)考中进士。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时常上疏陈述当时的政治得失,与李承勋、魏校、余祐一起被称为“南都四君子”。

武宗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骄横跋扈,有谋反之心,但没有人敢说。胡士宁十分愤慨,于武宗正德九年(1514)三月上疏给武宗,指出江西尽管盗匪横肆,但其隐患不在盗匪而在宁王。宁王府的威势日渐扩大,聚集了很多不法之徒胡作非为,多次假借火灾强夺百姓的房屋基地,还以采办贡品为名侵扰附近的府郡,而地方官员却只知奉承不予制裁。他说这样会使得百姓不安,逼得他们群起作乱。针对这种情况,他请求武宗委派公允忠诚的大臣镇抚江西,同时让宁王只治理他的藩国而不要阻挠有关官员。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平定祸乱的根源,消除意外变故。武宗同意了派大臣前往江西镇抚的事情,至于他说的宁王府违反法制侵扰百姓的事,怀疑不是真的,就没有派人调查,只是命宁王好好管束下属。

朱宸濠得知后,恼羞成怒,几次上疏弹劾他,又以重金贿赂权臣和武宗宠信之人,一心想杀掉他。在朱宸濠的活动下,胡士宁的家人全部被抓,胡士宁走投无路,自投锦衣卫监狱。在狱中,他又三次上疏说朱宸濠谋反的情况,但武宗都不予理睬。他在狱中被关押了一年多,后经多位大臣的援救,被贬职流放到沈阳(今辽宁沈阳)。又过了四年,朱宸濠果然谋反,胡士宁才被重新起用。

郑晓是怎样分析倭寇之乱的原因的郑晓(1499~1566),字窒甫,海盐(今浙江海盐)人。世宗嘉靖二年(1523)考中进士,曾任职方主事、太仆丞、南京太常卿、刑部右侍郎等职务。他熟悉军事,尽知天下险要关塞,兵马虚实强弱的情况。任职于兵部时,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曾多次击败倭寇的进攻,曾在狼山(今属江苏)围攻他们,斩杀九百多人,因此两次晋升官阶。

当时有许多百姓受了倭寇的贿赂而与他们内外勾结,为他们作向导,使得倭寇完全知道官军的虚实,还有很多人加入倭寇的队伍。针对这种情况,郑晓说:“英武雄健有才识之徒,因为困顿没有地方显示才华,才会甘心作贼寇。除非国家广泛网罗人才,使他们有出路,不然恐怕其中就会产生像孙思、卢循这样的人,祸患就蔓延大了。洪武年间倭寇侵扰近海的州县,以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威灵,加上谋臣老将的帮助,修筑城堡操练士兵,经营几年,都还没有经营安定。于是招募渔夫、岛上居民、贩卖私盐受罚的刑徒、编入户籍的蜑人编成几万人的水军,又派使臣出海宣扬恩威。很久以后,倭人才不成为祸患。如今江北虽然平静,然而船只出没,转眼就是千里。倭人依恃华人作耳目,华人凭借倭人作爪牙,若不详细筹划,后患很不容易消除。”

郑晓对倭寇之乱原因的分析十分中肯,世宗对他提出的建议都采纳了。

张经御倭有功为什么却被处死张经(?~1555),字延彝,侯官(今属福建)人。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考中进士,任嘉兴(今浙江嘉兴)知县。

嘉靖三十二年(1553),张经被任命为南京户部尚书,随后改任兵部尚书。三十三年,朝廷因倭寇猖獗,令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的军队,见机行事。十一月,倭寇两万余人占据柘林(今属江苏),其同党也相继而来。张经每天勤于选将练兵,又考虑到江苏、浙江、山东的军队同倭寇作战时多次都以失败告终。因此想组织附近各地的官军合力攻打倭寇,力图一举捣毁贼窝。那时恰逢侍郎赵文华前去,他与胡宗宪相互勾结,屡次催促张经出兵。张经坚持等到各地官军都会合后,合力攻打,赵文华再三催促,张经依然坚持己见,于是赵文华就秘密上疏控告张经耗费军饷,祸害百姓,畏惧倭寇,因此贻误战机等。而在赵文华上疏时,各地方的官军也都会集在了一起。五月初一,倭寇突袭嘉兴。张经派遣各路军队在王江泾合力作战,大败倭寇。这是平倭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而世宗收到赵文华的奏疏后,便向严嵩询问情况,严嵩的回答和赵文华的奏疏如出一辙,并说当地百姓都很怨恨张经。世宗听后,大怒,立即下诏逮捕张经。但不久就传来“王江泾大捷”的消息,世宗却认为这是张经听到赵文华弹劾自己后才打了一仗。而严嵩又时常在世宗面前进言说张经是冒领赵文华与胡宗宪的功劳,并极力称赞赵文华与胡宗宪。世宗对严嵩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下令逮捕张经。张经被带到京城后,向世宗详细陈述了进兵剿倭的原委始末,可世宗却始终听不进他的话,最终判张经死罪。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张经被判斩首。天下人都为他抱冤。

胡宗宪是怎样勾结严嵩贻误国事的胡宗宪(?~1565),字汝贞,绩溪(今安徽绩溪)人。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在沿海地区非常猖獗。世宗命令张经为总督,李天宠为浙江巡抚,又命赵文华督察军务,而赵文华依仗严嵩在朝内的支持,极为骄横。张经和李天宠不愿依附赵文华,只有胡宗宪依附他。赵文华与胡宗宪相互勾结,大力排挤张经、李天宠。“王江泾大捷”中,胡宗宪虽参与有力,但赵文华、严嵩却将张经的功劳全部抹杀而归于胡宗宪。张经因此获罪,被世宗处死。

在歼灭汪直、徐海的战役中,胡宗宪立下大功,但他为人有权术,又喜好功名。通过赵文华又结交到严嵩父子,每年都会向严氏赠送无数的金银、丝绸、女子、珍异物品等。赵文华死后,胡宗宪与严嵩结交更深,权力震动东南一带。胡宗宪还喜欢结交宾客,对各种身怀一技的人也都施以恩惠,因此名声大作。但他所侵吞的公款、聚敛的财物也不计其数。

胡宗宪又十分懂得谄媚世宗,经常向世宗进献珍品。因此遇到有人弹劾胡宗宪时,世宗也大都宽恕了他,不多追究。等到严嵩垮台后,御史汪汝正在查抄罗龙文家时,发现了胡宗宪在遭人弹劾时授意罗龙文向严世蕃求助的亲笔书信。汪汝正上呈给世宗后,胡宗宪终于被逮捕,并投入监狱。

胡宗宪在狱中上奏陈说自己在平定倭寇的功劳,又说自己是因为向皇上进献祥瑞物品而遭人弹劾,并说汪汝正有受贿行为。世宗终因怜惜宗宪,将汪汝正也一并投入监狱。胡宗宪后来死在狱中,汪汝正获释。

曹邦辅击倭有功为什么受到贬黜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今山东定陶)人。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进士。

嘉靖三十四年(1555),曹邦辅被授予右佥都御史一职,到应天(今南京)巡查安抚。那个时候倭寇正聚集在柘林(今属江苏),部分倭寇则从绍兴(今浙江绍兴)窜出,转而劫掠杭州(今浙江杭州)、严州(今浙江建德)等地,又进犯南京,攻破溧水(今江苏溧水),直抵宜兴(今江苏宜兴)。曹邦辅率兵分兵围剿,大败倭寇。赵文华本想争夺他的功劳,但曹邦辅早已将捷报奏告给了朝廷,赵文华因此非常怨恨曹邦辅。

后来赵文华与胡宗宪,会同曹邦辅共同攻打占据陶宅(今属江苏)的倭寇,结果失败。贼军后退时,曹邦辅又进兵攻打,却再次战败,因此被罚夺去俸禄。而赵文华却上奏指责曹邦辅躲避强敌而攻打弱敌,延误军期。赵文华回京后,又向世宗进言说:“倭寇不难消灭,但因总督、巡抚不称职,以致官军失败。”于是,世宗便下令逮捕曹邦辅,将他贬去戍守朔州(今山西朔县)。

余珊向皇帝所上十事的内容是什么余珊,字德辉,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武宗正德三年(1508)考中进士,授予行人之职,升为御史。余珊严于律己,为官很有威仪,深得人们敬重。世宗嘉靖四年(1525),他在给世宗所上的奏章中,陈述了朝廷潜在的十种弊病,行文洋洋洒洒,达一万四千字,反复陈述,极为痛切,内容概括起来是这样的:

正德年间,反贼刘瑾独揽政权,扰乱朝政,幸亏陛下振兴纲常法纪,然而不久又因循旧习,使纲常法纪废弛,此为第一种;陛下打击铲除了正德年间遗留下来的寡廉鲜耻、攀附权贵之徒,但是现在重富贵薄名节之风盛行,受贿之门重开,商贩往来如前,致使风俗败坏,此为第二种;正德年间国家权柄下移,王气不振,因此才有宁夏安化王和江西宁王的叛乱,全靠陛下奋起整顿藩王,然而陛下近来受腐儒姑息言论的迷惑,纵容部下犯上,致使朝廷的号令竟出于士卒之口,这是国威衰弱的表现,此为第三种;自从刘瑾掌权以后,用收受贿赂来更换将帅,所以边防遭受破坏,全靠陛下奋起而严加整饬,但是积病已久,边防松弛,外敌强大,此为第四种;陛下继位,虽有力地打击了刘瑾等敛财集团,但近年来,赋税沉重,百姓在田野中嗷嗷待哺,全没有乐于生存的心思,这是国家根本的动摇,此为第五种;近来朝中言路阻绝,偶尔有几个忠直之士,也被权奸排挤而离去,导致人才匮乏,此为第六种;刑法严酷,进言之士稍有不慎,即遭酷刑,致使言路闭塞,此是第七种;奸邪之徒以忠良的假像掩饰自己的奸诈,正是大奸若忠,大诈若诚,臣担心正不压邪,群奸日益得势,奸正混淆颠倒,此为第八种;自陛下继承皇位,一改武宗亲小人远贤臣之风,但是自从兴起有关“大礼”的议论以来,凡是不合陛下心意的,便加以贬斥,小人由此窥探机会,投机取巧,以迎合君主的心意,获取功名,因此使得大臣观望,小臣畏惧,上下相违,导致君臣产生隔阂,此为第九种;如今多次出现异常天象,成为灾害之兆,此为第十种。这十种,只要有一种,就难以保住天下,恳请陛下任用贤臣良将,这样可使朝政的弊病除去,国家可望大治。

戚贤是怎样一位官员戚贤(1492~1553),字秀夫,全椒(今安徽全椒)人。他是一位有智谋、敢于弹劾贪官庸吏、大胆言事的正直而有作为的官员。

戚贤是在世宗嘉靖五年(1526)考中进士的,被授予归安知县。归安县里有座肃总管庙,香火很旺盛,每天都有人进庙祭祀祈祷。有一年干旱,戚贤就到庙里祈祷求雨,却没有应验,就把木偶像扔到河里去了。过了几天,有船经过,木偶像居然跳到船上,船中的人大惊。戚贤知道后笑着说:“这是因为没有将它烧掉。”于是派人将木偶像烧毁。暗中命令衙役躲在庙的附近,等着水里的人一出来,就逮捕他们。没多久,果然捕获了几个人,原来是当地奸人招募的善于游泳的人做出来的。戚贤运用自己的智谋使得真相大白。

知府万云龙为人性情急躁,对待下属很严厉,因此,戚贤好几次触犯了他。后来,万云龙被人诋毁,即将贬黜,而戚贤不计前嫌,为其诉冤。这样,万云龙才得以幸免。尚书桂萼因此而认为戚贤为人做事与众不同,十分欣赏他。

嘉靖十四年春,戚贤升任吏科给事中。进言说遭罢黜的官员有处理不当的,应该让谏议官上言救援。皇上听从了他的请求。恰巧此时参议王存和韦商臣因上言论事触犯了朝中要人;前给事中叶洪弹劾汪鋐被贬职,后来这几人都被罢黜。戚贤此时正在陕西审事,给事中薛宗铠便根据戚贤所上奏疏的意思上言救援。但是吏部坚持不同意,皇上于是下令将他们罢免。

戚贤回朝廷后,认为汪鋐之所以敢恣意横行,其实是因为张孚敬包庇他,因此上奏,陈述了陈孚敬的种种罪状,说:“宰辅张孚敬安插心腹掌握吏部大权,以利害相威胁钳制谏议官口舌。陛下听从臣的意见,允许谏议官申诉辩论,正是为了防止大臣行私。现在谏议官为叶洪上言辩自救援,孚敬却从中阻挠,曲意庇护吏部尚书。”

戚贤任刑部给事中时,夏言执掌朝廷大权,在选用翰林院庶吉士人员的事情上未能做到不徇私情,就对此事上奏,陈述有关徇私请托的害处,皇上接纳了他的意见。

太庙失火,戚贤借此弹劾贪污侵吞巨大的郭勋以及张瓒、樊继祖等人,并推荐许多贤能之士。夏言心生不悦,有意激怒皇上,将戚贤贬任山东布政司都事,被推荐的人也都被罚夺俸禄。

冯恩为什么被称为“四铁御史”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十分贫寒。母亲吴氏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敦促教导他好好学习。所以冯恩从小就知道奋发努力,刻苦用功。有一年的除夕夜,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外面下着大雨,屋子因为年久失修,到处都漏雨,面对这么艰难的处境,冯恩无所动摇,仍泰然自若地用心读书。工夫不负有心人,于世宗嘉靖五年(1526)考中了进士。正是这一段艰难生活的磨练,造就了冯恩正直的个性,坚强的意志,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他进谏刚直坦率,不畏权贵奸邪,被百姓称作“四铁御史”。

当时,有大臣建议分别在南郊和北郊进行祭祀典礼,并让皇后主持北郊的祭祀活动。皇帝拿不定主意,就让朝廷众臣各陈己见。但天地合祀是一贯的传统,而且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执掌内宫之事,远出郊野是很不合礼法制度的,于是很多人上疏反对。但是,凡是持反对意见的大臣,都被诏书斥责为奸邪之徒。冯恩知道后,很是气愤,明明是皇帝要求大家说说自己意见的,现在怎么变得专断独行了,想来一定是有人为宣扬一己之意而左右了诏书的起草。于是他上疏直言,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当他写奏疏的时候,尽管自认为会受到责备,但还是勇敢地呈了上去。然而皇上并没有责备他,可见他的推测是符合事实的。此后,冯恩更加奋发,以直言进谏、针砭时弊为己任。

嘉靖十一年冬,有彗星出现,这在当时被视作不祥之兆,世宗便下诏要求众臣说真话。冯恩于是上疏一一指出大臣的正直奸邪。对于有才学、有能力的,则大力举荐,同时也不畏权贵,直言不讳地对奸邪之人极力指责,其中就弹劾了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以及汪鋐等,列举了种种恶行,说他们是朝廷中的三颗扫帚星,若不除去,将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当时正值汪鋐等人当权,很受世宗宠信。奏疏呈上,世宗很生气,汪鋐等人又进谗言,冯恩便被关进了监狱。然而,汪鋐等人仍不罢休,企图置冯恩于死地。等到朝廷审讯的时候,汪鋐做主审官,有意侮辱冯恩。冯恩则誓死不向他下跪,正义凛然地立于朝堂之上,大骂汪鋐,一一数落他的罪行。汪鋐气急败坏,冲下审讯席来殴打冯恩,被陪同审讯的人拉住。尽管避免了一场闹剧的发生,但汪鋐还是怒不可遏,判处了冯恩死刑。冯恩大笑而出,一点畏惧都没有。观看的人都叹息道:“这个御史不但口如钢铁,他的膝、胆、胃都是钢铁做的。”由此而称他为“四铁御史”。

后来,冯恩的儿子上血书请求替父去死,感动了世宗,才得以幸免。

周冕是怎样弹劾权臣严嵩的周冕,资县(今四川资中)人,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起初任太常博士,后提拔为贵州御史。他做官向来有正直的名声,有两件事为例证。当时,太庙的重建竣工,世宗想要派遣有关官员代替自己前去祭祀祖先。御史鄢懋卿认为这样做不可以,祭祖是国家大事,必须皇帝亲自前去。世宗十分生气,下了一道谕旨,上面明写着若再出现这种想要通过劝谏君主来谋取自身声名的人,必将判重罪。文武百官听说之后,都惊恐不安,哪里还敢管闲事,唯独周冕仍然据理力争。世宗大怒,立即将他逮捕入狱,想要重罪责罚。但事后又被周冕直言进谏的品格所感动,最终还是释放了,复派原职。祭祖风波之时,太子已经十一岁了,但还没有开始系统地学习如何为人为君的圣贤道理。周冕出狱之后,首先提出的建议是要世宗早日为太子选定名师,教化品性。世宗本来就余怒未消,对此更是怒不可遏,下令用棍棒将周冕赶出京城,贬为云南典史。虽然遭此远逐,可周冕依旧心怀豁达,没有怨恨之情。

几年之后,周冕调回京城任兵部武选郎中。此时,发生了杨继盛上疏弹劾掌握朝政数十年的权臣严嵩及严效忠的事件,并牵扯到欧阳必进等有关大臣,他们纷纷上疏为自己辩护。一时间,朝中乌烟瘴气。世宗心中烦躁,命令兵部调查事情真相。周冕经过调查后上奏直言严效忠是依托严嵩,伪称姓名,谎报军功,并细细指出严嵩之子严世蕃所递送材料中的种种可疑之处:

“假若严效忠曾考中过武举人,那为什么没有原籍官府举荐选送他们的文书?如今又为何自称平民而不称作武举人?严效忠自称是严鹄之兄,严世蕃之子,但严世蕃之子大都年幼,并没有起名叫做‘效忠’的。假若严效忠真是斩杀敌人首级七颗,那为什么其他将领没有一人上报斩杀敌人首级之功,难道在三军之中唯独宰相之孙骁勇善战吗?况且他当时才十六岁,怎能担当大将之任?在前方大捷与朝廷得知消息之间不到一个月,为什么万里之遥的军事情报传递得如此迅速?”

奏疏陈述事实清楚明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种种破绽处。周冕虽官职卑小,但并不因为严嵩父子的权势而故意为他们遮蔽掩盖。

这封奏章震惊了朝野内外,就连严嵩父子也为其中所列出的种种破绽感到惊恐不已,私下连忙托人弥补漏洞。然而,世宗昏庸,故意偏袒严嵩,反而斥责周冕是蓄意报复,下诏将他逮捕入狱,严刑拷打,贬为庶民。

穆宗隆庆初年,朝廷录用那些在世宗一朝敢于劝谏的直臣,周冕就被任命为太仆少卿。但周冕忧虑母亲年迈,始终没有上任。

吴时来为什么晚节不保吴时来(?~1590),字维修,仙居(今浙江仙居)人,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考中进士。起初,他为人正直磊落,敢于弹劾贪官污吏,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然而在晚年因官场上遭受挫折,沉沦十多年,复职后委曲求全,晚节不保。

吴时来最初官授松江(今江苏上海)推官。当时倭寇大举犯境,乡民携妻子儿女逃到松江避难。吴时来开城接纳他们,并派精兵良将修复毁坏的城墙,进行顽强抵御,保住了松江一方百姓的平安。

因功升任刑科给事中,此时,他更加勤于政事,为国事尽心尽力。一上任就弹劾了严嵩的同党兵部尚书许论、巡安御史路楷等人。严嵩因此十分痛恨吴时来,借机派遣他出使琉球国,想以此将他排挤出朝,以钳制其口。然而,吴时来并不畏严嵩的权势,上疏直言弹劾他的种种罪状。当时,吴时来弹劾严嵩的奏章与张翀(chōng)、董传策的奏章一起呈上,而张翀、董传策都是徐阶的门生,严嵩就疑心是徐阶指使他们这么干的,便秘密上奏诬陷说三人是受了别人指使故意陷害自己,并说吴时来畏惧出行琉球国,想借此事来拖延。世宗轻信严嵩,将三人打入钦犯监狱,严刑拷打,最后流放到西南烟瘴之地。

穆宗隆庆初年,吴时来被召回,恢复原职。此时的吴时来仍然秉持公正,大胆言事,弹劾贪官污吏。然而,他的刚直个性和做法遭到了小人们的非议,恰巧此时高拱执掌吏部,很不喜欢吴时来,于是借光懋等人弹劾吴时来滥行推举之机,将他贬为云南副使,直到罢官闲居于家。

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吴时来才再次被起用。然而此时的吴时来已不复当年的坚贞正直,十余年的贬黜生活使他意志消沉,在执政时委曲求全,不能秉持操守和公道,接连被多人弹劾,不得已请求退职归家,终不能保其晚节。

邹应龙为什么要弹劾严世蕃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考中进士。他为人有才气,为官清正廉洁,又因弹劾严嵩而得到盛名。

当时,严嵩专权已久,朝廷正直之臣如王宗茂、赵锦等人上疏弹劾都遭迫害。因此,朝中人人自危,没有敢再进言的了。但是邹应龙深知严嵩之所以恣意妄为是因为受到世宗的宠信,而如今世宗已不像当初那样听信于严嵩,更何况严嵩之子严世蕃贪婪成性,作恶多端,世宗对他已经产生厌恶之感。于是,邹应龙就想先从严世蕃下手,推倒他后,顺藤摸瓜,严嵩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邹应龙上疏弹劾严世蕃的种种罪状,将他凭借严嵩的权势而做下的违法乱纪之事一一列举出来,并将他在母亲丧期仍行淫乱之事一并奏上。世宗本来就对严世蕃居丧淫纵之事有所耳闻,内心厌恶,还曾密问过一个占卜方士有关身边辅臣贤良之事,方士告诫说严嵩父子为弄权之臣,因此在心里已经开始疏远严嵩。正巧邹应龙的奏章呈入,世宗顺势将严世蕃关进钦犯监狱,勒令严嵩退休,并提拔邹应龙为通政司参议。

就这样,专权长达二十余年的严嵩终于被推翻。不久,严世蕃被诛杀,严嵩病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811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