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大明王朝——为什么刘基被视为诸葛亮式的人物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3 09:21:29 0 刘基

为什么刘基被视为诸葛亮式的人物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博通经史,尤其精通星象、谶纬之学。西蜀时赵天泽评说江左人物,把刘基列为第一位,说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物。

太祖攻下金华(今浙江金华)后,听闻刘基的名声,便礼聘他出山。刘基向太祖陈述了关于时务的十八条策略。太祖非常高兴,建礼贤馆让他居住,恩宠备至。太祖又询问他征伐攻取的计谋,刘基说:“张士诚只是个武夫,胸无大志,不足为虑;陈友谅劫持君主,占据上游,没有一天不想要杀掉我们,应当先除掉他。陈氏灭亡了,张士诚就会势单力薄,一下就可平定,然后我们再北进中原,就可成就王业了。”太祖依计而行,后来王业的发展,果真大致就如刘基最初所谋划的那样。太祖就曾经对刘基说:“先生是我创立江山的第一等功臣。”

刘基又精通天象,经常借助天象向太祖进言。出现大旱时,他就请求太祖审决以前积压拖延的案件。太祖命他负责纠正冤假错案,没过多久,便大雨如注;他还经常通过分析太祖的梦境向太祖进言颁布一些与民有利的政策。在他告老还乡之后,太祖都还曾亲笔致信向他询问天象,他都逐条地做了回答,主要内容就是说霜雪之后,必有阳春,如今国家的威严已经树立,政策应该稍微宽大一些,与民休养生息了。

刘基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料事如神,常有许多出其不意的战术,每遇战事往往以奇计制胜。安丰动乱时,太祖欲亲征,刘基劝他:“汉、吴在找寻进攻的机会,不可前往。”太祖不听,结果陈友谅趁机包围了洪都。太祖后悔说:“不听你的话,差点误了大事。”于是又率部解救洪都,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大战。太祖坐在船内督战,刘基站在旁边,忽然大呼:“赶紧换船!”太祖仓促地刚上了另一条船,还没坐定,刚才所乘的船只就被飞弹炸得粉碎。陈友谅见了大喜,但是一会儿又见到太祖的船,大惊失色,在湖中相持三日,刘基劝太祖把住湖口,结果陈友谅大败而死。刘基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没有人能够揣测,因而世上流传的都很神奇,都说他是个诸葛孔明式的人物。

宋濂在明初有什么事迹见于记载宋濂(1310~1381),字景濂,自幼就机敏过人。

太祖攻占婺州(今浙江金华)后,开设学校,请宋濂前去讲授《五经》。第二年被征召到应天府(今南京),负责给太子讲授经学。对于太子的一言一行,他都用礼仪法度来约束。

太祖洪武二年(1369),太祖下诏修纂《元史》,宋濂任总裁官。当时,太祖比较重视文治,从四方征召儒学士子后,从中挑选出众的提拔为编修进文华堂修习课业,并命宋濂做他们的老师。

太祖经常向宋濂询问有关吉凶征兆的事情,宋濂回答说:“受命不在于天,而在于人。吉凶不在于征兆,而在于仁。”主张以“仁治天下”。太祖的侄子朱文正犯了罪,依律当死。宋濂为他求情说:“朱文正固然当死,但希望陛下您能亲爱亲戚,把他安置到偏远的地方就好了。”

洪武六年(1373),迁任侍讲学士,掌管皇帝的诏令,参与修纂国史,并兼任赞善大夫。又奉命与詹同等人修定日历,与吴伯宗等人编纂宝训。后来确定散官的资格和品级时,太祖想封他为中顺大夫,委以政事。他推辞说:“我并没有其他的特长,只要待在皇上身边就够了。”太祖更加器重他。

宋濂性情诚实。有一次与客人饮酒,太祖派人秘密去侦察。第二天询问昨天饮酒没有,座中客人是谁等,他都一一据实回答。太祖很高兴地说:“的确是这样,你不欺骗我。”他为人又非常严谨,做官那么久,从没攻击过别人,居住的房室题为“温树”。太祖私下里曾让他评价群臣,他只举出好的说,并说:“好的与我友好,我了解;平时不太接触的就不了解了。”茹太素的奏疏在言词间有过激之处,太祖非常愤怒,向群臣该如何处置,有人便说这是不恭敬的行为。询问宋濂的时候,宋濂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要广开言路,怎么能重责他呢?”后来,太祖又看茹太素的奏疏时,发现内中确有一些可行之处,便责备群臣,称赞宋濂。

宋濂一生都未曾离开书卷,对于所学无所不通。他的文章醇厚情深,气势绵长,朝中有关重大典礼的文告都由他撰写。他不止一次地被推为开国文臣第一,登门求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外国使臣也都知道他的名字,高丽、日本等国甚至出高价购买他的文集。虽然他的功业比不上刘基,但许多礼乐制度都是他制定的。

太祖一直非常信任宋濂,甚至调和甘露汤,亲手舀来让他喝,并诏令太子赐给他好马等。但在洪武十三年(1380),宋濂的孙子宋慎因被定为胡惟庸奸党,宋濂受到牵连,太祖要判他死罪,经皇后和太子极力相救,才免了死罪,被安置到茂州(今四川茂县)。第二年宋濂就去世。

胡惟庸贵为丞相因何被处死胡惟庸成为丞相后,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他日益骄横跋扈,常常擅自决定官员的生杀升降,往往提前阅览内外诸司呈给皇上的奏章,一发现对自己不利的奏章,就隐匿不上报。随着他权势日盛,周围喜好钻营、热衷权势的许多不法官员便争先恐后前去结交,因此胡惟庸的权势日益炙手可热。而同时,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让他们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此外,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这一切都引起太祖的极大注意,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相权的威胁。

后来,胡惟庸的儿子在闹市中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死,胡惟庸得知后把车夫杀死了。太祖大怒,让他偿命,并不准用金帛财物等来替换。胡惟庸非常恐惧。于是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密谋起事,暗中通知四方暗交的武臣等。洪武十二年(1379),占城前来朝贡,胡惟庸不向皇帝报告,有太监看到后奏明了太祖,太祖大怒,虽然胡惟庸和汪广洋向太祖顿首谢罪,但事归咎于礼部,礼部又将责任推给中书省,太祖更加生气了,把与此事有关的大臣一律囚禁下狱。

洪武十二年(1379)十二月,中丞涂节向太祖禀告说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太祖认为汪广洋应该知道这件事,问汪广洋,回答说没有,太祖非常生气,认为他故意隐瞒事实,把他贬到海南。后又追怒他当年在中书省不揭发杨宪的罪行,中途又传命赐死。汪广洋被杀后,他的妾陈氏自愿从死。陈氏是因罪被没收官籍的官员陈知县的女儿,而按照当时的制度因罪被没籍的官员的妻女,只配给功臣家当奴隶,不可以做文臣的妾。太祖于是命令法司进行一番勘查。结果胡惟庸及六部官员的堂属全部获罪。

洪武十三年(1380),涂节和中疏省吏商暠上疏告胡惟庸谋反。祖便以“枉法诬贤”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

叶琛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叶琛,字景渊,丽水(今浙江丽水)人,知识广博,非常有文采。元末的时候,曾跟随元朝将军石抹宜孙镇守处州(今浙江丽水),为他出谋划策、捉拿山寇,后来被授予行省元帅。

太祖攻下处州后,叶琛逃到了建宁(今福建建宁)。后来经人举荐,被征召到应天府(今南京),授予营田司佥事之职。不久,迁任洪都(今江西南昌)知府,辅佐邓愈镇守。后来在祝宗、康泰的叛乱之中,叶琛被抓。被抓后,叶琛对祝宗、康泰骂不绝口,始终不屈服,被杀害。洪武元年(1368),追封为南阳郡侯。

章溢的生平情况如何章溢(1314~1369),字三益,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喜爱圣贤之学,孝顺父母,和兄弟们也非常友爱。

有一年,反叛者来侵犯龙泉,抓走了章溢的侄子。章溢挺身而出说:“我哥哥只有一个儿子,用我来代替他吧。”这些人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便想让章溢屈服,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把章溢捆在柱子上,可他始终不屈服。到了晚上,他骗过看守的人逃回乡里。于是召集乡民组成义军,打败反叛者。后来,元军到了,准备杀尽所有跟随反叛者的人。章溢就为他们求情说:“乡民跟随反叛者也是出于无奈,再说,杀了也无济于事。”元军将领石抹宜孙想想也对,便下令制止军队滥杀无辜,并留章溢做了幕僚。章溢跟随他平定了庆元(今浙江庆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等地的反叛者,论功也曾多次授予官职,但都被他拒绝,说:“我所率领的都是家乡的子弟,一心为家乡,都为剿灭反叛者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只是我一个人取得功名,于理不公,于心不忍。”并把义兵托付给儿子,自己退隐匡山(今浙江龙泉南)。

后来,太祖礼聘他到应天府(今南京)。当太祖问到何时才能平定天下时,章溢说:“天道没有固定的对象,只有有德有才而不乱杀人的人才能一统天下。”朱元璋认为说得非常好,并授予佥营田司事之职。后来,章溢到江东、两淮的农田去巡视,按照户籍制定了税额,当地百姓觉得非常合理。又迁任湖广按察佥事。他看到荆襄(今湖北一带)地区还有好多废弃的土地,便提出分兵屯田的建议。太祖听从了。

后来,处州(今浙江丽水)发生骚乱,章溢被任命为浙东按察副使前去镇压,骚乱很快就平息了。浦城的守军缺粮,章溢就将存入官府的粮食匀出来供给他们。朱亮祖攻取温州(今浙江温州)后,军中有很多劫掠来的女子,章溢都按原籍将她们遣送回家。太祖曾告谕群臣说:“章溢虽然是个儒学之士,但他们父子效力一方,共同平定了叛乱,功劳不在诸将之下。”

洪武三年(1370),与刘基一起被授予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当时的朝臣在指责别人的过错时大多严厉苛刻,而章溢却能始终坚持大义,秉公办事。后来在安葬母亲时,因悲伤过度,染病去世。太祖非常悲痛,亲自撰写祭文,并亲临他家祭奠。

冯胜有什么战功而成为开国功臣冯胜(?~1395),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据说他出生时黑气满屋,许多天都没散去,长大后,英勇有谋略。

太祖与陈友谅在龙湾大战时,冯胜攻破陈友谅的主力阵营,敌军大败,逃到采石(今安徽马鞍山东南)。冯胜又打败他们,并趁势收复了太平(今安徽当涂)。又跟从太祖攻下安庆(今安徽安庆)水寨,长驱直入到江州(今江西九江),赶走了陈友谅。后来在鄱阳湖之战中,又跟从太祖打下了武昌,攻克了庐州(今安徽合肥)、江西等地。与徐达联合攻克了高邮(今江苏高邮)、淮安(今江苏淮安)、安丰(今安徽寿县)等地。后跟随徐达北征,攻下了山东各州县,战功仅次于常遇春。

太祖洪武元年(1368),冯胜带兵沿黄河而上,攻下汴梁(今河南开封)、洛阳(今河南洛阳)、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今陕西潼关)等地,被授予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不久,又进攻山西,攻取怀庆(今河南沁阳),翻过太行山,攻克碗子城(今山西晋城南碗城村)等地,活捉元朝右丞贾成。又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绛州(今山西新绛),活捉元朝左丞田保保等,俘虏敌军将士五百多人。二年,冯胜率军平定陕西。三年,出兵西安,打败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俘获几万人马。又攻占略阳(今陕西略阳),活捉元朝平章蔡琳。论功封为宋国公,授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当时,元将扩廓帖木儿在边疆多次骚扰。太祖任命冯胜为征西大将军,率领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西征,打败元军,夺取了甘肃。在这次征战中,大将军徐达出师不利,而左副将军李文忠敌我伤亡相当,只有冯胜大获全胜,军队完整而归。

洪武二十一年(1388),奉命征讨曲靖(今云南曲靖)。二十五年皇太孙确立,加封冯胜为太子太师。在当时所排列功臣中威望最高的八个人之中,冯胜位列第三。太祖认为他功劳很大,所以为开国功臣之一。

傅友德是功臣为什么却被皇帝赐死傅友德(?~1394),宿州相城(今安徽淮北)人。他先是参加了刘福通的农民军,后来跟随明太祖。

在鄱阳湖之战中,傅友德驾着轻舟勇挫陈友谅的前锋,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与诸将在泾江口击杀了陈友谅。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跟从太祖攻打武昌,率领几百勇士一鼓作气夺取了高冠山(即蛇山,今属江西),脸颊中箭也不后退。武昌攻克后,接着又跟从徐达攻克庐州(今安徽合肥)。二十五年,攻打安陆(今湖北安陆),身上九处受伤仍坚持作战,活捉了守将任亮。第二年,转战淮东,打败张士诚援兵,缴获战船千艘。镇守徐州时,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仍能屡败元军,于是升任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太祖洪武元年(1368),跟从徐达攻太原,率领少数骑兵趁夜击退元军一万骑兵,又与诸将一起打败元将扩廓帖木儿。四年,任征虏前将军,率十万步兵、骑兵由陕入川,与汤和配合平定四川,太祖称赞“功为第一”。五年,跟从冯胜屡屡打败北元军,平定甘肃。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兵、骑兵三十万出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了元朝梁王的势力。此后,在多次征讨漠北的行动中,屡建战功。十七年,封颍国公。二十年,以副将军的身份跟从冯胜征讨纳哈出。二十三年,随从晋王朱棢、燕王朱棣远征沙漠,擒其太尉乃儿不花等。后又多次跟从燕王北征,或练兵备边。加封太子太师。

傅友德虽沉默寡言,但有勇有谋。他身经百战,每次战役必定身先士卒,因此所到之处都能立功,太祖也多次下令奖励慰劳。洪武二十五年,傅友德请求把怀远的千亩地赐给自己,惹恼了太祖。太祖不高兴地说:“给你的俸禄赏赐已经不少了,为什么还要侵害百姓利益呢?你没听说过公仪休的事情吗?”(鲁国人,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全国各地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不接受,他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送的鱼。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徇私受贿之罪,说不定哪一天会免去我相国的职务,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常吃鱼了。现在我廉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鲁君就不会随随便便地免掉我相国的职务,只要不免掉我的职务,就常常有鱼吃了。”)第二年,便将他赐死了,廖永忠有大功为什么被处死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政治屠杀,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胡、蓝党狱”。实际上除了这两次集中的杀戮之外,他还采用比较隐蔽、比较温和的手段,除掉了不少曾建立过赫赫战功的忠臣,廖永忠(1323~1375)就是其中的一个。

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随哥哥见太祖时,太祖问他志向,他就表示要“扫除寇乱,垂名竹帛”,得到朱元璋的嘉许。其后多次被委以重任,立下汗马功劳。他有军事才能,善于指挥。在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的战斗中,巧妙地设计出“天桥”,利用江州临江的地理特点,按照城墙的高度,在船尾造桥,靠风力推动使船逆行将桥靠上城墙,士卒缘桥而上,很快攻下了守备森严的江州城。在鄱阳湖之战中,使用火攻,大败敌军。他“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因此,朱元璋亲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给他。他还先后平定两广和蜀地,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在平蜀后,朱元璋撰《平蜀文》表彰战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即认为他的功劳仅次于傅友德,给予极高评价。

除了这些战功之外,廖永忠还为朱元璋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趁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今南京)之机,在船行到瓜州渡口时凿沉韩林儿的坐船而淹死他,为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

那么,这样一个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屡建奇功的忠臣,为什么被朱元璋处死了呢?

关于廖永忠被处死的直接原因,按照《明史》中的记载,是因为违制。“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朱元璋十分痛恨官吏违法,即使功臣如傅友德、周德兴等人因恃功乱法也是不能容忍的。但像所谓的“僭用龙凤”之类的事情类似于莫须有,完全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此廖永忠之所以被处死的真正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较为世人接受的说法是朱元璋为消除隐患,以免将来强臣压主。有一则宫廷秘闻,也许可以解释像廖永忠这样的功臣之所以被杀的深刻原因:有一天皇太子劝说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便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让他去捡。皇太子一把抓住棍子,被刺扎破手掌疼痛难忍。朱元璋说:我是在事先为你拔除棍上的毒刺,难道你不明白我的苦心吗?由此看来,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而被处死,只是借口而已。

胡美为什么能列入功臣行列胡美(?~1384),沔阳(今湖北沔阳)人。他本名廷瑞,为避朱元璋讳,便改名美。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最初,他在陈友谅手下做官,是江西行省丞相,守卫龙兴城(今属江西)。朱元璋早就听说胡美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所以在攻下江州城(今江西九江)后,便派使者招降。胡美尽管再三权衡,最后还是派郑仁杰前去表示愿降,但提出不能遣散其原来所统帅的部队。朱元璋心里不同意,这时,谋臣刘基悄悄地踢了踢朱元璋的坐椅,暗示要答应。朱元璋心领神会,便答应了,胡美投降后,仍为原来的官职。

既然打定主意归附朱元璋,胡美做事就处处为朱元璋考虑,极尽忠心。例如他要投降时,同僚康泰、祝宗并不愿意,胡美便将这个情况暗地告诉朱元璋。朱元璋就命令他跟随徐达一起率兵征武昌,康泰、祝宗留下趁机叛乱,攻陷洪都。徐达回兵,结果祝宗战败而死,康泰被抓回建康。因康泰是胡美的外甥,朱元璋便赦免了他。其后,胡美又与徐达等人攻取淮东,进伐张士诚,攻下湖州(今浙江吴兴)。班师回来后,他被加封为荣禄大夫。

这年冬天,朱元璋又命胡美为征南将军,率军由江西攻取福建。胡美曾经攻打过福建,对其地理比较熟悉,所以,开始的进兵非常顺利,邵武(今福建邵武)、建阳(今福建建阳)守将先后投降。但在进攻建宁(今福建建宁)时,敌将陈子琦等试图以坚守不出的策略来拖垮胡美的军队。胡美屡次挑战,敌将都不应战。胡美于是命令军队加紧攻打,逼使陈子琦等不得不投降。胡美入城后,对百姓秋毫无犯。这一仗大获全胜,俘获敌军九千七百余人,缴获粮草车马无数。胡美把陈子琦等押送回京,又会同汤和等,逐步平定了福建。战后胡美留守福建。不久,朱元璋又把他召回,跟自己一起巡游汴梁(今河南开封)。

朱元璋即位后,封胡美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1370)冬天,朱元璋论功封赏,以“窦融归汉”来称誉胡美的功劳,封为豫章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十三年,被改封为临川侯。

建立了如此大的功绩,若论当日功臣位次,尽管胡美的功劳比不上冯胜、傅友德、廖永忠、周德兴等,但他原本是陈友谅部下,属于“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的情况,且曾为大将,率兵攻城略地,对明朝能最终取得江山,有着独特的贡献,所以应当归入功臣之列。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其最终的结局却是非常不幸的。洪武十七年,胡美犯法当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谋反”事败,朱元璋亲写诏书逐条列举奸党,称胡美依仗长女是贵妃,就偷偷带着女婿进入宫乱禁,后被发觉,女婿受刑而死,他也被赐自尽。

康茂才立过什么奇功康茂才(1313~1369),字寿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元末时归降明太祖,授予秦淮翼水军元帅之职。

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以后,想与张士诚一起攻打应天府(今南京)。太祖知道康茂才以前曾在陈友谅军中服过役,与陈友谅有旧交情,于是就让康茂才派仆人拿着康茂才的书信去欺骗陈友谅,说自己愿意做他的内应,并且会把从长江到南京西城墙的三叉江上的木桥挪开,让陈友谅的水军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之下。陈友谅收到书信后非常高兴,决定与康茂才在木桥会合。仆人回来后把陈友谅的决定告诉了康茂才。太祖知道后,立即派人将木桥改成了石桥。陈友谅到了木桥,发现已经成了石桥,非常惊讶,连叫几声“老康”都没人答应,心下一慌,暗叫一声“不好!”连忙率兵后退,但为时已晚。刚退到龙湾(今南京西北部),伏兵四起,康茂才率领部下奋勇攻击,大破陈友谅军。陈友谅率领着残兵仓皇逃走。

第二年,太祖亲自征讨陈友谅,康茂才跟随,相继攻下安庆(今安徽安庆)、江州(今江西九江)、蕲州(今湖北蕲春)、汉阳(今湖北汉阳)、瑞昌(今江西瑞昌)等地,打败了陈友谅的八个指挥。后来,在彭蠡(今江西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战败而死。

后来与张士诚军大战于尹山桥(今苏州东南),康茂才手持大戟督战,英勇威猛,率领将士们打得敌军大败。

太祖洪武元年(1368),谋取平定中原,相继夺取汴(今河南开封)、洛(今河南洛阳),留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又招降绛(今山西新绛)、解(今山西运城西北)各州。他善于安抚百姓,所到之处尽量不惊扰当地乡民,因此百姓都很感激他的功德,有的还为他立碑颂扬。

洪武三年,征讨定西(今甘肃定西),回军途中去世。

耿炳文是老将为什么晚年不保其英名耿炳文(1334~1403),濠州(今安徽凤阳)人,跟随太祖创业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到洪武末年时,曾跟随太祖一起创业的绝大多数功臣中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两人还在世,因此,耿炳文很受朝廷倚重。

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惠帝任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攻打。当时耿炳文的兵力号称三十万,但真正参战的却只有十三万。后来耿炳文的部将张保投降了燕王,把耿炳文军的实际情况都详细地告诉了燕王。燕王便放张保返回,让他四处宣扬燕军的气势,并称燕军即将要攻打过来。耿炳文信以为真,便率军准备迁移,谁知途中便遭到燕军的埋伏,耿炳文不得不率残留军队又逃回城池,坚守不出。燕王知道耿炳文是老将,一时无法攻下,因此围了三天就解围回去了。

未曾想,惠帝一听说耿炳文失败的消息,便听从了黄子澄的推荐派李景隆取代耿炳文担任大将军。耿炳文返回后,李景隆便代他出兵,结果,由于李景隆其实不懂策略战术,最终全军覆没。于是燕王称帝。

燕王称帝的第二年(1404),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说他的衣服和器皿中有龙凤的图饰,玉带也是红色皮带,属大逆不道行为。耿炳文知道自己被弹劾后,心里非常恐惧,就自杀谢罪了。

耿炳文自从追随太祖,便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直深为朝廷所倚重,只可惜到老时有了二心,最终以自杀了结一生,未能保住自己前半生的英名。

郭英建立了哪些功勋郭英(1335~1406)是郭兴的弟弟。十八岁就跟随太祖创业,备受太祖信任。在跟随太祖征讨陈友谅等战斗中,他都参战有功。

以后郭英又攻打岳州(今湖南岳阳),击败了敌援军,返军途中攻克了庐州(今安徽合肥)、襄阳(今湖北襄樊),授予晓骑卫千户一职。攻克淮安(今江苏淮安)、濠州(今安徽凤阳及其周围)、安丰(今安徽寿县附近)后,郭英升为指挥佥事;又跟从徐达平定中原,跟从常遇春攻打太原,打下了兴州(今山西兴县)、大同(今山西大同),夺取了西安、凤翔(今陕西凤翔),巩昌(今甘肃陇西)、庆阳(今甘肃庆阳),攻克了定西(今甘肃定西县)等,升为河南指挥使。

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郭英跟随傅友德征伐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军攻打赤水河路。当时接连几天都在下雨,河水暴涨,于是郭英就命人砍木造船,趁黑夜悄悄渡河到达敌营,敌兵防不胜防,吓得四处逃散,因此得以平定各山寨。十六年,跟从傅友德平定了蒙化(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邓川(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夺取北胜(今云南永胜)、丽江(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前后斩首一万三千多人,收缴精良盔甲数万,战船一千多艘。十七年,评论平定云南的功劳时,被封为武定侯,授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洪武十八年(1385),加封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二年,跟从冯胜攻金山(今内蒙古哲里木盟东境西辽河南岸),使得纳哈出投降,晋升为征虏右副将军。

洪武三十年(1397),辅佐耿炳文到陕西守备边境,平定了敌寇高福兴。

华云龙有什么英名传世华云龙(1332~1374),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太祖起兵时归顺,跟随太祖征战各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龙江之战时,他埋伏在石灰山。双方交战激烈,死伤无数,人马疲惫时,华云龙跳上战马,大呼一声,直捣敌人军阵核心,他所率领的将士备受鼓舞,于是大败陈友谅军,乘胜收复了太平(今安徽当涂)。

又跟从太祖攻下了九江(今江西九江)、南昌(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临江(今江西清江)、吉安(今江西吉安)等地。跟从徐达攻取高邮(今江苏高邮),攻克淮安(今江苏淮安)。跟从大军北伐,进军攻下了山东郡县,与徐达在通州(今北京通州)会师后,又进军攻克了元都,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总管六卫所士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一年之后,又攻下了云州(今属河北),晋升为都督同知,并兼任燕王朱棣的左相。

后来,他到云州巡视,在牙头(今属河北)袭击了元将僧家奴的军营,俘虏了僧家奴及他的所有部众;又到上都(今河北开平)大石崖攻克了刘学士的各个寨子,剩下的元朝残兵都逃到了漠北,不再敢侵犯内地,从此华云龙威名大震。

朱亮祖是功臣为什么却被鞭笞而死朱亮祖(?~1380),六安(今安徽六安)人。他曾跟从太祖夺下了南昌、九江、武昌等地,又同胡深会师,攻取了桐庐(今浙江桐庐),围攻了余杭(今浙江临安东北);辅佐李文忠镇守杭州,后又率军讨伐方国瑛和方明善。方国瑛和方明善所到之处,朱亮祖都一一攻下,最终他们两人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到朱亮祖军营前去投降。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亮祖又辅佐廖永忠攻取了广东,接着又攻取了广西,攻克了梧州(今广西梧州),平定了浔(今广西桂平)、贵(今广西贵县)诸郡;又与杨璟会师攻克了靖江(今江苏靖江);同廖永忠攻克了南宁(今广西南宁)、象州(今广西象州),为太祖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亮祖的确为朝廷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朱亮祖是武将出身,虽然善于作战,勇猛强悍,却只知拼死作战,不知遵守礼法,经常做一些违犯法纪的事情。洪武四年,在率军伐蜀时,他就曾因擅自杀掉下属而没有受到赏赐。他在镇守广州期间,不仅放纵军士胡作非为,自己也横行霸道,甚至与地方恶霸沆瀣一气,欺压百姓,搞得天怒人怨。

番禹(今广州)的知县道同将他所做的违法乱纪之事奏明给太祖,但是,朱亮祖得知后,却抢先一步诬陷道同,说他不仅目无尊长,而且还与前朝遗民相互勾结。太祖看道同与前朝遗民勾结,当即就批示立即将道同斩首,派使者去广东执行。朱亮祖马上派人买通了使者,让他乘六百里快马,日夜兼程,迅速赶到广州,将道同斩首,使得道同含冤致死。过了几天,道同的奏章也送到了太祖面前。太祖才知道自己受了朱亮祖的蒙蔽,对朱亮祖贪污受贿、勾结土豪、扶植无赖、为害百姓的恶行有了清楚的了解。于是,他立刻派人前去追回诛杀道同的那道指令,并调道同入京。然而使者回来报告说道同已死。太祖知道一定是朱亮祖从中捣了鬼,因为照常理推算,那道命令是应当能够追回的。此时,太祖对朱亮祖的怒火已经不可遏抑,便派人到广东捉拿朱亮祖和他的儿子朱暹(xiān)进京,将朱亮祖、朱暹一起鞭笞而死。

周德兴与太祖是同乡为什么却被处死周德兴(?~1392),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太祖同乡,从小就与太祖合得来,后跟从太祖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祖洪武三年(1370),封为江夏侯,赐予铁券。同年,以征南将军的身份率军平定苗族叛乱,第二年又征伐蜀,攻克保宁(今四川阆中),又辅佐邓愈出兵南宁(今广西南宁),功绩超出诸将,所受赏赐也远远多于众将。

洪武十四年,五溪少数民族叛乱,当时周德兴虽然已经年老,但竭力请求出征,太祖认为他非常豪壮,便派遣他出征。到五溪后,叛乱的少数民族已经逃散了,又恰逢四川一带有叛乱,太祖又命他讨伐平定。

周德兴自小跟从太祖,不辞辛苦,立下了赫赫战功,威名远播,太祖很器重他。因此即便他凭借自己是皇帝的同乡,营造屋宅时逾越了制度,太祖也都宽恕了他,在当时的诸位功臣中,他年岁最高,因此赏赐一直不断。只可惜,在洪武二十五年,因他的儿子周骥扰乱宫廷,受其子连累,一并获罪,被诛杀。

蓝玉的生平情况如何蓝玉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多次领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为明朝进一步统一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明太祖称他“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

蓝玉(?~1393),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最初,他在常遇春帐下,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从而得到朱元璋的器重。从洪武四年(1371)起,他先后随傅友德、徐达等南征北讨。十二年回师后,他被封为永昌侯,食禄二千五百石。十四年,随傅友德征伐云南,建功最多,食禄增加五百石,女儿被册封为蜀王妃。

洪武二十年,蓝玉被封为征虏左副将军,和大将军冯胜一起率兵出击元将纳哈出。进驻通州后,蓝玉率轻骑冒雪奇袭庆州,取得胜利。不久纳哈出请降,蓝玉设酒宴款待。纳哈出斟酒酬谢,蓝玉不喝,并脱下自己的衣服让纳哈出穿,意思是纳哈出必须先降明称臣。纳哈出不肯穿,并将酒浇在地上,想要逃走。在场的常茂急忙上前阻拦,将纳哈出砍伤,拥至冯胜处。纳哈出部众四处惊散,冯胜花了很大气力才将其大部收服。回军路上,明军遭到藏匿起来的纳哈出余众的伏击,损失惨重,三千殿后骑兵全部覆没。冯胜的总兵印被收回,而蓝玉被拜为大将军。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兵十五万征讨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进至百眼井,侦察不到元军行迹,便想引兵退还。可定远侯王弼不同意,蓝玉也就命令军队继续前进,并采用王弼计谋,穴地而炊,不让敌人看见烟火。到达海南,仍未见到敌人。后来侦知元主营地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东北八十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疾驰袭击,俘获元主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及妃、公主等数万人和大量牲畜,并获得传国玺、宝玉、金银印章等物,取得巨大胜利。在回师途中又破哈刺章军营,再获胜利。朱元璋兴奋异常,比蓝玉为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此后,蓝玉又奉命到西部地区进行过军事活动。

蓝玉自恃功高,日益骄横跋扈,蓄养大量庄奴、义子,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并仗势侵占东昌民田。当御史查问时,他竟将御史鞭打后赶走。在打败元主后,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接纳,竟纵兵毁关而入。起初,朱元璋本想封他为梁国公,就因为有这样一些过错而改封为凉国公。但蓝玉仍不思悔悟,在朱元璋面前举止不恭,语言傲慢,而且擅自决定将校升降与军队进止,引起朱元璋强烈不满。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告发蓝玉同景川侯曹震等谋反,于是将蓝玉诛杀,被朝廷认作是蓝玉同党而受株连斩杀的约有二万人,史称“蓝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810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