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为什么称呼刘基为朱元璋身边的“诸葛亮” ?

在明朝,除了徐达、常遇春这些有名的开国大将外,在朱元璋身边还有一位可与张良、诸葛亮等人相提并论的开国文臣——刘伯温。刘伯温从小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被人称为神童。而这个神童却大器晚成,四十八岁才做了朱元璋的谋臣。朱元璋跟他说话常常是客客气气,甚至是毕恭毕敬。刘伯温究竟有什么能力呢?

1360年,陈友谅刚刚大败朱元璋手下猛将,攻下太平,气焰正盛,威胁着应天府。1361年的一天,应天府的朱元璋府内,众人正在商讨应对之策。

“国公,陈友谅气焰正盛,若是与其相抗,后果怕是不堪设想。我们不如暂且投降,再择日奋起!”

“投降倒不必,但正面交战着实风险太大。国公,我们不妨先撤到他处避其锋芒吧!”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朱元璋沉着脸一言不发,他转头看向座上一人,那人面色淡然,并没有参与讨论。他便是朱元璋从乡间请来的谋士,姓刘,名基,字伯温。

朱元璋不动声色,把刘伯温召入内室,客气地问道:“此事,老先生有何看法?”

刘伯温道:“国公,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

朱元璋眉毛一挑,问道:“哦,此话怎讲?”

“陈友谅虽然势力大,但骄横跋扈,目空一切,并未把国公当作威胁。国公恰好可趁对方轻敌之际,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天道如此,得胜之道在于后发制人。国公成就王者之业,在此一举!”

听到这里,朱元璋一拍桌子,笑道:“老先生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

朱元璋采用刘伯温的计策,果然重创陈友谅。后来,两军交战,但凡犹豫不决时,朱元璋都要找刘伯温请教,刘伯温所言几乎句句应验。

当时,陈友谅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西一带。与朱元璋在一次交战中落败后,陈友谅手下的一位江西守将派人来向朱元璋请求和解。朱元璋端坐高位,面露难色,正要拒绝时,突然觉得自己座下的交椅一震,他斜眼一瞟,发现是刘伯温暗暗踢他的椅子。朱元璋立刻明白,刘伯温是在暗示他应该答应。朱元璋照做了,果然,在这之后,江西诸郡几乎都不战而降。

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立刻封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伯温劝朱元璋平反冤案,制定法律,大明初期社会逐渐安定。

然而,刘伯温个性太过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丞相李善长。李善长屡屡告刘伯温的状,给他使绊子。按理说,刘伯温对李善长也该心怀怨恨才对,可是刘伯温的态度却非常出人意料。

这天,李善长恰巧犯了错误,朱元璋十分生气,打算罢了他的官。

朱元璋把此事告诉刘伯温,刘伯温却说:“丞相大人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陛下三思啊!”

朱元璋感到很奇怪,问:“李善长几次三番都想加害于你,你怎么还替他说话呢?”

“陛下,李善长居于丞相之位,虽于臣无利,但于国有利啊!”

朱元璋一听这话,当即赞道:“谁人能有老先生之气量!朕欲改任老先生为丞相,你意下如何?”

刘伯温慌忙向朱元璋叩头说:“陛下万万不可!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若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塌。臣是细木,担不起如此之大任!”于是此事作罢。

后来,李善长辞官回乡,朱元璋想任命另一个人为丞相,这人平时与刘伯温交好,皇帝以为刘伯温会顺水推舟,成人之美。

为什么称呼刘基为朱元璋身边的“诸葛亮” ?

可谁知道,刘伯温听后竟然极力反对:“陛下,为相之人,须心如止水,权衡事物皆靠‘理’字,绝不可掺杂私情,此人做不到啊!”

听刘伯温这样一说,朱元璋又提出一个人选:“那胡惟庸呢?”

刘伯温稍加沉默,语重心长道:“丞相好比驾车之马,若是他做丞相,臣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啊!”

可是,朱元璋还是任命胡惟庸当了丞相。胡惟庸成了刘伯温口中的“驾车之马”,但刘伯温没有料到的是,这“驾车之马”还没有弄翻马车,却先将他给撞翻了。

朱元璋虽然十分信任刘伯温,但是因为两人政见有所不同,加上嫉妒刘伯温的人从中作梗,君臣之间渐生嫌隙。刘伯温一度告老还乡,不问政事。可即使这样,他还是遭丞相胡惟庸诬陷,被削去俸禄,引咎回京。

1375年正月,刘伯温感染了风寒,胡惟庸派御医前来探望,御医给刘伯温开了药方。可谁知刘伯温吃了一阵子药觉得肚子里天天翻江倒海,痛苦万分。他意识到,这药大概是被人下了毒。

二月中旬,刘伯温拖着虚弱的身体觐见朱元璋。君臣相见,朱元璋仍然客客气气,可这客气中却明显带了几分疏离。

刘伯温小心翼翼道:“陛下,正月时胡丞相带御医去探望老臣,可老臣服了御医开的药,非但没见好转,反而身子更不适了……”

“哦,老先生宽心养病就好,不必担忧其他。”朱元璋面上虽带着笑,语气却无半点关切之意。

那一刻,刘伯温心灰意冷。看来,即使有人故意陷害自己,朱元璋也已经不在意了。在朱元璋眼里,恐怕他已不是那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而是一个执拗无用的老头了。

这年,刘伯温病入膏肓戚戚然辞世。临终前,他还不忘嘱托儿子将自己的治国之策转告朱元璋。

朱元璋曾经对刘伯温说:“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城之内变,尔多辅焉。”意思是说,朱元璋能打下江山,刘伯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桩桩都是刘伯温的功绩。朱元璋还曾经多次说刘伯温是“吾之子房”,把他比作了汉朝刘邦的重臣张良。后世常常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佳话。

可谁能想到,如此忠诚的谋士晚年竟然如此凄凉无助,并且最终死于如此无端的陷害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1165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