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钟表匠皇帝” ——朱元璋管官儿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6-24 00:57:09 0

出身贫苦农家的朱元璋在刘伯温、徐达等人辅佐下,于元末争霸当中胜出,最终夺取天下,建立了明朝。如果将朝廷比作一家大公司,那朱元璋就是公司老板,一家公司怎么样,很大程度由老板的管理方式决定。朱元璋这位大老板是怎么管理他手下官员的呢?

1380年秋季的一天,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朱亮祖被押送到了大理寺正堂,同他一起被押送到大堂上的,还有他的长子朱暹(Zhū Xiān)。

朱亮祖本来神色镇定,可进了大堂抬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因为坐在主审位置上的不是大理寺卿,而是当今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一言不发,只是眼神冰冷地盯着朱亮祖。

朱亮祖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慌忙跪倒在地,大声呼道:“陛下,臣有罪!”

不料,朱元璋怒气冲冲地指着他说道:“有罪?你有何罪?有罪的是朕啊!朕罪在听你谗言,冤杀好人;罪在任你为官,祸害百姓!”

朱亮祖浑身颤抖,求饶道:“陛下息怒。”

朱元璋一拍案头:“息怒?你叫朕该如何息怒?!”

朱亮祖究竟犯了什么罪,惹得朱元璋大发雷霆呢?

原来,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封朱亮祖为永嘉侯。在镇守广东期间,朱亮祖仗着开国之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广东番禺知县名叫道同,是个有名的清官,他看不惯朱亮祖的所作所为,准备向朝廷举报他。

但是朱亮祖竟然恶人先告状,派人快马加鞭送信到应天府,诬告道同贪赃枉法。

朱亮祖的奏章先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信以为真,下令斩杀了道同。等道同的奏章送到,朱元璋才发现道同是被冤枉的。可此时,忠心耿耿的道同已经被处死了。

在被押解入京的路上,朱亮祖还想,他是开国大将、御封侯爵,而道同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县,皇上顶多只会对他小惩大诫。但朱亮祖并不了解朱元璋,他不知道朱元璋最憎恨的就是贪官。

朱元璋是贫苦出身,每当他想起小时候,那些本该发给老百姓的赈灾粮食被元朝官吏给私吞;每当他想起饿死的父母、兄弟,惨到无寸土之地可葬身;每当他想起自己如乞丐般四处流浪,化缘讨饭,他就忍不住对那些贪官污吏咬牙切齿。在他的内心深处,不仅有对贪官的恨,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建立一个官员清廉、百姓安居的王朝。

朱元璋在大堂之上痛骂朱亮祖,其实也是在痛骂那些曾经害死自己家人的贪官。他悲愤交加,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最后,他一声令下:“把朱亮祖拖出去,斩!”

一听这话,朱亮祖拼命挣扎,声嘶力竭地喊道:“陛下,臣当年跟随陛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陛下就不顾念臣的功劳吗?”

的确,无论是在明朝建立之前,还是在明朝建立之后,朱亮祖都出力不少。他参加过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的战役;也在平定两广的战役中担任主力;还镇守过北京等。

朱元璋闻听此言,把手一挥,示意侍卫先停下。

朱亮祖不由得心头一松:“陛下毕竟是心软了。”

随后,只见朱元璋缓缓走近朱亮祖,边走边说:“是啊!你有功!念在你有功的份儿上,朕就赐你个全尸!”

说罢,朱元璋突然转身从一个侍卫腰间取下一条铁鞭,劈头挥向了朱亮祖。一鞭一鞭毫不留情地抽在朱亮祖父子身上,最后,朱亮祖和他的儿子朱暹竟然在大堂上被活活打死。

除了憎恶贪官,朱元璋还非常忌讳手下的官员自作主张。

在此事发生的前几年,朱元璋曾到户部巡视。当时户部的官员正跟一位广东的地方官核对账目,匆忙间只顾得跪拜迎驾,没来得及收拾案上的公文。

朱元璋进到正厅,看到了盖着印章的空白文册,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沉声问道:“官家印章,怎么可以随意加盖?你们准备这些空白文册,是要做私账吗?”

在场官员一听,慌忙跪拜求饶道:“陛下息怒,臣等有罪。”竟然无人敢开口辩解。

“给朕彻查严办!”说完这句话,朱元璋怒气冲冲地拂袖离去。

这些官员在空白文册上盖印章究竟是否有罪呢?其实,这种做法是情有可原的。

在明朝,每年正月,各地官员都要派人到户部汇报地方财政收支账目,而地方上的账目要跟户部的账目完全相符才可以通过。即便填错了一个数字也得重新做账簿,新的账簿要盖上地方衙门的印章才有效,可是掌印的主官远在地方的衙门,盖印章十分不便。

比如,掌印的主官在广东番禺,但汇报的官员在应天府,他想要盖印就必须千里迢迢地赶回番禺。

那个时候没有火车,没有飞机,顶多是骑马、坐轿,遇到山路可能还得步行。像广东这样遥远的地方,一来一回就得好几个月。回来之后,假如又错了几个字,还得再跑一趟,照此往复,回去重写、盖章,再重写、再盖章。如此折腾下来,可能一年都对不完账目。

在空白文册上盖印章,正是官员们想出的一个变通之法,一旦发现账目有误,便可拿出盖了印章的空白文册重新填写,这样可以省去重新盖印章的路途奔波。

这几乎是官员们约定俗成的惯例,但是朱元璋却并不知晓。按理说,这其实是一种改良方案,虽然也存在朱元璋担忧的个别官员做私账的弊端,但这种弊端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的。

“钟表匠皇帝” ——朱元璋管官儿

例如,可以让官员们在取走盖印章的空白文册时留下字据,做好记录,让每一份盖印章的空白文册都匹配到人,有据可考,这样官员们也不敢私自使用了。

可是朱元璋之所以大怒,他气的不是多盖了一个印章,而是对背后的隐患产生了忧虑。如果他手下的官员不请示就擅用印章,今天他们把印章盖在文书上,明日就不知会把印章用在什么“大逆不道”的地方了。朱元璋恐惧的不是印章,而是皇权受到威胁。

当时大明朝很多地区都采用这样的变通方式。可是朱元璋下令所有涉案的主印官员全部以死罪论处,副官每人杖责一百后充军。

平时官员都争做大官,这下倒好,官大的掉脑袋,官小的倒能保住性命。可谓是官越大,责任越大,风险也越大。就连平时很多为政清廉的官员也因为空印一事,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印案。

对于朱元璋来说,无论有功与否,只要他认为是贪官,或是对他的皇权产生了威胁的官员,那就是不合格的官员,都应该论罪,而且是大罪。从乞丐和尚到皇帝的经历让朱元璋感觉到,官员有的是徇私舞弊的本事。所以,他对自己手下的所有官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不信任。

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朱元璋严格要求官员,尤其是经过几次大案,明朝的贪官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的确产生了强烈的震慑作用,这对整个官场的风气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朱元璋像一位兢兢业业的钟表匠,他想把大明王朝打造成一座精准无比的钟表,他希望这座钟表每一个齿轮都严丝合缝,不出任何差错。

但是国家不是钟表,不是机械,官场是由人组成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并不是打破规则就一定是错误,整个国家的运行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朱元璋恐惧这种不确定性,他希望所有的动作都在他的计划中进行,这就很容易打造出一个犹如一潭死水的官僚机构。

另外,过于严苛的管制也造成了一些冤案,或小题大作的案件。这对官员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虽然对官员很苛刻,但是他对百姓却爱护有加。他不仅在经济上进行移民屯田和军屯,大修水利,发展农业,减免赋税,还改革礼俗、抓教育,举行科举考试,复兴汉文化。

尤其可贵的是,他还实行了先进的养老政策。建立了免费的“养老院”、免费的医馆,还曾经在应天府郊外修筑了公房,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

“钟表匠皇帝” ——朱元璋管官儿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1165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