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清宫玄机录——孔四贞与顺治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09:34:39 0

旧时我们浙东,遇到发生危难恐慌的变故时,常用一句“三王造反”的土语形容,其中却包含着清初的一段重大史实。

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本皆明之将领,后降清,都封王。康熙年间,吴三桂、耿精忠(仲明之孙)、尚之信(可喜之子)皆举兵反,世称三藩之乱,也即“三王造反”土语的来历。故三人皆入《逆臣传》。

清代汉人封王的只有清初这四人。晚清时,曾国藩击灭太平军,号称同治中兴,应可封王,却只封侯。而僧格林沁则封王,亦见清廷对汉人戒心之严。

除了吴、耿、尚之外,还余下孔有德。有德于关外的清太宗时封恭顺王,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镇广西,驻桂林。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被南明李定国围攻,自缢死。其子廷训,亦为李定国所杀。清兵收复桂林,对有德颇示优恤。这时他身后只有一女四贞,扶丧至京师时,清廷赐白金万两,食俸与和硕格格相同。和硕,满语为一方之意。妃嫔所生之女封和硕公主,亲王之女封和硕格格,即郡主。虽然清廷于四贞固极笼络之能事,但有德仍入《贰臣传》。

当时四贞约十五六岁,顺治帝与孝庄太后怜有德身后萧条,乃将四贞迎入宫中,为太后养女。太后欲为择婿,四贞自陈有夫,其夫为有德偏将孙龙之子孙延龄。于是太后命为夫妇,赐第东华门外,封延龄为和硕额驸、内辅政大臣。康熙五年(1666年),四贞又还广西,掌定南王事,清廷实欲借四贞以镇抚有德旧地。康熙十三年(1674年),孙延龄从吴三桂反,四贞曾力劝其反正。后因延龄首鼠两端,又遣庆阳知府傅弘烈迎清师,被吴三桂侦知,便使其从孙吴世琮执杀延龄,四贞督兵御战。后还京师,已为一四十余岁之寡妇。

四贞事本可至此作结,但其人早年一度成为清代宫闱的热线人物,即顺治帝曾有意册立为妃。吴伟业《仿唐人本事诗四首》即咏四贞与顺治帝事:

聘就蛾眉未入宫,待年长罢主恩空。旌旗月落松楸冷,身在昭陵宿卫中。

锦袍珠络翠兜鍪,军府居然王子侯。自写赫蹄金字表,起居长信阁门头。

藤梧秋尽瘴云黄,铜鼓天边归旐长。远愧木兰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

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昨日校旗初下令,笑君不敢举头看。

第一首的待年即待嫁,松楸本指坟墓,昭陵云云指顺治帝逝世未久,意谓四贞本该是顺治帝后宫中人。第二首前二句指四贞封郡主,掌定南王事,后二句指入宫为太后养女事。赫蹄为薄幅小纸,长信宫为汉宫名,太后所居。意谓通籍宫禁,得自奏事。第三首藤梧瘴云指广西地区,铜鼓亦与广西有关,非泛咏。此首指四贞扶父柩至京师事。第四首指孙延龄起家卑微,以妻四贞而始贵显,故貌为恭敬,四贞对延龄则颇轻视,故有“笑君不敢举头看”语。

这四首诗,也不仅仅为诗人借吟咏以隐存一朝掌故,其事且见于史籍。王氏《东华录》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云:“癸卯,谕礼部,奉圣母皇太后谕,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壸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例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东华录》所据者为《清世祖实录》,则太后欲以四贞为妃固是事实。吴诗第一首原已说得很明白,否则,四贞以环珮蛾眉怎能宿卫陵寝?蒋氏《东华录》未收载,或因乾隆朝时对此事尚欲隐避。

但这里仍使人疑讶的是:此事既已由太后下谕,何以后来忽又中止册立呢?原因当是得知四贞已配延龄。但帝王册立一个妃子,对她有没有许配过他人,事先难道不探问清楚,怎么能这样贸然由国母下谕呢?这类事若发生在民间也已难于想象,难道年轻的顺治帝一见之下便急不可待?既已中止,何必再入《实录》,徒然贻人话柄。其事与孙延龄之反清是否有关?这其中想必有许多宫廷隐秘,今已无法明了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2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