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9:21:23 0 诸葛亮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诸葛亮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先主、后主时任丞相,谥号“忠武侯”。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父诸葛珪,官至郡丞;母章氏。建安七年(207),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隆中,此后二十七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出将入相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开国创业。为兴复汉室,成就大业,他立法施度,选贤任能,务农植谷,发展生产,联吴抗魏,南征和夷,五伐中原,六出祁山,直到五十四岁病逝于伐魏的前线五丈原。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运筹帷幄的风采,淡泊明志的气度,谦虚务实的作风,矢志不移的献身精神和不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均成为后人的典范和楷模。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具体如下: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一、隐居襄阳 胸怀大志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地豪杰并起,拥地称雄,彼此连年征战不已。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堪,诸葛亮就是在这动荡年代出生,也是在这动荡的时代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走上政治舞台的。

光和四年(181)七月二十三日,在徐州琅琊郡阳都的一个门第不高的家庭里,第二个男孩出世了,他就是闻名于世的诸葛亮。诸葛亮祖上原本姓葛,是秦末跟从陈涉起义的将军葛婴的后代,汉文帝时追录其功,封他的子孙为诸县(属琅琊郡)侯。后来其家族由诸县迁至阳都。因阳都先有葛姓,人们便称其为“诸葛”以示区别,久而久之也就习用复姓了。

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在西汉元帝时任过司隶校尉,为官清正,在当时名声很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过泰山郡郡丞。在诸葛亮幼小时,生母章氏不幸病故,上有比他大五岁的哥哥诸葛瑾和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诸葛均。大约诸葛亮八岁时,父亲也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叔父诸葛玄来安排料理。诸葛亮十四岁时,叔父诸葛玄就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诸葛亮和弟弟一同前往。诸葛玄丢官后,带诸葛亮到荆州投靠刘表。

诸葛亮到荆州后,在襄阳住下。他听说徐州附近兵荒马乱,深为留在家乡的兄长和继母的安全担心。从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中,诸葛亮深深地感到国家分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连贵为天子的汉献帝也不能幸免。诸葛亮开始从书本上汲取知识,来思考国家兴亡和社会变化的大事。

荆州首府襄阳,地控南北,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当时的荆州地区还算较安全的区域。诸葛亮来到襄阳生活,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心境不再平静。由于他自幼爱动脑筋,加上襄阳南来北往的人也很多,所以他对社会更有进一步的认识。

诸葛亮居住襄阳期间,因叔父关系先后结识了许多当地及外地流寓而来的知名人士。其中有名士庞德公,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名士黄承彦,青年俊士庞统。诸葛亮常与汝南人孟公威、颍川的徐庶(字元直)、石广元等一起游学,三个人读书务必要精通熟诵,而诸葛亮则记其大概。每天早晨和夜晚诸葛亮常抱膝长啸。诸葛亮常常和他们一起读书吟诗,谈古论今,评论天下事,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一天,诸葛亮对朋友们讲:“如果你们去做官,凭你们的才能是可以当上刺史和郡守的。”当朋友们问他时,他却避而不答。其实他有更大的政治抱负,他常常把自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相比。

建安二年(197),诸葛亮的叔父去世,诸葛亮原本准备带着弟弟回老家,后来由于朋友挽留,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留下来。于是,他带弟弟搬迁到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村,在那里盖起了几间草房定居下来。自此,诸葛亮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居生活。

隆中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山村。诸葛亮除了平日到田间耕作外,大多是在草堂内掩门攻读,有时也应学友相邀外出游历,或独自寻师访友。他每天清晨读书之后,常纵情开怀于山冈之上;而夜间读书之余,则盘足抚琴于草庐之中。他从小喜欢《梁父吟》古曲,时常弹起它,这不仅勾起他对故乡的思恋,更激发起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诸葛亮已居隆中四个年头。北方战云密布,曹操、袁绍屯兵相持于官渡,眼看逐鹿中原的大战一触即发。诸葛亮与黄承彦老先生论及时事,又与同他齐名的“凤雏”庞统论及北方战事。在谈论中间,庞统突然把话停住,用目光审视一下诸葛亮,然后低声对他说:“从家叔、水镜先生和黄老先生处得知,你这几年发奋攻读,学识倍增,将来必定大有一番作为。不过,拨乱反正,谈何容易。曹操虽是一个治世的能臣,但又是一个乱世的奸雄,汝南许邵对他早有定论,愿你我共勉之。”

诸葛亮听了庞统的一席话后,一连几天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总在草堂内踱来踱去。每当想到国家战乱不休、群雄割据的现状时,他深深感到内疚和苦闷。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只有潜心阅读大量书籍,用心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各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他读书有方,观其大略,抓其要点,从中汲取有益的精华。这在他写的《论诸子》一文中可见一斑。文中讲:“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王。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也。”诸葛亮准确指出这些人的长短,并以此作为他后来治国、治军及治家、治身的借鉴。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古隆中遗址

诸葛亮很注意研究先秦法家的著作,特别是管仲、申不害和韩非等人的著作,这与他所处的乱世和政治地位以及自己的抱负密切相关。正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他的政治见解越来越敏锐,在荆州的名流中树立了威信,成为当时一名很有影响的人物。

诸葛亮为了学习韬略智谋,经司马徽引荐,拜居住在汝南灵山的隐士郦玖为师,专习兵法阵图和治国安邦之道,长达一年之久。最后学有所成,他得到郦玖的赞许和勉励后回到隆中。前去拜谢司马徽,聚谈之后,司马徽改容称道:“真是第一流也。”过了不久,庞德公也深感诸葛亮学识不凡,把他看成是隐藏在隆中山村里的一条龙。这条龙一旦腾飞,必将响震宇内,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因此,庞德公美称诸葛亮为“卧龙”。

随着诸葛亮的名气愈来愈大,年龄也年复一年地增加。由于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业上,从未考虑个人的婚姻问题。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凭诸葛亮的年轻英俊,才学不凡,必定要选择一位人才出众的绝色女子。对这种郎才女貌的世俗观念,诸葛亮一笑置之。经过一段时间考查,诸葛亮选择了黄承彦先生的女儿阿丑为妻,这大出人们的意料。因阿丑虽自小天性聪慧,才学为一般名士所不及,但却长得矮小,肤色又黑,加之一头黄发,实在是不好看。岂知诸葛亮得贤内助,不仅在当时对他的学业很有补益,而且对他一生的事业也有相当大的帮助,据说后来诸葛亮在北伐中用的木牛流马,就是从妻子那里讨教而“变其制”做成的,诸葛亮对自己的这桩婚事相当满意。

诸葛亮在宁静的隆中固志成学,被司马徽称为“识时务之俊杰”。诸葛亮后来在《诫子书》中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即是他本人身处隆中时立志向学、固志成学的经验之谈。

二、三顾茅庐 隆中对答

出身西汉宗室的刘备想干一番事业,他到处寻求人才。当徐庶到新野投奔刘备时,受到刘备的极大器重。于是徐庶决心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听后喜不自禁:“卧龙大名如雷贯耳,早就听水镜先生讲过,那就请先生快快把他请来吧!”徐庶看到刘备求贤若渴的样子,心里十分高兴,仍不动声色地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将军您还不太了解吧?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依我看,他的才学不在管仲、乐毅之下!恕我直言,像他这样一位身藏大器的人,愿不愿意出来还得看您的诚意如何。所以我建议,最好还是将军您亲自屈尊去请,或许他亲身感受到您的一片诚意,还说不定会乐意出山。”建安七年(207),刘备亲自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隆冬严寒,接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在此期间,诸葛亮正出外游历,访友磋学,他对刘备来访耳有所闻,也为此心怀犹豫,出与不出,举棋不定。后来,他听说刘备等第二次来隆中,诸葛亮感到刘备之诚心,出山帮助刘备成就霸业的想法占了上风,于是决定回家。在一个雪霁初晴、碧空万里的日子,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两位怀着同样统一志向的政治家终于在隆中草屋里相见了,这就是久传不衰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三顾茅庐

刘备见诸葛亮身高八尺,头戴素巾,身穿布袍,风度潇洒,举止不俗,飘飘然有神仙之气,忙上前施礼,口称:“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两次到此空返,今日得睹尊颜,幸甚!幸甚!”诸葛亮深深还礼,并应声说:“南阳山村闲散之人,何劳将军一再下顾!”刘备慨然道:“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启发我的愚鲁,给我以明教。”诸葛亮笑着问:“我愿意听听将军之志。”

刘备看四周无人,极其诚恳而又坦率地向诸葛亮倾诉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诸葛亮被刘备虚心求教、以诚相待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从容不迫地把心中的话全部说出:

“自从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力不及袁绍,而竟能打败袁绍,不仅仅靠天时,也是人谋的结果。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持天子以命令诸侯,这确实不可与其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历经三世,国势险要,百姓乐于附属,贤能汇集帐下,因此孙权可用为援军而不可图谋攻取。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用武之地,但是非杰出之人不能守;大概是上天要资助将军,将军对此有意吗?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依靠它而成帝业;如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贤能之士,全部思得明君。将军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汇集英雄,思贤如渴,如果能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等待天下一旦有变,则命令一上将带领荆州之兵以攻取宛、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会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的人吗?如果能确实做到这些,那么大业可成,汉室可兴。”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诸葛丞相集》书影

诸葛亮看刘备不住地微微点头,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心中甚慰,于是叫书童取出一幅地图挂到中堂上,指着图说:“这是西川五十四州地图。将军要成就霸业,北边有曹操占着天时,南边有孙权占着地利,将军可以占的是人和。首先取占荆州作为基础,然后进取西川建立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以成鼎足之势,再后就可以进图中原了。”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分析得如此精辟,不但连声叫绝,而且从内心深处对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青年由衷地产生了敬意,诸葛孔明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良辅。他非常恭敬地拱手说:“先生所言,使我如拨开云雾而重见青天,茅塞顿开。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复兴汉室为务,大展宏才以建稀世之功,刘备至诚相邀,万请先生能出山助我。”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的一席弘阔之论,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外交诸方面,总括了汉末的天下形势,预示出政局的发展前景,是一篇绝世之作。它体现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超凡的政治韬略,对刘备以后所进行的统一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诸葛亮离别了生活十多年的隆中草屋,跟随刘备去闯天下。刘备把诸葛亮当作良师益友,朝夕相处,关系日渐密切。关羽、张飞很不高兴,认为刘备对比他小二十岁的这位青年人过于敬重了,何况还不知道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刘备坦率而又严肃地对他们说:“我得孔明,如鱼得水,请以后不要再说长道短了。”关羽、张飞这才作罢。

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很快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就连曹操的谋士荀彧都劝谏说:“刘备当世英雄,现在更有诸葛亮为军师,实不可轻敌。”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是何许人?”徐庶回答说:“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是当今真正的奇才。”曹操又问:“同先生相比怎么样?”徐庶这样答道:“我怎么敢和诸葛亮相比,我好像萤火一样的微光,诸葛亮如同那皓洁的明月一样明亮。”果然,时隔不久,在诸葛亮的运筹和指挥下火烧曹军,获得赤壁大胜,这是诸葛初出茅庐第一功。

三、联吴抗曹 决胜赤壁

建安三年(208)七月,曹操听说刘表病重,唯恐荆州在刘表死后落入孙权之手。曹操发兵五十万,兵分五路,取道宛城(今河南南阳)、叶县,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席卷南方,统一全国。刘备起初未听诸葛亮趁机占领荆州之言,不忍心占取荆州,只得率兵带民十余万人撤往江陵。曹操听到此消息后,心中不安,唯恐刘备占据江陵这个战略要地,便立即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一日一夜行三百里急追刘备,终于在当阳县(今属湖北)东边的长坂坡追上了刘备。

刘备猝不及防,大部分军队被曹军杀散,军民死伤残重,刘备连妻子也顾不上,急忙和诸葛亮等率领随从数十骑向侧面汉水奔走。当阳一战,刘备的两个女儿被虏,刘备的甘夫人和一岁的弱子阿斗全靠赵云死战保护才得救于乱军之中。刘备的军队仅剩关羽的一万多水军和刘琦的一万多步兵,力量大为削弱,真是危难存亡之时。

诸葛亮冷静分析形势后,果断提出向东吴孙权求救。诸葛亮亲自为使节,过江赴柴桑(治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商议结盟拒曹事宜,这正是二十年后他在《出师表》中所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随鲁肃乘船来到柴桑时,东吴内部围绕如何对待曹操进攻问题正进行激烈的争论,以张昭、秦松为代表的一些儒生被曹军吓倒,主张归降曹操,以周瑜和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认为曹操可以被打败,坚决主张出兵抗曹。面对东吴统治集团上层的一片投降声,诸葛亮力排众议,舌战群儒,对答如流。此时,孙权传见诸葛亮。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仪表,便用言语相激,终使孙权下了联刘抗曹的决心。

孙权虽然决心已下,但对战争的前途顾虑重重,特别是对刘备兵败之后,是否有能力和自己一起抵抗曹操的进攻感到担心。诸葛亮根据形势进行了透彻分析,说得孙权心悦诚服,欣然答应了诸葛亮的结盟要求。

建安三年十月,孙权命大将周瑜为都督,统率精兵三万,溯江西上,会同刘备的军队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与曹军相遇,双方隔江对峙,拉开了赤壁大战的序幕。

正如诸葛亮所料,江南气候阴冷,长江两岸潮湿,曹军多是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到赤壁不久,就疫病流行,又不习水性,受不住江上风浪颠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采纳了连结战船的方法,用长长的铁链将巨大战船拴在一起,以减少船身摇晃。可是,曹操万万没想到,这却给他的军队带来灭顶之灾。

在赤壁之战中,尽管孙、刘结盟,但是吴国大将周瑜对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不能容忍,认为日后必定是江东之患,于是屡屡设计害之。但诸葛亮以大局为重,克服种种困难,以真诚来打动周瑜,与此同时,诸葛亮的各种破敌的锦囊妙计也令周瑜不得不暗自佩服。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诸葛亮

一天,周瑜立在山顶观望了很长时间,忽然向后倒下,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左右急忙救回帐中,求医调治。诸将都来探问,很是担忧。鲁肃对诸葛亮言及此事,诸葛亮笑着说:“周瑜的病,我能治。”即请同去看病,问得病情,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诸葛亮笑道:“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到呢?”周瑜听后大惊失色,故意呻吟不已,乃以言挑之:“愿先生赐教。”诸葛亮要来纸笔,让左右退下,密写了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见了大惊,暗暗想道:“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于是请教医治之法。诸葛亮说:“我虽不才,但曾经遇见高人,传授过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在南屏山建一座高九尺的‘七星坛’,我在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怎么样?”诸葛亮精通天文,对于秋末冬初有东南风这一现象早有观察,因有此说,并非真能呼风唤雨。周瑜听了大喜,猛然而起,全无病意,即传令派五百精兵壮士,前往南屏山筑坛。

果然,三天后东南风起,当夜吴蜀联军火烧曹军战船,火借风势,曹军陷入一片混乱,孙、刘联军乘势从四面杀来,曹军大败,人马死伤不计其数。

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的非凡智谋,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基本形成。

公元209年到221年的十一年间,在诸葛亮的全力协助筹谋下,刘备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

建安四年(209),诸葛亮协助刘备乘胜占领了荆州所属的江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均在今湖南境内)。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总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诸葛亮发展生产,广纳贤才,勤勉治事,荆州很快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初具繁荣景象。

不久,东吴设计以招亲为名,赚刘备到东吴软禁之,当东吴使者言说以孙权之妹许配刘备,请刘备前往东吴招亲,刘备心存疑虑,诸葛亮却胸有成竹,派赵云一同前往,令他相机行事。刘备一行不仅顺利成亲,而且大败吴兵。

周瑜一直想讨还荆州,使了一计又一计,均未得逞,最后运用“假途灭虢”之计也被诸葛亮识破。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赤壁旧址

四、进取益州 孔明治蜀

刘备在荆州的统治得到巩固后,按照诸葛亮、庞统的建议,积极准备谋取益州。

建安十六年(211),正当诸葛亮、庞统和刘备商议进收益州的时候,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到荆州来迎接刘备入蜀。法正见刘备后,力陈“益州可取之策”。经过商议,刘备决定留下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自己亲率庞统、黄忠和魏延等谋臣武将及数万军队向益州进发。

益州文武大多坚决反对刘备入川,刘璋一概不听,亲率步骑三万余人赶往距成都三百六十里的涪城(今四川绵阳东)与刘备相会。刘璋和刘备在涪城住了三个多月,其间,刘璋给刘备增加大量兵众和财物,请他向北讨伐张鲁,刘璋自回成都去了。刘备听说孙权派人把孙夫人接回东吴,他感到事情复杂,决心尽快解决益州。刘璋对刘备占取益州的意图已有所觉察。很快,刘璋下令各处关隘严加防范,同刘备断绝往来。刘备以此为借口夺了白水关。自此,双方正式摊牌,刘备拉开了收川战争的序幕。雒城(今属四川)之战是刘备兵定益州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刘备久围不下,深感形势危急,写信叫关平速去荆州请诸葛亮前来。诸葛亮把大印交给了关羽,然后亲自点兵入川,先选精兵一万由张飞统领,赵云为先锋,诸葛亮随后引简雍、蒋琬等率大军起行。

于是,诸葛亮调兵遣将,很快攻占了雒城。刘备、诸葛亮乘胜进军,一面亲率主力直逼成都,一面分兵去攻占成都周围诸郡,进而合围成都。刘璋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大摆庆功筵宴,犒劳三军,论功行赏,刘备以荆州牧又兼领益州拜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将后方政务一概交给他料理。从此,诸葛亮开始全力以赴地协助刘备治理巴蜀。

诸葛亮治蜀期间,重视修明政治,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严明法治,发展生产,严格治军,以确保蜀汉政权的稳固和前线的军需和兵源。

初治巴蜀,诸葛亮很注意解决主客籍集团的关系。在以自己原来的荆州集团作为政权的骨干外,特别注意吸收刘璋集团和益州地方集团的人士参加政权。对原有的官吏,凡是拥护新政权的都给予信任和重用。从而大大缓和了各集团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诸葛亮治国的首要措施是选贤任能。他强调“治实而不治名”的原则,认为“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他用人不限其方,广揽人才。他任人唯贤,不拘出身门第,不论资历,很注意在下层普通人员中发现挖掘人才。正因如此,蜀汉上下都对诸葛亮以德才选士深表钦佩。诸葛亮在用人上,唯贤是举,破格提拔了一批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又卓有才能、富于实干精神的基层官吏。比如,姜维本是曹魏降蜀的下级军官,因为他“忠勤时事”、“甚敏于军事”,不久就被诸葛亮拜为征西将军,后来成为西蜀后期举足轻重的人物。蒋琬本是荆州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但他“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又“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前线,确实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因此,诸葛亮临终时便毫不犹豫地推荐他做了继承人,当了蜀国丞相。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剑门关。三国时诸葛亮曾设官戍守

诸葛亮把严明法治、整顿吏治放在重要地位。他主持制定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典《蜀科》,作为蜀汉政权实行法治的基础。同时,他还制定出“训励臣子”的科条八条、七戒、六恐、五惧。诸葛亮严执于法,不避亲疏,十分强调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一切法令,如后来他北伐时因用人不当失守街亭,即主动上书请降三级,以示惩罚。诸葛亮立法施度,能做到开诚布公。《三国志》作者陈寿,其父因犯法被诸葛亮处以重刑,尽管有辱父之仇,陈寿依然称颂诸葛亮严明的法治精神。中都护署府事李严和长水校尉廖立,因违法乱纪被罢官,流放到边远地区务农,后来他们听到诸葛亮去世的噩耗,都禁不住痛哭流涕。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白帝城诸葛亮观星台

经过诸葛孔明的大力整治,蜀汉朝廷法威大振,政令严明,官吏不敢作恶,百姓人人向善。从而提高了各级官吏的积极性和国家机构的工作效率。

诸葛亮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主要是“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他积极推行奖励耕战的政策,即使在前线的兵士也必须从事农业生产;还曾经招五千名青壮年到汉中屯田,并命令汉中太守兼任督农,把农业产量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诸葛亮重视兴修水利,创设堰官,专门管理都江堰。组织一千多名青壮年疏通河道,使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流灌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保障了西蜀农业的发展。

诸葛亮把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和国家收入的盐铁开采经营权收归官府所有,专门设置了盐府校尉和司金中郎等官职,管理盐业和铁器的生产。他还用卖川锦的办法聚集增加财政收入,补充空虚的国库。

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干表现在他治军的一整套方法上。他从西蜀国弱人少的实际情况出发,十分注重苦练精兵,建立纪律严明的军队。他曾说:“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他坚持“法令明,赏罚信”。他还注重对将领的考察和提拔。他精于巧思,研制了木牛流马,至今都难以仿制。他研究兵法并结合实战发展了孙子兵法,设计出有名的“八阵图”。经过诸葛亮的严格治军,蜀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五、托孤受命 征抚夷越

公元215~217年,刘备率大军北进汉中,与曹操攻战达两年之久。诸葛亮坐镇成都,提供兵饷粮草,不失萧何之功,终以刘备据有汉中而结束战争。

建安十四年(219)七月,关羽按刘备部署,发动了襄樊战役,关羽一举夺下襄阳,把曹仁围困在樊城(今属湖北)。关羽用计水淹七军,一时威震华夏。曹操坐镇洛阳,深感许昌受到关羽的威胁。正当关羽和曹军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早有意荆州的孙权偷袭江陵,占领关羽后方。关羽闻讯大惊,不顾诸葛亮当年的嘱托,挥军南返,回救途中被东吴军队俘虏杀害。消息传到成都,刘备悲痛欲绝,即要提兵讨伐东吴。诸葛亮及众官再三劝阻,刘备方才作罢。

建安十五年(220),曹操病故,其长子曹丕继位,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次年,诸葛亮劝说刘备继承汉统,建立蜀汉国,刘备在成都称帝,以诸葛亮为丞相,置百官,立宗庙。

建安十六年(221)七月,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奔回荆州要地,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守护成都。这时,张飞因急于为关羽报仇,鞭挞士卒,被部将杀死,刘备把张飞被害的账也算在孙权身上,决意出兵伐吴。

建安十七年(222)五月,刘备的军队在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一带因疲劳轻敌,扎营密林,被吴将陆逊指挥的军队用火攻破,火烧连营数百里,号称七十万的蜀军伤亡惨重,军事物资几乎全部损失。刘备率军退回白帝城,在羞愧痛心中一病不起。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刘备托孤之地——白帝城

荆州之失和猇亭之败,不仅使蜀汉大伤元气,损失惨重,而且使诸葛亮两路北伐的战略计划也无法实行了。它标志着蜀汉不断强大的终止和三国鼎立之势的最终形成。

章武三年(223)三月,刘备在白帝城病危,火速派人来到成都,诏诸葛亮前往白帝城,将统一大业和幼子相托付。四月下旬,刘备的病势日益加重。临终前,托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完成统一大业。遗诏刘禅要多读一些法家的书,多向诸葛亮请教。并对诸葛亮深情地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果刘禅可辅佐,则辅之,如果其不才,你可取而代之。”诸葛亮一听,赶忙跪下,泪流满面地说:“臣一定竭尽全力,效忠贞之节,就是死也报答不了陛下对臣的知遇之恩。”刘备也流着眼泪,一面命内侍扶起孔明,一面请李严前来,嘱咐他协助诸葛亮共辅太子。然后把两个小皇子叫过来,命他们跪在诸葛亮前,告诫说:“我死之后,你们兄弟三人要把丞相当做父亲一样对待,同心共事,不可违命。”不久,刘备病逝。在历史上像刘备这样托孤的帝王是绝无仅有的。

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又兼任益州牧,刘禅对诸葛亮视之如父,委以诸事。诸葛亮义不容辞,全面担负起蜀汉的军政重任。

刘备死后,蜀汉政权面临极大的危机,强曹在北,仇吴在东,国力大大削弱,内部也不稳定。南中叛乱不断。诸葛亮正在此时受命总理蜀汉的军政事务。

蜀汉管理的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古称夷越之地。由于上层分子雍闿、孟获等的造谣和煽动宣传,叛乱几乎席卷整个南中,建兴三年(225)三月,经过近两年的“闭关息民”,在把内政外交各方面安排好后,诸葛亮感到出兵镇压南中叛乱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亲率大军南下平叛。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乱时采用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诸葛亮七擒首领孟获,不杀不辱,反而加以款待,很快平叛南夷。诸葛亮采用了“以夷制夷”的政策,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管理,不再留用汉人官吏和军队。同时,他还选拔少数民族中威望较高的首领到蜀汉朝廷中任职,增进了民族团结。至今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亲切地把诸葛亮称为“孔明老爹。”

六、北伐中原 鞠躬尽瘁

北伐曹魏,统一全国,复兴汉室,这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已定下的奋斗目标。他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同实现这一目标分不开的。同东吴重修盟好,使北伐无后顾之忧;征服南夷,使北伐既有安定的后方,又增强了国力;经过对内部的大力治理,作到内部安定,国富民强。经过这样一番精心准备,诸葛亮开始北伐了。

建兴四年(226),魏文帝曹丕病逝。诸葛亮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把蜀中诸事安排妥当,次年便率大军开往汉中一带,伺机北伐。临行,他向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章,也就是后世千载流传的《出师表》。表章凝聚着诸葛亮公忠体国、励精图治的精神品格,展现了他北定中原、谋求统一的坚定信念,言出肺腑,情真意切,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开始北伐,出师顺利,又在冀城一带收降了后来成为西蜀名将的姜维。可是,正当战事朝着有利于蜀军方面迅速发展时,蜀军先锋马谡在街亭一带(今甘肃秦安西北)与魏军作战中,违背诸葛亮调动,一意孤行,致使街亭失守,造成初战祁山的失利。回到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上表后主,请求自贬丞相之职,贬秩三等为右将军,以明国法。

当年冬天,诸葛亮又亲率大军杀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包围陈仓。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入,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由于久攻不下,加之蜀军粮草用尽,魏军救援,诸葛亮只得下令退兵。

次年(229)春,诸葛亮开始第三次北伐,鉴于前两次远攻失利,这次采取近取固本的方法,他派兵攻取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二郡,很快攻下,留兵驻守。从此武都、阴平二郡正式归入蜀国版图。诸葛亮回汉中。不久,后主降诏恢复了他丞相的职务。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建兴九年(231)春天,诸葛亮在处理好蜀汉内部事务后,再次出兵祁山,开始第四次北伐。魏主得知祁山被围,即派司马懿大军火速往救。诸葛亮闻讯,亲自率蜀军主力迎战。诸葛亮用装神之计和疑兵吓得司马懿三天不敢出城,趁势命三万精兵把陇上小麦割完,运到卤城打晒去了。司马懿后来知道缘故长叹道:“孔明有神出鬼没之机!”这次北伐,连战告捷,几番重创魏军,照此发展下去,能给魏军更大的打击,造成兵通中原之势。可就在此时,由于后方负责给养的李严(后改名李平)严重失职,致使粮草供应不上,诸葛亮只好忍痛再一次放弃了进攻中原的大好时机,带兵撤回汉中。

诸葛亮回到成都,严肃查办了李严。上表后主,把这位不顾大局、出尔反尔、只知安身求名、邀功取利的李严削职为民,流放边郡。同时分明是非,不搞株连,把很有才干的李严之子李丰提升为中郎将,并写信勉励他好好干,无怪后来李严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泪流不止,感念至深,发病而死。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准备,率领十万大军杀出斜谷口(今陕西周至),第五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开始了。

蜀魏两军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筑营对阵。曹魏兵多势重,粮草充足,而且主帅司马懿足智多谋;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诸葛亮意识到这场战争实质上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艰苦战争。因此,他一面伺机打击魏军,一面分兵屯田,准备同魏军长期作战。但是,诸葛亮几次派人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命令魏军坚守不出,企图以逸待劳,拖垮蜀军,使其粮尽自退。

不论诸葛亮如何挑战,司马懿仍不动声色。而对诸葛亮来讲,长期艰苦的军旅生活,繁重纷杂的军机事务,夜以继日的忙碌和操劳,加上统一事业不能实现的重重忧虑,摧残了他的健康。特别是出兵几个月以来,一直找不到与魏军决战的机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使得他心情烦闷,寝食不安,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后主刘禅急命尚书李福星夜到军中探望,并询问今后的国家大计。诸葛亮流着泪对李福说:“我不幸中途离世,虚废了国家大事,是得罪天下。我死后,你们一定要竭忠辅佐后主。国家旧制,不可改变;我所用之人,也不可能轻易废用。我的兵法都传授给姜维,他自然能继承我的遗志,为国家出力。我命在旦夕之间,现有遗表上奏天子。”

李福在与诸葛亮密谈后,带了表文,便匆匆离去了。诸葛亮支撑着病体,让人扶上小车,出塞遍观各营,自觉秋风拂面,彻骨生寒,仰天长叹说:“悠悠苍天,我再不能临阵讨贼了。”叹息了很久,回到帐中,病情越发沉重。诸葛亮深感将不久于人世,不仅对国家大事做了明确安排,还对蜀军撤退作了周密部署,并把根据自己平生所学而写成的兵书二十四篇传给姜维,叮嘱说:“蜀中各条通道,都不必太多忧虑,只有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切须仔细。这地方虽然险峻,但时间长了必有所失。”阴平后来果然成了魏军攻占蜀国的突破口。这位仅活五十四岁的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就在他最后出师敌境、誓不回首之秋,怀着对没有完成统一事业的无限惋惜,病逝在北伐前线五丈原,他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被世人所敬仰。就连他的阵前对手司马懿都曾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当后主刘禅在成都见到诸葛亮的遗表,很是伤感。诸葛亮在表中表达了他对北伐没有成功的无穷遗恨,对不能报先帝知遇之恩的无尽憾意;对国家大事做了详细安排,还对自己家中事有所交代,称:“臣在成都家中有桑树八百多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给有余。臣死之日,不可使家中有多余的帛丝、外面有盈余的钱财,以至辜负了陛下。”等等。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可否具体说说?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灵柩运到成都,后主刘禅引文武百官,全都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失声痛哭,哀声震地。后主命扶柩入城,停放在丞相府中,其子诸葛瞻守孝居长,后依诸葛亮遗愿,后主亲自护送灵柩到北伐前沿的汉中定军山安葬,不用墙垣砖石,也不用一切祭物。后主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下令建庙于沔阳(治所在今陕西沔县东),四时享祭。

在中国古代,没有哪一位政治家或军事家能够像诸葛亮那样,得到了当时以及后世那么多的褒扬和赞誉。从晋代开始,历代都在给诸葛亮升官晋爵,赐庙加号。晋朝封武兴王;唐朝封武灵王,并赐庙;宋赐“英惠庙”,加号“仁济”;元代则追封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代朱元璋钦定“帝王庙”,选从祀名臣三十七人,“忠武侯与拥焉”;清代不但把许多纪念诸葛亮的胜迹古祠加以整修建新,供人瞻拜,而且每年春秋祭孔庙时还以诸葛亮从祀。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尤其对他的忠于信念、矢志不移、谦虚谨慎、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的精神品格永远追缅和学习。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将永垂后世。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515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