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诸葛亮为什么要弹劾托孤大臣李严?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2-07 23:28:28 0 诸葛亮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诸葛亮为什么要弹劾托孤大臣李严?”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

诸葛亮为什么要弹劾托孤大臣李严?

曹魏内部发生的事暂时告一段落,再来看看第四次北伐结束后回到汉中的诸葛亮

第四次北伐其实算不上失败,此战中至少取得3次大胜:一次在上邽,打败费曜、戴凌;一次在祁山,打败司马懿,斩杀魏军3000多人,缴获大量战利品;一次在木门道,射杀曹魏的车骑将军张郃

不过,就总体形势而言,蜀汉没有因为此次北伐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第一次北伐被迫退军一样,没有占领敌人的地盘。

被诸葛亮请来助攻的轲比能听说蜀汉退军,加之又遇到了牵招的阻击,退到了漠北,孙权的诈降计划也中途夭折了。

诸葛亮回到汉中,这时他最想了解的当然是李严说的事,为此他一回来就派人去请李严来了解情况,出人意料的是,李严却没有请来,因为他已请病假离开了汉中。

原来,李严一直有事瞒着诸葛亮,他担心诸葛亮回来后查问,心中不安(自度奸露,嫌心遂生),听说诸葛亮马上就到了,就假称有病去了沮漳,听说诸葛亮快到沮漳了,他又去了江阳。

沮漳应指沮水和漳水,但它们不在蜀汉,更不在汉中一带,而在孙吴的控制区,所以有人怀疑史书上的这个地名有误,江阳指的是江阳郡,在成都东南方,有人认为这也是笔误,不是江阳,应该是江州。

后来还是李严的参军狐忠反复相劝,李严才重新回到汉中(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让诸葛亮意想不到的是,李严回来后对撤军一事装作毫不知情。

李严一副惊讶的样子,故意说:“军粮很充足呀,您为什么要撤军呢(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诸葛亮为什么要弹劾托孤大臣李严?

诸葛亮很纳闷,于是让人回成都调阅了李严这段时间上给后主的所有奏章。诸葛亮惊讶地发现,在李严给后主的报告里,竟然写着“大军撤退是假的,目的是想引诱敌人一战(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诸葛亮这才明白了真相,由于办事不力,加上确实遇到了连阴雨,李严负责筹办的军粮出了问题,但他为了掩饰过失,推卸责任,一方面向后主报告,假称诸葛亮正在实施一次假撤兵,另一方面打着后主的旗号到前线,让诸葛亮退兵。

事情的原委查清楚了,诸葛亮出具了李严前后所写的信件以及向后主所上的奏章,前后矛盾之处暴露无遗,李严无法抵赖,只得承认错误,连连叩头谢罪(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事情虽然查清楚了,但是让诸葛亮大为震动。

李严不仅误事,而且欺瞒皇上和上司,使第四次北伐在一片大好形势下前功尽弃,这让诸葛亮很痛心。

更让诸葛亮痛心的是,同为托孤重臣,平时诸葛亮特别注意与李严处好关系,尽量给予包容甚至忍让,但李严不理解他的苦衷,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他的底线。

首次北伐时诸葛亮就想抽调李严所属人马来汉中,但李严却不理会,反而写信劝自己加九锡,又提出设巴州,他来当巴州刺史。后来曹真进攻汉中,实在因为汉中的兵力有限,只得再请李严增兵,李严又提出新条件,得到一定的满足后才愿意来。

就拿此次军粮事件来说,下雨是一方面,李严没有尽心尽力也是原因之一,以李严的能力,如果他想办,即使有困难他也能办好,正因为平时有情绪,有牢骚,总觉得自己是托孤大臣,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权,心有不满,影响到工作。

诸葛亮决定不再忍让,他要弹劾李严。

为此,诸葛亮向后主郑重上表,回顾了近年来李严的种种不端行为,然后说李严来到汉中后,自己把各种事务都交给了他,群臣都怪他对李严太宠爱了(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而自己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北伐大业正在进行,很多事情还没有头绪,与其批评李严的短处,不如发挥他的长处和优点(伐平之短,莫若褒之)。但李严不能理解,竟然犯下了这种不能宽恕的错误。

诸葛亮在这份弹劾表里最后说道:“如果这件事不解决,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也怪我平时不够敏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再多说了,多说更增加了罪责(言多增咎)。”

除了诸葛亮单独上的这份奏表外,还有一份诸葛亮与20多位蜀汉大臣联合上的弹劾表,根据表中所注明的官职,这20多位大臣包括:车骑将军刘琰、征西大将军兼凉州刺史魏延、前将军袁綝、左将军兼荆州刺史吴壹、右将军高翔、后将军吴班、丞相长史兼绥军将军杨仪、扬武将军邓芝、征南将军刘巴、中护军兼偏将军费祎、偏将军许允、笃信中郎将丁咸、偏将军刘敏、征南将军姜维、讨虏将军上官雝、昭武中郎将胡济、建义将军阎晏、偏将军爨习、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勃、武略中郎将樊岐。

诸葛亮为什么要弹劾托孤大臣李严?

这份名单除了没有后主身边的九卿、侍中、尚书等,几乎囊括了蜀汉当时最重要的官员,上面这些人之前大多已提到过,其中一些人职务很重要,留下的事迹却很少,比如前将军袁綝。

通常这种名单都是比较枯燥的,但它却是了解某一时间点重要人物升迁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从这份名单还可以看出,魏延担任前军师后,已升任了征西大将军。同时,姜维已升任征南将军,他今年还不到30岁,来蜀汉也才3年多,可谓进步神速。

但是,上面这份名单里有两个征南将军,这有点儿不符合常规,除姜维外,另一个征南将军居然是刘巴,前尚书令刘巴早就死了,所以有人认为这个刘巴是另一个同名同姓的人,也有另外的史书说姜维此时升任的是征西将军,但有人认为征西将军是魏延而不是姜维,还是这份弹劾表中所列的职务正确。

其实,征西将军和征西大将军不一样,蜀汉可能借鉴了曹魏的做法,在征西将军里加了一个“大”字,以提升其级别。征南将军相重,推断起来姜维此时担任征西将军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说明姜维在成都以辅汉将军的身份锻炼了一段时间后已回到汉中,在前线效力。

在这份由诸葛亮领衔,携20多位重臣所上的弹劾表中,历数了李严的罪行,请求后主解除李严所担任的一切职务,夺去俸禄,收回节传、印绶、符策,削去都乡侯的爵位(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

后主诏准,罢免李严的官位,让他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到梓潼郡居住。

李严被罢免是蜀汉立国以来的一件大案,一个托孤重臣弹劾罢免了另一位托孤重臣,放在其他任何朝代,一定会成为野史和演义热衷描绘的对象,指不定会挖出什么所谓的黑幕、权斗来,但诸葛亮处理的这件事,后世几乎没有非议。

原因是诸葛亮完全从原则出发,一心为公,事情的处理公正透明,就连当事人也不能说出来什么。同时,诸葛亮也没有投鼠忌器,因为李严也是托孤大臣就不敢秉公处理。

李严被罢免,却不恨诸葛亮,他知道最后能理解他的人只有诸葛亮,所以被罢免后心里还一直怀着希望,期待诸葛亮哪一天能让他复出。后来诸葛亮死了,李严听到消息深感激愤,他知道以后不可能有人理解他了,不久也得病死了(平闻亮卒,发病死)

晋代有位史学家就此有一段评论说得很好:“水很平所以人们拿它作为标尺,镜子里的人很丑但人看了不会发怒(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和镜子之所以能穷物尽态而人们却无怨,因为它们是无私的。水和镜子因为无私,所以能避免别人的诽谤,大人君子心怀好善之心,有宽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于犯罪之人,赐给爵位不因为关系好,诛杀犯罪不因为自己被触犯,天下哪有不服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善于执法的人,自秦汉以来都不曾有过。”

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着江州都督的要职,不适合继续留任,但诸葛亮没搞株连九族那一套,对李丰也来个一撸到底,而是让他以中郎将的身份到丞相府任参军。

诸葛亮担心李丰有心理负担,专门给他写信劝慰:

“我和你父亲同心协力辅佐汉室,不仅世人知晓,也是神明所知的事。所以,我推荐你父亲到汉中任职,委托你在东部要地镇守,也是不想让那些议论是非的人有话柄(表都护典汉中,委君于东关者,不与人议也)。我只想实心实意感动于人,始终保持其中的友情,谁又能想到中途会出变故呢?

诸葛亮为什么要弹劾托孤大臣李严?

“过去楚卿屡受贬绌,最后仍然得以官复原职,心里有正道就会有好的结果,这也是自然之理。希望你多去宽慰你的父亲,使他能深刻检讨自己的过失,现在虽然被解除职务,但家里奴婢宾客仍有上百人,你以中郎将的身份在丞相府里任参军,与同类人家相比,仍然是大家。

“如果你父亲能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有过错,你和公琰又能推心置腹好好合作,那么,坏事也会成为好事,失去的还可以追回来。希望你能认真思考我上面说的话,理解我的一番苦心。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一边写一边不住叹息,止不住流下泪来(临书长叹,涕泣而已)。”

这封信写得很真挚,没有虚情假意,更没有以胜利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完全发自一片肺腑,以上级和长辈的身份对李丰进行劝慰和鼓励,解除他的思想负担,鼓励他今后好好干。

信中仍称李严为“都护”,体现出诸葛亮对李严的尊重。公琰是蒋琬的字,诸葛亮鼓励李丰到丞相府任职后与蒋琬精诚合作。李丰果然不负诸葛亮的一片深情,后来还被提拔为朱提郡太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6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