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历史名臣——司马懿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9:20:55 0


历史名臣——司马懿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三国魏国明帝时任太尉、齐王时任太傅,封舞阳侯,谥号“宣文”,三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士族。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后任太子中庶子,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为魏重臣,曹芳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遗诏辅政。嘉平元年(249),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师、昭相继专权。在世家大族的拥护下,其孙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懿为“宣帝”。他军事才能非凡,政治抱负远大,为曹魏政权的巩固立下了大功。他为人外宽而内忌,性格有残忍的一面。

一、再征始就 每出奇谋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他少有奇节,聪朗英发,志略远大,且博学洽闻,信守儒教。汉末大乱,他身在其中,慨然有忧天下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善能知人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器;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您的弟弟聪亮明允,刚毅果敢,特立杰出,您是绝对比不上的!”

建安六年(201),郡中察举他为上计掾。当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经式微,不想落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动。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他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曹操当了丞相,号令天下,又要召他任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再借故推拖,你就把他拘捕起来。”

司马懿被逼无奈,起而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司马懿一出,就以谋略见长。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用欺诈手段夺取了刘璋的地盘,蜀人尚未归心。刘备此刻不安抚蜀中,却远争江陵,这是难得的机会,不能错过。如今我们攻克汉中,益州全境震动。倘若趁机进军攻蜀,势必土崩瓦解。圣人不能违背天时行事,但也不该失掉时机!”曹操说:“人似乎不知满足,既然已得陇右,又想得到蜀地!”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曹操进封魏王,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此后,他更是常常与谋国事,多出奇策。

司马懿任军司马时,曾对曹操建议,命令部队边耕边守。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从事务农积谷,使国用丰赡。他还曾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后来,关羽水淹七军,二人果然降蜀。

关羽势大,曹操想移汉帝到河北。司马懿劝阻,说于禁之败,不曾有损国计;迁都是向敌人示弱,大不可取,并且易失民心;并指出孙权、刘备,外亲内疏,可联合孙权,使击关羽,定可获胜。后来,果如其所预料。

曹操嫌恶荆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们都迁走。司马懿认为,这样一来,既伤善者之意,又使藏亡流窜观望者不敢复还,实不足取。曹操依议,没有移民。藏亡流窜者果然都复还就业。

孙权派使者上表称臣,并称说天命,劝曹操代汉。曹操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司马懿说:“汉朝国运将终,您十分天下,已有其九,却还恪守臣节。孙权称臣,正是天人之意。虞、夏、殷、周都不曾谦让,都是畏天知命啊。”

曹操去世后,朝野人人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整肃严明。

二、留镇后方 击斩孟达

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当时孙权率军向西。朝臣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谷,不能抵御敌兵,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认为不该放弃二城,他说:“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正想与魏国联合,肯定不敢入侵;襄阳当水陆之冲,是御寇的要害,关系重大,不可放弃。”朝廷未依其言,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有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224),曹丕南巡,到吴国疆界观其兵势。司马懿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任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我忙于事务,夜以继日,没有一刻安宁。这职务不是为了使你荣显,只是为我分忧罢了!”

黄初六年(225),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我很关心后方事务,所以把这重任交托给你。曹参虽立有大功,但萧何却是最重要的。你让我不要有西顾之忧就行了!”后来,曹丕由广陵回到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我在东方,您就主持西方事务;我在西方,您就主持东方事务。”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今属河南)。

黄初七年(226)五月,曹丕病重,召司马懿、曹真、陈群等,托以后事,命他们顾命辅政。曹丕还对太子说:“此后如有人说这三位坏话,千万不要听。”

明帝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不久,孙权包围江夏(今属湖北),派诸葛瑾、张霸攻襄阳。司马懿率军还击,大败吴军,杀死了张霸,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兼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蜀将孟达投降魏国时,司马懿认为他举止轻佻,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后来,孟达果然与吴蜀交接,图谋叛魏。蜀相诸葛亮担心他言行反复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听说事情泄露,准备马上起兵。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慰解,信中说:“魏国对孟达一片真诚,委以疆场之任,托以图蜀之事;蜀人无论智愚,都恨孟达入骨;诸葛亮早想算计孟达,只是没有机会;郭模所言,并非小事,诸葛亮泄露出来,其心可想而知。”孟达得信,犹豫不决。

司马懿手下将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都劝司马懿先观望成败,然后再说。司马懿却坚持要乘孟达疑虑、犹豫之机击败他。于是调遣精兵,昼夜兼程,八天就到了孟达所在的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城下。

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不要上当,孟达则认为:“司马懿所在的宛城离魏都洛阳八百里,离上庸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得知我举事,必须表奏魏主,往返至少一个多月,到那时,我的城守已备,将士也做好了准备。我所处之地,幽深险阻,司马懿一定不会自己来。别的将领来,我不怕!”如今,司马懿大军陈于城下,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我起事才八天,魏兵便到了城下,何其神速也!”

这时,吴、蜀两国派兵前来救援孟达,司马懿分兵抵拒,而自率主力攻上庸。

历史名臣——司马懿

司马懿《十字书》

上庸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兵分九路,一起攻城。攻了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励鼓舞人民从事农业生产,禁止浪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魏将申仪久在魏兴郡,专威弄权,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心不能安。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仪乘机将他收捕,送往京师治罪。

当时边疆新附,户口不实。明帝想加以核实,请司马懿进京,征询他的意见。司马懿认为,以前的统治者设置法规的密网约束下民,所以下民离心离德。现在如能宽疏待下,百姓自然安乐。明帝还问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司马懿说:“吴人认为我军不习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与敌作战,关键在于扼其喉而击其心。夏口(在今湖北武汉黄鹄山上)、东关,就是敌兵的心喉所在。如果一面派陆军进攻皖城,吸引孙权东下,一面派水军挺进夏口,乘虚击敌,等于是神兵天降,必破敌军。”明帝同意他的看法,命他仍旧驻扎宛城。

太和四年(230),司马懿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和曹真一起伐蜀。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今湖北境内)逆流而上,直达朐,攻克新丰县(今陕西临潼东北),驻军丹江口,后遇雨班师。

三、破敌上邽 拒蜀渭南

太和五年(231),诸葛亮进攻天水(今属甘肃),在祁山包围了贾嗣、魏平。魏明帝对司马懿说:“西线有战事,除您之外,再无人能够托以重任了!”派他西驻长安,都督雍(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青海黄河以南)、凉二州诸军事,统兵迎敌。

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今陕西眉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如果前军足以抵挡敌人,您的意见就有道理;可如果不能抵挡,把部队分成前锋后镇,则是取败之道。当年楚国有军,为黥布所擒,正因为这一点。”于是挺进隃麋(治今陕西千阳东)。

诸葛亮听说大军将至,便亲率将士抢收上邽(在今甘肃天水)的麦子。司马懿见部下有担忧之色,就说:“诸葛亮考虑问题周详,但优柔寡断,肯定要扎好营寨之后,才去抢收,而我们倍道兼行,有两天就可赶到。”当即命部队昼夜兼行,直逼上邽。诸葛亮望尘逃遁。司马懿又说:“我军日夜行军,疲劳不堪,熟悉兵法的人,不会放过这一机会。如今诸葛亮却不敢占据渭水,这就好办了!”于是进驻汉阳(治今贵州威宁、水城一带),与诸葛亮相遇,刚一接战,蜀军便退走。司马懿追到祁山。蜀兵屯驻卤城,据山阻水为营。司马懿纵兵击破蜀军,并乘胜追击,俘敌一万多人,大获全胜。

军师杜袭、督军薛悌估计诸葛亮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两出祁山,一攻陈仓,都遇挫而返,就算再来,恐怕也是只求野战,不再攻城,战场必在陇东。他还料定诸葛亮军粮缺乏,三年之内不可能出兵。

青龙元年(233),司马懿派人开凿成国渠,修筑临晋陂,使数千顷良田得水灌溉。

青龙二年(234),诸葛亮又统兵十万出斜谷(在今陕西岐山南),到达郿县,集结于渭水南岸。魏国将领们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则因百姓积谷均在渭南,渡渭背水扎营。

司马懿分析形势,对诸将说:“诸葛亮如真是勇者,就该从武功(今属陕西)出发,依托山陵向我进攻,如果他西上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南斜谷口西侧),我军就没有危险了!”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唯独郭淮深以为忧,他说:“诸葛亮如果跨过渭水,登上北原,与五丈原连成一气,隔绝陇道,将成为国家的大患。”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于是诸葛亮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四个多月,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守不出。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妇女的服装,司马懿终于被激怒,上表明帝,请求决战。明帝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以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要带兵出击,辛毗就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辛毗一到,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一来,司马懿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想和我们作战。他之所以一再向魏君请战,不过是在将士面前装样子罢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能战胜我们,还用得着到千里之外去请示吗?他认为我们长途远征,粮运困难,利在速战速决,所以按兵不动,想拖垮我们,然后乘机进攻。因此,就算辛毗来逼他出战,他也绝不会从命,何况是来阻止他呢?”

历史名臣——司马懿

魏指南车模型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起前线情况,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大,但不能见机;多谋,但不能决断;好用兵,但不能权变。他虽有雄兵十万,已落入我的谋划之中。”

不久,诸葛亮又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只询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等琐细小事。使者回答:“我们丞相夜以继日地处理事务,处罚二十军棍以上的案情,都要亲自审理,每天吃饭,不过数升。”司马懿叹息说:“吃得少,事务多,什么都要自己做,哪能活多长时间呢?”

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果然病倒,死于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

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见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整饬有法,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图书粮谷。司马懿据此断定诸葛亮已死,并赞叹他是天下奇才。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用兵之人,最重视军书密计、兵马粮谷,把这些看成人的五脏。蜀军连这些都已不顾,说明诸葛亮一定死了。”于是,率兵急追。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两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当时人有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了,笑着说:“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

蜀将杨仪、魏延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进击,明帝没批准,作罢。

青龙三年(235),司马懿升任太尉。

四、运筹灭燕 执手托孤

景初元年(237),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景初二年(238)春,魏明帝召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明帝说:“这点小事,本来不值得动用你,但我想稳操胜券,这才请你出兵,你估计公孙渊能有哪些策略对付你呢?”司马懿说:“上策是弃城退走,中策是依托辽河抵拒,下策是固守襄平,坐以待毙。”明帝又问:“这三策中,他可能选择哪一种呢?”司马懿回答:“只有特别有见识的人才能知彼知己,才能预先有所舍弃,这一点,他做不到。他见我孤军远征,定会认为不能持久,于是将采取中、下之策,先在辽河据险抵抗,然后,退守襄平。”明帝问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完成此役,司马懿说:“去时一百天,作战一百天,回来一百天,休整六十天,有一年时间足够了。”

三月,司马懿率兵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直指辽河。公孙渊果然派兵屯驻辽河沿岸,阻挡魏军。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法,先在南线多张旗帜,吸引敌军主力,然后率大军在北线偷渡辽河,逼近敌营。接着,不攻敌营,却挥师指向襄平。

部将们不解其意。司马懿解释说:“敌人凭借坚营高垒,企图拖垮我军。如果进攻敌营,则正中其计。古人云:‘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敌人主力在此,巢穴一定空虚,我直指襄平,他们一定恐惧求战,这样一来,必能破之。”公孙渊果然中计,率兵回援。司马懿抓住良机,率军迎击,三战三捷,公孙渊只好退守襄平。

此时,正逢连日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将士们想向高处移营。司马懿严令军中:“有敢言移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中这才安定下来。敌人依恃水大,打柴牧马,安然自若。司马懿部将屡次要去攻取,都未获准。陈珪问司马懿:“当年进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所以迅速攻克敌城,擒获孟达。如今我们劳师远来,怎么反倒不紧不慢起来?”司马懿说:“孟达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们将士是孟达的四倍而粮食仅够一个月。以一月对一年,以四比一,哪能不速战速决呢?如今敌众我寡,敌饥我饱,我们是不怕敌攻,就怕敌跑。如今敌人粮食快光了,我们的包围尚未形成。倘若贪图小利,掠其牛马,抢其柴草,这等于把敌人赶跑。敌人一跑,我们就无法全歼他们了。”

历史名臣——司马懿

魏玉杯

接着,司马懿还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明帝却说:“司马公临危制度,敌人计日可擒。”

不久,雨停水退,魏军包围襄平,调动各种手段,昼夜攻城。

襄平城中,一日数惊,加上偶有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派他的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然后面缚(两手反绑于背而面朝前)归降。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旅之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剩下的,就是降和死了。公孙渊既然不肯亲自面缚,这是一心要死,不用送人质了!”公孙渊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边的星落之地。

司马懿入城,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京观是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体,封士而成的高冢。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两千多人。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向他乞要襦衣,司马懿不给。有人说:“库中那么多旧襦,可以赐给士兵。”司马懿说:“那些旧襦是官家之物,我们没有权力私自动用。”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遣送回乡。然后,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

本来朝廷让他便道往镇关中。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内,下了诏书五次。明帝手书说:“如今非常急切不安地盼望你回来,一回来马上入宫,来视我面。”据说,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说:“看我的脸。”他俯视,见明帝面有异色。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风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到了之后直接进入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询问疾病。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我郑重以后事相托,死居然也可忍住。我忍着死等你回来,今得相见,死而无憾了!”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曹爽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的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利,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需小跪,赞拜不称呼其名,可带剑履上殿。

五、料敌胜吴 诈病诛爽

正始二年(241)夏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今安徽寿县南),朱然、孙伦围攻樊城(今属湖北),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在今湖北沮水上游),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应当等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说边城受敌,臣子不能安坐庙堂。六月,督率诸军出征。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长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不敢贸然行动。于是,便休养士卒。检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吴军大为惊惧,乘夜遁逃。司马懿追到三州口,斩获万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

此前,吴国派诸葛恪屯驻宛城,边人深以为苦。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认为诸葛恪占据坚城,粮谷众多,司马懿孤军远攻,吴国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将会很不利。司马懿说:“吴人所擅长的是水战。我们攻他城池,以观其变。如果他用其所长,弃城奔走,这自然是妙胜;如果他敢于固守,那么湖水在冬季自然变浅,吴船不能行走,势必弃水就陆,这样,我们仍占有利地位。”于是,司马懿在正始四年(243)九月,率军出征。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逃。

在司马懿料敌决胜之时,曹爽也出于私心,屡有活动。正始五年(244),曹爽听信邓飏、李胜之言,想出兵伐蜀,建立功名,司马懿劝阻不住,结果劳师耗费,无功而还;六年(245)秋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七年(246)正月,吴兵入侵柤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曹爽不同意,驱令还南。吴兵果然击破柤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八年(247),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计,把太后迁到永宁宫,自己则专擅朝政。一时,曹爽兄弟共掌禁兵,多结亲党,呼朋引类,屡改制度,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的矛盾渐深。

这年五月,司马懿称病,不参与政事。当时童谣说:“何、邓、丁,乱京城。”

曹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九年(248)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司马懿也悄悄地做着反击准备。

曹爽及其同党怀疑司马懿。这年冬天,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今属湖北)任刺史,临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李胜说:“大家以为您不过是偶染微恙,没想到您老病到如此模样。”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卧病,死在旦夕。你要到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陕西北部与河套地区)去,并州靠近胡地,要好好防备。此日一别,怕不能见面了,希望您以后能多关照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李胜说:“我要回本州(李胜是荆州人),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装糊涂,错乱其辞:“您要到并州?”李胜又大声说:“我要回荆州任职!”司马懿说:“我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你回本州去,好自保重,以建功勋。”

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公已如行尸,唯存余气,形神已离,不足为虑。”过几天,他又说:“太傅不能再有作为了,令人怆然而悲。”曹爽等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嘉平元年(249)春正月,魏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情尚未可知!”一连阻止了三次。大司农桓范用计出城去投曹爽,蒋济对司马懿说:“智囊跑了。”司马懿说:“曹爽是驽马恋栈豆,贪恋富贵,一定不会用他之计。”

司马懿召司徒高柔持节负责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对他说:“你就是周勃。”召太仆王观负责中领军事,统摄曹羲军营。司马懿自己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说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交结奸宦,窥伺神器,群臣都认为他有无君之心。故已奏明太后,罢曹爽、曹羲、曹训兵权,各以本官侯归其府第,如敢扣留皇帝车驾,则以军法从事。并说自己已屯兵洛水浮桥,防备非常之变。

历史名臣——司马懿

魏士大夫图

曹爽扣住奏章,不使皇帝知道,把皇帝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数千屯兵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果然疑惑,不从其计。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数说曹爽的过失,说他该早自归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罢了,并以洛水为誓。

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援引古今,百般劝谏,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桓范说:“皇帝在我们手里,可以挟之以令天下;你的别营就在阙南,征调方便;许昌离此,不过两天路程;大司农的印绶在我身上,谷食无忧。”劝到最后,曹爽投刀于地,说:“司马懿不过想夺我的权力罢了!吾能以侯爵归府,照样能当富家翁!”桓范痛哭道:“没想到因为你们,害得我遭灭族之祸!”

曹爽把司马懿的奏章给皇帝看,请皇帝下诏免去自己官职,随皇帝进入京城。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失去了自由。司马懿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造高楼,让人在楼上密切监视。一次,曹爽刚拿着弹弓到后园中,楼上人就喊:“故大将军往东南去了!”曹爽愁闷,不知所措。

不久,有司劾奏黄门张当,引发曹爽、何晏造反情事,朝廷收捕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死,并灭三族。

六、外宽内忌 晋明掩面

司马懿诛死曹爽等人,威权愈立,盛极一时。当年二月,皇帝任命他为丞相,增其封邑,特许奏事不名。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

嘉平二年(250)春,魏帝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司马懿久病,不任朝请,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

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驻在寿春)见皇帝孱弱,强臣专权,谋立楚王曹彪。还没等举事,令狐愚就死了。

嘉平三年(251)正月,王凌借口吴人堵塞涂水,请求出兵征讨。司马懿知道了他们的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王凌。他先下赦书赦免凌罪,又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百尺。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派属官王彧请罪,送上印绶、节钺。

司马懿军到丘头,王凌在水边面缚等侍,司马懿命主簿前去解其束缚。王凌既已被赦免,又依恃平日与司马懿有旧交,不再自疑,乘小船来见司马懿,司马懿派人迎面阻止他,让他住船。距司马懿船十余丈远。王凌这才知道司马懿并无宽宥之心,便远远地对他说:“您用一札半简召我,我也不敢不去,何必兴师动众,引军自来呢!”司马懿回答:“恐怕一札半简请您不到吧!”王凌说:“你对不起我!”司马懿说:“我宁可对不起你,也决不会对不起国家。”说罢,命将领率六百人马想把王凌解送洛阳。王凌向司马懿要棺材上的钉子,想试探一下,看司马懿想不想杀自己,司马懿命手下人找来送给他。后来,王凌途经贾逵庙,曾大呼:“贾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只有你有神灵知道。”五月,王凌到项城,陷于绝望,服毒自杀。

司马懿进军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推知其事,凡牵连在内的一律诛灭三族。他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把他们裸埋土中。

司马懿把楚王曹彪也杀了,并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魏帝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前后食邑五万户,前后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

六月,司马懿病倒,可能是心理作用,他夜间常常梦见贾逵、王凌为祟。八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当年九月,司马懿被葬在河阴,谥号是“文”,后改为“宣文”。晋武帝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为“高祖”。

历史名臣——司马懿

司马懿画像

司马懿为人,外表宽仁谦恭。这可以从以下几件事中看出来。一是魏明帝景初年间,大修宫室,军旅迭兴,百姓饥寒困迫。司马懿劝谏皇帝说:“自黄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能并兴,应该杜绝内务,以专力救时急。”待到明帝去世,齐王即位,司马懿尽罢宫室之役、雕玩之物。二是晚年勋德日甚,却愈益谦恭。皇帝每次给他加爵升职,他都有所辞让。他的同乡常林任太常,年龄较大,他每次见面都下拜致敬。他常劝诫子弟说:“道家最忌盛满。四时尚有推移变化,我辈哪能永保不衰。所以为人要在得意时自我贬损,才可免除后患。”三是死前留有遗言,在首阳山为土藏(挖坑埋葬叫土藏),不坟(坟指墓之封土隆起者)不树(不种树以标其处),用普通的衣服殡殓,不用随葬物品,后死者不得合葬。与大肆张扬者不同。

但司马懿为人,还有其残忍的一面:平定公孙渊,他大行杀戮,炫耀武力,筑造京观;诛杀曹爽及其党羽,一律夷灭三族,不分男女老少,连已出嫁的姑、姊、妹都牵连在内,无一幸免;收系王凌及其余党,夷平三族外,对死者还掘墓暴尸;魏诸王公,尽被他收捕,安置邺城,不得交结。

对司马懿的雄豪之态,曹操心里清楚。一次,曹操听说他有狼顾(身不动而回头看)之相,把他召来,先让他朝前走,然后让他回头看。司马懿居然能脸转朝后而身仍不动;又一次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醒后很不高兴,对曹丕说:“司马懿定非久居人下者,将来恐怕会参与你的家事呢!”于是便想予以处置,亏得曹丕跟司马懿关系好,常常保护他,才得免罪。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掩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和种种残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如果像您所说,晋朝国运又怎能长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514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