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为促进益州的经济发展,诸葛亮提拔了哪些人才?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1-18 15:52:07 0 诸葛亮

真实的历史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求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目标,历史文献只是参考;历史又是生动活泼的,一起来研究下“为促进益州的经济发展,诸葛亮提拔了哪些人才?”的话题,感受历史的魅力。

为促进益州的经济发展,诸葛亮提拔了哪些人才?

人事稳定下来后,刘备诸葛亮又在经济方面下功夫,让益州这个“天府之国”重新焕发活力,为争雄天下提供物力保障。

刘巴提出铸造大面值新币的办法仅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根本问题。益州要想长期稳定繁荣,国力要保持强盛,还得从基础做起。在此用兵之时,也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在这方面刘备的体会最深。

整个三国时代,或割据,或纷战,靠的是手里的兵马,兵强马壮才能胜出。而要兵强马壮,需要有充足的粮食,有大量的钱财。有些时候,有钱就能拉起队伍,有吃的就能招来人为你去打仗,刘备深知其中的道理。

在这方面,诸葛亮做的工作更多一些,他也有这方面的经验。

诸葛亮经过对益州民情的深入考察,又与益州本地一些熟悉实际情况又有才干的人士深入交谈,首先决定在盐、铁两项重要物资的经营上做文章(较盐铁之利)

这项政府的核心,通俗地说就是实施盐铁官营。生活中谁都离不开盐,在古代,盐不是佐料,而是一项大宗商品,是财富的重要来源。

蜀地盛产井盐,古代蜀地东起云阳、西至邛崃、北到汶川、南至西昌的广大地区,分布着丰富的井盐产区,秦朝在蜀地设立盐官,全面管理井盐生产和交易。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曾修建了广都的盐井和许多制盐的陂池。西汉有个叫王孙的人,以冶铁煮盐而致富,家财数千万,家中有僮仆上千人。

由于官方的介入,盐业生产技术也以蜀地领先。当时一般是一灶五锅,而蜀地可以达到一灶十四锅,当时还有两灶二十八锅的,一天一夜,可以生产盐四石,色白如霜,质量上乘,是优质产品。

为促进益州的经济发展,诸葛亮提拔了哪些人才?

临邛县有一口“火井”,夜里此井能发光,照亮周围,人们要想得到这种光,先以火投入其中,过一会儿,下面会发出雷声,火焰便出,能照耀数十里。有人甚至用竹筒把井里面喷出的东西盛起来,可拿着走而终日不灭。火井旁边还有一口有水的井,取井火煮井水,一斛水可得五斗盐。不过,要是用普通的火去煮,就得不到多少盐了(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所谓火井、井火,就是天然气,蜀地不仅遍布盐井,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煮井水用井火,一斛水可以煮出四五斗盐,用普通火煮,只能得二三斗。

至于冶铁,是与制盐业并重的另一项重要产业。蜀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冶铁也是蜀地的一项传统产业。西汉时蜀地卓氏、程郑在临邛冶铸,成为亿万富翁。汉文帝时把蜀地严道的铜山赐给邓通,邓通便专门经营铸造业,成为富翁。

铁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兵器最早的材料是青铜,但这种材料比较软,不够坚韧,铁和钢的出现,提高了兵器的技术含量。

汉武帝以后蜀地盐铁主要还是官营,至东汉中后期,官营渐解,东汉和帝时撤销了盐铁官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煮盐和冶铁(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这两项重要的产业逐渐被一些大地主、大商人所垄断,他们个个富可敌国,生活奢侈,政府反倒财政吃紧。

在诸葛亮建议下,刘备下令把盐铁两项收归官营,设立司盐校尉、司金中郎将两职负责盐铁事务。

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职务,必须选熟悉基层情况又懂经济的人去担任,诸葛亮向刘备推荐的司盐校尉是王连。

之前提到,刘备在葭萌起事,进军梓潼,县令王连闭城不降,刘备无奈绕城而走。刘璋投降后,王连也归顺了刘备,被任命为什邡县令,又转任广都县令,皆有政绩(所居有绩)

为促进益州的经济发展,诸葛亮提拔了哪些人才?

刘备升王连为司盐校尉,此是武职,说明其管辖权不在州郡,而归军方的左将军府。司盐校尉下面设有典曹都尉等职,校尉的品秩通常为2000石,与郡太守同级,都尉的品秩稍低,也有比2000石,这说明司盐校尉是一个很大的官。

王连推荐了吕乂、杜祺、刘干等人为典曹都尉,在各地推行盐业专营。这些人都很能干,取得了丰厚利润,极大地改善了益州的财政状况(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在盐业官营中诸葛亮也发现了一批人才。王连、吕乂、杜祺、刘干等人由于政绩突出,后来都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终皆至大官)

王连后来担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但仍然兼管盐政(领盐府如故)。诸葛亮担任丞相后,调王连为丞相府秘书长(丞相长史)

吕乂后来升任巴西郡太守、汉中郡太守等职。他长于经济事务,善于做保障后勤工作,是诸葛亮北伐期间负责军需粮草供应的主要官员之一,受到诸葛亮的称赞。

司金中郎将一职,诸葛亮推荐的人是张裔。

柏下一战,张裔确实给诸葛亮留下了太好的印象,此时的张裔已被诸葛亮推荐为巴郡太守,诸葛亮觉得司金中郎将一职需要派一个干才去担任,张裔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就建议改任他为此职。

郡太守的品秩为2000石,中郎将的品秩为比2000石,由太守改任司金中郎将品秩等于降低了,但张裔愉快地接受了任命。

张裔的任务是负责经营制作农用和军用的器具(典家战之器),其实是把冶铸业全部纳入官营,任何私自铸造都属于违法,政府不仅可以由此获利,而且控制了民间武器的制造。

在诸葛亮领导下,蜀汉的冶铸业非常发达,史书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系统记述,但从许多零星史料里可能看出当时的冶铸规模和水平。

诸葛亮曾率军渡泸水西去,在鱼通铸造兵器,有一个名叫郭达的匠人,一夜打箭3000支,称为“神手”。

在成都以南10多里的地方有条铁溪河,流入白水河,诸葛亮曾在此冶铁。始建县东南70里有一座铁山,出铁矿,诸葛亮取之为兵器,其铁质刚利,可用作贡品。崇宁县以西六里有铁钻山,诸葛亮曾铸铁于此,以造兵器。蒲亭县有铁山,诸葛亮取之以铸刀剑,封宇文度为铁山侯。

在这些记载中,所提到的每件事情未必都是由诸葛亮亲自去组织实施的,但这项工作他抓得很紧,并且经常亲力亲为,所以记载才会如此多而具体。

为促进益州的经济发展,诸葛亮提拔了哪些人才?

在一些史籍里,还记载着诸葛亮请蒲元为军中打造武器的事。蒲元是蜀地一名精通铸造的高手,他曾在成都为刘备造刀5000口,每口刀都刻有“七十二炼”的字样。

所谓“七十二炼”,就是钢铁被反复锤打72道。蒲元曾为诸葛亮制刀3000口。据说蒲元在冶炼金属、制造刀具方面的做法与常人不同,钢刀制成后,为检验钢刀的锋利程度,他在竹筒中装满铁珠,举刀猛劈,结果竹筒豁然断成两截,而筒内的铁珠也被一分为二。

蒲元的制刀技艺称绝当世,他所制的钢刀称为“神刀”。

蒲元铸刀,钢铁锤锻至白亮时,按理需要马上淬火,他没有用近旁的汉水,而专门派人去成都取蜀江水。

大家感到惊讶,蒲元解释道:“汉水弱,不合适淬火;蜀江水爽烈,适合淬刀。”

派人将水从成都取回,蒲元一试便说:“此水中掺杂了涪水,不能用。”

取水的人想抵赖,说没有掺杂其他水。

蒲元当即用刀在水中划了两下,说道:“此水中掺进了八升清水,还敢说没有?”

取水的人赶忙叩头认罪,道出实情。

原来,当他从成都返回行至清津渡口时,不小心摔倒,把水洒出去一些,他挺害怕,情急之中取了八升清水掺在其中,怎么也想不到被蒲元识破了。

故事有点玄虚,但蒲元在淬火工艺方面的丰富经验确实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同水质对淬火的影响,也被那时的人们所掌握。

还有一次,蒲元在一农户家发现一把很独特的废剑,蒲元认出,这把剑是用一种从没有见过的材料制成的,经过协商,蒲元以一件经过48道工序才制成的元胚交换了那柄废剑。

除盐铁之外,诸葛亮还大力提倡发展蜀锦,把它提高到战胜敌人的重要产业(决敌之资)来看待。

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丝织品,代表了丝织物的最高水平。蜀地农业与蚕桑业十分发达,种植和应用天然色素植物的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自成特色的染织工艺体系。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

秦灭蜀后,便在成都夷里桥南岸设锦官城,置锦官管理织锦刺绣。到了汉朝,成都蜀锦织造业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成都自那时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织工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

为促进益州的经济发展,诸葛亮提拔了哪些人才?

诸葛亮建议充分发挥益州在织锦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织锦业。刘备在成都设立了锦官,负责组织和管理蜀锦的生产,使蜀锦业在这一时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晋人左思在《蜀都赋》中描绘道:“专门生产蜀锦的人家,常常有多达上百间织锦房,织机之声交响应和(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南朝李膺在《益州记》中也记述道:“成都南有锦城,在笮桥以东,流江的南岸,这里是蜀汉时故锦官所在地,号锦里,城墙现在还在。”

蜀锦生产改善了蜀汉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它成为益州的特产和专有产品,魏吴两国都跑来购买(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道),这无疑改善了益州百姓的生活,也进一步巩固了刘备在益州的统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6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