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曾国藩——无兵无饷办团练,咬牙坚挺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5 22:53:49 0


一说到曾国藩,就必然会说到湘军,因为湘军是曾国藩一手所创,也是曾国藩一手而兴,可以说无曾国藩就无湘军。但其实,也是湘军成就了曾国藩,要是没有湘军,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个建绝世奇功、立不朽威名的曾国藩。

然而,湘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无规无矩的乡勇到所向披靡的劲旅,经历了多少困境,挺过了多少危难,也只有曾国藩最为清楚。

1852年6月,曾国藩被任命为江西乡试的主考官,离京赴任。刚抵达安徽还未到江西就任就惊闻母逝,曾国藩匆忙卸任回湖南为母守制。而此时,正是洪秀全和杨秀清率领的太平军日渐壮大,节节胜利之时。

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村举起义旗以来,太平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越战越勇,越战越强,一直从广西打到了湖南。而当时清廷的主力绿营兵却因为多年养尊处优,早已失却战斗力,除了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

1852年6月,太平军闯进了湖南的南大门。绿营兵节节败退,州县连失,两个月时间,太平军已相继攻克永州、道州、江华、永明、宁远、蓝山、嘉禾、桂阳州、郴州等府州县,8月16日,太平军攻占郴州,杀死知州孙恩保,已经逼近长沙城下,眼看长沙即将不保。朝廷震怒,下诏罢免湖南巡抚骆秉章、提督余万清,任命江苏人张亮基为湖南巡抚,鲍起豹为提督,重新布置长沙防务,务必守住长沙。

此时,长沙城中除了湖南新宁人江忠源带出的五百楚勇堪称劲旅之外,八千绿营兵如同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以抵挡势如破竹的太平军。但江忠源却非泛泛之辈,虽属布衣,却熟知兵法,心怀天下,且为人任侠仗义,为保卫家乡不惜带勇出广西与太平军作战,并屡建奇功。新巡抚张亮基又请来时称“今亮”的左宗棠入幕筹谋,定下守城大计。激战之后,终于太平军退走,长沙城保住了。

此役以后,不仅新巡抚张亮基觉得乡勇比绿营兵更勇猛更可靠更能打仗,连朝廷也觉得利用乡勇剿匪御敌、保境安民,实在是好处多多,因而开始筹划在湖南练乡勇,以剿匪御敌,保境安民。可是,谁来当此大任?

说也奇怪,此时上自朝廷重臣、下至湘乡本地的乡绅士子,以及湖南巡抚、州县郡官,居然都把目光齐齐地投向了一个人——那就是正回到老家为母丧守制的曾国藩!于是,张亮基诚心相邀,左宗棠鼎力推荐,郭嵩焘极力劝说,京城更是有曾国藩恩师唐鉴的密荐,大臣肃顺的引荐以及恭亲王的力荐,朝廷经过多方考察,也觉得从资历、地位、才干和威望等多方面衡量,曾国藩的确是上上之选。

1853年1月21日,咸丰皇帝下旨,命令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为酬君恩,为兴家族,为匡时政,为展大志,曾国藩决定“墨绖出山”,创办团练。

然而,赤手空拳、一无所有,想要练兵御敌,谈何容易!这当中的种种艰难,也只有像曾国藩这样具有“打落牙和血吞”的意志,不屈不挠、坚忍有恒的人,才能咬牙挺住一切困难,终得成功!

当时的曾国藩,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此时曾国藩的真实写照。

一是无官无职。当时的曾国藩,自己就是个“三无人员”——无名分、无官职、无地方。皇帝下旨只说让他“帮办”,怎么帮、怎么办,无一字明示,却又不好去问。

二是无名无分。由于长期以来得到皇上的命令,“皆系接奉廷寄,未经明降谕旨”,因此,对于曾国藩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帮办”,外界讥嘲者多,不服者众。

三无经验。招募乡勇,抗敌保民,无经验可借,无教训可鉴,无先例可循,更无榜样可效,全部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做一步定一步。

四无人才。凡做大事,人为第一,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一班有能、有才的人鼎力相助,如何能成大事?

五无任何供给和保障。这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困难。按理说,皇帝交给曾国藩的任务是练兵,军费自然应该由国家供给。可当时国库空虚,正规军绿营的军饷都不足,朝廷哪有钱养这些乡勇?

六无靠山无背景。背景和靠山对于官场的重要性不必多说。

然而,这些在别人面前根本克服不了的困难,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曾国藩这里,凭借他强大的“挺”劲,居然全被一一克服!那些艰难险阻、排挤掣肘都在曾国藩的咬牙“坚挺”中一一瓦解,成功终于展开了一丝笑颜,一支必然将光耀军史的全新队伍——湘军,终于练成!

咬牙坚挺,几乎是曾国藩面对困境时最常用的方法。但也正是因为他敢挺、愿挺、能挺,敢于面对一切危局,才最终挺过艰难,挺过屈辱,挺过险厄,挺过一切波折。

也只有挺住了,才能等来机会;挺不住,就会把到手的机会拱手让给别人。

一个人如果不能挺,不能忍,成功也就不会属于他。曾国藩最明白这个道理。他曾经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功“全在受辱受挫之时”,给儿子的信中,他也说,“能度过极困难之境,方是大英雄”,故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并把这总结为一句话:“凡事皆有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这是他传授给儿子的成功心法,更是他从磨难中得出的最有用的经验。

所以,凡遇困境危局,他总是挺字当头,不惧不畏,隐忍坚强,咬牙支撑,一直到熬过困境危局,一直到看见云开日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326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