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左宗棠——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才是胜利的根本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5 22:53:15 0


韩信有句名言:“(兵)多多益善。”人们又常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到底哪一句更正确呢?相信左宗棠绝对会无条件选择后者。他向来相信,一支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精锐之师,能胜过数倍于己的泛泛之辈。

咸丰三年(1853),长沙城被太平军包围,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心急如焚,最后在胡林翼的建议下,便多次派人礼聘左宗棠,终于请得四十一岁的左宗棠出山入幕,为张亮基出谋划策,成功地保住了长沙城。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给女婿陶少云的信中写道:“用兵无他,只要训练得法,谋略总须先贼一招,自然得手。”事实也的确如此,凭借左宗棠出奇制胜的策略,长沙得以保住,然而,由于一些军队将领自身素质不行,其手下兵马也毫无斗志,使得左宗棠剿杀太平军的计谋未能实现,左宗棠对此甚感遗憾。他充分认识到训练对于用兵打仗的重要性。

咸丰十年(1860),清王朝任命左宗棠为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左宗棠开始在长沙组建自己的军队。

左宗棠吸取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将“兵贵精”应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选用了崔大光、李世颜、罗近秋、黄有功、戴国泰等人为将,让他们招募精装朴实的营勇,组成楚军。为了更好地训练和作战,在编制时,左宗棠不照搬楚军三百六十人一营的制度,而是前、右、左、后营每营五百人,而中营前、左、右、后哨每哨三百二十人。军队组建好以后,左宗棠带军从校场移驻金盆岭,晨夕训练,“渐有头绪”。

楚军在长沙集中训练两个月以后,开始正式参与战斗。左宗棠率军从长沙向东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入江西,直奔曾国藩在皖南祁门的湘军大营。这是左宗棠自己训练军队后的首次出征,左宗棠踌躇满志,雄心勃勃。

他相信这两个月的训练绝对拥有奇效,也相信凭借这支军队,自己一定能够顶住即将到来的各种压力,一路顺风顺水。他在家书中写道:“我此去要尽平生之心,轰烈做一场,未知能遂其志否。”

当时,太平军的新任军事统帅李秀成、陈玉成等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重挫清军,解除了清军对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直接威胁,继而率军反攻,开始分兵向长江南北并进。这时,曾国藩的湘军正围困天京上游屏障安庆,湘军与太平军之间的战争已经愈演愈烈,左宗棠率军到来,正好可以援助曾国藩抵抗太平军。

同年十月上旬,太平军南路西征军侍王李世贤的军队攻克了安徽徽州,直逼祁门。祁门是曾国藩湘军大营所在地,形势万分危急!左宗棠就在这时驾着彩云到来了!他带领楚军迎击北上的广东会党军,旗开得胜,左宗棠十分开心!接着,左宗棠带军赶往前线,成功地解了祁门之围。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左宗棠耗费数月精选勇士、晨夕训练,其效果果然可见一斑。只以区区数千人,就解了曾国藩坐以待毙的局势,其关键是什么?恐怕不仅仅是左宗棠的奇谋百出,还有楚军的训练精良。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办事效率也难敌众志成城,面对危机局势,左宗棠身上的压力前所未有的沉重。想要消除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就不得不依靠他手下的五千楚军。

左宗棠很聪明,为了强化楚军的能力,事先在训练上下足了功夫,所以面对太平军的千军万马时,仍然游刃有余!

后来,左宗棠奉命西征。进军新疆之前,左宗棠再次把精力放在了整饬军队上。他严查吃空饷、体弱多病的情况,本着“择其壮者为兵,散其弱者为农,兵责以战,农责以耕”的原则整编队伍,使原本的西征大军一下子缩减了一半。

例如,满人金顺部原本四十七营,缩编后只剩十九营;景廉部原本三十四营,缩编后成十九营;徐万福招募的四营湘勇缩编为三营。与此同时,左宗棠还购买了大量军火,对西征军队进行武装先进化,并专门训练士兵的射击、开炮等,做足了利用军火作战的准备。

此外,左宗棠也加强了练兵的力度。左宗棠认为,练兵最重要的是练心,然后是练胆,最后才是练体力和格杀技巧。所谓“练心”,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思想教育工作,左宗棠先从思想上激发士兵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为朝廷去战斗,楚军和西征大军就是因为有了这一秘密武器,因而特别强悍。

“练胆”就是用我们常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念给士兵们洗脑,让士兵们个个猛如豺狼。在左宗棠的特殊训练下,就连被公认为不能打仗的八旗兵、绿营兵也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左宗棠曾在家书中写道:

用兵最贵节制精明,临阵胜负只争一刻工夫。譬如在家读书、作诗文、习字是平时治军紧要工夫,而接仗不过如入场就试耳。得失虽在一日,而本领长短却在平时。果于“节制”二字实有几分可恃,临阵复出以小心,则事无不济。

在这里,左宗棠将打仗比作学习,读书、作诗文、习字都是平时练兵必不可少的功夫,而打仗就如同入场考试一样,虽然得失会在一日之内出现结果,但本领的大小却是平时训练出来的。所以,战场上,计谋、策略虽然重要,平时的训练仍然十分关键。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磨刀”就是修炼自己各方面的功力,提高自身硬件设施。古人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把工作上的挑战和压力当成左宗棠的战争,那么“磨刀”就是战争前的练兵和整饬军队,只有军队战斗力提高了,才能够在各种压力下像左宗棠一样顽强成长,最终取得成功。

做一件工作也是如此,比如你拿到某个项目,应该先结合部门实际查找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然后再抓住工作重点,确定工作的具体实施,这样虽然花了几分“训练”时间,但却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有条不紊,效率反而更高。

我们常说“厚积而薄发”,左宗棠隐居乡间数十年,虽然是由于落第不得已而为之,但他仍然抱着日后会“用兵打仗”的目标,不断自我训练,以至于初次出山入幕就让天下人刮目相看。真正用兵打仗之时,他又专门拿出时间训练军队,把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建立起一支上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军队以后,才正式开进战场,从而使得将士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赢得了无数次胜利。

左宗棠生活的时代,国家风雨飘摇,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起义军此起彼伏,老板、上司、同事乃至下属和百姓都密切关注着左宗棠的成败,左宗棠肩头的压力之大实在难以形容。但凭借事先的训练,打造出一支战斗力卓绝的军队,左宗棠理所当然地顶住了这些压力!这就是“练兵”的强大效果之所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325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