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6-19 16:37:46 0

在明帝国的边防战略因为党争而遭遇挫折的时候,蒙古诸部却通过和明帝国一百余年的战争渐渐成长起来。尤其是在成化末期,达延汗继承汗位以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统一了蒙古,让蒙古诸部保持了较长一段稳定时期。在这期间,蒙古诸部对明帝国的战争慢慢转变成了大规模多兵种的野战、攻城战,明帝国边境压力骤增。达延汗以后,明帝国最强的敌人无疑是达延汗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的俺答汗,又称为阿勒坦汗。明人记载“嘉靖中,吉囊(俺答的长兄)、俺答最强,犯我陕西、河东、云中、上谷”。嘉靖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前后,俺答的哥哥吉囊去世,俺答终于获得了独立的机会。他于东面赶走了察哈尔的小王子,于西面威逼河套地区的吉囊诸子。他的人马在东边从辽东、蓟镇边外起,西边直到甘肃、西海(青海迤西),并深入寇犯中原,席卷宣府、大同、山西各边,连年侵寇,逼得明朝为此加紧备边。尤其是嘉靖二十一年六月,俺答汗入犯,由朔州、雁门侵入,进犯太原以南沁汾、襄垣、长子、祁县,京师为之戒严。曾铣创立车营,不能说没有俺答汗屡次侵略的刺激因素在。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在曾铣被冤杀的两年后,俺答汗更是从古北口入侵,包围北京城,举国震惊,史称“庚戌虏变”。其寇边程度不论从规模还是次数来看,都远远超过了他的祖父达延汗和更早的瓦剌也先。

另外,俺答汗喜欢拉拢并重用从明帝国逃亡到蒙古地区的汉人,这些蒙地的汉人多扮作明朝百姓及僧人为其担任间谍,窥探明帝国边防。明将往往疲于应对,顾此失彼,面对俺答汗的侵袭多不能守。俺答汗每次入边,动辄数万杀戮,有些地方甚至被屠为一片白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边境损失十分严重。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俞大猷的大同兵车

在边境十分危难的情况下,明帝国急需一场和俺答汗野战的大胜来鼓舞九边士气。终于,在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左都督、太子少保、太子太傅陆炳秘密用钱财贿赂严嵩之子严世藩,释放被陷害的抗倭明将俞大猷出狱,到大同戴罪立功。大同巡抚李文进十分欣赏俞大猷的才华,经常与俞大猷筹划军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俞大猷详细地了解了大同边军和俺答汗军队的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出了让明帝国北方战局出现转机的战车战法——大同镇兵车操法。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俞大猷雕像

俞大猷的大同镇兵车操法不是凭空诞生的,其基础正是当年曾铣的车营之法。不过,当时俞大猷面对的问题是明帝国九边普遍超高的支出,曾铣那种壮志未酬的大兵团作战更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因此,俞大猷一改在东南时提倡用数倍乃至十数倍的兵力消灭对手的战法,开始提倡以步兵奇兵取胜的小成本战法。他发现,一直以来大同镇步兵对敌,都是驱马到敌军阵前,然后下马使用单手操作的环刀或骨朵御敌,和蒙古军使用的武器相同。但蒙古军是在马上作战的,所以交战时“彼高我下,万无取胜之理”。于是俞大猷将明军步兵的环刀、骨朵改为钩镰刀、虎叉、龙刀。这些武器长度都在七八尺(2.6米左右),可砍可刺,对付骑兵最为便利。俞大猷还安排士兵在作战时左手持圆牌、右手执环刀滚杀敌马(和戚继光的藤牌手相似)。这些改变让明边军步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提高了步兵对抗骑兵的可能性。但是要在野战的环境下彻底击溃蒙古骑兵,这还远远不够,于是俞大猷又提出了其在两广地区使用过的新法——马上步兵、骑兵和战车配合作战,这也是大同镇兵车操法的前身。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手持龙刀枪的明军甲士

俞大猷的战车车阵,用马上步兵十人,骑兵二十人,战车一辆,步兵十人,一共四十人为一队。遇敌则用战车列于前,车上军士击发弓弩铳炮,马上步兵骑马出阵,距离近到和敌军马匹相交时放铳及弓矢,完毕后回到本阵,之后骑兵趁机冲入敌阵砍杀,步兵十人专管割首级。战车车式为独轮,车前装有长矛,轻便易运,遇坑数人即可抬起。

兵法中所谓的“车胜骑、骑胜步”,是指步兵无法抵抗骑兵的践踏,而战车能阻挡骑兵的践踏,又能发挥火器优势。俞大猷根据这种相克关系,在训练初始车营有了一定成效以后,干脆放开手脚,创造了全新的战车及兵车操法。

俞大猷的新型战车车式,使用独轮车,车轮直径四尺六寸(约1.5米),直着铺设大木头二根,各长一丈二尺(约3.8米),两根大木头中间横三根小木头,以便推运,并有绳索三条以便挂肩挑扯。车前横一块长六尺的木头并竖着装上两小根直木作为屏障。车上共装大枪头四根,大佛郎机一门,盾牌两个,小月旗两面,布幔一幅。车的后部中间有一根立木,相当于车的方向盘,由队官一人把握。车前有两个支架,停车时放下作为车架。车后又有两个铁锥,停车时插入地里,相当于船锚。车辆本身再加上车上的铳、牌、枪等,总重不过三百斤,以十六人分班推行,即使是崎岖险路也可顺利通行。各车相互配合,行则为阵,止则为营。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俞大猷战车分解图第一车式图,车前装大枪头四件,大佛郎机一件,小佛郎机二件 ◎ 俞大猷战车分解图第二车式图,车前安皮牌二面,布幔一幅,月旗二面,每旁四人推挽,共八人,车后一人把舵,为管队官 ◎ 俞大猷战车分解图第三车式图,车辆两边各有四人推车,每旁执大旗一人,执挨牌二人,用虎叉一人,钩镰刀一人,拨刀二人,执神枪二人,鸟铳二人,车后把舵一人,骑兵十人

新战车每车五十人。其中大旗手两名,牌手四名,虎叉手两名,钩镰手两名,拨刀手四名,共十四人。这些人精习武艺,平时站在车旁,不参与推车,遇敌则前出冲锋破阵。推车者一共有十六人,分两班,一班八人,两边各四人推车。这十六名推车者并不是民夫,而是火器手。十六人中,有鸟铳手四人,神枪手四人(明代所说的神枪有两种,一种为前文提到的击发木矢的铳筒,另一种即为此神枪手所用神枪,枪管长一尺,木柄长三尺五寸,全长四尺五寸,约144厘米,重量达到十二斤多,用细铅子打散弹,一次击发二十余粒,枪长接近人的身高,且枪管细长,握法和鸟铳一样右手靠前),击发佛郎机并携带子铳者四人,拨刀手四名。这十六人只负责推车和守车,而不冲锋破阵。各兵不许放行李在车上,每四人给驮马一匹搬运行李,而且只有推车的人才能够把兵器放在战车上。最后有管队官二名,一人执车上青旗监督冲锋兵破阵,一人在车后负责掌舵及督兵守车。所有的车营官军都必须佩带一把环刀,以作近战之用。此外还有十名骑兵,另有八人专门管理三十二个步兵的八匹驮马。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手持鸟铳的明军甲士 ◎ 大同镇车兵小营操练阵图 ◎ 明军所用神枪

最后再来说一下阵形问题。俞大猷以十三队为一个小营,共十三辆车,六百五十人。其中一队为中军,其他的十二队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队。每小营设千总官一员,把总官二员。把总官一个要督促冲锋官兵破阵,另一个要督兵守车。十三小营为一大营,共八千四百五十人,其中一小营为中军,其他十二小营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小营。每大营设参将一名。

俞大猷的兵车操法走的是人少而精的精兵路线。要求所有的作战单位都能用环刀近战,火器兵能熟练地击发火器,近战单位也要能够施放弓矢,让兵车的军士能适应各种突发环境下的作战要求。

俞大猷认为,若要破敌,必率战车三百辆,约用步卒万人,另用骑兵一万人藏于车营中,再有骑兵两万人布埋伏于四方要路。兵车的作用是依托火器和战车截断并冲散敌军骑兵,然后明军骑兵从车营和埋伏地出击歼灭敌人。

可以说,俞大猷的车营更接近传统,因为作为伏兵的骑兵和车内骑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车议里骑兵的数量甚至达到步兵的三倍。如果单有战车,而没有埋伏的骑兵和车内骑兵的话,俞大猷的战车阵营就是不完整的。这么看来,俞大猷的大同镇兵车操法,其实很符合当时明帝国边境情况和财政的双重要求,不用重新征募新兵,只需抽调边军训练即可;也不用大兵团作战,只需注重冷热兵器的相互配合;更不用和曾铣一样需要大量的火药等军用物资。因此,此战阵无疑给已经十万火急的明帝国边防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验证俞大猷车营效果的战斗马上就打响了。在俞大猷积极训练车营以后,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总督李文进率领训练有素的战车百辆、步骑三千(明史里此段记载有误,按一辆车五十人计算,百辆战车应有步骑五千余人),大败数万蒙古军于安银堡,追奔蒙古军数百里。此战直接证明了俞大猷战车的可行性和作战能力,也为在各边作战不利的明军发出了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明末清初大量记载明军战绩的塘报被损毁,我们已经无法知道这次大胜的具体细节了。但仅凭五千车营,没有动用附属骑兵,就大败数万蒙古军,足可见俞大猷车营的强大威力。

此前,大同总兵官刘汉在出塞焚毁蒙古“版升”(即固定房屋,指蒙古诸部定居的城池)的战役中,也听取了俞大猷的建议。李文进乘势将俞大猷战车式上表于朝,明廷对该战车议亦赞许有加,并下令在九边、京营成立兵车营。可以说,京营有车营即自俞大猷始,而俞大猷的战车也影响了明军后来的战车编制,大同兵车操法成为嘉靖时期战车战法的巅峰之作。

戚继光的蓟镇兵车

蓟镇是明代为防御蒙古部族进犯、保卫京师而在北方边境设立的一个军事区域。因其地在蓟州、永平、山海一带,故以“蓟”为该区之名,称作蓟镇。蓟镇是明帝国京师的北大门。俗话说“门户固,堂室安”,只有蓟镇防卫稳固,北京才会安全。所以就重要性来讲,蓟镇居九边之首,明嘉靖之后尤其如此。因此,每次蒙古部族破边而入,就有一帮边防大员要掉脑袋。比如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蒙古俺答汗从古北口西黄渝关入,进犯北京,大掠而去,兵部尚书丁汝夔等因之被朝廷斩首。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蒙古把都辛爱部从潘家口入,进三屯营,掠遵化、迁安等地,总督王伃也因此被杀。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蒙古骑兵入墙子岭,大掠顺义、三河,总督杨选亦被问斩。

但是,一连串地砍边防大员的脑袋,并不能减轻蒙古部族对蓟镇所形成的军事压力。于是,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给事中吴世来建议调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到北方训练蓟门士兵。最后,明廷决定只调派戚继光前往蓟门练兵。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戚继光雕像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鸳鸯阵 ◎ 戚继光的偏厢车与轻车

要说明代哪个将领对后世影响最大,那就非戚继光莫属了。他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他的两本著名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纪效新书》主要记载了戚继光在南方抗倭时的战略战法和军事经验,以及他流芳百世的鸳鸯阵法。《练兵实纪》记述的是戚继光在蓟镇的练兵心得,改进的车营战术和其在明帝国边防体系上的贡献。

戚继光到达蓟镇后,立刻就发现了蓟镇和其他各镇的不同。蓟镇背后是京师近畿,在战略上就不能像其他各镇那样进行防守反击,必须把威胁阻挡在边墙之外,使京畿重地不受骚扰。另外,绵延两千余里的防线也使得明军通常只能以劣势兵力对战全力破关的蒙古主力。可见,蓟镇明军的战术需求首先是防御,而最具防御力的武器莫过于战车了。于是,戚继光找到了俞大猷,并在其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车营部队。

在戚继光的时代,明朝战车已经发展演变了上百年,因此车辆的制式各不相同。戚继光到任后,立即统一了战车制式。他首先使用了俞大猷的正厢车,也就是防御屏障在前的战车。不久之后,为了加强车营的防御效能,又使用了防御屏障在一侧的偏厢车。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俺答汗雕像

戚继光的战车每辆配备二十名士兵,分为正、奇两队,每队十人。操作战车的为正兵队,随车作战的为奇兵队。在编制上,一辆战车被叫作一宗;每四宗为一局,设一个百总;每四局为一司,设一个把总;每四司为一部,设一个千总;每二部为一营,设一个将官;一营共有战车128辆,官兵2603人。128辆新型的偏厢车连接起来,能让车营“四方行俱如墙”,成为一个木质要塞。但光有防御工事还不行,往往处于兵力劣势的明军要想击败善于骑射的蒙古骑兵,自然就需要更为旺盛的投射火力。

戚继光的车营与以往不同的是大量装备了新式火器。戚继光装备的第一种新式火器是火绳枪,也就是鸟铳。这是欧洲人带来的一种新式火器。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军在与葡萄牙人的西草湾之战中就见识到了这种火器的厉害,之后便开始大量装备。比如,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明军一口气列装了一万杆鸟铳。明军的火绳枪一开始多用于水战,后来才逐渐装备给陆军。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鸟铳图解 ◎ 鸟铳的击发装置

这种新式火器的优势在于身管长,初速高,准确度高。明人用其射击木板的结果是“洞而不裂”,戚继光则评价道:“鸟铳远射及准。”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准确度这个问题。鸟铳作为滑膛枪,准确度自然不如后来的线膛枪。但当时的鸟铳已经有了瞄准的准星,并且可以架在支架上射击。这种射击方式明显优于弓箭,士兵很容易上手,成为熟练射手,而弓箭只能通过人的背部肌肉、手指扣箭力度以及射箭的姿势来保证准确度。另外,现代弓术爱好者的弓箭拉力大多为四五十磅,而明军用的战弓最基本的拉力就有六十斤,换算成磅数已经接近八十磅。就是这种远超普通人射箭强度的弓,也只是被定为“下力”。在明军的体系中,八九十斤的弓被称为“中力”,一百二十斤的弓为“上力”,超过一百二十斤的弓则被称为“虎力”。所以合格的弓箭手必须经过严格训练,这又导致弓箭手训练周期会十分漫长,以至于宋明两代都设有大批的民间弓箭社来培养合格的弓箭手。另一方面,在战场上,弓箭手也很容易疲劳。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面对拥有防护的目标,鸟铳的杀伤后效明显强于弓箭。这样综合起来看,鸟铳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但这种新式火器,当时北方明军使用得却不多,北方工匠制造的鸟铳也大多不合标准。因此戚继光赴任蓟镇后不久就向朝廷要求招自己的浙江旧部一万人来担任蓟镇边军的教练,再由熟知鸟铳技法的北军训练其他北军。可见之前鸟铳主要是由南方明军装备的,是戚继光首先将其大量应用于北方边防。

不过鸟铳也有它的劣势,如戚继光所说:“

鸟铳虽速准而力小,难御大队

。”在平原上,仅凭鸟铳齐射,是不可能抵挡住蒙古骑兵的冲锋的。所以,实际上戚继光车营的火力核心是另一种新式火器——狼机铳,也就是佛朗机炮,一种长管后装轻型火炮。车营当中每车配备两门狼机铳,每门狼机铳配备九个子铳,三十斤火药,一百发铅弹。根据推算,一发铅弹所需火药为0.3明斤(约178.5克)。这种火炮的长度在五尺(1.6米)到七尺(2.24米)之间,口径一寸六分,合51.2毫米。推算其铅制弹丸重量在740克左右,即约1.25明斤。射程一里有余(536米以上),百步(约160米)之内可洞穿人马,可见该炮威力不小,足以在弓箭射程之外对蒙古骑兵造成可怕的伤亡。

总体而言,戚继光车营就是以狼机铳和鸟铳为主要投射火力的。每辆战车的正兵队中,车正配备旗枪一杆、腰刀一把,负责指挥全车战斗;舵工一名,专管战车方向;镗钯手两名,除各自带一柄镗钯外,还各配有火箭六十支;佛朗机手六名,每三人负责操作一门狼机铳。奇兵队长一名,持旗枪和腰刀各一,指挥全队作战;鸟铳手四名,装备三钱弹重火绳枪(口径约13毫米)一支,每人三百发弹药,外配双手长刀一把;藤牌手两人,藤牌一面,腰刀一把,投石索一个;镗钯手二人,与正兵队镗钯手合用火箭;另外有火兵一人,夹刀棒一根。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佛朗机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镗钯 ◎ 夹刀棍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大将军炮

与敌接战之时的战术是:如果蒙古军士以数十骑兵挑衅,明军不予回应。直到蒙古大部冲到五十步(约80米)的距离时,各种火器才一起发射,杀伤敌人大队。如果蒙古人顶着火力冲到距离战车只有一丈远的地方,奇兵队将从车下的活门冲出,与敌肉搏。届时,奇兵队将排列为四行,第一行军士手持双手刀,匍匐前进,利用手中的长刀砍断敌方马腿;第二行军士手持夹刀棒,击打因马腿被砍而落马的敌军;第三四行的军士手持长枪、镗钯,戳刺落马和还在马上的敌军。奇兵队最远不许离开战车五步,并且如果力气用尽,应迅速退回车内。在奇兵队进行肉搏之时,还有士兵依托偏厢车上的木质女墙继续射击,来压制敌人和掩护己方。可以看出,在战斗的时候,车营里的明军指挥系统是彼此错开却又互相配合的,这也符合戚继光一贯的用兵手法。

根据计算,车营所有火器一次齐射,共有768发炮弹和枪弹,弹丸投射量能达到近200公斤。这在80米的距离上将造成极为可怕的杀伤效果。除此之外,在车营指挥官直接指挥下的还有四门无敌大将军炮和四辆火箭车。无敌大将军炮为佛朗机型后装火炮,“横击二十余丈(64米以上),可以洞众”,主要使用目的为压制蒙古骑兵大队冲击,并采用了以霰弹射击为主的模式。该炮一次发射使用4斤火药,铁制霰弹365发,合口石弹一发;或不用石弹而装填500发霰弹。该型火炮一门配备30发弹药,四门合计120发。车营指挥官可根据战场环境需要,一次向20—80丈(64—256米)的战线上射击366发(单炮单子铳)—6000发(四炮三子铳预装轮放)弹丸。以上这种火力密度,如运用得当,能给进入有效射程内的敌人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足以瓦解一次万人级别的大规模骑兵冲锋。可以说,有这样的火力,很多时候都不需要奇兵队投入肉搏了。

中国兵法一向讲究“奇正相依”。车营作为堂堂之阵,正面迎敌,在兵法上即为“正”。而骑兵营和步兵营就是“奇”。戚继光以车营为中军,步骑张两翼,创立出了一套很典型的车步骑联合作战方法。

戚继光的骑兵营为十二人一队,三队一旗,三旗一局,四局一司,两司一部,三部一营。全营上下官兵约有三千人。左右两部的每队设队长一人,持腰刀弓箭,分左右二伍;鸟铳手两名为伍长,配备鸟铳和双手长刀;快枪手两名,各持快枪一杆;镗钯手两名,配备镗钯和火箭;刀棍手两名,配备刀棍和弓箭;火兵一名,负责该队后勤。中部的每司第一局各队各设队长一名,配弓矢腰刀;鸟铳手八名,配鸟铳、双手长刀;镗钯手三名,配镗钯、火箭。第二第三局各队队长一名,配弓矢腰刀;弓骑兵四名,除弓箭外各配腰刀一柄;钩镰枪手四名,各配钩镰枪一杆,弓箭一副;镗钯手两名,各持镗钯、火箭。

骑兵营全营上下共有虎蹲炮60门,弹药1800发,每次发射直径约2寸、重约75两(4.69斤)的石弹一发,霰弹30发(重1两)或100发(三钱以下)。如果虎蹲炮要发射的是铅弹,由于“铅子体重”的关系,其“小子减半”,所以为霰弹15发或50发。此外还有火绳枪540支,快枪360支,弹药均为每支300发;弓箭1152副,每副配箭矢30支;还有火箭12920支。

由骑兵的配置可以看出,全营十八局,专为骑战设置的仅有中部四局,仅占全营总兵力的22%,其他各局武器配置多为步战所用。其骑兵营携带648副拒马枪,在训练中左右部下马步战,以拒马枪环绕营地,镗钯手在前,刀棍手在后,次为快枪手,后为鸟铳手,马匹由火兵看管。这个骑兵营的军队与其说是骑兵,更像是骑马步兵,以马匹机动,战斗以步战为主。而且该骑兵营中没有配置长枪,最长的兵器仅为镗钯,全营士兵除火兵外全部配置了远程武器,火器手之外的人均配弓箭。可以看出,这个骑兵营是以远程火力打击为主的。

步兵营的结构与骑兵营相同,同为十二人一队,分杀手队和铳手队。杀手队有队长一名,旗枪一杆,腰刀一把,弓箭一副;藤牌手两名,各配藤牌一面,腰刀一把;狼筅手两名,配狼筅两柄;长枪手两名,各配长枪一杆,弓箭一副;镗钯手两名,各配镗钯一杆,火箭三十支;大棒手两名,各配大棒一根,弓箭一副;火兵一名。铳手队队长配旗枪一杆,腰刀一柄,弓箭一副;鸟铳手十名,各持火绳枪一杆,双手长刀一把;火兵一名。步兵营的远程武器配置也十分突出,全营拥有火绳枪一千零八十杆,火器手占全营兵员数量的一半,这个比例在当时的世界上堪称豪华和先进。

不过,在携带了大量火药铅弹等沉重的作战物资后,粮食的携带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了。步兵营士兵的双手长刀一把二斤八两,鸟铳一门五六斤,火药六斤,铅弹六斤,士兵仅武器负重便已达二十斤,约合现在的十二公斤,如再算上盔甲等物,已经很难随身携带更多的粮草。于是戚继光特意创立了辎重营以运送军粮。这个辎重营其实是将随身粮草单独分列,以车营护卫,以便跟随军队行进。辎重营随车有一百六十门佛郎机铳,六百四十支火绳枪,全营仍有相当强的火力,可轻易击退小股蒙古骑兵,甚至可以在车营未能及时到达的时候,作为依托配合机动性较强的骑兵营和步兵营进行反击作战。

除了创立拥有极强防御力和旺盛火力的车营、骑营、步营、辎重营外,戚继光还极其重视军队训练。他校阅弓箭手时,要求射手距离靶子八十步(约128米)远,靶子高六尺(约1.8米),宽二尺(约0.6米),三发二中,才是优秀。校阅鸟铳手时,要求射手距离靶子八十步远,靶子高五尺(约1.5米),宽二尺,最低标准是三发一中,十发七中为优良。其相关奖惩制度也很严格:校阅鸟铳手后,根据最终结果,三发只中一发的人不赏不罚;三发中两发,赏银一分;全部打中,赏银五分;一次都没有上靶的,要打三军棍。被打军棍的人,之后再一发不中,打六棍;第三次校阅再一发不中,打九棍;到第五次若还是一发都不中,就要打四十军棍,并从军中除名。不愿意挨打的人,第一次罚银五厘,第二次罚一分,第三次罚一分半。弓弩手的赏罚与鸟铳手相同。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长城边防布防图

另外,戚继光还特别注意因地制宜。他提出:不必让工部拨给军器,只需要将制造军器的任务分工给各省即可。福建擅长造刀;浙江擅造鸟铳、战车。可以全力发挥各省特长。

总之,经过戚继光的整顿,蓟镇军队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当时的总督刘应节称赞戚继光道:“

总理戚某,文武兼资,才识相合,誓众则捐生报主,精忠可贯乎天日;治兵则转弱为强,训练真动乎鬼神

。”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二月,戚继光遇到了第一次考验。该月十日,蒙古骑兵入犯挐子谷,戚继光闻讯派遣官军截杀入犯的蒙古军,取得小胜。同年四月,蒙古骑兵入犯桃岭口,再次被戚继光击败。之后的五月二十日界岭口之战,蒙古酋长董狐狸、专难等人入犯蓟镇,戚继光率领游击王轸分兵迎敌。一场大战之后,蒙古军力不能敌,兵败溃逃,其酋长董狐狸被明军生擒。万历三年(公元1576年)正月,蒙古朵颜卫首领长秃入侵董家口关城,戚继光率领明军自榆木、董关两地出塞,穷追蒙古军一百五十余里,其麾下的标军李云生还活捉了长秃。

大明边防——“俞龙戚虎”的车营改革

◎ 轻车

这一连番胜利得到了明帝国上下的一致好评,戚继光的车营体系得到广泛认可。他先后共装备了七个车营,布置战车1239辆,并建立了相应的防御体系,蓟镇自戚继光改革之后被公认为九边最强大的军镇。

当时的人这么评价戚继光的功绩:“

虏数苦蓟北,今修内备,不战而伐其谋,即军政无所课功,其功则上上也

。”也就是兵圣孙武所说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除了“俞龙戚虎”,万历年间其实还有一位值得提及的军事改革者,他的名字叫作叶梦熊。

叶梦熊,字男兆,归善人,嘉靖四十年进士。他由福清知县调入为户部主事,负责向宁夏转运军粮。后改任御史,因为直言规谏被贬职为郃阳丞,后又经过多次提升,做到赣州知府,并在任上平定了黄乡的贼寇。此后,他被提升为浙江副使,改任永平。

在这段任期上,他深受戚继光的影响。在“虏未尝一日忘中国,则中国亦不宜晏然无事,坐待其变矣”的忧虑下,他着手改进蓟镇的战车。首先,他分析了蒙古人的战术,总结出蒙古军队擅长骑射,专精于骑射的特点和原因:“

自少而壮止一技耳,千万人亦止一技耳,故箭不虚发,骑追逐如飞,飘风急雨,顷刻蹂躏,势不可当,此其所长也

。”然后,他分析出明帝国军事方面的优势在于火器和车营。他强调,蒙古人的弓箭和射术虽然强大,但是骑兵弓射程不远,而且箭矢轨迹可见,也可以躲闪,但火器的弹药是无法闪避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明军在火器和战车上的优势,叶梦熊设计改良了大将军炮和轻车两件军械。大将军炮铳身原重一百五十明斤(112.5公斤),叶梦熊将其提高到二百五十明斤(187.5公斤),射程可达八百步(1200多米),使得“塞上火器之大者莫过于大将军”。叶梦熊改造后的轻车只需要两人就能推动,四人便可举起,上面放置火器刀枪,提高了机动性。

可以说,正是有了“俞龙戚虎”,以及曾铣、李侃、张泰、郭登、李进、李贤、叶梦熊等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明帝国才拥有了具有很高“性价比”,能够发挥明军所长,克制蒙古骑兵优势的火器车营战术。而正是这套火器车营战术,让财政捉襟见肘、内部党争不断的明帝国在蒙古部族重新崛起的背景下得以稳定北部边境形势,并连续取得“万历三大征”的胜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979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