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齐文宣帝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8:43:07 0


齐文宣帝(529—559) 名洋,字子进,乃是高欢的次子,高澄的同母弟。他是北齐政权的第一代帝君,其庙号为“显祖”。

高洋相貌不凡,幼年时代就异于其他诸弟兄,其聪明才智在同辈人之上。高欢曾经有意识地考察各个儿子处理事务的天赋,给每人一团乱丝,看谁能最先解开头绪繁杂的丝团。当其他弟兄正专心致志地寻找丝头,细细解开丝团之时,高洋却抽出佩刀,干脆利索地将丝团完全割开,父亲问他为何作这样处理,高洋朗声答道:“乱者须斩,焉能迟疑!”高欢频频点头称是,暗中认为高洋最具有政治素质。

然而,高洋外表上却丝毫看不出精明强干的样子,尤其在对待作为世子的兄长高澄时,更是深藏不露,极度谦让。他很少说话,对高澄的意见,从不违拗;凡是高澄向他索取珍宝玩物之类,他都一律慷慨赠与,决不吝惜。因此,高澄对他颇为轻视,戒备之心大为松懈,还嘲笑道:“如果高洋这样的人今后也能得大富贵,那么相书岂不是都没用了吗?”

高洋在天平二年(535)授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太原郡开国公;武定元年(543),加侍中;武定二年,转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武定五年(547),则授尚书令、中书监、京畿大都督。其时,高洋已经掌握朝政大权,但是年龄却不过十九岁。

武定七年(549)八月辛卯日,高澄在北城东的柏堂被兰京所杀,当时高洋则在城东的双堂。高洋闻报后,并未显出丝毫慌乱之态,他镇定地指挥部下,布置各自的任务,前赴柏堂,未几即将兰京等叛奴斩杀。而对于外界尚未知晓内情的广大官兵,高洋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几个家奴造反,已经伏诛。大将军只是仓促之间受了一点轻伤,根本没事,请各位放心。”但是,他在暗中则抓紧善后事宜:秘不发丧,连伤重而亡的陈元康的死讯也秘而不宣;迅速布置亲信掌握并州的重兵。

两天后,孝静帝对于高澄被杀之事已有所闻,便对其心腹说道:“高澄之死,看来正是天意,从此朝政又可复归皇室了!”哪知第二天高洋却率领八千名甲士,全副武装地来到昭阳殿向孝静帝“辞行”,声称因家中有事,要前赴晋阳。孝静帝大惊失色,目送着高洋一帮人徐徐远去,悲伤地叹道:“唉,似乎高洋也不是个易与之辈,我的死期大概不远了!”

翌年正月,高洋进位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食邑一万户。五月,高洋在“禅代”东魏政权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发自晋阳,前赴首都邺城。甲寅日,高洋进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丙辰日,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把早已拟好的“禅让”制书呈孝静帝,劝他签署。孝静帝洒泪签署,又与六宫嫔妃哭别,于是宣布禅位于齐。三天过后,高洋在南郊即皇帝位,成为北齐政权的第一位帝君,史称“文宣帝”。

西魏得知东魏的元氏政权已经落入高氏手中后,便于当年九月从长安发军,旨在伐齐。十一月,宇文泰率领诸军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筑桥渡河,推进到黄河北岸的建州(治所为车厢城,在今山西绛县之东南)。北齐文宣帝高洋则在晋阳的城东亲自集合大军,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军容严整,士气高昂。宇文泰从探子那里获知实际情况后,赞叹道:“高欢真是后继有人啊!看来暂时难有所图了。”宇文泰既有惧意,又逢这一阶段连绵淫雨,自秋至冬,西魏损失了不少牲畜,于是再也不敢与齐人交战,旋即从蒲坂撤还了关中。而河南从洛阳以东,河北从平阳以东的两政权交界地区的居民,见齐军强于西魏,便纷纷归附东方,北齐因此获得大片领土。

在此之后的七八年间,直到宇文泰去世,西魏对于北齐的兵力始终心存顾忌,每到冬天,就派重兵驻守河边,敲碎河冰,防止齐人的寇侵。足见北齐政权在其初期,实力颇为强大,这与文宣帝的治国有方显然大有关系。

文宣帝在位时,不仅令西魏有所畏惧,还对周边的其他部族进行了一系列的征讨,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天宝三年(552),齐军袭击库莫奚,获得杂畜十万余头;翌年,齐军又出卢龙塞,掩击契丹,掳获人口十余万、杂畜数百万;天宝五年(554)齐军北破柔然残部,掳获三万余人、牛羊数十万头;齐军还曾西破山胡,南边拓地淮南,直至长江边。文宣帝在位之时,乃是北齐国力的鼎盛时期。

然而,六七年之后,文宣帝却因功业有成而狂妄自大起来,乃至沉溺酒色、恣行凶暴。他有时候通宵达旦地饮酒歌舞,有时候则在市里街巷厮混,有时候更是袒体露形地到处乱走。有一次,其母娄太后责怪他酒后发狂,举杖敲击他,骂道:“有这样的父亲才生出这样的儿子!”文宣帝却反唇相讥道:“这个老太婆应该嫁给胡人去!”气得娄太后从此不再说话。

文宣帝在最后的三四年中,嗜酒成癖,喜怒无常,杀戮无度,闹得人人自危、众叛亲离,而他自己也身心俱损。至天宝十年(559)九月,他已经无法进食,自知不久于人世;十月甲午日,终于一命归阴,年仅三十一岁。至发丧之日,群臣只是号叫,却几乎无人流泪。

评:文宣帝在建国之初,专心政务,知人善任,使许多朝臣都人尽其才。他以法治国,凡有违犯,即使皇亲国戚,也不容逃避罪责,因此政治清明、内外肃然。他领军打仗,身先士卒,勇往直前,致使军队相当强大。然而,他晚节不保,仅过六七年后便居功自傲,以致沉湎酒色,滥杀无辜,骚扰百姓,虚耗国库,导致北齐政权由盛而衰。同一君主,前后竟然判若两人,原因何在?没有限制的权力,便是绝对的腐蚀剂,文宣帝由“明君”迅速变为“暴君”,即是极好的例证,这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必然现象,也是它的悲剧所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42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