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周文育 侯安都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0:23:15 0


周文育(509—559) 字景德,新安寿昌(今浙江建德西南)人。本姓项,名猛奴。因年幼失父,生活艰难,为义兴阳羡周荟收为养子。

周文育少时顽劣,能在江河中击水数里,平地跳高五六尺。至阳羡后,从周荟侄周弘让学文习艺,但他仅好骑射,无心于经籍。

梁大同中,周文育从周荟随司州刺史陈庆之击白水蛮。周荟遇害,周文育冲锋陷阵,身受九创,以勇猛为陈庆之赏识。不久,卢安兴为广州南江督护,周文育与之同行,累有战功,升南海县令。卢安兴死,又辅助其子卢子雄。

大同七年(541),交趾豪族李贲反梁,驱逐广州刺史萧谘。萧谘上书梁武帝,说卢子雄与反贼勾结。武帝令卢子雄自尽,并派西江督护陈霸先领兵攻打广州,周文育兵败被擒。陈霸先以其骁勇过人,又不是主谋,便让他继续在军中任职。

侯景乱起,陈霸先集结军队欲北上征讨,周文育领军归附,在大皋口(今江西吉安南)击败了高州刺史李迁仕的反叛后,充当开路先锋,在豫章又打败了侯景将王伯醜,为梁元帝封为东迁县侯。

承圣元年(552),侯景兵败巴陵后,梁元帝令王僧辩率军东征。二月,陈霸先从南江出湓口,与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作为陈霸先军的先锋,周文育袭取了南陵、鹊头(今安徽铜陵北鹊头山)两个戍所,并于姑孰击败了侯子鉴军。侯景乱平,周文育被封为南移县侯。

王僧辩被杀后,杜龛占据吴兴拒守,义兴太守韦载起兵响应。绍泰元年(555)十月,陈霸先令周文育攻打义兴。义兴所属各县的士卒本为陈霸先的旧部,善于使用弩箭。韦载派亲兵将这些人锁在一起,监督他们用箭射击周文育的军队,并规定十箭中不中两箭,立即处死。在弩箭的威力下,周文育与韦载相持了数十日。后来,还是陈霸先亲自领军增援,才拔除韦载的营寨,接受他的投降。

义兴收复之后,周文育又协助陈蒨打败了杜龛和一向为王僧辩所信重的东扬州刺史张彪,占领了会稽。

太平元年(556)五月初,徐嗣徽联合北齐军队进攻建康。陈霸先令周文育屯驻方山埭(今江苏江宁南秦淮河附近),以防御北齐兵。齐军跨秦淮河修筑桥梁渡兵,夜里到达方山埭;徐嗣徽则以舟舰切断周文育的退路。周文育留下一部分士卒驻守方山,指挥余部大声鼓噪,先冲击徐嗣徽军。周文育乘坐一艘快船与徐部近战,并跳入对方舰中,刀劈徐嗣徽手下猛将鲍砰。

五月底,齐军从方山挺进倪塘,游动的前哨骑兵已在宫城下出现,京城人心惶惶,梁敬帝带着宫娥及卫兵驻入寺庙躲避,形势十分危急。为集中兵力,周文育率军与陈霸先会合。将要与齐兵决战时,风刮得甚急,陈霸先说:“逆风而进乃兵法大忌。”周文育答道:“军情紧急,何必拘泥于古法!”说完抽出一把大槊冲进齐营,一口气杀了数十人,大大鼓舞了士气。在侯安都的配合下,周文育冲破了徐嗣徽的阵地,活捉齐仪同三司乞伏无劳。

建康保卫战,周文育战功卓著,进封寿昌县公。

太平二年,广州刺史萧勃起兵,以欧阳简明正史——周文育 侯安都为先锋,出南康(今江西赣州)进迫豫章,新吴洞主余孝顷领兵响应。陈霸先令周文育出兵,抵达豫章时缺少船只,令军主焦僧度抢夺了余孝顷在上牢一带的船只,于豫章修建营寨栅栏。军中缺粮,诸将进言暂退,周文育不许,派人给周迪送去一封信,信中引周迪为兄弟,恳求送粮援助。及得到粮饷,周文育伪装退却,遣老弱士兵乘坐旧船顺江南下,烧掉豫章的营寨栅栏。余孝顷得讯大喜,不再设防。周文育见机,亲自引军从小路日夜兼程,占据芊韶(今江西丰城东北)。芊韶的上游驻扎着欧阳简明正史——周文育 侯安都的军队,下游则是余孝顷军。周文育占据此地,修筑城垣。欧阳简明正史——周文育 侯安都见状,惊慌失措,举军退却之际,遭周文育袭击,兵败被擒。周文育又率水军烧掉了叛军的兵船,余孝顷逃归新吴。不久,萧勃为部下所杀。

欧阳简明正史——周文育 侯安都被解送建康后,陈霸先因其在南方声望甚高,加以笼络,以其为衡州刺史,讨伐岭南。自此,岭南纷纷归附。

平定萧勃之后,周文育被授为南道都督,与西道都督侯安都会师武昌,进攻王琳。因两军没有统摄关系,缺少协调,加上侯安都临阵轻敌,致使沌口(今湖北武昌西沌水入长江之口)一战,周文育、侯安都双双被擒。

十个月之后,周文育借机逃回建康,已经成为陈武帝的陈霸先宽宥了他的兵败之过,官复原职。

永定三年(559),余孝顷之弟余孝劢及其子余公飏又在豫章建营立栅,周文育受命与周迪、黄法简明正史——周文育 侯安都等率军出战,豫章太守熊昙朗领兵会合。周文育屯兵金口(今江西金溪西北,金溪水入抚河之口),余公飏伪装投降,密谋在周文育受降时袭击,但被周文育识破,余公飏反被押送建康。此时,王琳派部将曹庆前来救援,并打败了周文育和周迪。周迪弃众逃走,不知去向。熊昙朗因二周之败,暗中投降曹庆,为监军孙白象知晓。孙劝周文育下手除掉熊昙朗,但周文育因熊部强大,担心杀掉熊昙朗会引起大乱,未予理会。不久,周文育接到周迪的来信,兴冲冲地前往熊营,欲请熊昙朗阅读后再议兵事,不料竟被熊昙朗杀害,时年五十一岁。

武帝得此消息,即日举哀,赠谥忠愍。

侯安都(520—563) 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韶关南)人。他的家族为当地土豪,世代雄踞乡邑。据专家考证,其家族似为俚族。

侯安都少时兴趣广泛,好鼓琴,工书法,善骑射,又能作五言诗。萧子范为始兴内史时,辟他为主簿。侯景之乱,天下纷扰,侯安都招集兵甲三千,投依陈霸先,从征建康,立有战功,被梁元帝授为猛烈将军,封富川县子。

贞阳侯天成元年(555),陈霸先与王僧辩在废立问题上产生分歧,密谋起事。侯安都参与策划,并率领水军直逼王僧辩据守的石头城。当军队临近建康时,陈霸先有意勒马不进。侯安都以为陈霸先临事犹豫,跑到陈的面前大骂:“我们已经造反,事情无可挽回,是生是死必须作出抉择。你迟疑不进,存何居心?如果失败,我们都得死,留在后头就能免去砍头吗?”陈霸先见侯安都反意坚决,大为高兴,令军卒全速前进。

石头城北边和山冈高坡相连,城墙不高。侯安都弃舟登岸,手握长刃,让手下兵卒把他抬起来,扔上城墙。众人随他鱼贯而进,一直冲到王僧辩的卧室。

王僧辩被杀后,陈霸先拥萧方智为帝,四方反叛。陈霸先东讨义兴韦载时,令侯安都驻守台城。王僧辩的外甥徐嗣先、徐嗣徽兄弟在北齐的支持下,联合南豫州刺史任约领精兵五千乘虚偷袭建康,占领石头城,进逼台城。侯安都故意示弱,令人关上宫门,藏起旗帜,待天黑对方麻痹时,突然打开东、西侧门出城冲击,大败敌军。陈霸先回师后,侯安都领水师截断敌方粮道,迫使北齐向梁请和。三个月之后,北齐复攻建康,侯安都又从白下带领兵卒切断北齐归路,进而大败齐军。

建康形势缓解,但上游的威胁依然存在。太平二年(557),侯安都配合周文育平灭萧勃起兵后,进抵武昌,讨伐王琳;周文育也从豫章出发与之配合。由于两军不相统摄,致使部下交争,行动不协。当军队进至郢州时,王琳部将潘纯陀在城里远远地放箭,侯安都见之大怒,指挥士卒包围郢州。郢州尚未攻下,王琳的援军已到。双方对峙数日后接战,侯安都大败,与周文育、程灵洗等被王琳擒获。十个月之后,他们抓住了一个机会,逃归建康。

陈永定三年(559),侯安都为南豫州刺史。当周文育率军讨伐新吴(今江西奉新)割据势力余孝劢时,武帝令侯安都为后继。不久,周文育为熊昙朗杀害,侯安都只得回师。当他行至南皖口时,听到武帝病逝的消息,便和临川王陈蒨一起回到京城。

此时,朝廷为谁继承皇位而乱作一团。侯安都与各位大臣商议后,决定拥戴陈蒨继位,但陈蒨坚辞不受。皇后章要儿因为嫡长子陈昌还活着的缘故,也不肯下这道旨意,大臣们议论纷纷。侯安都说:“现在四方都不安定,顾不了那么多了!临川王平定东土,为国家立有大功,拥他为主有何不可?今日之事,就这么定了,迟疑不决者一律斩首!”于是他手按剑柄走上宫殿,要求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让他为武帝发丧,尔后登基称帝。

文帝即位,侯安都为司空。天嘉元年(560),侯安都与侯瑱一起打败了王琳,威名日重。自平定王琳后,侯安都仗恃功劳,骄傲蛮横,经常聚集文士武将骑马射箭,吟诗作赋。府内招引宾客,动辄上千人。他的部下将领大都不遵守国法军令,一旦遭官府缉拿时,就逃到侯府躲藏。文帝对此十分恼怒,可侯安都一如既往,不加理会。居职执事,又恣意妄为,如呈递奏章时,已经封口,临时发现忘了一些事,连忙打开封口,提笔在奏章上另批:“再启:某事某事。”在出席宫中御宴时,酒酣耳热之际,往往两腿分开,斜靠几案,全无礼节。有一年的上巳节,侯安都在乐游园陪文帝“修禊”,饮酒吟诗,气氛热烈。此时,侯安都问文帝:“比起当临川王,现在的感觉怎么样?”文帝一愣,久不回答。他再三逼问,文帝才说:“虽然是天命,但也依靠你的尽心尽力。”宴会已毕,侯安都请求把所有帷帐、御船、装饰物等借他一用,打算让他的妻妾内眷在御堂举行宴会。文帝口头虽然答应,可内心非常不痛快。次日,侯安都坐在御座上,接受臣属们的敬酒祝贺。正巧当天重云殿发生火灾,侯安都率将士救火时全副武装,文帝见此感到忍无可忍,秘密准备除掉侯安都。

天嘉二年,周迪起兵,朝廷官员一致请求让侯安都领兵出讨,可文帝另派了吴明彻,同时下令搜捕在侯府的逃犯。天嘉四年六月,侯安都驻防在京口,文帝令他速回京师,接任江州刺史。为防备侯安都拒命不从,文帝作了精心安排,命侯安都的部属先在尚书朝堂集合,再令侯安都至嘉德殿出席御宴。在妥善处置好侯安都的部属之后,文帝下令逮捕侯安都,囚禁于殿中。次日,令其自尽。这一年,侯安都四十四岁。

评:陈武帝崛起于南方,使用的大都是南方将帅。这些人是江南豪强势力的代表。南方豪强势力的兴起,表明世族政治时代已经结束,原来默默无闻的南方土著势力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是江左三百年来政治史、军事史上的重大变化之一,是陈朝有别于前三朝的重大特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40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