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南朝梁帝社会生活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0:19:16 0


南朝是个等级社会,礼教敝败了,等级及等级特权仍发挥着强大的活力,服饰、饮食、婚姻、丧葬、车轿、礼仪等等,无不为等级所制约,只不过此期的等级关系有所调整和平衡而已。

服饰是等级社会外在形制的标志,每一朝的服饰变化常常是新观念的象征。自东晋以来,南方服饰注重美的表现,崇尚素雅飘逸。在衣着的色彩上,不再尊奉秦代的黑色、西汉的黄色和东汉的红色,而是选中了白色。从视觉上说,白色也确实能体现这一时期宽衫大袖、褒衣博带的丰富内涵。梁朝服饰延续着这一风尚,衣服色彩仍以白色为多,白纱帽是皇帝元服,白纱、白绢衫以及白裤是贵族们的常服。

在衣服的纹饰上,梁朝礼服有重要变化。自周代以来,天子的礼服纹样用十二章纹,依次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三公以上用山、龙以下九章纹,九卿用华虫以下七章纹。从天监七年(508)的诏书看,梁朝礼服不止这十二章纹,从十二章纹中演变出其他图纹,如由“宗彝”衍变出青兽,由“华虫”衍变出鸾凤、禽鸟,由“藻”衍变出圆花等等,还把龙凤并列为服章纹式。这一变化固然是纺织品纹样的进步所带来的,但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服饰等级的进一步细致化。

服装要呈现等级的高贵,衣料的质量高低自然是倜傥风仪和华而不缛的保证。上层统治集团和下层庶民百姓之间,使用衣料质地的区别素来有很大的讲究,并常常由朝廷发出使用范围的禁令。一般说,锦绣绮罗一类质地精良的丝织品被视为上服,只有上层人物可以穿用;而麻布粗纱一类质地粗疏的织品被目为下服,禁例规定只许平民百姓穿着,两者的界限是不能随便混淆的。但梁代有一些小变化:一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的衣着逐渐突破了禁令,衣锦穿绣已是常事;二是由于梁武帝佞佛,不忍杀生,皇帝本人的服装以麻布为质料,进而影响百官的常服和礼服也多以布制成。这是梁代的一种特殊情况。

同样由于信佛的原因,在饮食上,梁武帝主张素食。他不仅写过《断酒肉文》,还下过“宗庙不血食”之诏,并根据《涅槃经》要求僧侣们全面禁止食肉。梁武帝的这一生活态度,推动了素食的发展,使梁代的素食加工达到了新水平。梁武帝曾对贺琛指责风俗奢侈大为恼火,说自己俭衣素食,无贪残侈靡可言,但也承认自己的素食非常精致,一个瓜能变出几十种式样,一种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素食的发展对食品工艺的推动是不言自明的。

尽管梁武帝希望全天下人都像他一样信奉佛教,不杀生灵,谨遵戒律,可事实上不可能做到,餐桌上不出现肉食更是不可能的。但从文献记载来看,牛肉在梁代是不可食的,否则就是犯法。《梁书·傅昭传》说,傅昭的儿媳曾以牛肉进食,傅昭召来自己的儿子,告诫道:“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这种情况可能与牛在当时南方生计中的重要性大有关系。

梁朝,贵族府第及地主庄园的房舍建筑较前代更为奢华,堂屋、楼阁、亭台、门阙等一应俱全。不少贵族官僚的住宅采用大型厅堂和庭院回廊等组成栋宇府舍,原只能用于宫殿营造上的庑殿式屋顶和鸱尾,这时往往被逾越使用。在上述的建筑样式之外,府第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树木以及由怪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假水。

在车舆制度上,梁承汉制,天子用五辂五牛及五色幡旗,尚青色而后改赤。天监七年改乘玉辂,由品官驾驭;其余四辂则使人执辔,以朱丝为绳,并将宋、齐以来的轺车改装成犊车,配以龙凤象鸾。此外,画轮车、衣书车等皆用牛驾。诸王及高官有勋德者,皆特加驾牛皂轮车,形如犊车,但黄金雕装。二千石四品以上及列侯,都用驾牛轺车,青油幢,朱丝络,并规定:使用鹿幡轺的为三公、开府、尚书令,使用凤辖轺的为仆射、大夫、侍中等,使用聊泥轺的为国子祭酒、列卿、尚书等,使用龙雀轺的为车骑、骠骑、刺史等,使用方盖轺的为御史中丞。不分等级贵贱通乘的是“羊车”,又名辇。羊车并非用羊拉车,而是车上绣有瑞羊门帘的牛车。至于肩舆,当时以八人扛抬的“平肩舆”最为普遍。

在婚姻形态上,门第婚虽不断地被打破,但仍是世族婚姻的主要形式。由于婚姻圈越来越小,世族的子孙的体质和智力越来越差,“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以及“笔则才记姓名”,正是这种婚姻的恶果。此时,无论哪一阶层,早婚早育依然盛行。据学者研究,当时的早婚年龄在男十三四岁和女十一二岁上下波动。由于贵族中嫁娶的铺张浪费,竞尚奢华之风影响到民间,成为一种陋俗,以致贫者不能及时嫁娶而晚婚的也大有人在。婚姻中纳财的风气尤为盛行,或是女家向男方索要嫁钱,或是男方赚女方陪嫁。《颜氏家训·归心》中就有公婆因嫌嫁妆少而毒骂媳妇及亲家的生动描述。

梁朝在妇女改嫁方面并没有什么限制。妇女改嫁的原因甚多,有因无子嗣而被迫改嫁的,也有丈夫早死而自愿改嫁的。如徐孝嗣之母,年少时丈夫被害,但已怀上了徐孝嗣,为了改嫁时没有麻烦,不仅用衣杵舂腰,还服用堕胎药。这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

在丧葬制度上,梁朝大抵延续了节葬的传统。梁朝诸帝,包括武帝萧衍在内,都不得好死好葬。梁武帝死,“秘丧逾年,乃发凶问”。可以说梁朝诸帝无一人真正享用天子葬仪。此种情况,如同梁武帝“自我得之,自我失之”,都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例子。元帝萧绎《金楼子》有《终制》一篇,举出了很多生前要求节葬的例子,用意很显然,他也是要求俭葬的。他一生喜好书籍,只要求在小墓中放些《曲礼》、《孝经》之类就可以了。后来元帝被杀,连薄葬也谈不上了。除了萧宏之外,文献中关于梁朝皇后、皇子、诸王的丧葬记载甚少,可能是史家认为此期葬制并无特别之处,也就省略不记了。在梁代百官中,丧葬糜费的人多,主张节葬的人也不少,如徐勉就是其中一人。徐勉主张节葬,并不表示他对丧葬不重视,相反,他是十分注意丧礼的。梁代有一不好的风气,即处理丧事过速。有的人家早晨人死了,下午就出殡。徐勉对此违礼之俗,数次上表,要求朝廷出面予以纠绳,恢复“三日大敛”的古制。另外,昭明太子非常迷信相墓术。这些例子都说明主张丧事从俭的人,往往是重丧的。

在中国节俗中,七月十五是“鬼节”,道教称此日为中元节。依道书记载,这天要举行献祭讲经活动,使那些地狱中的囚徒饿鬼皆得温饱,免于痛苦,善者重返人间,恶者仍回地狱受苦。这个节日原叫“盂兰盆节”(或称盂兰盆会),意谓救倒悬以报父母。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说,首次在汉地设盂兰盆节的是梁武帝。他在此日举行盂兰盆斋,以供养僧众。由于他的提倡,士民百姓无不效法遵行,相因成俗而变为一个重大节日。虽然缺乏其他史料证明,但联系梁武帝的所行所好,《佛祖统纪》的这一说法大致可信。

<meta charset="UTF-8"> 二十五史 简明读本(全15册) <link href="../styles/000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39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