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褚渊 萧子良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0:15:35 0


褚 渊(435—482) 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父褚湛之,宋孝武帝时,官至中书令、丹阳尹。褚湛之先后娶武帝第七女始安公主、第五女吴郡公主为妻,但褚渊非两位公主所生。及褚湛之死,有两厨宝物放在褚渊生母郭氏处,吴郡公主前往索求,郭氏不给,两人争执不下。褚渊对母亲说:“有彦回在,何愁财物不来。因些许宝物而致家失和,大可不必。”

褚渊少有清誉。年稍长,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娶文帝女南郡公主,拜驸马都尉,历秘书丞、尚书吏部郎。前废帝时,山阴公主见褚渊气质雅素,就去废帝那里请求让褚渊侍奉自己。褚渊侍奉十几日,任公主百般挑逗,皆正襟危立,见色不乱。

刘彧为湘东王时,见褚渊美容止,俯仰进退,颇有风范,就倾心接引,成为至好的朋友。刘彧即帝位,对褚渊更加信赖。明帝病重,将正任吴郡太守的褚渊急召入宫。明帝说:“我病情危急,所以召见你,是打算让你穿黄棉袄!”黄棉袄是乳母的服装,意即向他托孤。不久,明帝病情好转,便与褚渊谋划除掉建安王刘休仁,褚渊认为不可,明帝大怒道:“你是个呆子,不足与你共计大事。”褚渊惧怕,只得从命。于是明帝以他为吏部尚书。

领选吏部期间,褚渊颇为刚正。有一人求官,于袖中藏一金饼贿赂,并对他说:“没有人知道。”褚渊回答说:“你若有才能,出任此官,就无须凭借此物。如果一定要我收下,那我只好上奏圣上了。”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泰豫三年(472),明帝病重,加授褚渊为护军将军,与刘勔、袁粲、蔡兴宗等共受遗命。褚渊与萧道成关系一向亲密,就把萧道成推荐给明帝。明帝再下诏,任命萧道成为右卫将军,与袁粲等共掌朝廷大事。

刘昱即位,褚渊与袁粲主持朝政。两人想革除奢靡积习,倡导节俭,但受到阮佃夫的干扰,吏政依然弊败。及桂阳王刘休范起兵,褚渊将护卫京师的大权交予萧道成,致使萧的权位猛升。事平之后,褚渊虽加官尚书令,可朝中一切大权都控制在萧道成的手中。

元徽五年(477)七月,在萧道成的授意下,刘昱为其左右杀害。次日,萧道成全副武装,召集褚渊等人入宫议事。萧先对中书令刘秉说:“这是你们刘家的事,该如何解决!”刘秉未及回答,萧道成双目发出凶光,刘秉颤声说道:“尚书省的事,可以交给我。军事方面,全依靠萧公。”褚渊在一旁附和:“非萧公不足以办理善后!”

萧道成立刘准为帝后,加紧篡位步伐。袁粲见此,对褚渊说:“现在国家所依靠的,只有我、你和刘秉了,愿各自勉力,不要为天下人唾骂耻笑。”褚渊满口答应。可就在袁粲将起兵讨伐萧道成的计划与褚渊商议后,褚渊却将这一机密详细地告诉了萧道成,并说:“沈攸之在荆州起兵,不足忧虑,你应该戒备的是内部。”致使萧道成对袁粲兵变作了充分准备。袁粲兵败被杀,民间百姓对此事有所褒贬,纷纷传言:“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

萧道成挟天子以令天下,朝中百官争相依附。昇明二年(478),在太尉右长史王俭的策划下,萧道成被加封太傅,假授黄钺,旋封为齐王。期间,萧道成曾拜访过褚渊,并说:“我前日做过一梦,梦见自己登了人君之位。”褚渊只是支支吾吾地说:“吉祥之梦,未必马上应验,公还是慎重一些为好。”在萧道成紧锣密鼓的布置禅代时,褚渊听之任之。

次年四月二十一日,刘宋司空兼太保褚渊,手捧皇帝印信,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齐王宫,请萧道成登基。褚渊堂弟褚炤问褚渊之子褚贲:“你父亲在什么地方?”褚贲说:“在齐王宫大司马门奉献玺印。”褚炤说:“我真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物交给另一家,算是怎么一回事!”

齐高帝即位,褚渊为司徒,前往祝贺的人络绎不绝。褚炤叹息道:“褚渊少年时代便已建立名声节操,怎么今天会不顾一切堕落到如此地步。假如他在担任吏部郎的时候死了,岂不是一个名士!而今名誉品德全都亏损的人,可偏偏会长命百岁。”

褚渊于这件禅代大事,心情亦较复杂。所以他每次上朝,总是用折扇遮掩面目。征虏功曹刘祥从他身边经过时说:“做出这种事情,当然羞于见人,可用扇子遮掩,岂能遮得住呢!”褚渊怒道:“只有你这种寒士,才出言不逊。”刘祥反唇相讥说:“我没有杀袁粲、刘秉,只能当寒士啰。”一次,太子萧赜在玄圃宴请百官,褚渊与右卫率沈文季话不投机,沈文季生气地说:“你自认为是忠臣,可我不知道你死之后,在地下有何面目去见明帝!”

建元四年(482),褚渊郁闷而卒。

褚贲因父亲不能忠于刘宋,受不了同僚的奚落。守丧三年后,脱下官服,让出爵位,退隐在褚渊墓旁,直到老死。

萧子良(460—494) 字文英,武帝萧赜次子。自幼聪明敏悟,喜爱读书。萧赜仕宋为赣县令时,与妻裴氏感情不睦,派人用船送其回京,已经启程。当时萧子良年纪幼小,见母亲被送走,站在庭前不高兴。萧赜问他:“你怎么不去读书?”萧子良答道:“娘都不知到哪儿去了,我还读什么书?”萧赜听他说出这样的话,非常诧异,立即派人将裴氏追回。

昇明元年(477),萧子良受荐入朝为官。是年冬,荆襄都督沈攸之举兵反叛,威胁京师。萧子良主动请缨,助萧赜等人平定了叛乱。昇明三年,萧子良为会稽太守,统领四周五郡军事。宋初,凡收纳田租户调都责令郡县办理。孝武帝以后国力奢侈,征收急迫,认为郡县办理迟缓,开始由朝廷派出特使到各地催督。自此以后,公役转重,百姓深受侵扰之苦。及齐高帝萧道成代宋建齐,萧子良即向他陈说宋末弊政,请求减轻赋税,省除徭役,实行轻徭薄赋的开明政治。

萧子良重礼仪,喜古玩。会稽郡人朱百年品行端正,早死,萧子良赠其妻米百斛,请求官府免除朱家一人役调,并发给柴草。郡城阁楼下有一张虞翻用过的旧床,虞翻为一代经师,他用过的东西自然有些纪念意义,萧子良卸任还都,将床带回。回京后,在他的别墅西邸专门修建一间存放古玩的房舍,许多古人用过的器具衣物皆陈列其中。

建元二年(480),萧子良出任丹阳尹。丹阳居朝廷的政治中心,又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郡衙里的诉讼案件特别多,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及时处置或处理不当,百姓怨声载道。萧子良上任后,细察民情,执法不阿,无论是亲戚还是旧友,一概违法必究。在整顿吏治的同时,萧子良颇留心水利,对那些被废弃的湖泊,组织人力疏浚围堤,修筑堰闸,并派人到溧阳、永世等县调查废田,劝导百姓加紧垦辟。水利的兴修和荒田的开垦,使丹阳一带出现了“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的繁荣景象。以前,郡衙的大部分开支都由郡民负担,如众多的官府杂徭、大小官吏的薪俸禄秩,萧子良下令全数蠲除。在任三年,郡内百业兴旺,黎民安居乐业。

武帝即任,萧子良被封为竟陵郡王。因在丹阳政绩卓然,被召回京师任侍中。永明二年(484),又任护军将军,兼司徒。在这期间,萧子良接连上书,提出了八项治国建议,即: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裁汰冗劣,擢贤拔能;削除严刑峻法,以仁义治理国家;不因亲近佞幸犯法而不究,依法办事,公平合理;裁减聚敛机构,以养民为先;停止徭役摊派;官府兴建适可而止;朝廷应节制宴乐,精力集中治理万务;皇上虚心纳谏,不怕触犯尊严。这些建议切中时弊,深得武帝的赏识。永明五年,武帝正式命他居司徒位,任为股肱。

武帝喜好射猎,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曾加以劝谏,以免耽搁公务。后来,武帝虽少有出猎,却借口杀害了邯郸超。永明末,武帝又要外出射猎野鸡,萧子良反复上书,武帝没有接受,但他认为萧子良是出于忠心,升为尚书令、扬州刺史。

自永明五年起,萧子良移居鸡笼山(今南京鸡鸣寺一带)附近的西邸,在那里接纳一些有才学、有名望之士,并与萧衍、范云等人结为“竟陵八友”,对印度声韵学进行研究,将四声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同时,他还热衷与名僧交往,玄畅、僧柔、法安、宝志、僧祐等当代高僧都曾与他交流。他自己还经常书写佛经,供养佛牙,开展各种斋戒活动,邀请名僧讲解佛理,并亲手为他们端茶送饭。永明七年,萧子良在西邸大会宾客,与范缜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有神无神大论辩。永明九年,建康大水,周围田地和屋舍被淹,百姓流离失所。萧子良先是开自家粮仓赈济,接着又在西邸北侧建造一所难民救济院,收容那些因水灾而无家可归的难民。不久,又建“六疾馆”,专门收养老弱病残。据说这两所收养院,先后接纳数千人。

永明十一年,文惠太子萧长懋死,武帝派人去检查东宫,见太子礼仗大大超过限度,非常生气,并认为萧子良一向与太子友好,知情不报,便有所责备。是年六月,武帝患病,诏命萧子良领卫兵入延昌殿侍奉。萧子良日夜都在殿内,而皇太孙萧昭业却隔日才去参拜。武帝病情加剧,内外惶惧不安,百僚都已准备丧服,朝廷议论纷纷,都说萧子良要继承帝位。

武帝临终之际,召萧昭业,嘱萧子良辅政、萧鸾主持尚书省事务。萧子良推让萧鸾辅政。

萧昭业从小为萧子良妃袁氏鞠养。袁氏对他非常慈爱。但他听信了朝中的传言,以为萧子良要代他继位,由此而生猜忌之心。

萧昭业即位后,进封萧子良为太傅,保留中书监的职位,却罢除其侍中职权。隆昌元年(494),又特许萧子良持剑上殿,入朝不拜,但很快让他出京监督南徐州军事。萧子良明白这位幼主对他猜忌之心日重,心情沉重,抑郁而卒,年仅三十五岁。

萧子良热心文事,颇多著述。永明中,曾召集学士抄录“五经”及诸子百家书,参照《皇览》体例辑为《四部要略》,后又钻研佛教义理,撰有《净住子净行法门》、《僧制》、《维摩义略》等近百种。文止劝诫,少有文采。

评:南朝以来,门阀贵族于皇室王朝的嬗替,无动于衷者多,表现封建忠臣气节者虽非绝无但也极少。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大多及早投诚,新朝佐命。其中以褚渊、王俭尤为典型。所以,《南齐书》的作者把两人列为同传,并评论说:“主位虽改,臣任如初。”这种行为的目的,无非是保证个人和家族和和平平地从一个王朝进入另一个王朝,仍然不失权位和荣耀,但这却遭到了时论的严厉批评。当时有一个玩世不恭的隐士何点曾骂道:“渊既世族,俭亦国华;不赖舅氏,遑恤国家!”褚渊的母亲、继母、妻子都是刘宋的公主,王俭的母亲、妻子也是刘宋公主。何点讽刺他们二人做出不利于舅舅家的事情,更哪里谈得上怜惜国家!这个嘲讽得到后世正统史家的共鸣。其实,门阀时代,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在褚渊等人心目中,王朝更迭不过是“将一家物与一家”而已!

在齐初诸王中,萧子良有治事之才,为政会稽、丹阳,政绩甚佳。又风朴清尚,礼才好士,天下博学之士多致之门下。自开西邸之后,不乐政务,情移文事,为永明体诗歌的创立颇多贡献。陈寅恪《四声三问》说:“竟陵王子良大集善声沙门于京邸,选经、呗新声,实为当时考文审言之一大事。”其开仓放粮、赈贫济难固然是性情仁厚的体现,更与笃信佛教有直接关系。他是一位将佛教义理贯彻于行动的人,无论动机如何,向穷苦之人发些善心总归是好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36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