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费祎 邓芝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2 23:53:07 0


费 祎(?—253) 字文伟,江夏简明正史——费祎 邓芝(今河南信阳东北)人。少孤,由同族的伯父费伯仁抚养。费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刘璋派使者迎接费伯仁,费伯仁带费祎入蜀。刘备定蜀后,费祎留在益州,为活动于上层的名士之一。章武元年(221),刘备立太子,命费祎为太子舍人,数月后升为庶子。后主即位后,升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南征回来,群僚迎于数十里之外,论年龄、职位,他们都在费祎之上,但诸葛亮特别请费祎同车而归,众人由此对他改观。

费祎最初的政绩,主要表现在执行诸葛亮“结好孙权”的外交政策方面。诸葛亮南征归来后,派他出使东吴。孙权对他“嘲讽无方”,吴臣则对他论难蜂至。费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孙权由此对费祎甚为器重,并预计他“必当股肱蜀朝”。费祎还,被提为侍中。诸葛亮北驻汉中,请费祎去任参军。以后费祎又频繁出使东吴。建兴八年(230),费祎升为中护军,不久又升为司马。

费祎在诸葛亮帐下的另一成绩,是长期调停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杨仪、魏延相互憎恶,时起争论。费祎常入坐其间,谏喻分别,使他们在诸葛亮生前能各尽其才。诸葛亮死后,费祎被提为后军师,很快又接任蒋琬的尚书令职务。杨仪一直自以年龄、宦历、才能皆在蒋琬之上,而位在其下,怨愤形于声色,时人畏惧,唯独费祎前往慰省。杨仪竟对费祎说:“丞相亡没之际,我若举军降魏,哪会落得如今下场,令人追悔不及。”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内讧分裂,影响国力。于是,费祎密表杨仪之言,为蜀汉除掉一害。蒋琬从汉中移驻涪城后,因病主动将一部分职务让与费祎。费祎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死后,费祎以大将军秉政。

费祎执政期间,虽有时身在前线,但朝廷的庆赏刑威,皆事先派人征求他的意见,由其裁决,然后才执行。

当时,姜维常欲兴军北伐。费祎常裁制不从,即使同意出军,拨给军士也不过万人。费祎曾劝姜维道:“我等不如丞相很远,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我辈!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不能希冀侥幸决成败于一举。”费祎的这种守成思想,符合当时魏、蜀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费祎接替蒋琬后,朝廷又取消了大司马之职,只给费祎大将军头衔(蒋琬曾从大将军升迁为大司马,故大将军低一级)。蒋琬执政时由丞相降为大司马,现在费祎执政又从大司马降为大将军。丞相、大司马,皆汉旧官,蜀汉政府取消此二职,主要是现实的需要。这二位执政大臣被依次降低头衔的事实,表明蜀汉当时存在着内臣与外臣的斗争、臣权和帝权的斗争。正因为有这些矛盾,费祎执政的头几年,竟不能设置大将军府处理国事。在他执政四五年之后,羽毛较丰,置府理事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延熙十五年(252),后主诏费祎开置大将军府,处理军国大事。次年初,大将军府举行岁首大会,费祎被曹魏伪降刺客刺杀,过早地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邓 芝(178—251) 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司徒邓禹的后裔。其家在东汉末年迁徙入蜀,并不知名。邓芝在幼年时便刻苦学习,年轻时胸怀大志,善于辩论,富有口才。他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喜交结名士,便前往依附,后又随庞羲一道归顺刘备。刘备定益州(214)后,他只担任了一个最基层的小吏,在郫县管一个转运站。一次,刘备到了该转运站,与其交谈一番,对其见识与口才甚感惊奇,即提拔其担任郫县县令。不久,刘备又命邓芝为广汉郡太守。邓芝在担任这些地方官时都做到了自己生活清贫、办事严格认真,有较突出的治绩。不久,邓芝又被调入朝廷任尚书。在短短的六七年间,邓芝多次被越级提拔,可以说是刘备定蜀后被提拔得最快的人之一。

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死,诸葛亮担心孙权趁危而入,有心联吴,打算派一使者出使东吴。但一时又找不到满意的人选,正在为难。这时,邓芝求见,建议道:“现在主上幼弱,嗣位之初,应派大使出使吴国,重申与吴结好关系。”诸葛亮说:“这个问题我考虑很久了,只是尚未选好使者,现在终于选好了。”邓芝问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你。

邓芝到东吴后,孙权正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怎样对蜀,故迟迟不召见。邓芝即上表孙权说,我这次来出使,也是为了吴国,并不只是为了蜀国,孙权这才接见他。孙权见了他后就说:“我倒是很诚心地要与蜀国和亲,但我担心蜀国新主年幼,国小势弱,被魏国趁机攻击,难以自保,因此我有些犹豫。”邓芝即对道:“吴、蜀二国共有四州之地,大王您是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世之豪杰。蜀地有两重天险,吴国也有三江险阻。吴、蜀将这两个长处加起来,唇齿相依,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在道理上是很自然的。大王若送质子入魏,魏必进一步要求大王您去入朝,或者退一步要求送太子去侍奉他们,如果您不从命,他们便可奉旨伐叛。到那时,蜀国必然顺流而下,这样,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孙权沉默了很久后说:“你说得对。”于是下决心与魏国断绝关系,与蜀连和,并派遣张温回报于蜀国。邓芝这次出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诸葛亮能顺利地执行“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战略,能集中精力平定南中。

建兴二年(224),诸葛亮第二次派邓芝出使吴国。孙权召见邓芝时说:“若天下太平,吴、蜀二主分治,也是很快乐的啊。”邓芝说:“古话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我们兼并了魏国之后,二国君主将各施恩德,大臣将各尽其忠,吴、蜀间不可避免地要爆发战争。”孙权大笑道:“你说的是老实话。”孙权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和合二国,唯有邓芝”,对邓芝的外交才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邓芝还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邓芝任中监军、扬武将军,与赵云同守箕谷。建兴十四年(234),邓芝升为前将军。在蒋琬执政期间,邓芝任江州都督,成为蜀国东部的封疆大吏。延熙六年(243),升任车骑将军,假节。延熙十一年(248),涪陵地区的豪族叛乱,七十一岁高龄的邓芝亲率大军将其讨平。

邓芝为将二十余年,赏罚分明,爱护兵士,随身所用皆靠官府,不伪装节俭,但从不治私产,家无余财,妻、子不免饥寒。邓芝性格刚直,不修饰,与一般士大夫谈不拢,对当时的一般人也不佩服,仅佩服姜维而已。延熙十四年(251)死,七十四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29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