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陈泰 邓艾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2 23:52:48 0


陈 泰(约200—260) 字玄伯,陈群之子。陈泰生长在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严格的教育,文武双全,特别是在立身处世、建功避祸方面,更深受其父影响。在陈群生前,他已出仕,任散骑侍郎。青龙四年(236)陈群死,陈泰继嗣,被封列侯。

父亲一死,陈泰便离开朝廷,到边疆建功立业。正始初年(240—241),他任游击将军;正始五年(244),出任并州刺史,加号振威将军,持节(即有代表朝廷处理若干大事的权力),护匈奴中郎将,全权主管并州的军、政、法等事务,为封疆大吏。其辖地及周围地区民族众多,他很注意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威信很高。当时,首都洛阳的权贵们,托他在边地购买奴婢,都附送有礼包。他皆将礼包原封不动地挂在墙上,从不打开看一下。正始九年(248),他被调回京城担任尚书,又将这些礼包全部退还给本人,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显得很突出。

嘉平元年(249),朝廷中司马氏与曹氏的斗争白热化,形成曹爽集团和司马氏集团。陈泰虽自幼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为友,仍尽量避免介入残酷的政治斗争。但身处朝廷之中,有许多事是没法躲避的。这年正月,司马懿趁曹爽等奉齐王曹芳去洛阳南郊谒陵之际,发动政变,率军切断归路。当时,陈泰作为尚书,也去参加这次谒陵。当司马懿派人送书给曹爽要其交权时,曹爽等仍犹豫不决。正如当初陈群参与逼献帝让位于曹丕一样,陈泰即以父亲的识时务为榜样,与侍中许允一道上前劝说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权条件。曹爽即派许允与陈泰为代表去与司马懿协商。故司马氏一直视陈泰为有功之臣。此后,司马氏控制朝廷。为了避开朝廷中的斗争,陈泰又主动要求外出任职。他被调任雍州刺史,加号奋武将军,处于对蜀作战的前线。

当时,蜀大将姜维依麴山筑二城,派军守护,又在这里集中了当地氐、羌民族的若干人质,强逼当地民族部落听其调遣。陈泰与魏征西将军郭淮商量对策时说:“麴城虽固,但距蜀路远道险,运粮困难;羌人部落害怕蜀军的劳役之苦,未必肯依附蜀军。现在我们率军前去围城,可兵不血刃而拔其城。若蜀军来救,山道险阻,对他们行军是不利的。”郭淮即命陈泰率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等部前去围城。陈泰指挥魏军断绝了蜀军的运粮道和城外水源。蜀军出城挑战,陈泰又命坚守阵地不战。被围蜀军十分困难,甚至把干粮分给兵士,靠吃雪水过日子。后来,姜维亲率大军来救,出牛头山后即与陈泰相遇。陈泰又命部队暂时不与蜀军相战,与郭淮商量道:“兵法中最看重不用武力打仗却能战胜敌人。若我们现在断绝蜀军后面牛头山的退路,姜维等便无路可退,很可能成为我们的俘虏。”郭淮同意。陈泰即调军南渡白水,顺河东行;郭淮率部朝牛头山赶来。姜维及时发现了魏军的动向,方知魏军中有高人,即率军退回。麴山二城见救兵已退,只好投降。

嘉平四年(252),蜀人策动西部部分民族造反,攻打郡县,陈泰即上书请求将雍州、并州兵力合在一起前往镇压。并州军队在调动过程中,因不愿远征而出现兵变,结果陈泰只好单独率军前往,亦大获成功。

嘉平五年(253),蜀将姜维率军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陈泰率军相拒。两军斗智斗勇。最后,姜维粮尽,被迫退军。

正元二年(255),司马昭控制魏国朝政。该年正月,郭淮死,朝廷即任命陈泰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二州的军事,即为当时曹魏西部的最高军事长官。也在这一年,西蜀姜维再次率军攻魏。当时,新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对陈泰报告,蜀姜维、夏侯霸率军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要求分兵迎击。陈泰认为蜀军不会分数路而来,要其坚守狄道(今甘肃临洮),并须待蜀军到了以后,才择机而攻。陈泰则进军陈仓(今宝鸡)。但王经不坚守狄道,即寻机与蜀军相战。陈泰听后,便料到会有变故,即遣大军前往支援。果然,王经很快大败,所属部队大部分奔散,仅有一万人退守狄道。姜维率大军乘胜围狄道。陈泰星夜驰报朝廷,同时收编王经的残部,作好进攻准备。

不久,安西将军邓艾亦奉令率军赶到,但他与陈泰见面后却说:“王经率精锐部队亦败,现敌军势不可当,我们应放弃狄道,据险自保,静待时变。”陈泰认为,若蜀军趁这次打了胜仗后向东进攻,占据栎阳的粮食,魏国西边四郡便可能被蜀传檄而定,届时将很不利;但蜀并没有这样做,却以大军围狄道而不能进,锐气已去,若其军粮供应不上,正是我速进取胜之时。于是,陈泰率军潜行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大鸣鼓角。狄道城中魏军见救军至,士气立即高涨,蜀军也感震惊,只好分兵攻陈泰。陈泰据险而守,又将其战败,蜀军只好撤退。狄道被围将士得救,西疆保全,全仗陈泰的胆识和才干。他的杰出表现,立即得到了远在京都的司马昭的高度赞扬。

甘露元年(256),司马氏又调陈泰回朝廷,任尚书右仆射,负责选举任命官员。不久,吴大将孙峻率军出淮、泗,摆出欲攻魏的姿态。司马氏即调陈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并诏命徐州监军以下皆受陈泰节制。孙峻退兵后,朝廷又召回陈泰,改任左仆射。甘露二年(257),魏诸葛诞占据寿春反叛司马氏,司马昭亲率六军征讨,驻军丘头,由陈泰总管行台(即总指挥部)。回京后陈泰升任司空,为三公之一,食邑二千六百户。

甘露五年(260),魏主曹髦不能忍受司马氏的作威作福,亲率殿中宿卫、苍头、僮仆等,欲攻打司马昭。司马昭即命亲信贾充带兵杀掉曹髦及其随从。陈泰知道后,当即跑到现场,倒在地上,枕着曹髦尸体号哭尽哀。不久,司马昭也来到现场,见此情景,便问陈泰:“玄伯,我应该怎么办?”陈泰说:“唯有杀掉贾充,才能稍微平缓舆论!”司马昭说:“请另想一个办法。”陈泰说:“难道还要我说下面的话吗!”因过于悲恸,竟当场吐血而死。

邓 艾(197—264) 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自幼丧父,家贫。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攻下荆州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这时被强迁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军垦性质)。因年幼,邓艾最初是当放牛娃。但他从小有大志向,决心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十二岁时曾随母去颍川,路见陈群祖父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便自名范,字士则。后来又因宗族中有叫邓范者,又改名邓艾。邓艾虽穷,但能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异常勤奋又异常聪明,所读书籍甚多,烂熟兵法。当时有一管理屯田民的老吏,与其同郡,见邓艾为可造就之材,便有意对其培养并长期给以各种物质资助、提供书籍等。邓艾成年后,又被推荐为都尉学士。唯因邓艾当时说话略有口吃,未受重用,曾被派去看守稻草。平日经过高山大泽时,邓艾总爱停下来指指划划,研究排阵打仗,指点军营住所,同行人常加以嘲笑。后来,他的口吃毛病消失,被任为典农(屯田)系统的上计吏,每年按规定要到朝廷汇报考核。

青龙三年(235)或稍晚一点,邓艾在上计时,被太尉司马懿发现。司马懿即提拔他为太尉府的掾吏,不久又任命他为尚书郎。当时为了扩大垦地范围,多积稻谷,朝廷便派邓艾等到陈(今河南淮阳)、项(今河南沈丘)以东及寿春(今安徽寿县)一带考察。邓艾工作极为踏实,又刻苦钻研,考察完后即写出一篇很著名的论文《济河论》,主张应多开河道,既可引水灌溉,又能漕运,他又建议以二万人在淮北屯田,以三万人在淮南屯田,另以四万人一边垦田,一边军训。其建议全被司马懿吸收采纳。此后,司马懿又让他担任征西军事参谋,很快又让他担任南安郡(今甘肃陇西地区)守,并令其组建一支规模较大、又较得力的军队。

嘉平元年(249),蜀将姜维率军攻魏,邓艾率部参与拒守。蜀军退后,魏军前线总指挥、征西将军郭淮准备从前线撤军,率军去攻打趁蜀军进攻之机而叛乱的羌人部落。但邓艾却认为敌军还未走远,有可能再回来,应留军在这里防守。郭淮便将邓艾留在北水。三天后,蜀军果然派廖化率一军在北水南岸邓艾驻军的河对面安营扎寨,并砍伐木料准备架桥。邓艾即对诸将说:“现在蜀军回攻,我军人少,按兵法知识蜀军应强行渡河快攻,而不必架桥。廖化在此驻营架桥皆是伪装,目的是想拖住我们,蜀军的主力一定是东向进攻洮城去了。”洮城在北水北,距邓艾现驻地六十里。于是邓艾亲自带领部分军队,当天夜里便悄悄赶到洮城。次日,姜维果然亲率蜀军主力来攻洮城。因邓艾早已做好充分准备,蜀军多次强攻失败。邓艾因此功被赐爵关内侯,加号讨虏将军。正始五年(244)前后,曹爽排挤司马懿的部下,将邓艾调去担任一个小郡——城阳郡太守。司马懿重新执政(249)不久,时逢北边匈奴的几个部落一度统一,不久又出现内叛。邓艾即建议应及时承认其内叛后的两个部落首领为王,各授名号印章,又建议重视民族杂居地区的管理,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这些皆被司马懿所接受。不久,司马懿即调其任汝南郡太守。

邓艾在汝南上任后,即去寻找当年资助过他的那位老吏。老吏已死。邓艾即任命其子为上计吏,又给其母很多财物,以示报答。邓艾在此期间,大量吸引流民,又开垦了很多荒地,成绩突出。嘉平五年(253),吴将诸葛恪大举攻魏,败归。邓艾对司马师说,诸葛恪回去后很快便会被杀。诸葛恪回吴后果然被杀。不久,司马师又提拔邓艾为兖州刺史,加号振威将军。

正元二年(255)正月,毌丘俭等在寿春打出反抗司马氏的大旗,并派人来联络邓艾。邓艾即斩其来使,并立即出军抢先占领军事要点乐嘉城,事先架好浮桥,等待大军。司马师很快赶到,即开始进攻。他又战胜了叛将文钦。此战后,邓艾又被拜为长水校尉,因军功被封为方城乡侯、号安西将军。

甘露元年(256),蜀将姜维率兵攻魏狄道,魏雍州刺史王经奉命出征,兵败被围,危在旦夕。司马昭令邓艾前往救援。邓艾赶到前线后,没费大力便击退姜维,救出王经等。司马昭即命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护东羌校尉,主持西线对蜀战事。当时,许多将领都认为姜维经此败后不会再来攻魏了,但邓艾却认为姜维必会再次来攻,及时做好了各种准备,不久,姜维果然向祁山攻来,当发现魏军已做好准备后,又转向进攻南安。邓艾抢占武城山,姜维再次转向,渡渭水东向攻上邽。邓艾又再次赶在其前,抢占段谷,大破蜀军。姜维惨败而归,自请降职降级。司马昭又晋升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食邑多达六千六百户。甘露二年,邓艾在长城击败姜维;景元三年(262),又在侯和打败姜维;这些都使姜维在国内威信扫地,兵败后甚至不敢回成都;同时也让绝大多数蜀人、甚至包括姜维在内,意识到由他们北伐统一全国是根本不可能的。而这个历史责任,不可推卸地落在了实力最强大的魏国肩上。

景元四年(263)秋,魏大将军司马昭为了给早日受禅创造条件,决定伐蜀。当时,邓艾已六十六岁,在此前的多次讨论中都认为目前伐蜀条件还不成熟,他讲的理由是蜀国内部并未出现大乱,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他最近几年愈来愈感觉到司马昭的多疑、阴险和毒辣,而伐蜀,胜则功高震主,败则葬送一生的奋斗成果。但钟会出于个人野心,却极力主张伐蜀。邓艾与年仅三十九岁的钟会之间,早有矛盾。司马昭正好利用这个矛盾。他命钟会为伐蜀的主将,率领十余万军队担任主攻,从斜谷、骆谷攻汉中;命邓艾与雍州刺史诸葛绪各率三万军队为偏师,从陇右攻蜀。司马昭这样安排,还隐含着使他们相互牵制、监督的用意。故临出发前,司马昭对他们“皆指授节度”,给他们同样高的权力,让其互不调遣,互相争功。

当时,蜀姜维率主力驻于甘松、沓中。司马昭要邓艾等牵制姜维,以便钟会能顺利进军。邓艾受命后,即派军进攻姜维大营。但姜维得知钟会已攻占汉中后,便主动后撤,并用计甩掉了试图拦击的诸葛绪部。此后,钟会在剑阁受阻,久攻不下,因粮食供应困难,准备撤军。这时,邓艾提出从阴平走小道直取涪城、直逼成都的设想,火速派人上报司马昭,同时准备出发。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道,选走已废弃多年、长期无人行走的小路七百余里,沿途开山修路、砍树架桥。山高谷深,非常艰难,加之粮食供应困难,一度很危险。邓艾自己也曾以毡自裹,让兵士将他从山崖上推下。将士们往往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当邓艾率军突然出现在江油时,该地守将马邈尚未反应过来便投降了。大军迅速挺进。蜀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在绵竹列阵等待。邓艾派儿子邓忠、司马师纂前去攻打,不久便败归。邓艾大怒,欲斩二将。二将回身再攻,斩诸葛瞻,大破蜀军。邓艾进军到雒县(今广汉附近),刘禅便遣使奉皇帝玺绶,到邓艾部请降。十一月,邓艾率军至成都,驻营城外。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共六十余人自己捆着双手,用车载着棺材,来到邓艾军营门前。邓艾上前,为其解开绳子,烧掉棺材,接受投降,表示宽大。接着,邓艾采取各种措施安抚蜀吏、蜀人,令其迅速恢复生产。这年十二月,司马昭下令提升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为亭侯,各食邑千户。

邓艾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忌恨。钟会、胡烈、师纂等利用邓艾有时说话欠稳妥,在成都的有些政策未经请示等,联合上表,告邓艾试图谋反。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用囚车送回,将其军队移交钟会。不久,钟会在成都叛魏,被杀。邓艾部下去夺邓艾父子,监军卫瓘遣军将邓艾父子斩杀于半路。邓艾在洛阳的儿子皆被诛杀,其妻及孙子等流放西域。

九年后,晋帝为其平反。

评:综观陈泰一生,主要是军旅生涯,且主要在边疆、在前线度过。他曾为保卫魏国、击败蜀国的进攻立下战功。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由魏向晋过渡的时代,正是司马氏逐步战胜曹氏的时代,他主观上很想避开这种斗争,但仍不可避免地被卷了进去。他虽为一代名臣,在精神上仍感压抑。最后,他的君权正统观念最终战胜了理智,他一生的压抑也在枕着曹髦尸体时爆发出来。对于他的评价,当时人曾认为:他在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方面,不如其父;但在立功立事、办事简单明了方面,则胜过其父。

邓艾出身贫贱,在仕途上没有任何背景,以才干得到司马氏的赏识,在军功上步步升迁,应该说是司马氏集团中的杰出人才。尽管他为司马氏出生入死,但还是逃脱不了司马昭的猜疑,终遭毒手。从品格上看,他与几乎同时被诛杀的钟会相比,是绝不属同一个等类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28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