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东晋内部的两股军事力量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0:22 0


不仅王敦,后来整个南朝都是如此,世族拥有比皇帝更高的地位。

一来皇帝的政权合法性很薄弱;二来皇帝旁边围绕着越来越强大的世族,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世族往往都比皇帝更强大。王敦攻打祖约,采取了敌对司马家的军事行动,事件结束后,司马家仍然必须敬重王导,不能拿他们王家如何。

六朝的皇帝必须与这些世族周旋,当他们的共主,在世族间折冲,不可能与世族集体为敌,更没有能力控制所有的世族势力。梁朝时,侯景投降梁武帝,他最主要的愿望是提高自己在南朝的地位。要提高地位,想的可不是得到朝廷里的什么高官,而是能够与世族联姻。听到了侯景的愿望,梁武帝直接告诉他:我会帮忙,但你可别想一下子就高攀王家、谢家,让我们从朱家、张家开始试试看。

从东晋到南朝,这类故事太多了,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甚至王朝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世族却一直在那里屹立不倒。

长江下游的政权最先是掌握在王家手中,不久之后谢家崛起,代表人物是谢安和谢玄。他们最大的功绩是练了北府兵,成功地在淝水阻挡了苻坚。不过,淝水之战过后,北府兵的实际带兵工作,从谢家世族手中转到了专业的军人手中,比如刘牢之、刘毅,后来是刘裕。

长江中上游情况如何?祖约的“叛乱”被平定后,陶侃的势力兴起,然后又由桓温接收了陶侃的势力。桓温之后有桓温的弟弟桓冲,桓冲之后则是殷仲堪,殷仲堪之后又有桓玄。

也就是说,东晋时期南方存在着两支各有传承的不同军事力量,而且两支军事力量的组成性质和存在目的都很不一样。长江中上游的势力由寒门陶侃、二等世族桓温等领导,他们的目标是积极北伐。长江下游的势力则主要服务于上等世族的要求,没有北伐的企图,而是将兵力用在保持南方安全,以及维持南方秩序的目的上。长江下游的势力不仅自身不求北伐,还会刻意反对、牵制长江中上游的北伐行动。

长江下游的北府兵系,从头到尾有过北伐念头的,大约只有殷浩,而殷浩的北伐从头到尾也仅止于念头。而长江中上游则大不相同,祖逖多次率兵渡江,后来桓温、桓玄也都多次主动对北方发动攻击。长江下游的世族渡江之后,很快便融入了庄园经济和名士生活形态中,他们的利益基础都在南方。相对而言,荆州虽然也算富庶,却没有发展出庄园经济,而且这些来到荆州的宗族与北方依然保持联系,他们继续掌握北方的信息,看到北方胡人政权来去更替,一直保留着恢复北方的希望和企图。

在东晋,这两股势力一直都处于紧张关系中,直到刘裕才首度联结融合了这两股势力。刘裕出身北府兵,从京口练兵,后来承接了北府兵的指挥权。刘裕不是世族,没有世族在南方既得利益的立场,抱持着北伐的态度。他掌握了北府兵之后,先是平定了孙恩、卢循之乱,然后又打败桓玄,将势力往长江中上游延伸。后来,他先打到洛阳,公元416年,甚至带兵打进了长安。不过他没有在北方待下来,很快又带兵回到南方。因为他清楚,他在南方的势力基础还不够稳定,无法让他进一步在北方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0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