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悲歌——镇西妖冶故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15:33:44 0


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姚弋仲去世,姚襄秘不发丧,率六万户南攻阳平、元城、发干三城,攻克三城,斩杀掠夺三千多家,驻扎在碻磝津。

他心中仍是不能放弃关中,站定了脚跟后,继续领军西进。

其实,姚襄只是姚弋仲的第四子,而非长子,之前,姚弋仲并不准备立他为继承人的。但羌人坚持不同意。

原因是姚襄长得相貌堂堂,身高八尺五寸,有帝王之姿,雄健威武,谋略过人。又兼以诚待人,爱护族人,大获民众爱戴和敬重。

这些民众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姚弋仲必须把酋长之职传给姚襄,每次来请求都有上千人,姚弋仲最后只能顺应民心,答应了。

现在,姚襄带领着族人西入关中,被苻健的前秦军阻挡,两军大战,败于前秦军,只得南奔荥阳。

在荥阳,姚襄为父发丧穿孝服,复又引军与前秦军激战于麻田。

这次败得更惨,姚襄自己的马中箭倒毙,姚襄差点被前秦军擒获,幸亏弟弟姚苌救护才幸免于难。

损兵折将的姚襄无可奈何,只好遵循父亲的遗训,率众投降东晋。

姚襄到了谯城(今安徽亳州),安置好军队,自己单骑渡淮,径往寿春(今安徽寿县)拜见东晋豫州刺史谢尚。

谢尚久闻他的名声,听说他来投,大喜,撤掉仪仗护卫,头戴幅巾前来迎接。

谢尚,字仁祖,原豫章太守谢鲲之子,乃是当世的一个大名士,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为人风流,有“镇西妖冶故”之说。

他很小的时候,也处处显示出与普通人不一样。

他七岁那年,兄长去世了,他所表现出的哀恸之情远远地超出礼法,众人引以为奇。

八岁时,父亲谢鲲带他出席一些宴会,有客人看他少年老成,举止得体,称赞说:“这小朋友可真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满脸稚气地应答道:“座中若无仲尼,又怎么能辨别出颜回!”

掌声,热烈的掌声。

满座宾客无不惊叹。

十多岁时,谢鲲去世,温峤到他家吊唁,看谢尚哭得双眼红肿得如同两只桃子,哀伤至极,可是叙述起父亲咽气的经过,却条理清晰,温峤大为看重。

两晋名将陶侃临终时没有留下一句有关国家兴利除弊、官吏进退之类的遗言,满朝文武都为之遗憾。谢尚却不以为然地说:“时无竖刁,陶公因此无须留下遗训。”时人认为这是贤者德音。

弱冠之年的谢尚更加辨悟绝伦、不拘细节,他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衣裤,但经叔伯们指出,便马上改掉了这一习惯。

他精于音乐,广通多种乐器,善草书,能跳难度系数很高的鸲鹆舞。大司徒王导十分器重他,常常把他比作“竹林七贤” 之一的王戎,常称他为“小安丰”,召他为自己的属官。他刚到司徒府报到时,王府正大摆宴会。王导向众人介绍他,并盛情邀请他,说:“大家都说你能跳鸲鹆舞,现在你来了,满座宾客都想一睹此舞风采,不知你能否满足众人意愿?”谢尚也不推辞,落落大方地说:“好。”便从容整理衣巾,翩翩起舞。王导领着座中宾客拍掌击节,谢尚俯仰自得,旁若无人,率真任意,没有半点羞涩。

谢尚善琵琶,曾经有人非议他,桓温就以他弹琵琶之事告诫那些人,说:“诸君莫要轻言,仁祖(谢尚字)跷脚于北窗下弹琵琶之际,听之自有羽化登仙之想。”

擅长歌舞乐器外,谢尚的射技也非常高超。

他在任都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江夏相期间,曾和镇守在武昌的安西将军庾翼比赛箭法,庾翼打赌说:“你若能射中靶心,我就将我的鼓吹赠送给你。”谢尚应声引弦,一箭中的。庾翼心悦诚服,当即将他的鼓吹双手奉送给了谢尚。

谢尚为政清简,他刚到任上,看到郡府用了四十匹布为自己造乌布帐,大怒,马上命人拆了,用布为将士们做衣裤。

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谢尚为镇西将军,出镇寿春,人称“谢镇西”。

他在酒楼上,高坐胡床,身穿紫罗襦,弹琵琶作《大道曲》,曲云:“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描画出一派桃红柳绿、妍态盎然的春天景象,“桃红柳绿”一词也因此流传了下来。往来的路人谁也不知道弹唱者竟是出镇一方的将军。

他喜欢吹笛,曾于牛渚月夜于江中吹笛应和袁宏的咏史诗,召集中原乐人以备制太乐,并制造石磬。江南一带有钟石的音乐,即从谢尚开始。

他有一个侍妾,名叫宋祎,也是个吹笛高手。

说起来,宋祎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她曾经跟随大富豪石崇的爱妾绿珠练习过吹笛,石崇死后,金谷园中各人自寻生路,作鸟兽散。

宋祎先是流落入襄城公主府邸,永嘉南渡后被襄城公主的丈夫王敦收为侍妾。

王敦因不堪幕府众人劝谏,将家中侍妾悉数遣出,宋祎便在其中。

宋祎后来机缘巧合,又入了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宫。

晋明帝病危,在群臣进谏下,又将宋祎外放,赐给了“竹林七贤”之首阮籍的从孙阮孚。

阮孚死后,宋祎终为谢尚所得。

谢尚曾问宋祎:“我和王敦相比何如?”(场景与刘曜问羊氏相同)

宋祎妩媚一笑,娇滴滴地说:“王敦和使君相比,简直是田舍郎与贵公子的区别。”

的确,谢尚为人多才多艺,风流倜傥,又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而且年纪又比王敦小了许多,当然不吝此一赞。

谢、宋两人的枕边密语传到民间,人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盖因“镇西妖冶故”,谢尚的容貌确实艳丽多姿,比王敦有风致得多。

说起来,谢尚出镇寿春,原是为了配合殷浩北伐。

跟谢尚一样,殷浩也是一个大名士,不,其名气比谢尚还要大。

殷浩擅长清谈,谢尚曾登门挑战。殷浩旁征博引,开阖纵横,做了许多关于人生意义上的阐发,非但谈吐举止别有风致,更兼以辞藻丰富多彩,让人动心骇听。谢尚听得入迷了,不觉汗流满面。殷浩从容地吩咐手下人:“取手巾来与谢郎拭面。”谢尚由是羞惭而归。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9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