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悲歌——殷浩凌空书咄咄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15:33:47 0


殷浩,字渊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他的父亲殷羡,是个性情古怪的老头子。据说,他赴任豫章太守时,带了百余封京城人士写给豫章亲友的书信,可是,行至石头城,他竟将所有书信丢入水中,说:“沉下去的自沉,浮上来的自浮,殷羡不做送信的邮差。”性情孤高,一至于此。

殷浩性情的古怪,犹胜乃父。

殷浩的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少负美名,精通玄理,与叔父殷融一起研读《老子》《易经》,每与殷融辩论起来,都稳居上风。殷浩也因此为众风流辩士所推崇。

有人向他请教:“将要做官就梦见棺材,将要发财就梦见大粪,却是为何?”

殷浩答道:“官本臭腐,故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得财而梦见大粪。”

此言一出,被时人奉为金玉良言。

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征召他为官,他都推辞不就。

征西将军庾亮召他为记室参军,后又要任他为司徒左长史;安西将军庾翼则请他做司马,任命为侍中、安西军司,他都称病不就,隐居于古墓里,将近十年,时人把他比做管仲、诸葛亮。

谢尚等人专门到古墓向他讨教天下走势,请他预卜江东的兴亡。

他们了解到了殷浩坚定的避世志向,都长叹道:“渊源不出,当如苍生何!”

庾翼又给殷浩写信,以清谈大家王衍的悲惨下场劝他出山,他还是执意不出。

直到庾冰兄弟及何充等人相继死去,晋简文帝司马昱开始入朝执掌朝政,写信劝他,说:“当此国家厄困,衰败至极之时,足下若再存谦让之心,一意孤行,则天下大事就此休矣。”恳求再三,“古墓派教主”殷浩这才接受征召。

桓温平灭了成汉,功高震主。司马昱为了打压桓温,就以殷浩为心腹之臣,用以抗衡桓温。

石虎病死,石氏诸子陷入连环杀人、互相厮杀的大混战之时,正是东晋北伐的大好时机。

而姚襄投入了东晋后,被封为平北将军,对关中一地仍是念念不忘,上书要求讨伐前秦。桓温正拟北伐,便准备笼络姚襄,推荐由他担任自己北伐的先锋官。

殷浩清楚自己出山的使命之一就是打压桓温,他也跟着上表申请北伐。

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朝廷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拟由殷浩完成北伐重任。

殷浩慷慨受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

桓温察言观色,知道朝廷是想用殷浩抗衡自己,大为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殷浩利用手中的人事任免权,指定由姚襄担任谢尚的副将,命令谢尚进攻盘踞着许昌的前秦。

殷浩虽说是名满天下的大名士,但大家都不知他在军事上的斤两,力劝朝廷谨慎再谨慎。

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多次上表请求暂缓北伐。

前燕迁都邺城,根基未稳,正是发兵的大好时机,殷浩岂肯错过?一再催促姚襄抓紧出兵。

姚襄手下的军队才刚刚集结起来,必须训练娴熟才能发兵,接到了命令,他并不轻动,而以部队未训练好为由,请求暂缓出兵。

殷浩看他竟敢违背自己的军令,不由大怒,断定姚襄是想叛乱。

他不想把这件事情搞大,经过一番盘算,决定派遣刺客暗中将姚襄黑掉,另派人去接管姚襄的部队。

刺客到了姚襄的大营,发现事情并不是殷浩所说的,姚襄只知埋头整训军队,毫无叛乱的迹象。于是,放弃了暗杀,并把自己此来的目的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姚襄。

姚襄大为震惊。

殷浩的暗杀计划失败,于是,就来明的。

他调了一支五千人部队前往偷袭姚襄,却被姚襄杀得片甲不留。

殷浩老羞成怒,命令姚襄进京,准备在朝廷将他处死。

姚襄当然不肯轻易就范,断然拒绝进京。

这样,两人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长安城内,安置有东晋的间谍,间谍向殷浩汇报,说前秦将领雷弱儿对苻健心存不满,可以暗中收买雷弱儿,由他在那边谋杀苻健,然后里应外合,和东晋的北伐军合力攻破长安。

殷浩依计而行。

事情进行得异常顺利,雷弱儿接受了东晋方面的招降,同意暗杀苻健,并让殷浩尽快发兵。

殷浩不再迟疑,严令屯军于寿春的姚襄赶快率军发往洛阳。

实际上,东晋的间谍情报有误,雷弱儿非如他们所说,与苻健不和,其实,他与苻健的关系很铁,回信答应殷浩,其实是一个阴谋。

他们已经埋下了大量伏兵,等晋军来了,就一举歼灭。

等待姚襄的,将是一个全军覆没的悲剧。

然而雷弱儿的计划落空了。

因为姚襄不堪殷浩的欺凌,走到中途,反了,他发兵袭击殷浩的部队,斩杀了殷浩一万余人,缴获了所有的辎重,然后给东晋政府留下了一封信,将东晋朝廷上上下下痛骂了一顿,自己在许昌独成一国,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盘踞在前秦、前燕和东晋的交界处。

殷浩败师辱国,原先罩在他头上的所有光环都不见了,以桓温为代表的东晋文武朝臣纷纷上书,要求查办殷浩,将其贬为平民。

晋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朝廷不得已,将殷浩废为庶人,并将他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

殷浩小时候和桓温一样,都是神童级的人物,两人争强斗胜了半辈子。桓温曾经问殷浩:“你我的才能相比,谁更胜一筹?”殷浩从容答道:“你我交往非止一日,若果让我在你我之间选择,我宁愿做我自己。”

现在,殷浩被废为了平民,桓温就对人说:“很小的时候,我骑竹马,骑腻了,将之丢弃,殷浩就会拾起来骑,所以殷浩不及我。”

桓温又感慨地说:“殷浩品行高洁,能言善辩,假使让他做尚书令和仆射,足以成为朝廷百官的楷模,朝廷用才不当,以致有今日。”

殷浩虽遭罢黜流放,口中却无半句怨言,神情坦然,依旧不废谈道咏诗,谁也觉察不到他的悲伤。

然而,没有人在跟前时,他就坐在椅子上发呆,用笔在空中覆来翻去地写“咄咄怪事”四字,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败。

桓温打算起用他为尚书令,写信征求他的意见,他欣然应命。

但他在给桓温回信时,太紧张了,这封信来回修改了几十遍,直到装入了信封,还是不放心,又拆开再改,改了再封,到了后来,信纸竟没装入信封,就寄出了。

桓温收到这个空信封,不知殷浩要弄什么幺蛾子,就不再征召他了。

殷浩等不来尚书令的聘任书,竟一病不起,于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去世。

正是: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9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