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五胡十六国时期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5-21 15:21:49 0

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

结束三国时代、使中国再度统一的西晋武帝司马炎于290年四月驾崩,从此中国就像从时代的斜坡上滑落一样,进入即便是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的大混乱时期。首先是从西晋宗室的皇位争夺战开始。

武帝去世后,皇太子司马衷(惠帝)即位,由于他的愚昧,武帝的皇后杨皇太后任命自己的父亲杨骏为辅政,杨氏家族开始专权。然而,惠帝的皇后贾氏不甘受人摆布,便借助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的力量杀掉杨骏,而后除掉司马亮和司马玮,掌握了实权。

政治斗争本身便是如此激烈的事情,在贾后夺取权力后不到十年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有名望人士张华、裴頠等人力挽危局,政治局势才勉强保持安定。

五胡十六国时期

19 五胡十六国王朝表

然而,由于299年十二月皇太子司马遹被贾后废掉并杀害,朝野愤激,局面开始急转直下。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铲除了贾后一派,次年一月幽禁了惠帝,自己即帝位。此举招致诸王的一同反抗、共同讨伐司马伦,诸王之间的斗争陷入了泥沼,中原一片大混乱。

这场大乱史称“八王之乱”,一直持续到东海王司马越拥立怀帝司马炽即位。这时不再服从中央威严的诸势力已在各地割据,西晋衰亡的惨状,竟至不堪入目的地步。

勉强支撑着西晋王朝的东海王司马越在311年去世,华北的混乱便揭开了第二幕。当时山西的匈奴王刘渊,利用羯族的石勒和汉族流民的首领王弥等人派兵席卷了河南、山东等地。石勒向由于东海王的去世而出现混乱的晋朝发动攻击,捕杀其将士十万余人。这时刘渊已死,其子刘聪即位,刘聪趁机派遣部下武将刘曜和王弥大举进攻洛阳,极尽掠夺暴行之能事(311年六月)。

当时的年号为永嘉,故这场动乱史称“永嘉之乱”,洛阳被战火烧光,被夺走性命的人多达数万之众。怀帝和玉玺也被掳至匈奴的老巢平阳(今山西临汾),惠帝的皇后羊氏被刘曜霸占。至此西晋事实上已经灭亡。

怀帝在平阳被杀,武帝之孙司马邺便在长安即位 (愍帝),后也被匈奴攻击,同样被掳至平阳,317年,惨遭杀害。

五胡十六国的各个政权

永嘉之乱的主角匈奴于304年自立,国号为汉(后来的前赵)。从304年到439年匈奴政权北凉被鲜卑政权北魏所灭、华北再度统一,各民族、各政权相继兴亡的这一百三十六年间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是指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民族。严格地说,这段时期兴亡更替的各个政权共有十九个,此后建立北魏、更改国号的代、短命的西燕、汉族建立的政权冉魏一般都不计算在内,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南燕、北燕、西秦、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成(汉)、夏等政权被称为“十六国”,后来与“五胡”连在一起,成为对这一时期的称谓。

“五胡”并非趁着前述西晋末年的混乱才入侵华北地区的他们从东汉到三国时期起就开始通过迁移和入侵,加深了与中原的接触。

五胡十六国时期

20 西晋时期五胡的分布

其中的先驱是匈奴。东汉初期内附于中原的匈奴,在曹魏时代居住在陕西北部至山西中部一带,西晋时期迁到山西汾水流域定居,也有不少人受汉人役使从事农耕生活。羯也被看做匈奴的一个分支,在山西居住,与匈奴的情况相似。鲜卑当时分为慕容、宇文、段、拓跋等各个部落,居住地分布在辽河上游到河北、山西北部。氐族、羌族从东汉末年以来,也来到陕西、甘肃地区定居。

西晋内部对这种情况感到担心。郭钦上疏建议将胡族迁到域外,江统则提出“徙戎论”敲响警钟,认为如此放任不理恐会出现可怕的事态。郭钦阐述道:“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弘农,往往有之。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为使“裔不乱华”,应“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结果皇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匈奴的政权

八王之乱就是在华北处于此种情势下爆发的。304年,刘渊即大单于之位,成为匈奴首领,以“汉”为国号。他分封郡县给同族人以及羯族出身的石勒等功臣,于309年定都平阳,大有南下之势。第二年,刘渊去世,其子刘聪继位,派遣石勒和同族的刘曜进攻洛阳,俘虏了西晋怀帝,然后又命令刘曜进攻长安,又将继怀帝之后被立为皇帝的愍帝俘虏,灭了西晋。318年刘聪去世,国内立即爆发内乱,刘曜和石勒镇压叛乱之后,刘曜定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另一方面,石勒也加紧了自立的步伐,以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县)为都,建立后赵,与前赵呈对抗之势。

这个时期令人目不暇接的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从地区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位于华北两大战略要地的两大势力——以长安为中心、据于关中地区的势力和以襄国、邺(今河北省临漳县)、中山(今河北省定县)等地为中心、据于关东的势力——之间的角逐。据于关中的前赵与据于关东的后赵之间的对立,之后发展演变为后赵与进入关东的前燕之间的对立,据于关东的前燕与据于关中的前秦之间的对立,据于关中的后秦与据于关东的后燕之间的对立,据于关中的后秦、夏与进入关东的北魏之间的对立。这种政治上的分裂,一直持续到鲜卑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政权于439年统一华北为止。

五胡十六国时期

21 五胡十六国时期地图

另外,在南北朝后期北魏分裂以后,据于关中的西魏与据于关东的东魏之间互相对立,以及在此格局下发生朝代更迭后出现了北周和北齐之间的对立。当我们通观南北朝时期时,据于关中的势力与据于关东的势力使得华北一分为二的分裂格局,从四世纪初开始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一直持续到六世纪末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华北为止,这可说是这一时期华北历史发展过程的一大特征。

关中和关东自秦汉以来作为华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各自政治势力的根据地,因此才产生了后来华北两个政权之间的东西对立,而石勒和刘曜的独立,可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地区间对立最初的一个例子。

刘曜在长安修建宗庙和宫殿,让许多民众移居到这里,使长安得到充实,并且兴办太学和小学,致力于发展教育。这些政策表明他对中国文化有着相当的了解。据史书记载,刘曜好读书,常写文章,甚至还擅长书写草书和隶书。一提起胡人的君主,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蛮横而对中国文化几乎一无所知、或缺乏理解的形象,事实上并非如此。匈奴的刘渊熟读儒教经典《春秋》《左传》等历史书,甚至还通晓《孙子》等诸子的著作。相传建立前赵政权的刘聪也是如此,他从小聪明过人,熟悉经典、史书和诸子的著作,善于书法,工于诗赋。到了后来前秦的苻坚、北魏的拓跋宏(孝文帝)在学识上也继承了这些胡人君主的传统。

羯族石勒的登场

统一关东之后,后赵的国力得到充实,于329年灭了前赵。建立后赵政权的石勒出生时是居住在山西省武乡这个地方的匈奴羌渠部的一支——羯族族长的儿子。二十岁时惨遭不幸,当时山西发生饥馑,他被别人掳走,卖到山东做奴隶。

据匈奴之刘渊传记载,刘渊在建立汉政权前夕,他的族人刘宣对他说:“晋人无道,将我们当做奴隶一样控制。”这是刘渊、刘宣等匈奴人将汉人对待他们的态度比作对待奴隶一样,而石勒则确实地落入奴隶的境地之中。他在被卖到山东的时候,还有许多头戴枷锁的胡人一路同行,从这里我们可以局部地了解到,当时胡人在中国内地的状况有多悲惨。

后来石勒发动了众多奴隶,变成盗贼团伙,成为首领,不断扩大其势力。此时刘渊反叛西晋,建立汉政权,中原则一片混乱。石勒审时度势,率领部下投奔刘渊,后得到刘渊的信任,被委以管理关东地区的重任。这为他后来飞黄腾达,登上皇帝宝座奠定了基础。

当时,汉致力于关中的经略,而石勒则采纳了谋士张宾的计谋,扎扎实实地培养自己的势力,以襄国为根据地,成功地在关东地区扩大其势力。而后在319年,当刘曜将都城迁到关中的长安,并将国号“汉”改为“赵”(前赵)时,石勒随即自立,将自己控制下的二十四郡作为赵国,即赵王兼大单于之位,史称“后赵”。石勒随后逐步西进,于329年灭掉前赵,第二年称帝。

石勒对汉族实施保护政策,严禁胡人凌辱汉人。另外,他还重视中原文化,严禁汉族厌恶的胡族风俗,如娶亡故父兄的妻妾为妻,以及服丧中结婚等。

当时,胡族与汉族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处于最糟糕的状态,这种状况导致了胡汉之间的严重对立,杀戮和掠夺横行。在这种形势下,石勒推行这些政策的目的可说是为了缓和胡汉之间的对立。这与后来历史发展由胡汉对立向胡汉融和、融合的演变,存在着耐人寻味的关联。换言之,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当时石勒所采取的政策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关于胡汉的融和与融合,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阐述。

佛教与后赵

石勒之所以采取融和政策,佛教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促使其皈依佛教的西域僧人佛图澄,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佛图澄是西域龟兹人。他在乌苌出家,在克什米尔学佛。当时,北印度、龟兹信奉的是小乘佛教,因此他传到中国来的想必也应该是小乘佛教。310年,佛图澄来到洛阳,痛心于石勒军队杀人如麻,便向石勒宣讲杀戮的不对,并谆谆诱导,最终成功使石勒信佛。

关于石勒皈依佛教的过程,流传着一些逸事。据说,有一天,石勒宠爱的儿子石斌突然死去,佛图澄竟然让石斌起死回生。为此石勒把所有孩子都送到佛寺养育,并在四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日这天亲自到寺院灌佛发愿。

另外,根据佛图澄传的记载,他使用许多奇异的魔术手法,例如当众根据铃声预言未来的凶吉,让加满水的钵中开出莲花,将腹中的五脏六腑拉出、放在水中清洗后再放回腹中,等等,让以石勒为首的同时代的人们信服。

五胡十六国时期

22 邺城遗址 汉代,邺为魏郡的治所。三国魏的时期,邺城被列为五都之一,《魏都赋》吟咏了其繁华。石虎的豪奢生活详细记载在《邺中记》里

由于这个时代战乱频仍,原有的价值观瓦解,越来越多的民众狂热地信仰从印度传入的、宣扬来世救赎的佛教。这时,佛图澄以及后来后秦时期因翻译法华经等经典而出名的鸠摩罗什等具有神异色彩和新知识的僧侣来到中国,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石勒之所以保护佛教,固然与其自身信仰有关,但大概也是因为他充分认识到,在招揽人心方面宗教具有的强大力量。

然而,当时佛教也并非没有受到排斥。333年石勒去世,石虎废掉其继承人石弘,并于334年成为后赵的领导者。石虎当政期间,汉族出身的王度上奏曰:“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汉代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出家……今可断赵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其有犯者,与淫祀同罪。其赵人为沙门者,还服百姓。”朝廷的官员大多赞同这个意见。

不过,对于这一废佛的建议,石虎却下书曰:“朕出自边戎,忝君诸夏,至于飨祀,应从本俗。佛是戎神,所应兼奉,其夷赵百姓有乐事佛者,特听之。”

换言之,关于佛教的信仰,存在着佛是否属于外来之神的争论,其中潜伏着胡汉之间的对立。这个问题对我们思考此后五胡十六国、北朝各国对佛教的尊崇与王朝权力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石虎即位后,便将都城迁至邺。他是有能力的武将,但征用了过多的百姓充当劳役,其统治极尽奢侈淫虐。因此人心离反,石虎一死,后赵便大乱,其部下、汉人冉闵建立了魏国(冉魏)。

鲜卑的崛起

此时,位于辽西的鲜卑族人慕容皝于337年定都龙城,称燕王,伺机准备南下。鲜卑的名字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在西汉末,而据记述东汉历史的《后汉书》记载,鲜卑是战国时期在蒙古地区发展壮大的东胡的子孙后代。东胡被匈奴灭掉后(前206年),鲜卑便被匈奴统治,在西拉木伦河流域游牧。到了一世纪初,随着匈奴的衰落,鲜卑逐渐显露出独立的迹象。二世纪中叶,檀石槐成为首领(166年),统一鲜卑诸部,完全控制了蒙古全境,并积极向东汉发起进攻。到了三世纪初,以慕容、宇文、乞伏、拓跋等部为中心的鲜卑系部族,跋扈横行于内蒙古各地,同时由于晋朝的软弱无力,他们便向华北迁移。

在檀石槐的时候,慕容部便是鲜卑的一个组成部族,在右北平到上谷一带(今遵化到北京一带)游牧。到了三世纪初,从大凌河流域迁移到辽西,进行游牧的同时还从事农耕。

慕容皝是前燕(十六国之一)政权的建立者,他是鲜卑慕容部的首领慕容廆的儿子。

五胡十六国时期

23 东晋·十六国时期(四世纪)图

在342年到346年间,慕容皝对辽东、辽西地区的对立势力发动进攻,攻陷了高句丽的国都丸都,灭掉了夙敌宇文部,并再接再厉,成功灭掉了扶余。在这个过程中,他于345年改用自己的年号,巩固了前燕作为东北亚强国的地位。

348年,慕容皝去世,其子慕容儁继位,进一步扩大了前燕的势力,趁后赵混乱之机出兵席卷河北。357年,将都城迁往邺(原后赵的国都),一跃成为中原的大国,成为此后诸燕国,即前燕之后的后燕、在山东建立政权的南燕、在河北建立政权的北燕等多个政权的滥觞。

此时,在华北另一中心即关中生活着吐蕃系的氐、羌两个民族。后赵发生混乱时,氐族酋帅苻洪和羌族酋帅姚弋仲争夺霸权,苻洪的儿子苻健取胜后,于351年在长安建立前秦政权。这时,华北地区迎来了氐族的前秦和鲜卑的前燕这两个大国东西对峙的时期。

不久,五胡十六国时期屈指可数的英主苻坚即前秦帝位,灭掉前燕后,强力推行由石勒试验过的胡汉融和政策。自此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发生巨大的转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15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