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简明正史——辽朝政治制度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3 13:13:24 0


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南京(亦称燕京,即今北京)、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辽代后期,虽然中京的政治作用加强,但仍然没有改变上京是首都的地位。

辽朝由北方游牧的契丹民族所建。其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方式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是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巡游于捺钵之地,大小内外臣僚和应役人等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的百司皆扈从而行。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捺钵是政令所出的行政中心。

受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同一季度的捺钵地也不固定。春天捺钵多在鸭子河泺(今吉林省大安县的月亮泡),主要活动是用海东青鹘捕天鹅并接见各部部长。初到时由于季节还冷,天鹅还没有来,就先在冰上搭帐篷,凿冰钩鱼。钩到第一条鱼时,要举行头鱼宴,以示庆贺。冰消融之后,天鹅、大雁飞来,于是在沙地上纵鹰鹘捕鹅雁。捕到第一只天鹅之后,皇帝以鹅荐庙,并举行极为隆重的头鹅宴,君臣皆插鹅毛于头上以为乐。弋猎网钩,春尽乃还。夏捺钵为了避暑纳凉,无常所,届时卜吉地而往,多在吐儿山(今大兴安岭南端)进行。主要任务是与北、南臣僚商议国事,空暇时则游猎。秋捺钵多在伏虎林(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部),主要活动是射虎鹿。冬季时间较长,需要避寒,捺钵地点多在广平淀(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北部)。主要任务是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并不时出外校猎讲武,还接受宋朝及诸国的贡礼。宰相以下的次要官员留在上京或中京,行遣一切汉人公事。如果除拜官员,只是行堂帖临时委任,待去捺钵奏明皇帝,取得圣旨后,才能发给正式的诰敕。文官中的低级官员如县令、录事以下的小官的任免可不必去捺钵奏闻,听任中书铨选。武官的任免必须去捺钵奏闻。

辽代官制分北、南两面。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的官制。其官也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中多契丹语官名,如于越虽无固定职掌,却班列百僚之上,没有大功德者不授。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王妃,等等。

辽朝兵制中斡鲁朵中的宫卫骑军兵甲犀利,教练完习,简选天下之精锐,聚之腹心之中,既担任保卫任务,又出兵打仗。另外还有部族军、汉军、渤海军等。契丹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平时放牧渔猎,既是生产经济活动,又是军事练习。有战事很快即可集合成军。

辽代的法律也是因俗而治,不同地区和民族使用不同法律。早期有民族歧视,至圣宗时契丹人犯法也用汉律来断。这反映了汉人地位的上升。一般讲辽代刑罚较重,而且皇帝往往随意杀人,无法无天,穆宗尤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765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