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中国简史——神秘的西夏王国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6-28 23:06:08 0

关键词:党项/以儒治国

1038年~1227年

11世纪至13世纪,在中国西部广袤的疆土上生存着一个繁盛的王朝——西夏。它拥有自己的文字和灿烂的艺术,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延续了190年后,蒙古人的铁骑把西夏王朝的一切都踏在脚下,其毁灭之彻底,让后人难寻其踪,难觅其实。加之蒙元建朝之后,不为其修史,西夏文明由此成为尘封于中国文明史上一段既辉煌又神秘的往事。直至近代考古发掘,才让世人得以重睹它的风采。

党项兴起

党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本是西羌诸部之一,又称党项羌。党项羌是由汉魏后居于今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的西羌诸部发展而来的,是居于这些地区的西羌在北周后的泛称。北周灭亡后,党项不断发展壮大。唐时控制区域“东至松州(今四川松潘北),西接叶护(今新疆若羌),南杂舂桑、迷桑(今青海、四川交界处)等羌,北连吐谷浑(今青海北部),处山谷间,亘三千里”。在辽阔的草原上,党项羌按姓氏结成大小不同的部落,各自分立。著名的部落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拓跋氏等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

北周时,党项乘中原南北纷争之际不时侵袭邻近汉地。隋王朝建立后,吐谷浑协同党项再次骚扰中原。581年,隋文帝派兵在半利山(今青海湖东)击败吐、党联军,招抚了部分党项部落。585年,党项首领拓跋宁丛等率部到达旭州(今甘肃庆阳)请求内附,隋授予其大将军的官职。此后,党项时叛时服,隋王朝则剿抚并用,在党项居住区设置州郡,加强管理。唐朝在中早期,对党项基本上采取保护政策,加速了党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629年,党项细封部首领细封步赖率部归附,唐朝在其住地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境内),任细封布赖为刺史。党项其他部落首领也纷纷效法,率部请求内属,唐朝在其地分别设立崌、奉、岩、远四州,仍各以其首领为刺史。635年,最强大的拓跋部,也在首领拓跋赤辞率领下归附了唐朝,唐在其驻地设置了32个羁縻州,以归属的部落首领做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国姓“李”。从此,今青海黄河河源积石山以东的地方都纳入了唐王朝的版图,党项羌成为唐朝的属民。

中国简史——神秘的西夏王国

西夏文铜“敕燃马牌”·西夏

信牌为铜质,圆形,直径15厘米,由上下两片套合而成。符牌顶部有方形穿口,为拴带所用。上片正面线刻4个相连的忍冬花纹,其上部有嵌槽,可以嵌入下片的嵌槽里;下片正面双线雕刻西夏文楷书“敕燃马牌”,自右至左竖读,书法工整,字上涂银,极富观赏价值,其下部有嵌槽,与上片嵌合成一枚完整的符牌。

公元7世纪中期,由于受到日益强盛的吐蕃的威胁,一部分党项部族开始向北迁徙。到680年前后,吐蕃逐步占领党项居住的地方,党项内徙达到高潮。安史之乱爆发后,内徙的党项族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在绥、延二州地区的党项,形成了以野利部为主的六府(州)部。党项拓跋部地处庆州陇山之东的称东山部,以夏州为中心的称平夏部,居、延二州之北山地一带的称南山部。881年,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协助唐王朝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被唐朝升任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884年,拓跋思恭又晋爵夏国公,复赐“李”姓。夏州地区的党项拓跋氏成为名副其实、称雄一方的藩镇。

中国简史——神秘的西夏王国

佛像壁画·西夏

早在西夏建国前,佛教便在党项族内流行。1037年,李元昊下旨规定每年4个孟朔日(即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一月的初一日)为“圣节”,届时西夏官吏和百姓必须拜佛,为其诵经求福,并广建佛寺。此后历代西夏君主大多崇信佛教,开凿兴建了大量的石窟、寺院。

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时期。自唐末拓跋思恭占领夏州以来,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利用藩镇割据混战的机会,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到五代后周末年,已经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在其割据范围内,拓跋部不仅征收赋税,而且任命官吏,“虽未称国,而自其王矣”。

西夏建立

北宋初期,夏州政权内部发生了争夺权力的斗争。982年,时任定难军节度使的李继筠死,其弟李继捧袭位。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反对内附宋朝,率众逃到夏州东北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抗宋自立。他率领部众不断袭扰宋朝边境,同时称臣于辽,受辽册封为夏国王。1003年,攻打西凉时,李继迁中箭逃回西夏,1004年死于西平,其子李德明即位。

1006年,宋、夏双方言和。李德明利用当政的28年,大力发展生产,休养民生。同时,他对外加强同宋朝、西域的经济联系,使西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031年,李德明死,其子李元昊继位。为了称帝建国,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抛弃中原王朝所赐李、赵二姓,改本家族姓氏;创制了独具风格的西夏文字;恢复民族旧俗;拥兵达五十余万。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定都兴州,升为兴庆府,与宋、辽王朝鼎足而立。

对李元昊拥兵自立,宋王朝采取强硬措施,削夺他的官爵,关闭互市,且揭榜于边界,能擒李元昊或斩其首者即为定难军节度使。从此宋、夏双方战事重开。在交战中,宋军屡败,且国家财力窘迫;西夏虽胜,但战争的掳掠不足以抵偿其耗费和过去通过榷场从宋取得的物资,因此双方在1044年达成和议。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李元昊对宋称臣;宋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重开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

中国简史——神秘的西夏王国

褐釉剔刻花瓷瓶·西夏

这件瓷瓶底色为浅棕黄色,表面施有褐色釉,瓶体腹部饰有折枝花纹主题,瓶体下部绘有鹿纹。现藏于鄂尔多斯博物馆。

太后与外戚专权

自李元昊之后,西夏王国继帝位者大多年幼,母后干政,外戚专权,成为常态,围绕着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李元昊死后,其子谅祚即位,年仅周岁,是为夏毅宗。毅宗的母舅没藏讹庞自任国相,并仗着自己的女儿为皇后,操纵皇室,总揽国政。毅宗年长后,企图通过汉人的势力摆脱讹庞的控制。讹庞父子阴谋杀害谅祚,夺取皇位,被讹庞的儿媳梁氏告密,毅宗杀讹庞父子及没藏皇后。

1067年,夏毅宗病死,由年仅8岁的夏惠宗秉常继位,梁太后摄政。后者任命其弟梁乙埋为国相,政权落在梁氏手中。1076年,惠宗亲政,但实权仍掌握在梁氏兄妹手中。1081年,夏将李清劝惠宗秉常与宋朝结好,以削弱梁氏。梁太后得知后,设计害死李清,囚禁了惠宗,使夏国出现严重分裂的局面。后来迫于国内严重的政治危机,梁氏只好让惠宗复位。1086年秋,惠宗死,年仅3岁的夏崇宗乾顺继位,仍由梁氏掌握朝政。这时,握有兵权的嵬名阿吴、仁多保忠与梁氏间形成了西夏执掌军政大权的三大家族,彼此间又展开了相互倾轧的角斗。梁太后与其兄梁乙逋也发生了争夺皇权的斗争,梁太后令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率兵杀死梁乙逋。1099年,梁太后被辽国使者毒死,崇宗开始亲政。

夏仁宗以儒治国

西夏在崇宗、仁宗时进入鼎盛时期。崇宗乾顺亲政后,一方面为巩固皇权的统治,极力削弱领兵贵族的权力,铲除支持梁太后对外扩张的势力。另一方面采取中原宋王朝的封王制度,下令国中建“国学”,教授儒学。这些措施加速了西夏封建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西夏建立了较完备的封建政治制度。乾顺之世,外部政治局势急剧动荡变化,西夏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对外方针,由依辽抗宋,到援辽抗金,最后到臣附于金朝。

乾顺亲政前的十多年中,梁氏兄妹就依靠辽国的援助,连年对宋朝发动战争。乾顺当政后,在政治上更加依附于辽国。当时宋朝徽宗在位,宰相蔡京和宦官童贯大权在握,对外实行开边政策。从1104年到1119年期间,西夏不断受到宋朝的攻击。乾顺经常向辽求助,依靠厚礼和姻亲关系,促使辽出面斡旋或对宋施加压力,才顶住了宋朝的压迫,保住了西夏的江山。后来,辽兵南下攻宋,西夏曾两次出兵援助辽国。

中国简史——神秘的西夏王国

西夏黑水城遗址

黑水城曾是西夏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的黑山威福司的治所就设在黑水城。西夏亡国后,元朝将黑水城改造为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

1124年,乾顺见辽国灭亡已成定局,为了保全西夏,就派出使臣向金国奉表称臣。金把原属辽的西北一带“阴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禄泊至西”地区割让给西夏。从1126年到1136年的十年间,西夏利用宋、金交战的时机,积极扩张领土。

1139年,乾顺死,其子仁孝立,即夏仁宗。仁宗在位时,在注意保持与金朝的友好关系时,也努力发展与南宋的交往。1144年,仁宗派遣使者赴南宋朝廷祝贺天中节,贡献珠玉、金带、绫罗、纱布、马匹等物品,恢复了同宋朝中断了近二十年的往来。同年十二月,仁宗又向宋廷进献了金酒器、绫罗、纱等物,逐步密切同南宋的关系。宋朝的儒家文化对仁宗有着相当的吸引力。早在这一年六月,仁宗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进学的子弟多达3000人,比崇宗设立的“国学”人数增加了10倍。仁宗又在皇宫中设立“小学”,让宗室贵族7岁至15岁的子弟全部入学,接受先进的中原教育。他与皇后还经常去学校察看,督促训导。第二年,仁宗命乐官李元儒参照汉族乐书,结合西夏现行制度,重新修订国家乐律。新乐律编修成后,仁宗赐名《新律》。1146年,仁宗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建立孔庙,祭祀孔子。不久,仁宗又仿照宋朝科举制度,正式策试举人,并设立“童子科”,逐步完善通过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

在提倡以儒治国的同时,仁宗也注意到了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天盛年间(1149~1169),他专门组织人员编纂法典:在旧有法律的基础上,重新编修了20卷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这是一部参照唐、宋律令,结合了西夏实情,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军事法在内的综合性法典。新法典完成后,立即用西夏文刻印颁布通行。为了适应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仁宗还进一步完善了朝廷和地方的官制机构及吏治建设。仁宗执政期间,辽亡金兴,宋室南渡,夏则处于金国的包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仁宗采取了附金和宋之策,极力避免战争。仁宗在位54年间,文化繁荣,国力蒸蒸日上,疆域亦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这些均归功于他的正确战略——对内,以儒治国;对外,能伸能屈——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发展氛围。

中国简史——神秘的西夏王国

西夏文石碑残片·西夏

西夏王陵每座陵墓前原来都有石碑,但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现仅存残片。

西夏的衰落与灭亡

1193年,仁孝死,子纯祐继立,即夏桓宗。从桓宗开始,西夏皇室日趋腐朽衰弱,外部又有蒙古强敌威胁,因此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政变迭起,帝位五易,西夏王朝衰落和灭亡之势已不可逆转。

桓宗大体奉行仁宗时期的政治和外交方针,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但随着国家的安定和封建关系的发展,党项贵族开始贪图安逸,日益腐朽堕落。同时,桓宗统治时期正是蒙古兴起并日渐强大的时期,来自蒙古的严重威胁加速了夏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进程。1196年,仁宗族弟李仁友卒,其子李安全上表,宣扬其父粉碎任得敬篡权分国阴谋之功,要求承袭越王爵位。桓宗不许,反降封他为镇夷郡王,李安全遂生篡夺皇位之心。

中国简史——神秘的西夏王国

镂空人物纹金耳坠·西夏

耳坠长4.2厘米,正面镂空雕刻人物及花朵。每件雕刻三人,居中者为坐像,左右均站立,是一佛二菩萨造型。背部有弯钩,方便佩戴。

1206年,李安全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帝,是为夏襄宗。襄宗在位期间,由于蒙古兴起并开始入侵夏国,故初行附金抗蒙政策。但是在1209年蒙古进攻西夏的战役中,金朝坐视不救,夏国于次年攻打金朝与西夏交界的葭州(今陕西佳县)进行报复,致使夏金关系破裂。

1211年,齐王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襄宗李安全,自立为帝,是为夏神宗。神宗即位后,一改桓宗时附金抗蒙的政策,开始攻金,进而附蒙攻金,并企图乘蒙古进攻金国的时机,掳掠财物,扩张领土。西夏在进攻中往往占不到便宜,而蒙古却又对其不断攻围,遵顼乱了方寸,又时而联金抗蒙,时而联宋抗金,反复无常。光定十三年(1223)十二月,遵顼在蒙古军的威逼下,被迫将皇位传给次子德旺,自己成了夏国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

献宗德旺即位以后,改变遵顼依附蒙古的政策,重新和金朝修好,共抗蒙古。1224年、1225年,他先后两次派使节与金朝议和,商定双方相互支援。但这时蒙古已经兵临金都城下,金朝危在旦夕,自顾不暇,已无力援助西夏。这时德旺又收留了成吉思汗的仇敌赤腊喝翔昆,并不肯派遣质子。成吉思汗以此为借口,在1226年亲率大军,攻破黑水城,向其都城兴庆府进发。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遵顼病死。当年七月,德旺也受惊吓而死,德旺的侄子南平王李继皇位,即夏末帝。面对蒙古军的强大攻势,末帝虽然组织抵抗,终究于事无补。1227年春,李被蒙古军围困在中兴府。半年后,粮尽援绝,李向蒙古请降,被蒙古军杀死。蒙古军在中兴府屠城,西夏灭亡。

中国简史——神秘的西夏王国

西方三圣接引像·西夏

此像出自黑水城遗址,堪称关于阿弥陀佛信仰的绝好图解。画面左下方作党项人装束的即为像主,他在临终之前正在虔诚地合十祈祷,阿弥陀佛受到其念佛的感应,亲自率领观世音、大势至两位菩萨手捧莲台,来迎接像主往生。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1574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