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汉唐帝国——六镇之乱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15:01:33 0

前文说完太史公和李陵,他们的后人们,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也就顺势浮出水面了。这两个名门望族,将横空出世,结束自汉末以来的三百多年大乱世。他们将再造华夏,让中华文化在浴火之后重生。

话说司马迁的时代是西汉的极盛时期,西汉之后就是东汉,中间隔了个王莽。东汉末年分三国,最后归于一统,就是西晋。可惜西晋不够争气,当年的三国虽然乱成一锅粥,但三个国家还可以把异族揍得鼻青脸肿,比如曹魏能北击乌丸,蜀汉能南征孟获,东吴还可以在越族人手中切香肠一样地蚕食地盘。结果貌似强大的西晋,统一不过三十多年,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些组团进入中原,报复性地针对汉人王朝抢钱抢粮抢女人,史称“五胡乱华”。

如是,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几个打着各种皇帝旗号的割据势力,与南方的成汉政权一起合称十六国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与此同时,晋王室则迁移到了南方,建立东晋。所以南方在表面上,还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地保持着一点文明社会的影子,而北方一时之间则狼烟四起。整个北方的这种混乱局面又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横空出世的鲜卑拓跋氏强势崛起,才慢慢重新整合起了北方的各路草头王。

我们就从鲜卑拓跋氏,以及他们建立的北魏开始讲起。

北魏拓跋氏(传说是李陵之后),是一个崇尚汉文化的皇族。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汉化达到空前的程度,孝文帝甚至不惜得罪鲜卑贵族的利益,将首都从平城(大同)迁到洛阳。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北魏的政治中心更加接近汉文化昌盛的中原地区,也是为了接下来的一统南方做准备。顺便,还打击了北魏体制内各种只拿钱不干活的鲜卑军头们。

孝文帝的本意是好的,然而,实施过程中,各种势力和矛盾像火山一样,被皇帝用强制的手段死死压下了。在孝文帝驾崩之后,烈火必将喷涌而出。

首先是汉胡文明的矛盾。

当时的北方,经过了数百年五胡乱华,大批的胡人内迁,并且在连年征战中胡人曾经建立了无数个割据政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一些国家机器金字塔顶端的汉人大儒和重臣,其实北方的下层汉人地位并不高,且经常成为军事斗争的牺牲品。在大部分的胡人眼里,汉人不过是待宰的羔羊。在面对汉人的强势心理状态之下,用国家强制手段对胡人进行汉化,将会激化汉胡之间的矛盾。也将会使得胡人对下层汉人的歧视,顺势演变为仇视。

不仅如此,在人心思变的大背景下,胡人的贵族和官员中间,也出现了明显支持汉化和抵制汉化的分野。北魏国家机器顶端那个强有力的统治者一旦不复存在,那么这些矛盾必然浮出水面。

其次是六镇 (六镇:具体设置时间不详。广阳王元深曾说:“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北魏边镇大约在道武帝时代已初具规模,当时统称为“北镇”,有的镇还没有固定的治所。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六月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在东起上谷(今北京延庆),西至今山西河曲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工程。太和十八年(494年)七月,孝文帝巡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下诏六镇及御夷城人,年满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六镇”之称,始见于记载。) 和中央的矛盾。

六镇,是当年北魏初年,为了抵御北方柔然人的进攻,而设立的军事屯田性质的六个军镇,用来拱卫京城平城。六镇的设立,紧随鲜卑人由游牧文明逐步转为农耕文明的历史进程。鲜卑人入主中原,面南称帝之后,就实现了自己文明化的华丽转身,而当年在草原上的好兄弟柔然,则成了装在自己背上的一颗定时炸弹,鲜卑人需要腾出手来专门对付这个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六镇就相当于刚刚稳定下来过定居生活的鲜卑人,为自己在首都的正北修筑的一道院墙,防止柔然人过来自家院子里打秋风的。

六镇,分别是沃野(内蒙古巴彦淖尔)、怀朔(内蒙古固阳)、武川(内蒙古武川)、抚冥(内蒙古四子王旗)、柔玄(内蒙古兴和)、怀荒(河北张北)。军镇由镇将和镇民组成,早期的镇将镇民主要由鲜卑和胡人组成,后期陆续补充进入了一些鲜卑化的汉族。镇民世袭,也不准随意迁徙。

汉唐帝国——六镇之乱

图3-1 北魏六镇图

六镇见证了北魏早期鲜卑人军事立国的辉煌时代。当时的六镇镇民们,待遇优厚,地位极高,在同柔然的长期作战中依靠军功也提升很快。然而,自从魏孝文帝迁都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之前拱卫京师的前线,变成了苦寒之地的边陲,待遇直线下降,地位也今不如昔。一些刑徒死囚也陆续地充实到了军镇,让六镇的人口素质急速下滑。

镇民的发展路径也很成问题。在首都洛阳的汉胡两族,能够得到良好的中原文化教育,从而成为重点的中原文化提拔对象。而之前依靠军功而有机会获得破格擢升的六镇镇民们,现在看来都成了目不识丁(只懂鲜卑语)的大老粗。

在镇民的眼里,他们就是北魏的天朝弃民。

当愤怒再也无法控制的时候,就将变成燎原的熊熊烈火。

公元524年,六镇之乱爆发。

暴动最先发生在六镇之一的沃野镇,所以我们不妨称之为“沃野第一枪”。因为无法忍受饥饿,沃野镇的普通一兵破六韩拔陵 (破六韩拔陵: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六镇起义首领。破六韩又作破六汗或破落汗,为潘六奚的异译。匈奴单于之后裔。原居沃野镇为镇民。) ,杀掉了自己的戍主 (戍主:驻守一地的长官。) 发动暴动。

起义之后,破六韩拔陵在怀朔建制,自称真王。六镇的其他镇民,群起响应。起义军风起云涌,很快占领了武川、怀朔二镇。这次的起义震动了北魏朝廷,对于战争烈度的不断上升,帝国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于是在公元525年,北魏当局和自己的老对手柔然合作,十万柔然军队南下平叛。也就在这一年,破六韩拔陵手下大将破六韩孔雀战死,破六韩拔陵本人则下落不明。

镇民们的起义虽然被压制下去了,但是饿肚子的事情还是要解决。于是,北魏当局想办法,把多达二十万人的镇民安置在了河北瀛州、冀州、定州三个州。由政府出面解决二十万人的就业和吃饭问题。然而,问题解决得并不成功。仅仅过了两年,镇民们又卷土重来。而且这一次的暴动就不仅仅是在塞外苦寒之地了,这一次各族镇民直接进入了中原王朝的核心区—河北。

这第二枪的带头人叫葛荣,原怀朔镇镇将。

这次的暴动非常成功,短短两年时间,葛荣的人马发展到了30万人。到后来葛荣自称天子,国号大齐,改元广安。已经建制的葛荣,准备西进洛阳,建立一个真正的中原王朝。

结果在邺城这个地方,北魏权臣尔朱荣部队和葛荣部队遭遇。

双方展开激战,尔朱荣带领的政府军大胜。葛荣本人被斩首,葛荣的部队则被尔朱荣收编。

公元528年,六镇之乱被平定,然而叛乱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冲击之一,权臣尔朱荣平叛有功,成为北魏朝廷的主宰。短时间之内,尔朱荣一族,随即又在北魏朝廷大开杀戒,掀起了腥风血雨。

冲击之二,叛乱中涌现了一大批六镇镇将转型而来的军事实力派政客,比如宇文泰、高欢、侯景……这一连串名字,我们称他们为“六镇派”,他们在尔朱荣被杀之后,继续把持北魏的朝政。

公元534年,鲜卑化的汉族人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定都邺城(河北临漳),史称东魏。

公元535年,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这样,原来的北魏就被一分为二。新成立的西魏和东魏,分别以长安和邺城为中心,在北方对峙。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4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