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汉唐帝国——太平公主的梦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15:00:13 0


汉唐帝国——太平公主的梦

李隆基像

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则天唯一的女儿,也是五个孩子里面最小的一个,无论性格长相上也都跟武则天如出一辙。因此,武则天生前非常喜欢这个女儿。平凡百姓人家,很多人都希望有一个女儿做自己的贴身小棉袄,这多半是当娘的私心,武则天也不例外。武则天纵容这个女儿大肆购置房产,也纵容她蓄养男宠,而被戴了绿帽子的驸马爷们(第一任老公薛绍,第二任老公武攸暨),对此也只能是睁一眼闭一眼。

太平公主很早就崭露出了来自武则天基因里面的从政天赋,内廷的国家大政方针,很多都是出自太平公主的手笔。不过,武则天生前,对于太平公主干政这件事情,还是比较在意的,因为除了立储的时候,在侄子和儿子谁应该继承大统的问题犯过犹豫之外,武则天还从来没有想过要下决心培养一个皇太女,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在这一点上,武则天还是很坚决的。

太平公主为母亲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帮助母亲遴选男宠。她甚至推荐了自己喜爱的张昌宗给武则天,而张昌宗也不负重托,和自己的兄弟张易之一起,很好地丰富了武则天的晚年生活。然而,即便如此,政治嗅觉灵敏的太平公主,还是在“神龙政变”期间参与了政变策划小组的讨论,支持诛杀张氏兄弟,匡扶李显登上帝位。

从一系列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公主在政治上实际还是很有野心的,在她的内心深处,也若隐若现地隐藏着一个女皇之梦。只是这个梦境长期被母亲所压制,她只能将这个梦境悄悄地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她需要母亲那样的手段,当然,也需要母亲那样的运气,她深深地知道这一点。当自己的三哥李显登上帝位之后,太平公主隐隐觉得,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李显的性格里面有很多荒唐的成分,第一次做皇帝的时候,迫不及待升迁自己岳父韦玄贞的行为,就是这种荒唐性格的集中体现。二十年过去了,李显在智商和情商上的进步是不够明显的。

登上帝位之后,李显又故态复萌,迫不及待升迁了韦皇后的族兄韦温(韦皇后的亲兄弟已经被灭门);此外,对于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淫乱宫廷,广建府邸的种种劣迹,也是持包庇和纵容的态度。李显倒是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皇太子李重俊的态度不冷不热,甚至还默许立志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去羞辱李重俊。安乐公主羞辱李重俊的立场也有问题,就因为人家李重俊不是韦皇后亲生的,于是安乐公主就在老公武崇训的唆使之下,一口一个奴才地使唤这个堂堂的帝国皇太子。 (“公主凌忽重俊,以其非韦氏所生,常呼之为奴”《旧唐书·列传·卷三十六》) 很显然,在安乐公主以及大多数当局者的眼中,李重俊这个所谓太子的分量,跟安乐公主根本没法比。

不仅如此,在自己儿孙满堂的情况下,李显居然还别出心裁地提议四弟李旦做他的“皇太弟”,作为自己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精明的李旦感到这事太过创意无限,态度很坚决地拒绝了三哥的荒唐建议。

冷眼旁观的太平公主看到这一切,只恨自己是个女儿身,否则怎么皇位会轮得到这个荒唐的哥哥?

李显如此没有政治头脑的举动,纷争和动乱只是迟早的事情。

公元707年,长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太子李重俊突然发难,杀死了安乐公主的老公武崇训以及安乐公主的公公武三思(也是韦皇后的情人),之后杀奔玄武门,攻打未果。制造了一个缩水版本的“玄武门之变”。最终的结局,李重俊兵败被杀。

这次政变的余波未平,安乐公主开始绝地反击,并借机将政治打击扩大化,诬陷李旦和太平公主是李重俊政变的背后支持者。虽然李显并没有在意安乐公主的谎言,但是这次政变让太平公主对李显一家的认识更加清醒。在更大的动乱出现之前,她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准备应对皇室可能发生的一切。

很快,因为有同样的家族地位,又站在相似的政治立场,太平公主最终联合了四哥李旦家的三公子,她的亲侄子——李隆基。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垂拱元年,也就是公元685年。在他出生的前一年,李显被废,韦皇后全家被灭门;也是在这一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同年没有熬到春节就被武则天一举荡平。就当时的政坛来讲,正是武则天权力的巅峰期,武则天本人无论身体和精力都还非常不错。李隆基从小就耳濡目染祖母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当然也包括了父亲李旦的两次登基,两次下野。

身处政治的漩涡之中,幼年李隆基成熟得非常早。尤其是在他八岁,被封为临淄王的这一年。仅仅是因为宫女的胡乱揭发,李隆基的亲生母亲窦德妃,就被定罪私下诅咒了武则天。窦德妃被带进了宫里,大年初二被皇家特务秘密处决,尸骨无存,李隆基不仅没有了亲妈,还和其他兄弟们一起被祖母武则天幽禁在宫中不准出门,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七年。

这些年来,李隆基看到了太多的离别,看到了太多的鲜血。他痛恨权力,但是他又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权力,即便是贵为皇亲国戚,也不过是身若浮萍。

23岁这一年,年轻的李隆基终于龙归大海,离开京城去做了潞州别驾 (潞州别驾:治所山西长治,相当于副省级。) 。两年之后,在地方上历练期满的李隆基返回京城长安,同时他开始在长安广交朋友,积攒人脉,认识了大量来自御林军的青年才俊。

这段时间的李隆基,心中有万丈豪情。

与临淄王李隆基结盟,太平公主对政治局势的判断可谓精准到毫发。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无论是政治还是血缘,以及就李隆基本人的综合素质而言,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势力的结盟,是她最好的选择。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没有任何征兆地猝死。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当时大唐的娱乐新闻,还是后世正史上的记载,李显都是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所毒杀,但这件事情实际上是违背常理的。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毒杀李显的话,她们母女二人一定不是最得利的一方。李显暴死只能使得局势空前混乱,韦后母女的既得利益受到冲击,这样做对于母女二人没有任何好处。如果真是韦后母女下手毒死李显,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母女二人太过愚蠢。

在皇室各派势力的角逐下,最终由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草拟了一份遗诏,立李显的第四个儿子温王李重茂 (李重茂(695年—714年):即唐殇帝,又称“唐少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生母不详。圣历三年(700年),封北海王,后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死后,李重茂被韦后立为皇帝,而形同傀儡,实权均属韦后。同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李重茂被废。景云二年(711年)改封襄王。开元二年(714年)转为房州刺史。同年七月去世,时年二十岁。谥号殇皇帝。) 为皇帝,相王李旦辅政,韦皇后作为皇太后摄政。应该说,这是一份经过充分讨论和充分妥协的遗诏。心怀鬼胎的各个政治派别,在明面的骂街和私下的苟且之后,用遗诏的方式,基本上平衡了各派力量,让利益的所有当事方都无话可说。

然而,妥协虽然暂时达成了,但野心勃勃的韦皇后一派却并不满意这份遗诏。唯一的亲生儿子李重润早就没了,而野生的儿子李重茂她并不放心,偏偏跟自己穿一条裤子的安乐公主又是个女儿身。李显在世的时候,韦皇后曾经多次力挺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明里暗里被太平公主势力和李旦势力所压制。对于李重茂登基而自己做了皇太后这件事,只能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李重茂登基,大唐的政坛仅仅获得了片刻的平静。很快,韦皇后就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无名无实、看不到任何职业前景的皇太后生涯,她准备行武则天旧制,由韦皇后本人单独摄政。甚至,宗楚客为首的韦氏集团的骨干们,早就利用各种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四处散播新的女皇就是韦氏的预言。而且在当时,韦氏集团已经开始密谋,杀掉小皇帝李重茂,直接拥立韦氏称帝。他们所顾忌的,无非是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

所以,韦氏集团与太平公主等人之间的暗流涌动,并没有因为李重茂的登基就得到片刻宁静。韦皇后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太平公主自李重俊政变以来,一直警惕着并在默默准备着。而现在,就是她等待的那个时刻。

公元710年七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势力合兵一处,以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李显为借口,策划并实施了政变。政变中,韦氏一族被诛杀,韦氏集团成员被一网打尽,安乐公主被斩首,新皇帝李重茂被废黜,这场政变在历史上被称为“唐隆政变”。政变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拥立相王李旦继皇帝位。不久,在李旦嫡长子李成器再三请辞,次子李成义也一再让贤的情况下,拥立有功的三子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其实抛开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儒家教诲之外,此时此刻,李隆基刀头沾的血都还是热的,即便是两位大哥有心接这个位子,又能如何?

韦皇后一党被清除了,然而纷争却依然在继续。因为在太平公主的眼里,她心中埋藏多年的女王梦,越来越触手可及了。

老一辈的政治对手相继在几次大的政治火拼中被杀,被灭族,被流放。朝堂上,实际上已经没有几个可以和太平公主相抗衡的政治势力了。这一年的李隆基,只有二十五岁。在身为姑姑的太平公主看来,李隆基这个岁数的小鲜肉还远不足为惧;而相王李旦,是个明哲保身的聪明人不假,但是他没有政治野心和政治手段。李旦表现出来的那种表面上的懦弱,也让太平公主感到胜券在握。虽然已经贵为皇帝,但朝堂上大臣们的奏章,李旦经常会询问,这事跟太平公主商量过吗?如果答复是肯定的,那么就要接着问,跟三郎(李隆基)商量过吗? (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

唐睿宗李旦,和得一手好稀泥。

不过,太平公主还是在担心李隆基,因为她知道,她的祖父李世民,太原起兵的时候也不过才二十岁,而在虎牢关大破窦建德的时候也不过二十三岁。李隆基能够在唐隆政变中手刃政敌的果决,多少还是有祖父的影子在。太平公主的担心,逐渐演变为政治上的主动出击。她四处散布李隆基不是嫡长子,得位不正的说法,她的真实想法是,废掉皇太子,另立一个相对懦弱的皇子为太子。然而,太平公主恰恰忽略的一点,是前文我们提到的,李旦家庭的和睦。在李旦本人的影响下,他的家庭上上下下都充满了谦让、和谐的气氛。这一点,让太平公主几乎无隙可乘。

在种种废太子的努力失败之后,公元712年,太平公主绞尽脑汁又想到了一个新梗。她利用当时出现彗星的天文现象,对李旦进行洗脑,说天有异象,说明皇太子应该登基。这个想法的初衷,是离间李旦父子。毕竟,没有哪个皇帝愿意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力,提前让位做太上皇。比如,前朝的李渊就是不情不愿,被玄武门的鲜血胁迫着做了太上皇的。太平公主的这种言论本身,对于一般的帝王来讲,无异于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之下,一定会对当朝太子产生敌意,至少也是有所警惕。

然而,在看惯了政治斗争,起起伏伏几十年的政坛不倒翁李旦身上,这是完全徒劳的。李旦做了一个让太平公主瞠目结舌的决定,他索性上乘天意,下顺民心,传位给李隆基。李旦的心思很明显,传位给太子那是迟早的事情,早传晚传都是传,传得晚了反而提心吊胆。既然太平公主给了这么好的一个借口和台阶,何乐而不为?而李旦自己,则乐得清闲,去做太上皇了。

四年之后,李旦病逝,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旦的一生其实很好总结,李旦本人是皇帝,而且是两次登基又两次退位,后来还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做了太上皇。

除此之外,李旦周围,他的父亲是皇帝——唐高宗;母亲是皇帝——武则天;哥哥是皇帝—唐中宗;本人是皇帝—唐睿宗;儿子是皇帝,唐玄宗;李旦的长子李成器配享太庙,被唐玄宗追谥为“让皇帝”。

再除此之外,李旦的小侄子是皇帝—李重茂;李旦的大侄子想做皇帝—李重俊;李旦的侄女也想做皇帝—安乐公主;李旦的大嫂想做皇帝—韦皇后;李旦的妹妹也想做皇帝—太平公主……围绕李旦,编织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皇帝之网,而李旦却能游刃有余,全身而退,得享善终。

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李旦退位之后,公元712年八月,李隆基登上帝位,史称唐玄宗。

太平公主的梦,已经接近破碎的边缘。她感到绝望,感到生无可恋。已经马上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政坛女强人心中,一种痛彻心扉的挫败感油然而生。

为了那个心中的梦,太平公主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她公开结党营私,私下培养细作,策划给唐玄宗的药里下毒,甚至密谋军事政变。很显然,面对姑姑的困兽之斗,李隆基已经无法再坐以待毙了。

公元713年,李隆基抢先下手,捕获太平公主的大批同党,而太平公主本人则被李隆基下诏赐死。

太平公主魂归天国,一起离去的,还有那个期盼了一生的女皇之梦。

太平公主的去世,也标志着唐中宗时代的习惯性政变,最终被画上了一个句号。属于大唐的又一个盛世,即将到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43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