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隋唐大繁荣——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14:19:59 0


唐玄宗在位时,唐朝发展到了繁荣富强的顶巅。他是在武则天去世、朝廷经历了七八年动乱后即位的。即位后,他改变了一些弊政,表现出励精求治的作风,擢用有能力的人出任宰相,对臣下的忠谏也能听取。因此,他初即位的30多年间,海内富裕,国力充实,人丁兴旺,呈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685—762年),名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又称“唐明皇”。这是令人们关注的又一位唐皇。

唐玄宗生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是唐朝宫闱多事之年。在他临世的前一年,祖母武则天与宰臣裴炎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废为庐陵王,父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为唐睿宗。唐睿宗名为国主,却只能居别殿,不许听政,而武则天年逾花甲,却临朝称制,一切由她专断。武则天镇压徐敬业起兵后,兴告密,冤案起,“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

唐玄宗3岁被封为楚王。6岁时,武则天正式废唐改周,唐睿宗被降为皇嗣,仍回东宫;7岁(天授二年,即691年初)的楚王开始出阁,建置官属。这年八月,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见皇嗣,武则天知后,就杀死他们,并严禁唐睿宗接见公卿大臣。唐玄宗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3个儿子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长寿二年(693年)腊月,唐玄宗被改封为临淄王。这年,其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陷为“厌蛊咒诅”,在正月初二朝后,秘密地消失了;其父被诬告“异谋”,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幸亏太常工人安金藏大义剖腹,“以证明皇嗣不反”,才躲过这一灾难。唐玄宗在宫中被幽闭7年之久;14岁时(圣历二年,即699年)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长安年间(701—704年),李隆基先任亲卫府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此间,张柬之为首,朝臣政变,杀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武则天让位于唐中宗。弱冠之年的唐玄宗目睹了这一政变。

唐中宗复位,皇族子孙得以“量叙官爵”。唐玄宗擢任卫尉少卿。不久兼任潞州别驾,主管一州军事。潞州治所上党(今山西长治),地连太行山脉。在兼任潞州别驾期间,接触社会,曾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曰:“野老茅为屋,樵人薛作裳。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这反映唐玄宗敦化风俗,劝课农桑,发展生产的意向。唐中宗软弱无能,享乐游玩。韦皇后重用武三思,乘机篡权。专掌制诰的上官昭容与之相呼应。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恃宠骄恣,野心勃勃,一心想做皇太女。她们和外廷宰臣宗楚客、纪处纳、韦巨源等狼狈为奸,排除异己,与武三思相勾结,成了“韦武”集团,先夺取了张柬之等“五王”的实权,后又以各种借口,将他们贬到地方杀掉。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矫诏发羽林军,欲诛灭韦武集团,但未成功,幸有赖大臣极力辩护,才得以保全。唐玄宗其实早已察觉韦武集团篡夺皇位的阴谋。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唐玄宗回京城参加郊祀,预感皇室又要面临一场政治危机,便留在京城,准备应变。他暗中联络万骑果毅葛思顺等人,争取羽林军,结成了决胜的力量。景云元年(710年)六月,当韦皇后一伙毒死唐中宗时,唐玄宗发动政变,将韦武集团一网打尽,恢复了唐睿宗的帝位,唐玄宗因功,被封“平王”。

唐玄宗诛灭韦武集团,拥戴父王复位,因此影响与信誉骤升,也逐渐聚集了一股较强的政治势力。因此,在确立皇太子时,身为嫡长的宋王成器一再声称“时平则嫡长,困难则归有功”,哭着恳让与平王唐玄宗。宰相刘幽求更是直言不讳:“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在大臣们的一致拥戴下,兄弟中排行第三的唐玄宗做了皇太子。

唐玄宗为皇太子后,很快形成了一个辅弼班子: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崇兼太子左庶子;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兼太子右庶子;侍中韦安石为太子少保;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苏环为太子少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张说兼任太子侍读。皇太子势力的扩展引起了姑母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的十分不安。太平公主,“沉敏多谋略”,有政治野心,曾参与推倒韦武集团,为恢复唐睿宗帝位出过力。因此,唐睿宗对她有言必从。每逢宰相议事,唐睿宗必先问,“与太平议否?”然后才问,“与三郎(唐玄宗)议否?”太平公主起初以为唐玄宗年少,不把他放在眼里,自立皇太子后,见他手下有一批得力的人,成了她干预朝政的障碍。太平公主一方面散布流言蜚语,说“太子非长,不当主”,借以挑拨离间太子兄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亲自出马拉拢朝臣,排除异己。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阴谋未能得逞。因此,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激化了,他们之间的斗争已完全公开了,并愈演愈烈,唐睿宗深感不安。二月间,唐睿宗听术士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感到局势异常严峻,遂颁下诏书,命太子监国。延和元年(712年)七月,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正式下制传位唐玄宗,改元“先天”。但在太平公主的劝说下,退为太上皇的唐睿宗,仍“自总大政”,然而太平公主的阴谋活动仍在加紧进行。

太平公主利用唐玄宗即帝位却未能全面掌握国政之时,开始逐步排斥异己,尽力安插亲信,筹集力量。开元元年(713年)六月,在朝廷中她占了优势,“太平公主依太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大半附之。”太平公主公然提出要废掉唐玄宗,因遭陆象先反对而未遂。后又密谋于七月四日发动政变。唐玄宗获悉后,决定先发制人,七月三日率羽林军,袭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闻讯仓皇逃入南山,后被赐死。太上皇唐睿宗遂退居百福殿,“高居无为”。此后,朝廷军国大政才真正掌握在唐玄宗的手里,登上皇位,为唐玄宗。

唐玄宗为了安定皇位,稳定政局,采取了出刺诸王、严禁朝臣交结诸王和抑制功臣等措施。出刺诸王的动议最早来自睿宗朝,由宰相姚崇、宋璟提出,却未能实行。这时,唐玄宗的兄弟仍掌管禁军,宋王成器为闲厩使、左卫大将军,申王成义为右卫大将军,岐王、薛王也分典左、右羽林军。再加上宋王是睿宗的嫡长子,邠王守礼是高宗的长孙。他们在皇室的特殊身份,很容易被阴谋所利用。因此,在宰相姚崇等人的积极赞同下,于开元二年(714年)六月到七月间,唐玄宗解除了诸王的兵权,分别将宋王出为岐州刺史,申王出为豳州刺史,邠王出为虢州刺史,岐王出为华州刺史,薛王出为同州刺史。唐玄宗还规定这些诸王刺史,“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是后诸王为都护、都督、刺史者并准此”。上佐指州长史、司马。诸王虽名为一方牧守,但并不能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从而失去了兴兵作乱的条件。同时为了减少京官与诸王接触的机会,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唐玄宗还抑制功臣权势。一些身居高位,居功自傲,难以驾驭的人,唐玄宗罢免他们的职务,或退任地方。唐玄宗在即位之初采取的解除诸王禁兵兵权,并出刺外州以及抑制功臣权势的措施,对于频仍的宫廷政变来说,消除了动乱隐患,使唐朝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

开元三年(715年),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他决心选贤任能,量才授职,整饬吏治。首先严格铨选制度,裁汰冗员。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的开支。在裁汰冗官的同时,又提拔重用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唐玄宗即位,首先启用了政治家姚崇。姚崇在武周、睿宗朝已两次入相,办事干练,素有“救时宰相”之称。另一位宰相宋璟,与姚崇并称为贤相,为人刚正不阿,遇事敢于犯颜直谏,唐玄宗既尊敬他又惧怕他。还有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30年。他善用人才,进用文儒名士。辅政期间,首倡开集贤院置学士,修太宗之政,有助唐玄宗以成文治之功。又如张九龄出身寒微,以文学进身,继张说之后为相。他常给玄宗敲警钟,还进《金镜录》5卷,论述前代兴衰治乱之道,多所裨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唐玄宗开元时期所任用的宰相评论说:“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唐玄宗选用宰辅的特点是选贤任能,人尽其才。

唐玄宗于开元二年,特颁下制令,从京官中选用有才识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从都督、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为恒式”。他特别重视县令的选任。开元四年,新选任的县令被召入大明宫宣政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考查县令是否通晓经国治民之道,结果有20多人不入第,暂且让赴任就职,另有45人被淘汰,“放归学问”。同时,还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每年10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对刺史、县令的政绩进行考察,分为最、中间、殿三等,依次定为优劣,作为改转升降的依据。唐玄宗所采用的精减冗官,进用贤能及整饬等措施,进一步改革了吏治。

在发展经济方面,唐玄宗率先禁绝奢靡之风,这对发展生产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把人力更好地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去,开元二年下诏:“天下毋得更采珠玉、织锦等物。”对于违令者处以杖罚。为了禁止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他还把乘舆服御、金银器物销毁,并把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并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用珠玉锦绣。针对当时的社会实际,唐玄宗采取了一些具体改革措施。

一是检田括户,抑制兼并。自武周末年以来,贵族及地方豪强兼并有所发展,他们在均田制以外,大量地侵占了农民的小块土地,称为“籍外占田”。失掉土地的农民背井离乡,出现了大量的佃户、浮户、流民,逐渐沦为依附于大地主的“私属”,总称为客户。这样既影响了国家租庸调的正常收入,又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任命监察御史宇文融为复田劝农使,具体主持检查了土地和搜括户口事宜。后颁下了《置劝使安抚户口诏》,号召在农村组织“农社”,使“贫富相恤,耕耘以时”,并规定,“雨泽之后,种获忙日,州县常务,一切停减”,以使“丁壮就田”、“人无遗力”。这次检括土地和户口,历时四年,共括得客户八十余万,年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并括得众多的籍外田,分给贫民耕种。这一措施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兼并活动,对于增加国家赋税的收入,安定农民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二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唐玄宗在《春中兴庆宫酺宴》的诗序中写道:“所宝者粟,所贵者贤。故以宵旰为怀,黎元在念。尽力沟洫,不知宫室之己卑。”表达了他对水利的重视和关心。他大力表彰兴修水利的官员。陕州刺史姜师度素“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修复通灵陂,引洛水、黄河水灌溉,种稻田2000余顷,“收获万计”,特加金紫光禄大夫,又擢升为将作大监。据《新唐书·地理志》统计,全国共兴建了56项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于有唐一代水利工程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是组织垦荒,扩充屯田。唐初建置过一些屯田,规模较小。开元时有了较大的发展。屯田分为军屯与民屯两种,由屯田郎中掌管屯田政令。军屯多在边疆,“凡军州、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诸屯分田役力,各有程数”。民屯设在内地,生产者一般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至开元末年,各道屯田共计1044屯左右,其中关内道就有258屯之多。屯田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唐玄宗实行的屯田制大大增加了国库的收入,同时还招抚了大量的流散农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安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大兴文治。唐人郑棨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为大兴文治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唐玄宗本人崇尚儒学,爱好坟典。有人说唐玄宗“锐意政理,好于观书”,“既勤书,海内之风,翕然率化”。因此兴起了文治之风。这一时期,整理古籍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开元三年,一次宴会上,唐玄宗因内库书“所有残缺,未遑补辑,篇卷错乱,难于检阅”,提出让左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素等人进行整理。开元五年十二月,马怀素提出了具体建议,时唐玄宗正行幸东都,他立即表示赞同,命国子博士贺知章、桑泉尉韦述等学者20人于东都乾正殿编校群书,刊正经史。并以马怀素为修图书使,总领其事。此后,又诏令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都暂借给官府缮写,并于著作院里设置修书院,大明宫光顺门外、东都明福门外又创置集贤书院,由学士刊正失误。并召集学者通撰古今书目,取名为《群书四录》,用了一年的时间撰成上奏,凡书48169卷。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设置丽正书院,召集文学之士徐坚、贺知章等学者著书立说,或讲经论道,并以宰相张说总管院事。唐玄宗提倡著书立说,诏令起居舍人陆坚于集贤院修撰《六典》,并亲自写了六条类目: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和事典。全书历时十几年撰成。《大唐六典》全书30卷,把唐代的律令加以简括,分别系于官吏的职责之下,保存了唐代前期的田亩、户籍、赋役、选举等典制。由于唐玄宗的提倡与重视,经籍整理与著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宋人欧阳修高度评价说:“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为六艺、九种、七略;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

唐玄宗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元五年,他听说一行和尚学问渊博,尤其精通天文历法,即征聘到京师。为了备顾问,特意将一行安置在皇宫光太殿内,并多次去看望他,询问治国安民之道。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诏令一行改造新历,以纠正旧历的失误。一行先制造了黄道游仪,以确定黄道的进退。接着,一行用它测量二十八宿与天体北极的度数。在实际测量中,发现了二十八宿的位置与古籍记载的不同,从而证明了恒星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学说早了将近1000年。一行另一科学成就是首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命太史监南宫说等进行实测南北各地晷影和北极高度,测知影差与距离的比例并不固定,证明了过去“王畿千里,影差一寸”学说的谬误。一行又使用自己设计的“覆矩图”仪器,利用勾股图计算,得出了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约合今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一行等人实地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不仅在中国天文史上是一次创举,在世界上也属首次。所测子午线长度虽不十分精确,但和近代测定的数字(111.3公里)相近,方法也是科学的。

《大衍历》的撰成是唐代天文历法领域所取得的一项新成就。一行在研制成黄道游仪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历法,考其得失,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写成了草稿。一行病逝后,由特进张说、历官陈玄景继续编次,翌年撰成上奏,开元十七年开始颁行新历。《大衍历》提出了比较正确的“定气”概念,推算出与农时相应的二十四节气。自汉初《太初历》至唐高宗《麟德历》共有23家,虽然与天体的运行比较接近,但都不如《大衍历》精确。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局面,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呈现了“开元盛世”的雄伟景图。

唐玄宗此后多骄侈心,少求治心。过去焚锦绣,毁珠玉,而今生活上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他越来越崇道好仙,以为可以安享太平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守正不阿的韩休为相,唐玄宗“小有过差”,他即据理力谏,弄得唐玄宗“殊瘦于旧”,虽口头上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但内心却很厌恶。韩休也就做了7个月的宰相,就被贬职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要用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极力劝谏,唐玄宗便把张九龄免了职,并勃然大怒道:“事皆由卿邪?”

唐玄宗在拒谏饰非的同时,却提拔重用奸佞之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因善于迎合,而擢任宰相。李林甫惯于耍阴谋。为了自专大权,他威吓谏官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一些朝臣明哲保身,闭口不言。这样的奸佞人物,却深得信任。天宝三载(744年),唐玄宗曾对高力士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经高力士劝谏而止。在李林甫当权时期,排斥了李适之、韦见素等贤能大臣,制造了韦坚、杜有邻、杨慎矜等冤狱。因此,他在相位19年,朝政乌烟瘴气,致使天下大乱。王鉷原任户部郎中,他见唐玄宗用度奢侈,遂投其所好,敲剥百姓,每年于租调之外征敛巨亿万,供天子私用。唐玄宗却以为王鉷有富国之术,宠遇日厚,遂擢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又兼任20余使职,宠任仅次于李林甫。杨国忠是个奸邪小人,因远房堂妹杨贵妃得专宠而屡被擢用。他先是趋附李林甫,以监察御史兼领15余使职。后来替代李林甫为相,“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以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詟惮。”至此,凡领40余使职。唐玄宗在重用奸佞之臣的同时,还懒于朝政,打破了“内侍省不置三品官”的成命,并对如意的宦官,往往授任三品左右监门将军,穿朱紫之服的高级宦官竟多达1000余人。这时的宦官已不再是宫中受人驱使的家奴,已开始干预政事了。

在诸宦官中,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人物。高力士善于骑射,在诛灭韦武集团与太平公主党羽时曾建有大功,因迁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唐玄宗对他深信不疑,常说:“力士当上,我寝则安。”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送高力士,高力士除了大事上奏玄宗,一般事则自行处理,几乎替代了唐玄宗。李林甫、王鉷、安禄山等多“因之而取得将相高位,其余职不可胜纪”。

唐玄宗纵情声色,追求享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妃武惠死去,他终日闷闷不乐。高力士献殷勤,说唐玄宗的儿媳、寿王妃杨玉环“姿色冠代”,唐玄宗一见钟情。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先以女道士之名召入宫中,后又册为贵妃。杨贵妃时年21岁,不仅“姿质丰艳”,还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智算警颖,迎意辄悟”。这正是唐玄宗心欢,遂“三千宠爱在一身”,终日沉醉于声色之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对于军国大政再也无心过问了。

唐玄宗还大造离宫别馆,开元二十六年冬,在两京建行宫、殿宇各千余间。他每次进餐,“水陆珍馐数千,一盘之贵,盖中人十家之产”。他还鼓励公主进食,为此还特命宦官袁思艺为检校进食使。每次外出,都由杨贵妃姊妹随从,其奢侈豪华,无不惊人。

唐玄宗为了益寿延年,崇道好仙。开元二十二年,把“自言有仙术”的张果迎入宫中;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他梦见唐玄元皇帝,便把老子画像迎置在兴庆宫。此后,一些投其所好的奸人,或诡称见到唐玄元皇帝真容,或扬言听到唐玄元皇帝谈话,他也不辨真假,一律给予奖拔。

唐玄宗在位的天宝后期,封建统治渐趋腐朽,社会矛盾越加尖锐。政乱刑淫,奸臣当道,宫廷斗争也很激烈。李林甫刚刚死去,杨国忠就诬告他谋反,因而剥夺了他的官爵,清洗了他的党羽。使得杨国忠与安禄山也势若水火,杨国忠奏请哥舒翰为河西节度使,与安禄山相抗。

安禄山,开元末年曾在幽州藩帅张守珪部下任捉生将,后又任营州都督、平卢军使等职。他迎合唐玄宗好大喜功的心意,屡次挑起边事,以邀功赏,骗得了唐玄宗的赏识和信任,先后担任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见唐玄宗春秋渐高,不理政事,纲纪废毁,精兵悍将多集中在边镇,朝廷力量空虚,便蓄政治野心,网罗了一大批文臣武将,于范阳筑造雄武城,贮藏了大量兵器,又从同罗、奚、契丹人中精选了8000强健者,作为他的“假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九日,他率15万大军南下,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了武装叛乱。由于承平岁久,中原武备松弛,兵不习战,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十二月十三日攻陷了东都洛阳。这时沉湎于声色中的唐玄宗,才如同大梦初醒,顿时慌了手脚,匆忙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赴东京募兵;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率兵东征。同时还起用在京养病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让他率大军讨伐安禄山。各地军民奋起抵抗叛军。河北平原郡太守颜真卿组织河北军民抗战,有力地打击了叛军,一时失陷的各城纷纷脱离了叛军。唐将李光弼率兵出井陉,连下数城,与颜真卿遥相呼应,严重地威胁着叛军的后方。张巡率兵扼守睢阳,与叛军血战数百次,阻止叛军不得南下江淮。哥舒翰也镇守潼关,叛军不能西进。这样使叛军一时处于困境之中。

但在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唐玄宗被叛军的假象所迷惑,屡次催促哥舒翰出关收复失地;杨国忠因害怕哥舒翰图谋自己,也极力赞成此事。结果在灵宝一战,唐军溃败,潼关失守,颓废的唐玄宗连夜仓皇出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扈从的六军将士痛恨杨国忠的祸国殃民,发生了哗变,射杀了杨国忠,迫使唐玄宗缢杀了杨贵妃,这才平息了众怒,得以解围,逃往成都。京都长安不久落入了叛军之手。安禄山的叛乱,使唐朝的半壁河山陷入兵荒马乱之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繁华的都市变为废墟,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唐朝从此元气大伤,难以恢复了。

唐玄宗起驾马嵬驿,逃往成都之时,太子李亨在一些人的簇拥下,与唐玄宗分道而行,北上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反击叛军、欲光复两京。此时的中原,群龙无首,在军民的拥戴下,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称帝,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尊为太上皇。

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唐军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十二月,唐玄宗被迎回京城,安置在兴庆宫。他不再过问政事,偶尔也去大明宫。侍卫他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另有唐玄宗的亲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梨园弟子为他娱乐。唐玄宗对杨贵妃之死,一直耿耿于怀。他从成都回来后,即派人去祭悼她,后来又想改葬,遭宦官李辅国反对而止,却密令宦官将贵妃遗体移葬他所。宦官献上了贵妃的香囊,唐玄宗把它珍藏在衣袖里。又让画工画了贵妃的肖像,张挂于别殿,“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上元元年(760年),宦官李辅国为了立功以固其恩宠,上奏唐肃宗说:“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这年七月,李辅国乘唐肃宗患病之机,矫诏强行把唐玄宗迁居西内。在途经夹城时,李辅国又率射生将500骑,剑拔弩张,气势汹汹地拦住去路。唐玄宗胆战心惊,几乎坠下马来,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唐玄宗才安全地迁居甘露殿。事后,唐肃宗不敢责怪李辅国,反倒安慰他几句。不几天,唐玄宗的几个亲信也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剩下唐玄宗只身一人,好不凄惨。此后,唐肃宗另选后宫百余人,到西内以备洒扫。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郁闷之中,溘然逝世,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唐玄宗是唐代在位最久的皇帝,曾锐意改革,使唐朝达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后期骄惰怠政,奢侈淫靡,酿成天宝之乱,明主堕落为昏君。正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盖棺定论,他给人以有益启迪,也给人以深刻反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38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