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简明正史——卢植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22 22:59:28 0


卢 植(?—192) 字子干,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他身材高达八尺二寸(近一米八九),声如洪钟。年轻时与郑玄一同师从马融,因而兼通今古文经学。他喜欢认真钻研,却不愿拘泥于文字训诂,也不好辞赋。马融是外戚豪门,经常有许多女艺人为他唱歌跳舞。卢植常年随马融读书,始终目不斜视,因而受到马融的器重。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闭门教书。他为人刚毅而有节操,又胸怀济世之志;他极为豪爽,能够饮酒一石。

桓帝死后,窦皇后之父窦武扶持灵帝即位,朝权则由窦氏所控制。一些官员为向窦武讨好,提出为窦武封爵。卢植此时尚未做官,但他因窦武一向声誉颇高,所以献书规劝窦武不宜无功受封,以免玷污自己的名声。他又担心灵帝法统不稳,建议对宗室子弟严加控制。然而,这些意见都没有被窦武所接受。

此后州郡多次辟卢植为吏,均为他所拒绝。直到建宁年间,朝廷征植为博士,他才开始入仕。熹平四年(175),九江蛮人起兵,诸公府以卢植文武兼备,而选拜其为九江太守。卢植到任之后,蛮人很快就被平定。卢植后因病而离职。

卢植著《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其时初立太学石经,用以订正五经的文字。卢植于是上书,说明自己所撰《周礼解诂》,由于家贫而无力誊写,请求朝廷为他派两名善于抄书者,与他一同赴东观,完成《周礼解诂》,以及《尚书章句》《礼记解诂》诸书,用来校正碑文。他认为古文经学更为可靠,但东汉以来受到压抑,降为小学;而通儒达士班固、贾逵及郑兴父子,皆积极倡导古文。他希望朝廷将《毛诗》《左传》《周礼》等古文经典,重新设置博士,立为学官。

此后南夷起兵反汉,朝廷因卢植在九江甚有威望,拜为庐江太守。卢植善于治理,以清静为本。

一年多以后,灵帝又征拜卢植为议郎,令其与谏议大夫马日简明正史——卢植、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人,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续补《汉记》。灵帝又因此事并非急务,将卢植转为侍中,又迁尚书。

光和元年(178),卢植借发生日蚀之机,密奏劝谏灵帝,提出八事:一曰用良,即责州郡实举贤良;二曰原禁,指宽宥党锢之士;三曰御疠,谓安葬宋后家属;四曰备寇,谓供养侯王之家,以防其作乱;五曰修礼,指征召郑玄等人宣讲《尚书·洪范》,以消除灾祸;六曰遵尧,谓依循旧典,改郡守、刺史一月数迁为三年一迁;七曰御下,谓铨选官吏,由专门机构主管,禁止私下托人说情;八曰散利,谓减省租税,让利于民。然而,灵帝对卢植的这些意见,根本不予理睬。

中平元年(184),黄巾起兵。大将军何进及公卿选拜卢植为北中郎将,率北军五校士,并且发国内各郡之兵,讨伐黄巾。卢植连破冀州黄巾张角部,斩首万余人。张角军退守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卢植将其包围,制作云梯攻城。灵帝派小黄门左丰赴卢植军中,观察黄巾形势。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卢植拒不同意。左丰回京后谎称广宗的黄巾已不堪一击,而卢植却按兵不动,等待援军。灵帝大怒,派人用囚车将卢植押回洛阳,处以重罪。同年底,皇甫嵩平定黄巾,盛赞卢植的用兵方略,声称其得以取胜,主要凭借卢植的谋划。灵帝才重新任命卢植为尚书。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计划消灭宦官,准备召并州牧董卓进京,以威胁何太后,放弃对宦官的庇护。卢植深知董卓凶悍难制,易生后患,执意表示反对。何进不肯听从卢植的意见。董卓进京后,果然施行暴政。董卓大会百官于朝堂,宣布要废黜少帝,另立新人。群臣畏惧董卓的淫威,无人敢持异议,只有卢植一人提出:少帝年富力强,又无失德之举,不宜轻言废立。董卓十分恼怒,当即罢会。随后又准备杀掉卢植。而卢植一向对蔡邕很好,蔡邕被流放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时,卢植曾上书为其求情。蔡邕此时深得董卓信赖,他又去为卢植辩解。同时,议郎彭伯也劝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知名的大儒,人心所向。如果今日先将其杀害,天下必然会大为恐慌。”董卓于是放弃处死卢植的初衷,将其免官。

卢植以年老多病为借口,请求返回故里。卢植担心董卓仍不肯放过他,便选择了一条隐秘的道路,悄悄经简明正史——卢植辕关(今河南登封西北)北上。董卓果然派人追赶卢植,一直追到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而未能追及。卢植此后隐居于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回避与人交往。冀州牧袁绍聘请卢植为军师。初平三年(192),植死。临死前,卢植叮嘱其子,他死后不要用棺椁,只需用单帛覆盖,葬于土坑之中。

评:卢植精通今古文经,又长于治乱理剧,反映了东汉后期士大夫阶层新的价值取向,即在探究学术的同时,也不放弃对于事功的追求。然而,灵帝时政治日趋腐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董卓进京则将皇权事实上转移到异姓手中。尽管卢植参与平定黄巾,并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是却无法挽救帝国统治的颓势;尽管他敢于同董卓的暴政抗争,极力维护东汉的法统,但是也难于阻止汉魏皇权交替的进程。卢植当时的种种表现,正是汉末士大夫政治动向的缩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726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