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朝解读——布衣将相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0 11:48:56 0


西汉王朝的兴衰布衣将相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以后,有一天,在皇宫里大宴群臣。喝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汉高祖说:“各位大臣可以毫不隐讳地议论一下:看看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什么得不到天下。”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说:“拿陛下跟项羽比,陛下容易发脾气,喜欢侮辱人;项羽讲究仁义而尊敬人,这是陛下不如项羽的地方。但是陛下赏罚分明,派人去攻城略地,攻下来的就给予奖赏,使大家都能得到好处;项羽嫉妒有才能的人,谁有功劳就害谁,谁有本领就怀疑谁,打了胜仗不给人记功,得了土地不给人奖赏,因此他得不到天下。”

汉高祖听了说道:“你们只知道事情的一个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个方面。要论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要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要论带兵打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我能用韩信像他们,这是我能够得到天下的重要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好好使用,那是他所以失败的缘故。”

汉高祖在宴会上说的他能用人这一点,的确是事实。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他不仅用了张良、萧何、韩信这样能独当一面的人杰,并且还用了许许多多有各种长处的人才。他用人有个特点,就是只要有本领就用,不管什么出身。在楚汉战争中立过功劳,到汉朝建立后出任丞相和将军的许多人当中,数张良的出身最尊贵,是韩国的公子。其次就要算萧何和曹参,一个在沛县做过文书,一个是沛县的监狱官,在封建社会里,这都是官职卑微的小吏。再往下数,像陈平、王陵、郦食其等人,都是白丁,没有做过官,更不用提韩信了。在鸿门宴上保护过刘邦的樊哙,是宰狗的屠户。大将周勃是织草席子的手工业工人兼吹鼓手。大将灌婴是个绸布贩子。这些没有做过官的白丁,也包括做过小吏的萧何、曹参在内,在当时的社会里只有穿布衣的资格,是不许可穿绸衣的,因此,历史上称他们为布衣将相。

一个人的才能和成就并不决定于他的出身,而要看他会不会动脑筋,肯不肯卖力气。就是这些布衣将相,在帮助汉高祖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个个都立了大功;在汉朝建立以后,又为巩固封建统治做出了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这里先说说萧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是个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才干的人。他了解刘邦,认定刘邦将来能够成就大事业。他在沛县做文书的时候,凡是刘邦与别人发生了刑事纠纷,官司打到县衙门里,萧何总是站在刘邦这边,处处袒护他。刘邦担任亭长,每次向咸阳押送壮丁需要筹集旅费,别人只出三百钱,萧何常常出五百钱。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以后,萧何和曹参派樊哙把刘邦找回来,杀了沛县县令,几个人商量着一起举兵反秦,并且拥戴刘邦做了沛公。萧何可以称得上汉朝的开国元勋。刘邦打进咸阳的时候,别的将士都忙着抢劫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一进咸阳城,就到秦朝的丞相府、御史府,把图书律令和文书档案全部接收过来。这是一批极其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料,有了它,使刘邦对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以及社会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打败项羽、统一天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至于萧何月下追韩信,帮助刘邦启用了一员大将,这更是目光远大,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萧何还是个管理后勤工作的能手。在楚汉战争中,他以丞相的身分留在关中,在刘邦屡次被项羽战败以后,他很快又筹足了粮饷,补充上士兵,使刘邦能够重振旗鼓,保证了战争的最后胜利。所以刘邦在统一天下以后,为了表彰萧何的功绩,把他封为酂侯〔酂zàn〕,让他做了丞相。

再说韩信,他自从被拜为大将以后,发挥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了许多战功。他在战争中常常能够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破赵之战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这次战争开始的时候,韩信在半夜里挑选了轻骑兵二千人,叫他们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出发,到赵军大营附近埋伏。出发以前,韩信吩咐他们说:“赵军看到我军后退,必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军,到时候你们冲入赵军的大营,拔掉他们的旗帜,换上我军的红旗。”

轻骑兵出发以后,韩信传令给全营将士准备点饭菜,他说:“现在大家少许吃一点,等天明打败了赵军以后,再举行丰盛的会餐。”接着,他派一万人做先锋,背靠河流扎下了营寨。赵军看到韩信背水为阵,都笑他不懂兵法。等到天一亮,韩信叫人打起大旗,擂响战鼓,向赵军挑战。双方打了一阵子,韩信突然下令抛弃军旗战鼓等往后撤退。赵军见汉军战败,都争先恐后,一窝蜂地离开大营,来抢夺战利品。汉军退到河边,无路可退了,就回过身来,拚死力战,勇不可当。这时候,埋伏在赵营附近的二千轻骑兵,趁赵军倾巢出动的时候,一举占领赵营,插上了汉军的红旗。赵军打不过汉军,只得往回撤退,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营盘已经失守,不觉大吃一惊,便抛戈弃甲,纷纷逃走。汉军前后夹攻,大破赵军,斩杀赵军主将陈余,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战争结束以后,有人问韩信:“将军不依兵法,背水为阵,结果却取得胜利,这是什么道理?”韩信回答说:“我这种做法,兵法上有,只是你们没有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之所以要背水为阵。就是根据这一条啊!”从此,大家才知道韩信是一个善于灵活运用兵法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刘邦取得天下以后,韩信被封为楚王。

曹参立的战功也不小。沛县起义以后,他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多次打败敌人。他第一次立功是歼灭秦朝大将李由率领的军队,杀了李由,给予秦朝极其沉重的打击。攻克咸阳的战役中。曹参担任先锋,他是最早进入咸阳的大将之一。楚汉战争中,曹参的战功也十分显著,他常常在战局危急的时候,出来扭转局面,夺取胜利。他灭了两个六国旧贵族建立的国家,攻克县城一百二十二座,俘获敌人的两个王,三个相,六个将军,以及许多大大小小的官吏。他自己先后负伤七十次,在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疤,为创建汉朝立下了血汗功勋。

王陵虽说是布衣出身,家里却比较富裕。起义以前,他跟刘邦是结拜兄弟。刘邦进攻咸阳的时候,王陵也聚集了几千人,呆古代演奏在南阳。起初他觉得自己年岁比刘邦大,是老大哥;又觉得自己跟刘邦的仇人雍齿很要好,所以就不愿意归附刘邦,想要自己打开一个局面。楚汉战争开始以后,他才站到了刘邦这一边。

在一次战争中,楚军捉住了王陵的母亲。王陵派使者去向项羽要还母亲,项羽故意请王陵的母亲坐在西边的客位上,待她很是尊敬,目的是想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在送使者的时候,流着眼汨偷偷地告诉使者说:“你回去对我儿子讲,叫他好好跟着汉王打天下,千万别为了我而三心二意。汉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准能得到天下。”说完,她就拔剑自杀了。王陵牢记母亲的教训,从此忠心耿耿地跟了刘邦,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手下的谋臣武将,还有一大班,关于他们的故事也很多。像陈平的足智多谋,樊哙一身是胆等等。周勃为人忠诚,厚重少文,不仅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后来为保卫刘姓的江也出了不少力气,我们将在后面《周勃安刘》这一篇中讲他的故事。叔孙通制订朝仪刘邦本没有什么文化,一向不喜欢读书人,也讨厌那些斯文的礼节规矩。他做了皇帝以后,觉得秦朝的那一套礼仪制度太麻烦,就把它一概废除了。这一来却乱了套,因为没有礼仪的约束,那些出身寒微而又自恃有功的大臣们,在朝廷上太随便了,吵吵闹闹的很不成体统。

在汉朝刚刚建立、刘邦准备给大家论功封赏的时候,大家争得不可开交,争论了一年多也决定不下来。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做郡侯。许多大将听了都不服气,他们大声吵嚷说:“我们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也打了几十仗。萧何在后方光动动嘴,摇摇笔杆,没有汗马功劳,凭什么给他记头功?”刘邦见大伙儿不服,也动了肝火,就提高嗓门问大家:“你们知道打猎吗?”大伙儿回答说:“谁还不知道打猎。”刘邦说:“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大伙儿乱嚷嚷说:“知道,知道。”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捕野兽的是猎狗,发号令叫猎狗去追野兽的是人。你们这些人只会冲锋陷阵,消灭敌人,这跟猎狗一样。萧何是发号施令的,是人。你们怎么能跟他相比!”

大将们听刘邦把他们比作狗,更不服气了。他们大声喧哗,狂呼乱叫,有的人甚至拔出剑来,砍宫殿上的柱子,真是乱成了一团糟。刘邦这个平日不讲礼法的人,也受不住了,觉得这样下去可不得了,应当想个办法整顿整顿才好。

有个叫叔孙通的儒生,原先在秦朝做过待诏博士,投到汉朝的日子还不久,因为刘邦一向讨厌儒生,所以他的地位并不显著。这时候,他看出了刘邦的心思,就对刘邦建议说:“争夺天下的时候,儒生没有能做出多少贡献;得到了天下以后,儒生却能帮助陛下保守好天下。我愿为陛下到鲁国去征集那些懂得礼仪的儒生,来帮助陛下制订朝仪,整顿好朝廷上的秩序。”刘邦虽然不满意朝廷上乱糟糟的情况,可是一听说要制订朝仪,却又犯了古代风景画鉴赏愁,他怕儒家那一套礼仪太烦琐,不容易学会,所以他抱着怀疑的态度问:“那种玩意儿不是很难学吗?”叔孙通说:“礼仪这东西,是可以根据时世的不同和人们的需要来制订的。夏、商、周三代的礼仪,是互相继承而又有所增减的,并不完全相同。我可以把古代的礼仪和秦朝的礼仪结合起来,再根据今天的需要,制订出一套新的礼仪。”刘邦说:“那你就试一试吧。不过千万要简单些,使我和大臣们都容易学会。”

于是叔孙通就到了原先鲁国的地方,召集懂得古代礼仪的儒生三十人,请他们一起来制订朝仪。叔孙通先叫人在长安郊外用竹竿和茅草搭了一个草棚,带着三十个儒生、汉高祖的一些近臣以及他自己的弟子,总共一百多人,开始制订并演习朝仪。搞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请汉高祖来观看演习。汉高祖看了演习后说:“这个我能学得会,就照这样办。”于是他下令叫朝廷里的全体文武大臣都来学习朝仪,订于公元前200年,也就是刘邦当皇帝的第三年十月正式实行。汉朝初年,是以十月作为一岁之首的。

古代风景画十月到了,长安的主要宫殿长乐宫落成。那一天,天还没有大亮,朝拜皇帝的仪式正式开始。准备朝见皇帝的文武官员,按照官职的大小,在宫门外排队等候。宫殿外边,悬挂着五彩缤纷的旗帜。威武雄壮的卫士,手执刀枪斧钺等兵器,排列两边。传令官发出号令:“传大臣们上殿!”大臣们就分两路进入大殿,太尉等武官站在西边,面向东;丞相等文官站在东边,面向西。等大家站定以后,传令官代表群臣请皇帝上朝。汉高祖坐辇车〔辇niǎn〕从内宫来到殿上,接受群臣朝拜。参加朝拜的群臣,各人要自报姓名官职,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礼,然后再退回到自己的位置。朝拜完毕,汉高祖赏赐群臣饮法酒。群臣把酒杯举到跟自己额头一样的高度,齐声喊:“谢酒!敬祝皇帝万寿无疆!”然后一饮而尽。酒是有限度的,完全是为了礼仪上的需要,决不许喝醉,所以叫做法酒。

在朝拜的过程中,御史负责执法,凡是在礼仪上出了差错的,就叫卫士把他带走。因此大臣们都十分严肃认真,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一个人敢喧哗失礼的,唯恐出了差错。

朝拜仪式结束以后,出身寒微的汉高祖十分高兴,他说:“今天我才知道做皇帝是这么尊贵啊!”于是他拜叔孙通为奉常,这是专管朝廷礼仪的官职,后来改称太常,并且赏赐给叔孙通黄金五百斤。

自从叔孙通制订朝仪以后,原先宫廷上那种乱哄哄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从此,皇帝有了至高无上的威权,臣子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一整套礼仪规矩建立起来了。这套礼仪规矩,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实行了两千多年,从形式上巩固了封建制的统治。汉高祖杀马宣誓汉高祖刘邦在跟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除了重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以外,也争取到了张耳、英布、臧荼〔tú〕等人的大力协助。项羽实行割地分封,这些人也都封过王,张耳是常山王,英布是九江王,臧荼是燕王,当时他们的地位和汉王刘邦是平等的。项羽性情猜忌,不断排挤他们;刘邦则不断争取他们,所以他们终于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为汉朝的创建立下了功劳。刘邦做了汉朝皇帝,自然不便亏待这些有功之人,也只好封他们为王。张耳已经死了,就把张耳的儿子张敖封为赵王,英布改封为淮南王,臧荼依旧封燕王。拿这些人的功劳跟韩信、彭越比,自然比不上,他们封了王,韩信、彭越理所当然也得封王。韩信在楚汉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已经封为齐王,这时候改封为楚王。彭越封为梁王。此外,还有一个韩襄王的后代也叫韩信的,被封为韩王。英布的岳父吴芮〔ruì〕被封为长沙王。一共封了七个王。

汉高祖封这些异姓的功臣为王,原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他深知这些异姓王能征惯战,有才干,有实力,他生怕他们的势力强大起来,会要夺取他刘姓的江山。所以在封王之后不久,他就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杀戮功臣,一个一个地来收拾这些异姓王。

汉高祖称帝后不久,就借口燕王臧荼谋反,亲自带兵征讨,俘虏了臧荼,改封与自己同一天出生的同乡、同学兼好朋友卢绾〔wǎn〕做燕王。第二年,他听说楚王韩信收留了项羽的大将钟离古代山水画昧。他很自然地联想起自己跟韩信的一次谈话。有一次,汉高祖跟韩信谈到带兵打仗的问题,汉高祖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你看能带得了多少兵?”韩信说:“陛下顶多能带十万兵。”汉高祖又问韩信:“像你这样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当然是多多益善!”汉高祖想到韩信这种锋芒毕露的谈话,认为韩信收留钟离昧,准是有谋反的意图,他有心去讨伐韩信。回头一想,自己的兵不如韩信的兵精锐,大将又都比不上韩信,害怕真要打起来,自己不是韩信的对手。于是他采用了陈平的计谋,假装要去游玩楚国的名胜云梦泽,带着自己亲信的部队来到韩信韵封地,准备找机会发动突然袭击。

古代人物画像韩信听说皇帝来到他的封地,知道来者不善,本想起兵反抗;又一想,自己有功而无罪,皇帝不会那样不讲理,就又犹豫起来了。有人给韩信建议说:“皇帝是为了钟离昧来的,杀了钟离昧,拿他的头献上去,皇帝一定高兴,不会有祸患的。”韩信找钟离昧商量,钟离昧大骂韩信道:“你这家伙太不够朋友了。刘邦不敢派兵进攻你,就是因为有我在这里,你如果杀了我去邀功,我今天死,你明天也必定灭亡。”说完,他就拔剑自杀了。韩信真的拿了钟离昧的头去拜见汉高祖。汉高祖当场就叫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装进囚车带走。韩信不服,大声喊叫:“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表示对汉高祖杀戮功臣的抗议。后来汉高祖考虑到韩信的功劳很大,威望很高,关于谋反的事又没有确凿证据,杀了他怕有人不服,就释放了他,把他降为淮阴侯。

就这样,汉高祖一个一个地收拾异姓王,称帝后到逝世前,先后把分封出去的七个异姓王消灭了六个。空出来的王位,改封自己的兄弟子侄去接替。这时候的汉高祖,已经从农民起义的领袖转化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把整个天下当作他自己的私有财产,十分害怕别人来夺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只相信自己的子弟,不再相信那些为他立过汗马功劳的异姓王了。

汉高祖不但在活着的时候亲手铲除异姓王,并且在临死之前还郑重其事地立下遗嘱,规定不许封异姓人为王。他这个遗嘱,是在征讨淮南王英布的时候吃了苦头,才作出来的。

淮南王英布原先是项梁手下的一员猛将。项梁死后,英布跟着项羽北上救赵。他作战勇敢,常常以少胜多,立下了大功。项羽进兵咸阳,英布又担任先锋,功劳不小。因此,项羽割地分封的时候,他被封为九江王。英布封王以后,跟项羽产生了争权夺利的矛盾。刘邦派能说会道的随何去拉拢英布,把英布拉到自己这边来,起兵反对项羽,打败项羽之后,就改封英布为准南王。

臧荼、韩信的下场,使英布很是寒心;后来梁王彭越也被除掉了,汉高祖还把彭越剁成肉酱,送给诸侯王去吃。这是杀鸡给猴子看,是对诸侯王的严重警告。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也使英布产生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想法,所以他就在汉高祖登基的第七年(公元前196年)起兵造反。

古代风景画鉴赏汉高祖听说英布造反,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两军对阵的时候,汉高祖看到英布的阵势跟项羽相似,心里有点害怕。他责问英布说:“我已经封你为王,你为什么还要造反?”英布反问说:“当年项羽也曾封你为王,你为什么还反对他?你造反,做了皇帝;我造反,也想弄个皇帝做做。”

汉高祖听英布说要夺他的帝位,气得火冒三丈,赶快下令发动攻势。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英布,平定了这次叛乱。在战争中,汉高祖被飞箭射伤,从此一病不起。

第二年(公元前196年),汉高祖知道自己已经不中用了。就带着文武大臣到太庙里去宣誓,立下了不许封异姓人为王的遗嘱。汉高祖叫手下人牵来一匹白马,亲自主持了杀马宣誓的仪式。他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马血酒起誓说:“我自起事以来,已经十二年了。当年跟着我打天下的英雄豪杰,我都给了他们应有的封赏,有些人被封王封侯,掌管不少土地。我扪心自问,认为已经对得起他们了。可是他们这些人当中,有的居功自傲,贪心不足,举兵反叛,想要来抢夺我刘家的天下。现在我在这里当着祖宗的灵位,为子孙后代立下一条不许违反的信条,希望大家发誓遵守:从今以后,凡不是刘姓的人,一概不许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一概不许封侯。谁违反这个盟约,天下人就共同讨伐他!”

汉高祖起誓完毕,把马血酒洒半杯在地上,剩余的半杯,一口气喝了下去。在场的人都照着他的样子,每人喝了马血酒,发誓一定要永远遵守这个盟约。

汉高祖杀马宣誓,是为了怕异姓王造反,抢夺他的天下,才想出来的一种所谓长久之计。可是后来违反这个誓约的是他自己的妻子吕后。吕后篡权汉高祖刘邦杀马宣誓以后,病势一天比一天沉重。他的妻子吕后找了一位有名的医生来给他治病。汉高祖问医生:“我的病还能治不能治?”医生诊了脉以后,先是皱皱眉头,然后比较委婉地说:“陛下的病是重的,但是还可以治。”汉高祖骂道:“还治吕后什么!我从提剑斩蛇开始,终于取得了天下,这不是天命吗?现在老天爷要我的命了,即使把名医扁鹊找来,又有什么用处呢!”他吩咐赏赐给医生黄金五十斤,也不叫开药方,就把医生打发走了。吕后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她见汉高祖的生命危在旦夕,想要知道汉高祖怎么安排后事,就问汉高祖:“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如果也死了,谁能接替他?”汉高祖说:“曹参可以接替。”吕后又问:“谁能接替曹参?”汉高祖说:“王陵能接替,不过他有时候显得有些愚蠢,可以让陈平协助他。陈平的智谋有余,但是不能独当一面。周勃虽说缺少文化,但是稳重厚道,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必定是他,可以叫他做太尉。”吕后又接着往下问,汉高祖回答说:“再往后,你也死了,再怎么安排,你也不能知道了。”不久,汉高祖刘邦去世了。这一年是公元前195年。

汉高祖一死,吕后就活动起来。她四天没有发讣告,却偷偷地和自己的亲信审食其〔shěn yì jī〕密谋杀害功臣。她对审食其说:“朝廷中的几个大将,当初和皇帝都是一样的老百姓,后来对着皇帝称臣,心里总不愉快。现在又要他们来辅助年轻的皇帝,他们能心甘情愿吗?我看不把他们斩尽杀绝,天下是太平不了的。”有人听到了吕后和审食其的密谋,赶快去告诉大将郦商。郦商找到审食其说:“我听说皇帝去世已经四天,不发讣告,却在打算杀害功臣,真是这样的话,天下就危险了。陈平、灌婴带着十万兵马驻守荥阳,樊哙、周勃率领二十万兵马平定燕、代,如果他们听说皇帝已经去世,朝廷想要杀戳功臣,一定会联合起来造反。这样,天下不就又要大乱了吗?”审食其把郦商的话告诉给吕后,吕后只好改变原来的主意,赶快向外发讣告,并且把太子刘盈立为皇帝,就是汉惠帝。

汉惠帝十七岁即位,懂得的事情不多,性格优柔寡断,加上身体不好,大权就全由他母亲吕后掌握。

吕后名叫吕雉,她心肠狠毒。汉高祖还活着的时候,她就采取阴谋手段,杀戮功臣,为以后篡权扫除障碍。韩信被降职为淮阴侯,汉高祖本来没有立即杀掉他的意思,可是吕后乘着汉高祖外出平定叛乱的机会,设个圈套把韩信骗进未央宫,关进钟室里偷偷杀掉了。彭越本来并没有谋反,是被人诬告谋反才叫汉高祖逮住治罪的。汉高祖也因为他的功劳大,谋反的证据不足,不想杀他,而是把他削职后放逐到蜀地去。彭越离开洛阳去蜀古代瓷器地,在路上碰见了吕后,他哭着向吕后求情,说自己没有罪,不要把他放逐到偏远的蜀地,要求回老家昌邑去。吕后当面满口答应,带着彭越回到洛阳。可是她一见到汉高祖,却说:“像彭越这样有本领的人,把他放逐到四川去,这不是留下后患了吗?不如把他杀掉,现在我已经把他带回洛阳来了。”于是她找了个假证人出来告发彭越,把彭越杀死,并且灭了彭越的三族——父母、兄弟、妻子。

汉高祖杀戳异姓功臣,吕后起了不小的作用。等到汉高祖一死,她就杀起刘姓王来,进一步为篡权做准备。她用残酷的手段先后杀死了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发、逼死赵共王刘恢、燕灵王刘建。几年当中,把汉高祖的八个儿子杀了四个。还有一个齐悼惠王刘肥,差一点也被吕后害死,后来他向吕后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献了一个城阳郡,才换得了一条命。

吕后杀害赵隐王刘如意和他母亲戚夫人的手段,真可以说是残酷到了极点。原来如意的性格作风很像汉高祖,是汉高祖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汉高祖生前多次想废掉优柔寡断的太子刘盈,立如意为太子,只是由于大臣们的反对,才没有办成。汉高祖死了以后,吕后先把如意的母亲戚夫人打入冷宫,给她脖子上套个囚犯的铁箍,穿上囚犯的衣服,罚她一天到晚舂米〔舂chōng〕,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接着,吕后把赵隐王如意从封地上召到京城里来,准备杀害他。汉惠帝刘盈从小和如意在一起玩耍,虽说是异母兄弟,感情却很融洽。汉惠帝听说母亲吕后把如意召来,知道他凶多吉少,就赶快把如意接到皇宫里,吃饭睡觉都跟他在一起,尽一切可能保护他。由于有惠帝的保护,吕后好几个月都没有能够对如意下毒手。有一天,汉惠帝清早起来去打猎,如意因为睡懒觉,没有起来跟着去。吕后找到了可乘之机,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害死了。如意死后,吕后叫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掉眼珠,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把她叫做“人彘”〔zhì,古时候叫猪作彘〕,关进了厕所。过了几天,吕后叫汉惠帝来看“人彘”。汉惠帝一看,认得这个没有了手脚、又瞎又聋又哑的“人彘”,原来是他父亲汉高祖生前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吓得他号啕大哭,病了一年多。他在病中派人送信给吕后说:“把人害得这个样子,简直不是人的行为。我作为您的儿子,实在不配治理天下!”从此,他就一天到晚饮酒作乐,不再管理国家大事,到他即位后的第七年八月,就忧忧郁郁地死去了。

汉惠帝死后,吕后假惺惺地哭了一场。可她只是干号,没有掉下一滴眼泪。这时候,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在朝廷里做侍中的官,他虽然只有十五岁,却看出了吕后假哭的秘密,就跑去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一个儿子,如今死了,可太后哭泣的时候一滴眼泪也没有,您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陈平反问他:“你说这是什么缘故呢?”张辟疆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很害怕你们这些功臣。您现在去请求任命太后的侄子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让他们带兵,请吕家其他的人进宫执掌大权,这样太后就放心了,你们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陈平是个足智多谋、又十分忠于刘汉王朝的人。他对吕后的野心已经有所察觉,不过认为吕后篡权的面目还没有暴露,目前还不能和她硬顶,最好还是顺着她的意思来。陈平听从了张辟疆的意见,进到皇宫里一说,吕后真的高兴了,再哭果然有眼泪了。但是,吕后一家篡权的活动也就从此全面展开了。

古代风景画鉴赏汉惠帝的张皇后一直没有生儿子,吕后叫她在衣服里塞些东西,让衣服鼓起来,假装怀孕了,到时候,抱来一个宫中美人生的婴儿,假称是皇后所生,并且把那个美人杀了灭口。汉惠帝死后,这个抱来的婴儿即位做了皇帝,历史上称为少帝。其实,这个少帝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傀儡,当时的一切号令都由吕后发出,她实际上在行使皇帝的权力。

吕后篡权以后,想封吕家的子侄为王,巩固她的地位。她先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是个直心肠,他不懂得吕后的用意,当面表示反对说:“不行!高祖在世的时候,曾经杀白马订盟约,规定‘不是刘家的人不得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不得封侯,谁不遵守这个盟约,天下人共同讨伐他。’如今您要封吕家的人为王,这是违背盟约的事,我不能同意!”吕后听了很不高兴。过了几天,她就免掉了王陵右丞相的职务,叫他去做少帝的老师。王陵很生气,推说有病,告假回故乡去了。吕后赶走了王陵,把左丞相陈平升任右丞相,把自己的亲信审食其提拔为左丞相。汉朝时候,右丞相的职位在左丞相之上。

接着,吕后向大臣们放出口风,极力夸奖自己的侄子吕台如何如何能干,意思是想叫大臣们出面,请封吕台为王。大臣们顺从了吕后的意见,替吕台请封。吕后把吕台封为吕王,把济南郡作为他的封国。后来又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台的儿子吕通为燕王,还封了六个吕家的人为列侯。谁知道吕台没有福气做王,不到一年就得病死了,由他的儿子吕嘉继承为吕王。

再说那个少帝,后来长大了一点,对于人世间的事情已经少许懂得一些了。他听说张皇后不是他的母亲,吕后不是他的祖母,他自己的母亲已经被害死了,就愤愤不平地说:“太后怎么杀了我的母亲?我现在还小,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替我母亲报仇!”吕后听到了这番话,害怕将来真的出乱子,就把少帝偷偷杀害了,又找了个名叫刘弘的小孩子来做皇帝,照旧由她自己执掌朝政大权。到这时候,吕后和她的侄子侄孙们,已经把刘姓的天下篡夺去了。周勃安刘被吕后找来继承帝位的那个小谈子刘弘,历史上也称他为少帝。少帝刘弘即位的第四年,吕后病倒了。她怕自己死后吕家的人倒霉,就指派赵王吕禄为上将军,掌管都城北边的皇家警卫部队;指派梁王吕产掌管都城南边的警卫部队。她告诫吕产、吕禄说:“高帝生前曾和大臣订过盟约,‘不是刘姓的人称王,天下人共同讨伐他’。如今咱们吕家的人封了王,大臣们一定不服气。我死了以后,皇帝年纪幼小,大臣们恐怕会发动叛乱,你们千万要抓好兵权,守住皇宫。你们不必为我送丧,以防被人暗算。”说完,她就死去了,遗嘱中指定梁芏吕产担任相国,把吕禄的女儿配给少帝刘弘做皇后。

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是吕禄的女婿,吕禄他们想要篡夺刘姓天下的阴谋,刘章从妻子那里打听得一清二楚。吕后一死。他赶快派人去告诉自己的哥哥齐哀王刘襄,叫他带兵从外面打进来,消灭诸吕。齐哀王刘襄一边出兵,一边写信给诸侯王,控诉吕后一家的篡权行为,提议联兵杀掉吕家那一帮人。

吕产等听说齐哀王出兵打来,赶快派大将军灌婴带兵去阻击。灌婴带兵来到荣阳,暗地里思量着:“吕家那一帮人控制住了关中地区,想要篡夺刘家的天下,我如果去打齐哀王,就等于帮了吕家的忙,这是违背高祖盟约的行为。”于是他在荣阳屯兵不动,并且同齐哀王订了密约,准备一起除掉诸吕。这样他们就在东面对诸吕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

再说京城里面,赵王吕禄、梁王吕产控制住了北军、南军,并且大量起用吕家的人,排挤朝廷上的大臣,准备全部篡夺刘姓的天下。太尉周勃本来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但是也被吕禄、吕产篡了权,不让他指挥军队。周勃跑去和丞相陈平商量除掉诸吕的办法。他们听说曲周侯郦商老病在家,他的儿子郦寄和吕禄是好朋友,于是就派人把郦商软禁起来,叫郦寄去劝说吕禄,请吕禄交出兵权,请吕产交出相印,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并且告诉他们,这样做,齐哀王派出的军队就会退兵,大家就都能过太平日子。

古代风景画鉴赏吕禄相信郦寄的话,害怕遭到齐哀王和灌婴联军的进攻,准备把兵权交给太尉周勃。他派人去报告吕产和吕家其他的人,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有的说这样做有利,有的说这样做不利,互相争执不下,一时决定不下来。

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在朝廷里担任御史大夫,能够知道吕产他们的动静。有一天,吕产的亲信贾寿从齐地回来,把灌婴和齐哀王等人联合的消息告诉了吕产,将吕产埋怨了一顿,然后出谋说:“你早先不到自己的封地上去,现在虽然想去,已经来不及了。当今之计,最要紧的是赶快占领皇宫,控制皇帝,以便利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来对付那一帮反对你们的人。”曹窋探听到了吕产和贾寿的密谋,赶快跑去向陈平和周勃报告。

周勃一方面从襄平侯纪通那里弄到了进入北军的符节(相当于通行证),一方面叫郦寄和刘揭去警告吕禄,叫他交出兵权。吕禄不得已交出了大印,到自己的封地上去了。周勃拿了符节和大印,进了北军,立即下命令说:“现在吕家想要篡夺刘家的天下,你们愿意跟着吕家的,脱下右臂的袖子;愿意帮助刘家的,脱下左臂的袖子!”将士们本来就不同意吕家篡权的行为,如今听到周勃的命令,都脱掉了左臂的袖子,表示愿意跟着太尉去消灭诸吕,维护刘姓的江山。这样,北军全部被接收过来了。

古代风景画鉴赏可是吕产还把持着南军的大权不肯撒手。丞相陈平叫朱虚侯刘章去帮助太尉周勃。周勃命令刘章守住军门,命令平阳侯曹窋去告诉守卫皇宫的武官,不许相国吕产进入宫门。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北军的军权,冒冒失失地想冲进未央宫去劫持皇帝,发动叛乱。可是他走到东门,东门的卫兵挡住了他;走到西门,西门的卫兵也不许他进去,他只好在皇宫的庭院里往来徘徊,思考下一步如何行动。

平阳侯曹窋看到吕产的狼狈相,赶快去报告太尉周勃,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说:“你赶快进宫去,保卫住皇帝,逮捕吕产!”刘章请求拨给他士兵,周勃给了他一千精兵。

傍晚时分,刘章率领一千精兵来到未央宫,向吕产发动攻击。吕产匆匆忙忙地逃到郎中府的厕所里去躲藏,结果还是被搜出来杀了。刘章完成任务以后,到北军向太尉周勃告捷。胤勃向刘章祝贺,对刘章说:“你立了一大功。我最担心的是吕产,因为他比吕禄更难对付,现在把他除掉了,天下就太平了。”

第二天,周勃和其他的将军、大臣们商量之后,派军队到吕禄的封地上逮捕了吕禄,也把他杀了。接着,又到各地去搜捕吕氏一族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杀了个一干二净。周勃没有辜负汉高祖刘邦的期望,在消灭诸吕叛乱、安定刘姓天下的斗争中立下了功劳。汉文帝治国周勃联合大臣和将军,粉碎了诸吕的篡权阴谋,安定了刘姓的天下。他和丞相陈平等在一起商量说:“少帝刘弘不是惠帝的儿子,不应当由他来做皇帝;代王刘恒是汉高祖的儿子,皇位应当由他来继承。”于是他们就派人去迎接代王刘恒。代王刘恒汉文帝谦让了一番,最后正式即位称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文帝元年是公元前179年。

刘恒八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二十四岁做了皇帝。他的母亲是汉高祖的妃子薄姬。薄姬因为害怕吕后,长期和儿子住在封地上,不管汉朝中央政府里的事情,所以他们母子俩没有引起吕后的注意,没有受到吕家那一帮人的陷害。汉文帝做了皇帝以后,看到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还没有恢复起来,老百姓都很穷苦,政府想要收捐收税也收不起来。因此,他想到首先要办的事情是恢复农业生产。春耕开始的时候,他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到首都长安的郊外去耕地、下种。他还叫皇后在皇宫的园地里种桑养蚕,为广大农民做出榜样。

汉文帝知道发展生产得由人去做。老年人生产经验比较丰富,小孩子长大了就是搞生产和当兵的人力,应当敬老抚幼。他在即位之初就下了一道命令,叫政府要关心无儿无女的老公公老婆婆,关心没有父母的孤儿。政府借钱给这些可怜的人,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后来他又从政府的仓库里拨出一部分麻布、绸缎和丝绵来,分发给他们做衣服穿。对于那些有儿有女而岁数特别大的老年人,汉文帝也特别尊敬他们,规定家里有八十岁、九十岁以上老人的,可以减轻赋税负担。为了照顾老年人牙口不好的特点,政府按月发给老年人熬粥用的大米,还发给他们肉,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愉快。

汉文帝实行的各项政策中,最受人欢迎的是减轻刑罚。他首先废除了一人犯法父母妻子同坐的法律,后来又规定了罚钱赎罪的法律,并且还废除了肉刑。

罚钱赎罪的法律是在张释之做廷尉的时候规定的。廷尉张释之严格执行这一条法律,连冲撞了皇帝圣驾这样的重大事件,也可以用罚钱来赎罪。有一次,汉文帝坐着马车外出巡视,当马车行经中渭桥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冒冒失失地从桥下跑出来,吓惊了拉车的马,差一点把汉文帝从马车里摔出来。汉文帝十分生气,赶快派兵捉住了那个冒失鬼,把他送到廷尉张释之那里去治罪。张释之仔细地审问了那个人,问他为什么要冲撞皇帝的圣驾?那人回答说:“我刚从乡下来到城里,听说皇帝出巡,街上禁止行人,我很害怕,就躲藏在桥下。我躲了很久,以为皇帝的圣驾已经走过去了,我就钻了出来,谁知道一出来就正好碰见了皇帝的圣驾,我怕被卫兵捉住杀头,所以只好赶快逃走。哪里知道,我这一跑就会把马给吓惊了呢!”廷尉张释之认为这个乡下人说的都是实话,虽然他冲撞了皇帝的圣驾,犯了大罪,但是他毕竟不是有意的,所以就判他罚钱赎罪。

汉文帝对于这个判决很不满意,他生气地说:“这个家伙惊了我的马,幸亏马的性格还比较温驯,如果换了一匹烈性马,拚命奔跑起来,把我摔下车,我的命不就完了吗?像这样严重的罪行,你这个管法律的廷尉只判他罚钱赎罪,这不是太便宜了他!”张释之从容地回答说:“陛下订的法律是治理天下的,法律有这样的规定,就应当照着去实行,故意加重治罪,就使法律在老百姓中间失去了信用。陛下既然把这个案件交给我处理,我就要处理得公平,不能因为陛下受了惊吓而把案子判重了。罪行有轻有重,轻罪重判,怎么能够叫老百姓服气呢?希望陛下平心静气地考虑考虑吧!”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辩解,想了很久,说:“廷尉说得对。乡下人胆子小,罚他一些钱,把他放了吧!”

汉文帝还下过一道命令,规定老百姓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或愿意给皇帝提个合理建议的,可以给皇帝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法令,就是在一个叫做淳于缇萦〔tíyíng〕的小姑娘给他上书以后颁布的。

那是在汉文帝做皇帝的第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一位著名的医生、齐国太仓县的县令淳于意犯了法,被判处肉刑。那时候的肉刑有三种:在脸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左脚或右脚。因为淳于意是县令,是现任官吏,地方上只有判罪的权;判罪以后,要把犯人从齐国押解到首都长安,由朝廷的司法机关来执行肉刑。

淳于意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他被解差押着动身的时候,跺着脚叹气说:“唉!生女不生男,有了急事,没有一个能顶用的!”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听了这话,又是伤心又是气愤,她一边哭一边想:女孩子为什么就不顶用?我一定要跟着父亲到长安去,想办法搭救父亲。于是她收拾行李,跟着父亲到了长安。

缇萦到了长安,听说人们有什么急难可以给皇帝上书,她就写了一封十分诚恳的书信,亲自送到皇宫里去,请求卫兵转呈给缇萦决定跟着父亲到长安去,想办法搭救父亲。

缇萦在书信里写道:“我是太仓令淳干意的小女儿,名叫缇萦。我父亲在齐王的封国里做官,当地老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平,是个清官;精通医道,又是个著名的医生。如今他犯了法,应当受到肉刑的处罚。肉刑是一种可怕的刑罚,就像一个人死了不能复生一样,割了鼻子不能再长起来,砍了脚不能再接上,脸上刺了字也破了相,以后虽然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补救了。我情愿让官家收做奴婢,替我父亲赎罪,让他有改过自新免受肉刑的机会。”

古代铜器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信,觉得这个小姑娘态度很诚恳,写的又是大实话,肉刑的确是一种可怕的刑罚,损伤了肉体是无法补救的。于是他对制订法律的官员们说:“刑罚的作用是警戒人们不要犯法。如今实行的三种肉刑都过于严重了,脸上刺字、割鼻子、砍左右脚,都害人一辈子,以后他想要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补救了。应该改订一下法律,废除肉刑,用别的刑罚来代替它。”

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在一块儿合计以后,建议以罚做苦工来代替脸上刺字,以打三百板子来代替割鼻子,以打五百板子来代替砍脚。他们把这种新办法呈报给汉文帝,汉文帝觉得很好,就批准实行。

从此,肉刑正式废除了。淳于意的小女儿淳于缇萦,不但救了她的父亲,并且使天下该受肉刑的犯人都减轻了刑罚。

可是汉文帝改革肉刑的做法是不彻底的,因为打板子使皮肉受苦,仍然是一种肉刑。板子打得重了,打不到三百五百就能够把人打死。后来,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又进一步改革。把该打五百板子的减为打三百板子;该打三百板子的改为打一百板子。打人用的板子,也改小改薄,并且规定一律打屁股,不许打身上别的地方。打板子的时候,由一人打到底,中途不许换人。这样,肉刑虽然没有完全废除,但是又进一步减轻了一些,对人民还是有利的。平定七国之乱汉高祖刘邦在铲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的过程中,分封刘姓子弟为王,去接替空出来的王位,那就是同姓王。同姓王起初只有九个,后来逐渐增加,传到汉文帝刘恒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二十多个,其中领地最大的有齐、楚、吴、荆、燕、淮南等。这些王国所领有的土地,合起来占了西汉帝国土地的大半。皇帝直接统辖的地区,仅仅只有十五个郡,并且这十五个郡当中往往还有列侯和公主的领地,真正属于皇帝能管辖的土地,也就只有十个郡左右。

刘邦生前认为同姓王都是他的兄弟子侄,是靠得住的,可是事实上同姓王势力大了照样也会造反,要来夺取皇位。汉景帝时候的七国之乱,就是同姓王想来夺取皇位的一次严重叛乱。

早在七国之乱以前,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和六年(公元前174年),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已经发动过叛乱,因为叛乱的范围比较小,很快被镇压下去了,影响不大。比这两次叛乱更早一些,吴王刘濞也已经在准备叛乱了。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二十岁的时候被封为吴王,掌管东南地区三郡五十三城的封地。他倚仗自己封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量采铜铸钱,煮海水为盐,蓄积财富。他为了收买民心,宣布免除封国内的赋税,并且招降纳叛,拚命扩张势力,准备用武力推翻汉朝的中央政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5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