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朝解读——巫蛊之祸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0 11:41:50 0


巫蛊之祸巫蛊①之祸是汉武帝晚年发生的一起宫廷内部斗争。

征和元年(前92)夏,汉武帝居建章宫休养,恍惚间见一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宫门名),疑其图谋不轨,命人收捕。男子在惊恐中弃剑逃去,追之不及,武帝怒斩门守。冬十一月,紧闭长安城门,发动三辅骑士大肆搜索上林苑周围数百里凡十一日。巫蛊事件于此爆发。

丞相公孙贺之夫人君孺为卫皇后(武帝皇后)子夫之姊,因此有宠于武帝。公孙贺子敬声依仗权势,骄奢淫逸,不顾朝廷法纪,竟擅自挪用北军军费一千九百万钱。事发后,被拘捕入狱。恰在此时,武帝下诏急捕阳陵(今陕西咸阳县)大侠朱安世归案,公孙贺乃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武帝许之。后公孙贺果然将朱安世捕获,投之狱中。朱安世从狱中上书,告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武帝女)私通;并在武帝赴甘泉宫途中,使巫者于当道埋偶人,以恶言诅咒武帝。武帝下令将公孙贺父子逮捕下狱,考验属实;公孙贺父子被处死,族诛全家。武帝乃以中山靖王子刘屈麓(máo)为丞相。征和二年(前91)闰四月,诸邑公主(卫皇后之女)、阳石公主及皇后弟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因巫蛊事件被牵连处死。

先是,武帝年二十九,卫皇后生戾太子,甚是钟爱。及长,武帝以太子“性仁恕温谨,嫌其材能少,不类己”②;同时,所宠幸王夫人、古代风景画李夫人和李姬又各生一子,因此卫皇后及戾太子恩宠渐衰,常有不自安之意。武帝对卫后弟大将军卫青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③卫青顿首叩谢。武帝每次出外巡幸,常以国家大事付托太子。武帝任用酷吏,用法严刻,太子宽厚,多所平反,“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④。元封五年(前106),卫青去世,朝中邪臣以太子无复外家以为凭依,竟欲构陷太子。

是时,方士及诸神巫多聚长安,率皆以邪道欺骗群众,使用变幻多端的手法,以达到一己私欲。有些女巫往来宫中,教唆后宫美人于房中埋木偶人祭祀,可以免除灾祸。美人由于妒忌怨恨,彼此间互相告讦对方用木偶诅咒皇帝无道。武帝大怒,下令诛杀后宫美人并连及大臣凡数百人。武帝心怀疑忌,尝昼寝,梦见数千木偶人持杖向其打来,惊醒后,身体感到不爽,精神恍惚,神疲健忘。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皇后有隙,见武帝年老多病,恐一旦死去,太子即位,将不利于己,因而萌发奸谋,言武帝病源在于巫蛊。于是武帝即以江充为使者,治巫蛊狱。先是,江充为赵敬肃王客,得罪于太子丹,逃至京师,告发太子丹阴事,太子丹因被废黜。武帝召见江充,见其容貌魁梧,衣著洁丽,与其议论政事,又多称意,因此大悦,拜为直指绣衣使者⑤,使其督察贵戚及近臣违反法纪者。江充受任后,检举揭发,无所回避,武帝以其任事忠直,大加信用。江充曾随从武帝巡幸甘泉宫,遇太子家使者乘车马行于驰道(天《子驰走车马之御路)中,江充将人及车马扣留交吏议处。太子闻知后,古代风景画鉴赏使人向江充请求说:“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指武帝)闻之,以教敕无素者(言平素对左右人不加管柬)。”⑥江充置之不理,仍将此事上奏武帝。武帝称赞说:“人臣当如是矣。”自此更加信用江充,擢为水衡都尉(官名,掌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财物及铸钱),威震京师。

江充率领胡巫掘地求偶人,拘捕夜祠及视鬼之人,同时派遣巫者污染地上,以为祭祠之处,用来诬陷无辜吏民,然后收捕审讯,使用烧铁钳灼等酷刑,强令服罪。于是庶民被迫互相以巫蛊攀扯,官吏则劾以大逆无道之罪。当时自京师、三辅、连及郡国,因巫蛊罪而死者前后数万人,莫敢讼其冤者。江充察知武帝怀疑左右皆有巫蛊祝诅嫌疑,乃假借胡巫檀何之言谓武帝说:“官有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愈也)。”⑦于是武帝乃使江充入宫禁中,毁坏御座,掘地求蛊;并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协助江充办理此事。江充先后命人至后宫希幸夫人、皇后、太子宫中。掘地纵横,以致太子、皇后无复施床之地。江充为诬陷太子,先使胡巫作桐木人埋太子宫中,及掘出后说:“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⑧太子闻知大惧,问计于少傅石德,石德亦惧受牵连而被诛杀,因对太子说:“前丞相父子(指公孙贺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假托天子诏命)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⑨太子犹豫不决,将往甘泉谢罪。江充紧逼不舍,必欲置太子于死地而后已。太子无奈,只得按照石德策划实行。秋七月,太子令其宾客诈称皇帝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按道侯韩说怀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使者”击杀韩说。太子亲临监斩江充,骂曰:“赵虏(江充,赵人)!前乱乃国王父子(充前告赵太子丹阴事,因使太子见废)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⑩并命人将胡巫烧死于上林苑中。

太子命舍人无且持节乘夜进入未央宫,通过长御(皇后近侍)倚华将捕斩江充事报告给卫皇后,并请调拨宫中厩车以载射士,动用武帝兵器,发给长乐宫卫兵。于是长安城中秩序混乱,或言太子谋反。黄门苏文从宫中逃出,直奔甘泉,向武帝报告太子谋反。武帝认为太子所以有此行动,乃是由于巫蛊之事心怀恐惧,又愤恨江充等人。乃派遣使者召太子,使者不敢见太子,回来向武帝谎称“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武帝听后大怒,丞相刘屈氂闻变,弃其印绶,拔身而逃,派丞相长史乘急传驿马报告武帝。武帝怒,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古代风景画赏罚。以牛马为橹(盾牌),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太子宣言告令百官说:“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武帝车驾从甘泉来到长安城西建章宫,下诏调发三辅兵马,中央二千石以下官员,皆由丞相统一指挥。太子亦遣使者矫制赦免长安京师诸官府囚徒,命少傅石德及宾客张光等分别统领,同时派长安囚徒如侯持节调发长水、宣曲胡骑,皆整装来会,侍郎马通追捕如侯,告胡人说:“节有诈,勿听也!”因斩杀如侯。

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召护北军使者任安,授与节符,令其发兵,任安拜受后,闭门不出。太子只得引兵而去,纠集长安市民数万人,至长乐宫西阙下,正与刘屈篦统率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城沟中。当时,民间皆传说“太子反”,因此士兵不附太子,转向丞相一方。太子兵败,从南城门逃出。刘屈篦欲斩城门守卫司直田仁,御史大夫暴胜之谏阻说:“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刘屈麓遂释放田仁。武帝闻知大怒,下令责问暴胜之,胜之恐惧自杀。武帝又诏令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以天子策书收皇后玺绶,皇后自杀。武帝因任安为官多年,老于事故,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合从之,有两心”,下令与田仁并处腰斩。平日出入太子宫门之宾客,皆被株连处死;追随太子发兵者,则以谋反罪灭族。吏士被胁迫者,一律徙敦煌郡。在武帝盛怒下,群臣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令狐茂(《通鉴考异》引《汉武帝故事》作郑茂)上书武帝为太子辩冤说:“太子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无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江充),恐惧捕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请求武帝“极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武帝览书后,有所感悟,然而并未立即下诏赦太子之罪。太子出亡,东至湖县(今河南阕乡东),隐藏在泉鸠里一民户家中,主人家贫,常靠卖屦所得以供太子。太子在湖城有一富友,命人前往传呼,因被发觉。是年八月,地方官吏围捕太子。太子自料不能脱逃,遂入室自缢而死。

征和三年(前90)九月,吏民以巫蛊互相告发者,经过查验多与事实不符,武帝亦颇知太子为江充所迫,恐惧无以自明,并无谋反之意。此时,适值高寝郎(高庙卫寝之郎)田千秋上书,为太子讼冤说:“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武帝大为感悟,于是召见田千秋,立拜千秋为大鸿胪(九卿之一),同时下令族灭江充家,焚烧黄门苏文于渭桥上。武帝哀怜太子无辜而死,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城。

注释①巫蛊——即以巫术害人之意。

②③④《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征和二年。

⑤官名,亦称绣衣直指。汉武帝末年为镇压各地农民起义而设。使者为皇帝特派,着绣衣,可持节发兵,并有权诛杀办事不力的地方官员。

⑥《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太始三年。

⑦⑧⑨⑩《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征和二年。

⑥《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征和三年。

霍光废立后元二年(前87)二月,汉武帝于五柞宫病笃,大臣霍光问后事,武帝曰:“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封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石单(匈奴休屠王子,人汉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为车骑将军、太仆,古代风景画鉴赏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武帝死,皇太子弗陵嗣位,年八岁,是为孝昭皇帝。霍光、金日石单、上官桀共领尚书事,辅政。

先是,武帝欲立少子弗陵为太子,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独居骄蹇,重演吕后专权故事,乃使黄万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以赐奉车都尉霍光。后数日,武帝令人引持弗陵母钩弋夫人送掖庭狱,赐死。

霍光受诏后,朝中政令,悉由所出,天下人莫不想望其风采,一时间权倾朝野。然光为人沉静详审,资性端正,为朝廷内外所敬重。昭帝始元二年(前85)春,霍光被封为博陆(今河北蠡县南)侯。有人建言霍光:“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一反诸吕排斥刘氏宗室专权而亡的做法),如是则可以免患。”①霍光采纳建言者之议,乃于宗室中留意选择可委以重任者,遂拜楚元王孙辟疆及宗室刘长乐皆为光禄大夫,辟疆并为长乐官卫尉(汉九卿之一)。元风元年(前80)冬十月,霍光以前朝旧臣尚书令张安世(故御史大夫张汤之子)志行纯笃,乃启奏用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以作为自己的副贰。又以杜延年揭发燕王(昭帝兄)、盖长公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谋反,有忠节,擢为太仆(九卿之一),右曹给事中(加官,掌顾问应对,得出入宫中)。光持刑罚严,延年常辅之以宽,得收宽严相济之效。自平燕王叛后,霍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②。

元平元年(前74)夏四月,昭帝死,无嗣。当时武帝之子只有广陵王刘胥尚存,霍光与大臣商议立嗣问题,群臣均主张立广陵王。但广陵王好倡乐逸游,动作无法度,霍光内不自安。适有郎官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太伯之弟),文王舍伯邑考(文王长子)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③郎言正合霍光之意,于是霍光以郎所上书交丞相杨敞等传阅,当日奏请皇太后,诏遣行(代行)在鸿胪(汉九卿之一)事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等迎接昌邑王刘贺武帝子昌邑哀王髆(bó博)之子,乘七乘传,来到长安官邸。

原来昌邑王刘贺,也是一个狂纵无节的王子,武帝丧时,刘贺仍游猎不止。王国属官王吉、龚遂等均曾切谏,刘贺或置若罔闻,或当时接受,其后复放纵自若。及征书至,夜漏未尽一刻,但刘贺于翌日中午始启程,于申时(下午三至五时)急行至定陶,行程一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中尉王吉奏书戒之曰:“今大王以丧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发(谓兴举众事)!大将军(指霍光)仁爱、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闻……布政施教,海内晏然,虽周公、伊尹无以加也。……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听之,大王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南面而已。”④昌邑王一路不忘游乐,车驾行到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派人求长鸣鸡(自南诏来,形矮而大,鸣声圆长,一鸣半刻),以为玩好。过弘农时,遣大奴名善者用衣车(有遮蔽的车)载女子。至湖(即湖县,在今河南灵宝西北),长安使者见此情景,召昌邑王国相安乐进行责备,安乐将此事告知龚遂,龚遂入见昌邑王,问有无其事,昌邑王谎称“无有”。龚遂说:“即无有,何爱一善(即大奴名善者)以毁行义,请收属吏(将大奴拘捕付吏审问),以湔洒大王!”⑤于是揪住大奴善交给卫士长依法惩办。

刘贺来到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大鸿胪郊迎,侍从奉上乘舆(皇帝坐的车驾)。昌邑王命太仆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为参乘(亦作骖乘,即陪乘)。车驾将至长安未央宫东阙(宫门),龚遂对刘贺说:“昌邑吊哭帐在是阙外驰道北,未至帐所,有南北行道,马足未至数步;大王宜下车,向阙西面伏哭,尽哀止。”⑥刘贺按照龚遂的嘱咐尽哭如仪。六月,昌邑王接受皇帝玺绶,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昌邑王立为天子后,淫戏无度。原昌邑官属皆被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昌邑国相安乐迁升长安宫卫尉(汉九卿之一)。龚遂见此情景,甚为忧虑,乃流涕对安乐说:“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⑦龚遂和太仆丞张敞均以“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辈先迁”为非,劝其“诡(反也)祸为福,皆放逐之”⑧!刘贺不听。霍光闻知昌邑王“所为孛(违背也)道”,心中忧懑,私下向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间计。田延年提出要霍光建自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并援引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故事作为根据。霍光乃古代人物像荐举延年为给事中(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均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对策。计议已定,霍光使延年先报知丞相杨敞,杨敞惊惧,不知所应,在夫人启示下,乃许诺延年:“请奉大将军教令!”霍光遂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于未央宫举行会议。霍光首先对诸大臣说:“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田延年乃离席按剑,对群臣说:“先帝属将军(指霍光)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宜速决)。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于是群臣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⑨霍光率群臣朝见太后,详奏昌邑王不可继承皇位情景。皇太后乃驱车来到未央宫承明殿,诏令宫廷卫士不许昌邑王的臣下入内。昌邑王朝见太后回至所属之温室殿后,殿门即闭。霍光命令侍卫将昌邑王群臣全部驱赶至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率羽林骑收捕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奉诏拘禁犯人的监狱)议处。有顷,太后有诏召昌邑王,此时昌邑王始感事态严重,心怀恐惧。太后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武士数百人皆手持兵器陈列殿下,群臣按官品大小依次上殿,然后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尚书令宣读霍光与诸大臣连名给皇太后的上奏,具言昌邑王于汉昭帝死后,典丧不按礼仪,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掠抢民女,与昭帝宫人淫乱。滥赐昌邑王旧属官爵印绶,受玺二十七日,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宗庙重于君,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⑩!皇太后诏曰:“可。”霍光令昌邑王起,拜受诏,然后解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霍光与群臣将昌邑王送至官邸。不久,太后又采纳群臣奏言,诏命刘贺回到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赐汤沐邑二千户,国除。昌邑群臣“坐无辅导之谊,陷王于恶”被诛杀者二百余人。只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及昌邑王师王式以忠直多次进谏,得减死,髡为城旦。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象征,昌邑既废,立谁为君?此为当时汉朝廷之大事。霍光与张安世等诸大臣议论此事,未能作出决定。大将军长史、光禄大夫给事中丙吉上书霍光曰:“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宫中旁舍,妃嫔所住之处)、外家(病已先在外家史氏)者,吉前使居郡邸(即郡邸狱,巫蛊事起,病已始生数月,亦被收系于此,武帝征召丙吉治巫蛊郡邸狱)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义……决定大策!”秋七月,霍光召集丞相以下百官议定所立,决定上奏皇太后请立病已为帝,皇太后诏曰:“可。”霍光遣宗正、太仆以轻车奉迎病已入未央宫,见太后,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是为中宗孝宣皇帝。十一月,立许婕好为皇后。

宣帝本始元年(前73)春,诏有司论定策安宗庙功,益封大将军霍光万七千户,与前所食凡二万户。车骑将军张安世以下益封者十人,封侯者五人,赐爵关内侯者八人。霍光曾表示归政,宣帝谦让不受,令诸事皆先报告霍光,然后上奏。自昭帝时,霍光家族即权倾中外,声势煊赫,霍光兄弟、子婿、外孙皆身居要职,党亲连体。及昌邑王废,光权益重。

本始三年(前71)春正月,许皇后死。先是霍光夫人霍显欲使其小女成君立为皇后,无由得进。会许后将娩,病,霍显因串通宫中女医淳于衍,令其于许皇后分娩后,投毒药中,许后饮药而死。事后吏捕诸医,劾淳于衍侍疾无状,收系诏狱。霍显惟恐阴谋败露,即将事件原委悉告霍光,霍光大惊。会奏疏上,霍光阅后在奏疏上题写“勿论”二字,遂寝其事。本始四年春三月,霍光女成君入宫,立为皇后。

地节二年(前68)春,霍光病重,皇帝亲自临问,霍光上书谢恩,请求将其博陆侯国封邑三千户,封给其兄霍去病之孙霍山为列侯。当日,宣帝拜霍光之子霍禹为右将军。三月,霍光死。四月,宣帝又封霍山为东平侯,使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古代风景画鉴赏明年,夏四月,立刘奭为皇太子,以丙吉为太傅,太中大夫疏广为少傅。封太子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又封霍光兄孙中郎将霍云为冠阳侯。霍显闻立许后子为太子,怒不可遏,以至呕血,曰:“此乃民间时子,安得立!即后有子(言即使霍女生子),反为王邪?”乃又唆使其女成君令毒杀太子,由于太子保姆监护严密,未能得逞。霍显认为霍光生前功勋卓著,子侄、兄弟、诸婿占据权要,更加骄奢放纵,无所顾忌。

古代人物图宣帝在民间时,即闻知霍氏家族权势尊盛,不知加以节制。后拜魏相为丞相,多次赐宴言事;平恩侯许广汉(宣帝岳丈)、侍中金安上等均得径入宫中奏事;又宣帝为防壅蔽,下令准许吏民得奏封事(即臣民上书,为防泄密,得以黑囊缄封)。通过以上各种渠道,颇闻霍显毒杀许后之事,但尚未完全证实。为防霍氏放纵不制,危乱国家,乃将霍氏家族及其亲属在兵官者,一一调离原职,以损夺其权。霍禹虽保留大司马官号,但不予印绶,并罢去其右将军领兵实权。霍显及霍禹等见霍氏权势日见削夺,常相对啼泣,互相埋怨。霍山谓霍显曰:“我家兄弟诸婿多不谨,又闻民间谨言(众口一声)霍氏毒杀许皇后,宁有是邪?”霍显惶恐,即具以事实真相告知霍山、霍云、霍禹等。于是以霍禹为首的霍氏家族及其亲党准备先发制人,诛杀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然后废宣帝而立霍禹为帝。事发,霍云、霍山、范明友(霍光婿)自杀,霍禹腰斩,霍显及诸姊妹皆弃市,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十家。太仆杜延年以霍氏旧人,亦坐免官。八月,皇后霍氏废。霍光宗族,至是诛夷殆尽。

注释①②③《汉书》卷六八《霍光传》。

④⑤⑥⑦⑧《资治通鉴》卷二四,汉昭帝元平元年。

⑨⑩《汉书》卷六八《霍光传》。

《资治通鉴》卷二四,汉昭帝元平元年。

《汉书》卷七四《丙吉传》。

《资治通鉴》卷二五,汉宣帝地节三年。

《汉书》卷六八《霍光传》。

昭宣中兴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烽火四处燃烧。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罢轮台屯田”的罪己诏书,“深陈既往之悔”,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①,以示与民更始。武帝死后,少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昭帝。昭帝年幼,一切政事听任霍光处理。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昭帝始元四年(前83)颁布特赦令:“辞讼在后二年(武帝后元二年)前皆勿听洽”③。昭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减免百姓田租,免收赈贷种食,诏止民出马,勿敛马口钱(牲畜税)。元凤四年(前76),昭帝行加冠礼,下令“毋收(元凤)四年、五年口赋,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④。以上这些措施,都一定程度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复苏有了可能。昭帝还于始元六年召集郡国贤良文学,问民疾苦,议罢盐铁榷酤,多次派兵击败匈奴、乌桓的攻扰。

元平元年(前74),昭帝死,因无嗣子,霍光等大臣奏请皇太后迎立在民间的刘询(原名病已)为帝,是为宣帝。宣帝幼遭巫蛊之变,被关押于郡邸狱中,后养于祖母史氏家,长期生活在民间,对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多有了解,这对其即位后的施政具有直接的影响。

宣帝初即位,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68),霍光死后,宣帝始亲政事。他着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权威。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亲政伊始,即令群臣得奏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袋封缄),以通下情。

并规定“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敷陈)奏其言,考试功能”⑤。地节四年(前66),因大司马霍禹(霍光之子)与其母霍显等谋反,诛灭霍氏家族,并废皇后霍氏,从而彻底消除了霍氏的势力。

古代人物画宣帝为政,十分重视吏治,特别是地方官吏的选用,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⑥!凡拜刺史、守、相,宣帝都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其政清者辄以玺书勉励,给以褒扬。渤海(郡治浮阳,故城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岁饥,人民不断起事。宣帝拜龚遂为渤海太守,问“何以治渤海?”遂对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⑦。宣帝许之。龚遂到任,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请持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兵器)者乃为盗贼”⑧。持兵者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农具,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龚遂开仓济民,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蓄积,诏狱止息。龚遂人为水衡都尉(总管治水及上林苑)。对于公卿大臣,则多从有政绩的地方官中选拔。如北海太守朱邑以“治行第一人为大司农”⑨。召信臣由郡太守迁升为少府。史称“汉世良吏,于是为盛”⑩。宣帝不仅重视官吏的选拔,也很注意以刑名(亦作形名,即循名责实之意)考核臣下。当时,一班地位很高的大臣,如平通侯杨恽、光禄大夫王迁、京兆尹赵广汉、司隶校尉盖饶宽等皆因罪被处死。太子刘爽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为持刑太深,建议重用儒生。宣帝训斥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另一方面,宣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废除了武帝时的许多酷法。元康二年(前64),下令赦免那些触犯他本人名讳的人。地节三年(前67),因廷尉史路温舒上书,设置廷尉平(秩六百石)四人,以慎刑狱。次年又令郡国呈报狱囚被掠笞瘐死的姓名、属县、官爵、邑里,由丞相、御史统计上奏皇帝,此外,还蠲除了一些苛法。

宣帝图治的另一重要方面,则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地节元年(前69),诏令假(权借)郡国贫民田。地节三年,又诏“池(陂池)絮(禁苑)未御幸者,假与贫民。郡国宫馆,勿复修治。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不出算赋及给徭役)”。此外,还屡次蠲免和削减田租、算赋、口钱。本始四年(前70)诏曰:“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今岁不登,已遣使者赈贷困乏。其令太官(东汉时掌皇帝饮食宴会之官,属少府)捐膳省宰(屠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就农业。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京师各官署之令丞)上书人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地节四年(前66),郡国多被水灾,皇帝遣使循行郡国,发放赈贷。同时命令各地降低盐价,以减轻百姓负担。诏曰:“盐,民之食,而价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价”。为节省转漕,而利农民,宣帝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言:“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增其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这些措施对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元康年间,由于“比年丰稔,谷石五钱”,创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

汉宣帝在位期间,对于文化学术事业也很重视。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于甘露三年(前51),诏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捕等儒生,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宣帝亲自裁定评判。经过这次会议,博士员中《易》增立“梁丘”,《书》增立“大小夏侯”,《春秋》增立“谷梁”。

宣帝时,西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族的关系大体上相安无事。神爵元年(前61),汉将赵充国击败先零羌,羌人降者逾万。次年,羌人若零等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首,率四千余人降汉,汉政府设置金城属国,以安置降羌,从而挫败了羌豪借助匈奴势力以隔绝汉朝与西域往来通道的图谋。三年,匈奴日逐王率其众降汉,骑都尉郑吉发西域诸国五万人迎之。郑吉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号都护。汉之号令行于西域,匈奴为奴役西域而设置的僮仆都尉不得不废除。甘露二年(前52),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叩塞称臣,原来畏服匈奴的乌孙及其西至安息诸国,也转而尊汉。以是边境晏然,徭役省减,为西汉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昭帝、宣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特别是宣帝时期,“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史称中兴。

注释①《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下。

②③④《汉书》卷七《昭帝纪》。

⑤《汉书》卷入《宣帝纪》。

⑥⑦⑧⑨⑩《汉书》卷八九《循吏传》。

《汉书》卷九《元帝纪》。

《汉书》卷八《宣帝纪》。

《资治通鉴》卷二七,汉宣帝五凤四年。

《资治通鉴》卷二五,汉宣帝元康四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56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