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光武帝刘秀的统治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5-21 16:43:08 0

汉王室的中兴

光武帝统治的三十三年间(建武元年〈25〉—中元二年〈57〉),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恢复两汉交替的混乱局面上。镇压西北隗嚣和蜀公孙述的势力,从而恢复统一已经是建武十二年(36)的事了。外交方面对那些业已背叛的边境各国再度寻求和亲、逐渐恢复关系已经是即位三十年之后的建武三十年(54)了。秦始皇的经历也是做了二十五年秦王、十二年皇帝;刘邦做汉王四年,当皇帝八年;刘秀做皇帝也是战乱中的皇帝。

确保了内外安定之后,光武帝在建武三十二年(56)首次进行了东方巡狩。他是在效法秦始皇、汉武帝。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祭祀,报告了统一天下之事,改年号为“中元”。虽然公元25年是东汉开始的年份,实际上完成统一却是三十年后的中元元年(56)。总之,光武帝刚刚完成统一,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死亡。

这一年的正月,东海、沛、楚、济南、淮阳、赵等国内诸王来朝祝贺统一。六月刘秀行幸至长安,祭祀西汉始祖高祖的长陵,报告中兴汉王室事宜。并在洛阳南营造灵台、明堂、辟雍等礼制设施,在北郊筑方坛祭地,还没有忘记向全国颁布图谶之书。赋予汉室中兴以正统性的、称为“图谶”的预言书籍,在完成统一之后得到了公认。

统一的各项政策依次得以贯彻实行。建武六年(30)减轻田租,恢复了三十分之一的课税制;翌年废止郡兵,实行兵制改革;建武十年(34)修复西汉以来决口的黄河堤防;建武十五年(39)调查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还绘制了全国舆地图;翌年恢复了西汉五铢钱。

奴婢解放与行政大改革

光武帝曾频繁地解放奴婢,为的是救济那些在王莽末年动乱中因受掠夺而沦为奴婢的人们。王莽时期奴婢是可以拉到市场上买卖的。建武六年(30)根据旧王朝法律不再适用的原则,解放了王莽时期的奴婢。建武七年(31)解放了青州(山东省)、徐州(江苏省)地区的奴婢,建武十一年(35)废止了杀害奴婢罪轻于杀害良民罪以及奴婢伤害一般良民弃市处以死刑的法律。意在改善奴婢地位在法律上低于良民的现状。建武十二年(36)解放了陇(甘肃)、蜀(四川)两地奴婢,建武十三、十四年解放了益州(四川省)、凉州(甘肃)因被掠夺而沦为奴婢者。

光武帝果断实行了财政制度大改革。西汉时期帝室财政与国家财政是分开运作的,少府是管理帝室财政与宫廷的重要职权部门,现在将其降格至仅仅掌管宫廷杂务。

建武六年(30)光武帝又果断改革了日趋复杂的官僚机构。东汉内外文武官僚7567人,相关属吏145,419人,官吏合计152,986人,光武帝命令中央司隶校尉和各州牧(刺史)所辖官吏一律裁员。西汉末103个郡国、1587个县(包括邑、道、侯国)之中10个郡、400余(478)县被废除。郡国的废止率是0.87%,县的废止率达到30%。

光武帝刘秀的统治

150 原陵 光武帝陵墓原陵位于黄河南岸

县的废除在表面上看是行政改革,但细看被废县的分布的情况,都是那些在两汉交替期混乱中因失去中央权力支持而已经不复存在的都市(木村正雄《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2003年)。即北方的废止率为36%(南方为7%),而且在北方县中新县(战国以后新设的)的废止率为百分之47%(起源于春秋时期邑的旧县为13%)。

郡都尉、关都尉等军事要职也在此时被取消。郡都尉本是不让太守掌握军权而设的军官,建武六年(30)被废止,由太守掌管。但是,同时取消了“都试”这种对郡内士兵的战斗训练,翌年解散了郡的军队。

这样做并非授予太守以军事权,而是统一之后的东汉王朝所实行的内地军缩政策,并将缩减的部分用于强化边境军力。内地关卡所设关都尉也被废止。

东汉王朝迁都洛阳

建武元年(25)十月,光武帝建都洛阳。以后直至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避关东之乱、再度迁都长安的十世、一百六十五年间,洛阳一直是东汉王朝的首都。最初,有人提出应该迁都西汉长安的强烈意见。杜笃著《论都》指出建都长安可得关中有四方山河环抱的防卫优势,反对迁都洛阳。但是,班固在《两都赋》中通过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的比较,论述了后者的优越地位。认为长安闭函谷关则为秦岭山、九疑山、泾水、渭水合围之“西僻”之地,可以专注于防御。洛阳位于天下四渎、五岳之中心,以其内外无隔壁昭示天下,主张洛阳才是最适宜天下王者的首都。文章采用了“西都宾客”与“东都主人”问答的形式,的确构思巧妙。通过虚构人物表达意见,效仿了司马相如的手法。“西都宾客”踏访已然化为废墟的长安,根据故老的叙述,对长安的样子做了如下华美辞藻的堆砌: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他以如此语调描绘了长安的优势,“华实之毛”即草木茂盛的肥田沃土,“防御之阻”是指周围天然屏障的关中险要地形:


州郡之豪桀,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


继周、秦之后仍定都长安的汉,来自地方豪杰和全国五大都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的商人之中,有三种人(豪杰、高官、富豪这些选自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人物)被迁徙至七个陵邑。如此强干弱枝构成的长安,终于立于万国之上:


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枝之鸟,踰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三万里。


不仅有人才,各类物产聚集长安。从越南(九真)、拔汗那(大宛)、印度(黄支)、叙利亚(条枝)经陆路、海路运输而至。形式上是“西都宾客”的讲述,实际都是班固的话。西都的华美、豪奢,正如司马相如的讽刺口吻一样,赞美奢侈的文章中,可以读出讽刺的意味:


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大武乎上囿,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而讲事。


在长安的上林苑举行了盛大的狩猎、军事演习,为的是向夷狄炫耀威信。“东都主人”并未与西都对抗地夸耀洛阳的华美。洛阳与长安具有不同的性质,是像车轮辐辏(辐条)那样的天下中心,王者不分内外。与位于天下之西北、区别内外的关中长安相比,虽说同为汉都,性质却完全不同。

洛阳城发掘调查的记录

东汉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十五公里,处南临洛水、北望邙山之地。这里曾经是西周建立成周城的地方。自古称“洛邑”、“洛阳”,汉代厌恶“洛”字的三点水,改为“雒”,是因为受汉朝正朔为火德、厌恶水德的五行思想的影响(不过本书仍使用了习惯用法的“洛”字)。洛阳城自东汉以后,又作为魏、西晋、北魏的首都延续使用着。城墙、城门等主要部分都被后代所沿袭。“汉魏洛阳城”的叫法是对四朝首都洛阳的总称。

1954年以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主,研究者们一直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夯筑城墙的南侧因洛水冲刷而流失,仅残留下北、东、西三面。《续汉书·郡国志》(现在《后汉书》的《志》是利用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志》合成的)注释中引用的《帝王世记》曰:“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形状为纵向较长、称为“九六城”的长方形。城墙全长推算为十三公里。

从部分发掘的情况可以推定,城内共有十二座城门,分别为东三、西三、南四、北二的分布;由各门进入城内的道路呈东南西北交叉状。宫殿分为南宫、北宫的南北对置格局,中间空地面积很大。建武元年(25)十月,光武帝最初入洛阳时的宫殿是南宫,最后他也死在这里。北宫是明帝时营造的,完工于永平八年(65)。北宫的德阳殿是可以容纳一万人的大型建筑,元旦的朝贺大会时百官在此集会。此外,在城内北宫东面有永安宫,北宫西北是称为涤龙园的御苑。东北角有太仓(国家粮库)和武器库,南宫东南是官厅街,南宫的西北是称为金市的市场。据说在这市场上,京师游侠还出售过从顺帝陵墓盗掘的御物。城南造有辟雍、太学、灵台(天文台)。与唐长安城那种井然有序的皇城、宫城、里坊制的布局不同,东汉洛阳城宫殿部分占的比重很大的结构,延续了西汉长安城特征。

光武帝刘秀的统治

151 刑具 秦朝的铁钳和铁桎,打制石料的刑徒所戴的刑具

服役刑徒之墓

洛阳北郊外,因黄河的流淌造成了巨大的河岸台地丘陵。这一带丘陵称为邙山,这里建造有除献帝以外(献帝陵墓在河南焦作)的东汉皇帝十一陵墓。光武帝原陵地处可以望见黄河的位置。由于没有出土文物,所以东汉皇帝陵的判断十分困难,就连原陵的性质也有不同说法。章帝时曾打算像西汉那样,为原陵和明帝显节陵修造陵邑(守灵都市),但出于继承光武帝、明帝以来节俭方针的考虑而取消了计划。因此,东汉皇帝陵与西汉皇帝陵相比,普遍简约素朴。不筑陵园围墙,仅设寝殿、庙、陵园管理官舍等。但是皇帝亲率诸侯王、外戚宗族妇女、郡国的上计吏以及匈奴单于、西域三十六国的侍子(人质)前往陵墓行上陵之礼,已经成为东汉重要的政治行为。

1964年在洛阳城南2.5公里处,发现522座在首都洛阳服役刑徒的墓穴。墓形是长1.8至2.3米、宽0.4至0.5米的长方形竖穴,都是已经腐朽的木棺葬。虽有个别墓中发现五铢钱,但普遍的是只放入两块墓砖。上面写有死者姓名、出身郡县、刑罚名称,例如“南阳宛、髡钳、陈便、永初元年五月廿五日物故死在此下”。是说带铁枷锁、受剃头髡刑的南阳郡宛县出身的刑徒陈便,于107年埋葬于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153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