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莽篡夺汉王朝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5-21 16:30:25 0

意欲保汉的王政君

居延汉简等汉简中可以见到庶民女性的名字。一个字的名很多,两个字的名也能见到。尤其喜欢使用“弟(妹的意思)”、“足”、“君”、“待”、“南”、“女”、“宪”;二字则多见“女足”、“君来”、“君至”、“王女”、“自予”。其中甚至有“恶女”这样的名字。

王莽篡夺汉王朝

143 元后陵 元帝皇后王政君的陵墓。王政君曾一直抵制侄儿王莽篡夺汉王朝的野心

在细君、王昭君之外,还有一位以“君”为名的女性,也牵动了西汉后期的政治。她就是王政君。王政君家有四姐妹:长女君侠、次女政君、三女君力、四女君弟,与男子一样同辈分之间共用“君”字。王莽,字“巨君”,可见男子也使用“君”字。细君、王昭君出嫁匈奴,政君则十八岁入后宫,成为皇后。侍奉过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四代皇帝,直至八十四岁之前的六十余年间,她都身处西汉末年的政治中枢。虽说没有王政君,就没有其侄儿王莽,但并不是说二人是携手合作的关系。王政君始终是要捍卫汉王朝,王莽则是准备向汉王朝夺权的。这二位相差二十六岁的姑姑与侄儿间的斗争,左右着西汉王朝的方向。

王政君的故乡是魏郡元成县委粟里,位于下游的黄河之滨。近旁曾经有过名为“沙麓”的山冈,顾名思义是一座由黄河泥沙堆积而成的沙丘。春秋时期这座沙丘崩塌时,有预言称此地将会有“圣女”出现。元帝即位时,王政君二十四岁成为皇后。元帝死后,她儿子成帝时她被称为皇太后,年四十。其后,哀帝、平帝时她作为太皇太后支持着皇帝。到了九岁即位的平帝与后来孺子时期,她已年逾七十还亲自下发诏敕。尽管是女性下诏,亦自称为“朕”。

王政君的兄弟也身居高位。长兄王凤增封五千户,被授予大将军领尚书事官职。外戚以大司马大将军居军事最高职位,而且兼掌尚书参与国政的独裁权力开始于西汉昭帝时的霍光。王凤以舅父掌握着政治实权。

近年发现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向全国发布的四时月令。元始五年(公元5)平帝去世,两岁的孺子(刘婴)即位,以安汉公王莽为摄皇帝。四时月令不是写于木简,而是写在灰墙上向民众传达的。实物发现于敦煌悬泉置。这一文字资料的确极为珍贵。共五十条,根据季节的不同诏条数有增有减,六月、十二月仅仅一条,一月有十一条,可知是从整部月令中经过取舍,选择出的一部分。由于元始五年(公元5)这一年气候不调,特意选择了这五十条。诏条最后的附记中记述了安汉公、太傅、大司马王莽下此诏书的经过。实际上,此时的王政君已经不再过问王莽的所作所为了。

王莽当“假皇帝”的策略

元寿二年(前1),西汉哀帝仅仅在位六年,二十五岁夭折。这次机会使王莽得以回到政治的前台。王莽是以大司马领尚书事居于政治中枢的。哀帝死后,作为继承人选中了他的从弟中山孝王刘兴的儿子刘衎,仅九岁,所以实际政治归王政君与王莽掌控。此时王莽号称“安汉公”,的确是取其安定汉王室之意,一面扶植幼年刘氏皇帝,一面经营自身地位。虽说是偶然,平帝元始元年正如“元始”名称所示,恰好是公元一年。

王莽是以自身比拟伊尹、周公。伊尹辅佐殷王、周公辅佐周王,被称为“阿衡”、“太宰”。伊尹为取得汤王的重视,以鼎、俎烹饪,用加调料的例子讲述王道。汤王死后,嫡孙太甲继位,愚蠢而暴虐,伊尹将其流放三年,自己代行政治。周公旦乃武王弟,作为幼小成王的叔父,执政七年。王莽合二者称谓为“宰衡”,进而实行了流放皇帝、取代幼主、摄行政治的步骤。

“摄行”就是代为执行的意思。伊尹、周公都是由于君主蒙昧、幼小而代行政治。但“摄行”是有期限的,三年、七年过后,又归还了王位。王莽在十四岁的平帝死后,选择了恰如周成王的两岁的孺子婴,拥立为太子。孺子成人之后,本应该交还政权。

当时,王莽巧妙地利用了“谶纬”这种预言,实行了不借民意而借天意的策略。武功县长孟通在挖井时得一上圆下方形白石,上面有朱砂题字曰“安汉公(王)莽为皇帝”。此事不是传到王莽那里,而是先传到王政君的耳朵里,她斥责此为欺天下之物。在王政君的压力之下,下诏天下将“为皇帝”被解释为“摄行皇帝之事”。这总算是对王莽的一种抵制。“为”字既可以读作“成为”,也可以读作“为了”。解释为“为了皇帝”就不是成为皇帝了。王莽也因此首先称“假皇帝”而实行了摄政。所谓“假皇帝”就是“临时皇帝”,即近似“皇帝”。让臣下称其为“摄皇帝”,说到底是皇帝汉室的辅佐者。没有当上皇帝,而是代替幼小皇太子执行统治。这一年改元为“居摄”元年(公元6)。由于没有皇帝,所以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代为皇帝下诏。

西汉至新禅让的闹剧

接下来出现了一位齐郡临淄人辛当梦见过的、叫做“翁”的天公使者。他传达了上帝旨意:汉的火德衰微,天命殆尽,安汉公应当成为真天子。又有名叫哀章的人做了两个铜箱子,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说其中有赤帝之子汉高皇帝所书谁应该成为真天子的内容。哀章于黄昏时分身穿天子服装,扮成高庙神灵的样子。王莽拜受铜匮。王莽通过这种以《周礼》、谶纬为理论武器的方式,举行了皇帝即位仪式,取“新都侯(南阳郡新野县都乡)的“新”为国号,改元始建国元年(公元9)。他亲自执幼小孺子之手,流泪抽泣曰:“如今,我独自受到来自皇天威命的迫使,并不得意!”接着,让孺子从殿上下来,向他北面称臣,揭开了禅让剧的帷幕。

西汉朝向新朝的王朝交替被认为是一种“禅让”。中国王朝的交替从来就有着武力行为的“放伐”,与非武力行为的“禅让”两种形式。夏、商、周、秦、汉(西汉)之间连续的王朝交替都采取了武力革命(天命革新之意),王莽首次以禅让形式成功实现了王朝的交替。作为外戚,一方面不间断地保持了与西汉刘氏王室的结合关系,一方面由安汉公假皇帝,进而成为真皇帝,巧妙地通过非武力形式完成了王朝的交替。“假”与“真”的称呼本不是用于皇帝的。汉王刘邦时期,萧何为丞相,曹参为假左丞相。秦曾经以“左”为上,但汉则相反以“右”为上。萧何为右丞相,是真丞相;曹参为左丞相,是假丞相。战乱时期,左丞相曹参只是名义上的丞相。王莽为假皇帝时,孺子为真皇帝。为了从假皇帝变为真皇帝,所以必须使真皇帝禅让。

王莽在暗中坚决地镇压了反对势力。居摄元年(公元6)安众侯刘崇等作为刘氏一族,以百余人攻打南阳宛而失败。翌年,东郡太守翟义拥立叫做刘信的人物为天子,发动了针对假皇帝王莽的十万人反乱,被镇压。翟义提出了激烈的口号:“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平帝是否死于鸩毒(浸泡毒鸟鸩羽的毒酒),当然很难确认。《汉书·平帝纪》仅记载“帝崩于未央宫”,翟义所言不知有何根据。

传国之玺:正统继承者的证明

王莽被说成与秦始皇一样有着豺狼般的嗓音。这种说法来自于形容秦始皇豺声而虎狼之心的表达。王莽身高七尺七寸(约一百七十七厘米),不是特别高。不过,他以虎一般的大嘴呼喊、自信地凝视人时,对人有一种威迫感。

高祖刘邦从秦王子婴那里接受了秦始皇的玺印,后来在汉代皇帝中代代相传,称为“传国之玺”。哀帝之后,因为孺子尚未即位,所以收藏于长乐宫中。

王莽篡夺汉王朝

144 皇帝信玺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一般政务用皇帝行玺,对诸侯王用皇帝之玺,军事事务用皇帝信玺

汉代皇帝有七个玉印:官吏的印称为“印”或“章”,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称为“玺”。七印之中有三个是刻有“皇帝”字样的玺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有三个是刻有“天子”字样的玺印(“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另一个是“传国之玺”。皇帝即位时,在先帝的棺前,或高祖庙前接受“传国之玺”,以表示自己是正统继承人。

皇帝玺印用于国内政务各端(行玺)、对诸侯王(之玺)、军事;天子玺印用于外交(行玺)、天地祭祀(之玺)、军事(行玺)。王莽的目标是秦汉以来代代继承的“传国之玺”。认为只要正当地得到“传国之玺”,皇帝与天子玺自然会到手。

但是,姑母太后王政君掌管“传国之玺”,拒绝交出。她气势汹汹地斥责了侄儿王莽:“我一族蒙汉家之力而富贵,无以报恩,还要乘机夺取其国。如此人渣,狗猪不食其余。我乃汉家老寡妇,欲与此玺一起埋葬,必不可得!”作为女性语言,上面这些话可谓痛骂。王政君最终还是不得已,将汉传国玺,投之于地,最终归于王莽之手。

王莽执意要姑母王政君与汉划清界限,拆毁了元帝庙,改称王政君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王政君八十四岁死去,被合葬于元帝渭陵。说是合葬,只是将坟丘并排而葬。今天,在175米见方的渭陵西北,邻接着90米见方的元后陵。王莽无论如何希望使姑母与汉皇帝割断关系,甚至在两陵之间设计了一道沟,可见其用心执著。

秦始皇、武帝与王莽的共同点

2001年在长安城桂宫宫殿区西北角、雍门附近的四号遗址,发现一枚玉牒(玉牌)的残片。是仅长13.8厘米、宽9.4厘米、厚2.7厘米的小型物。残留的二十九字中可见“万岁壱纪”(壱,同“壹”,“一纪”为五百年大变,三纪为一千五百年)、“作民父母”、“退佞(侫为佞之误)人奸轨”、“延寿,长壮不老”、“封亶泰山,新室昌”等残字。从末尾“新室昌”可知这是王莽新王朝的玉牒,为泰山封禅所制。王莽也希望继秦始皇、汉武帝之后,封禅泰山。由此可见这位意欲从外戚变为皇帝的人物的历史。

后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祭祀天地时,有祝文曰:“天地之神,将黎元(人民)嘱托刘秀,为人父母,秀不敢当。”其中亦有“为人父母”一句。所以王莽玉牒残字的原文也应该是天地之神承认王莽作为地上人民父母、进行统治之意。光武帝的祝文在表示谦虚之后,曰:“人称‘王莽篡夺皇位,秀发奋而兴义兵,诛杀乱贼,平定天下,海内人人蒙其恩。上乘天之心,下受元元(人民)仰慕’。”

作为刘秀打倒对象的王莽所提出的“退佞人奸轨”,是赞扬屏退佞人奸轨(政治混乱者)建立新王朝文章的残字。玉牒中的“延寿,长壮不老”是祈求个人延年益寿的。一边祈祷人的长寿,一边通过泰山封禅祈求新室的繁荣,祈愿个人、国家的永存。

王莽篡夺汉王朝

145 王莽玉牒的残片(长安城桂宫内4号宫殿遗址出土) 从末尾新室昌”可知是王莽为泰山封禅所制(《考古》2002年第1期)

王莽建立了夹在东西汉刘氏王朝之间仅仅十五年(公元9—23年)的王朝。作为西汉末外戚势力,通过禅让实现王朝交替,成为皇帝。他希望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去泰山封禅并非不可思议。然而,迄今未见王莽实际去过泰山封禅的记载。王朝交替的混乱告一段落之后,他改元天凤元年(公元14),虽有巡行东方的意志,但没能成行。实际上举行过泰山封禅的,是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此后至唐代无人封禅,然后是唐高宗、玄宗以及宋真宗又继续进行。并不是所有皇帝都去泰山封禅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1529.html

上一篇:出土文书所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