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从沉睡中苏醒的古代木简

敦煌汉简的记录

敦煌郡设置于武帝后元元年(前88,一说:元鼎六年〈前111〉),即武帝死的前一年,他晚年的最后时期。匈奴势力被排挤出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最西端得以设置大规模的绿洲据点。说到敦煌地名的由来:“敦”,大也;“煌”,盛也。这的确是一座向西域显示汉王朝威严的都市。汉在敦煌设置了六个县,敦煌郡人口在西汉末为38,335人。这是一片为沙漠所环抱的巨大绿洲。

在敦煌有阳关、玉门关两所关卡。出自山岳地带向北流淌的小型河流,在平原地区广泛分散形成了敦煌绿洲。沙鸣山、莫高窟千佛洞处于靠近山岳的地方。再往西是阳关,这里今天依然可见到汉代的烽火台遗址。而从敦煌向北十公里、横穿沙漠的话,可见疏勒河向东西方向流淌,那里有汉代万里长城和玉门关遗址。玉门关是通往北方的门户。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敦煌的两个关卡尚未建立。他是从陇西郡的萧关出发的。敦煌莫高窟第323窟所描绘的唐代“张骞出使西域”图(参见图106)中宛若从敦煌出关的样子,画得并不正确。

从沉睡中苏醒的古代木简

135 秦汉长城图

最初在敦煌沙漠发现木简的是奥利尔·斯坦因。1906年至1908年的第二次探险来到敦煌时,他发现了708(或704)枚木简,1913年至1915年的第三次探险时,发现了166枚。实物现存大英博物馆,沙畹、马伯乐、罗振玉、王国维、劳榦、迈克尔·鲁惟一、大庭脩等学者都对这批简进行过释读和研究。后来,1979年在马圈湾烽火台遗址又发现木简一千二百余枚。

1990年至1992年又从悬泉置的邮驿遗址的灰坑里发现二万三千枚庞大数量的木简。此前敦煌木简一直停留在一千枚左右,而不及居延出土的汉简,至此一下子接近了居延汉简的数量。敦煌悬泉置汉简的特征并不仅在于其数量。与长城沿线城塞历来出土的汉简不同,这批驿传设施出土的木简,当然在内容上有其不同之处。在驿传线上遗留下来的木简,是汉与西域的外交记录。

敦煌作为与西域交通的门户,实际的活跃期是在武帝之后。敦煌通往西域的道路,有沿南山(昆仑山脉)以北的南道,也有沿北山(天山山脉)以南的北道两条。即所谓的西域南道与北道。

以天山山脉为中心来看的话,相对于天山北麓的草原之路而言,这两条道都位于天山南麓。从南道东端数起,顺序有鄯善(楼兰)、且末、精绝(尼雅)、于阗(和田)、莎车(叶尔羌)等城市;在北道,由东开始依次为:车师前国(交河)、渠犁、乌垒、龟兹(库车)、温宿、姑墨、疏勒(喀什葛尔)等。此外,还有一些离开道路的绿洲,以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绿洲,数量在三十六国或五十国左右。这些可以知道名字的绿洲城市,大多分散在沙漠中距离湖泊、水源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近者相互间不足五十公里。

绿洲国家的生活方式

绿洲之间是沙漠,骑骆驼相互往来。城市就是国,其规模小的有一千多人口的且末、戎卢、渠犁,两千多人口的蒲类、渠勒、尉头,三千多人口的精绝等国。在绿洲超过一万人口的就算大国了。鄯善一万四千,莎车一万六千,疏勒一万八千,于阗一万九千,姑墨二万四千,焉耆三万二千,龟兹八万一千。同是西域,越过帕米尔高原的西方则很不同:大宛三十万、大月氏四十万、康居六十万、乌孙六十三万人。隶属大宛等国的城市有七十余座,在康居以春秋的王城为中心:向北行九千一百余里是夏的王城,向南骑马跑七天是冬的王城。都是由多个绿洲组成的国家。

大小各异的绿洲各自探索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且末的士兵仅仅三百二十人,精绝不过五百人。龟兹这一等级的国家有二万一千人的兵力。多数国家无法单独与汉抗争。尤其是那些位于交通要道的国家,独立自主是很危险的。他们的生存方式要么追随匈奴,要么追随汉这样的大国,或者相互间酝酿横向联合。与汉朝缔结外交关系的话,须向汉朝派遣王族、贵人为使者进贡,并且派遣王子作为质子。相反,作为回礼得到印绶以及黄金、丝绸等赏赐品而归国。

王族、贵人使者的一行中也夹杂有商人,好处在于可以与汉朝做贸易。由于使者往来的路上有危险,所以归国时有汉的使者同行保护。汉为了维系与西域诸国的外交往来,确保南北道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负责支给隶属国使节的口粮,还要应对他们出兵的要求。况且汉朝本身也要确保轮台、渠犁屯田士兵的军粮,还要让对方派出做向导的翻译人员。西域没有一种全域通用的语言,需要有能够讲汉语和西域诸国语言的翻译。因此在各国设置了“译长”。就汉朝来说经营西域固然是个负担,但让西域隶属于己的政治意义又十分重大。

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乌垒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距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由此迎来西汉统治西域的重要转换期。长官称西域都护,可以从敦煌以西的这个据点控制西域。“都”为统辖之意;“护”为守护的意思。郑吉是第一任西域都护。在敦煌悬泉置出土了廷尉寄给西域都护的“西书”(从西方送来的文书)通过驿站收发的记录。还有命令甘延寿在敦煌郡迎接西域天马的诏书。

从沉睡中苏醒的古代木简

136 西域绿洲城市图

往来于东西的外交使节提供饭食的记录中,有鄯善(旧称楼兰)王的使者,派往大宛的汉使者,大月氏、乌孙的使者。一次由汉使者带回来的疏勒国王子所赠的三头骆驼累得不能行走了。对此事进行调查的文件也已经发现。还发现了一份有关大宛贵人乌莫塞献上的一头骆驼死于悬泉置的记录。还有一份允许乌孙、莎车王四名使者、十七个贵人献上的六头骆驼,康居王、姑墨王献上的骆驼入关的记录。骆驼在西域对汉外交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东西往来的交通工具,也是献给汉朝的十分重要的贡品。也许是考虑到了减轻运输途中喂养的工作量,所以献上的数量不多,因为献上数头之后在长安饲养繁殖应该更为合算吧。另外,护送于阗王一行一千零七十四人的使者通过这里的记录、护送精绝王诸国客人四百七十人的记录都很有价值。还有一份文书记录了收发西域都护寄给卫尉属官紧急书信的内容。

纸未发明以前的书籍

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图书,都是西方书籍样式。即将纸页从中间一折两面重合起来,在书脊涂上糨糊制成的那种书籍。但是到图书馆的书库去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不同形式的书籍。所谓的“和书”,“汉籍”与西方书籍相反,纸页是向外侧折叠重合、然后用线缀合的,又称线装书。这是从中国传来的书籍形式。然而,这些都是用纸张装订的书籍,其实从书籍的历史来看的话,还有更早的书籍,在纸发明、普及之前的书籍是用线绳将木简或竹简编联制成的。

1985年9月笔者曾到过甘肃省的敦煌。这里的沙漠之中浮现着绿洲城市,当飞机降落时可以从飞机上看到:沙漠的白沙与街道的绿树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年降雨量仅十几毫米的极度干燥地区,南面祁连山脉的雪水就是生命的源泉。仅在泉水附近或河畔地区才能形成聚落。一旦水源干涸,人们就不得不为了寻水而举家迁徙。

从敦煌出发乘越野车横穿沙漠,到达汉代玉门关遗址。夯筑的关卡土墙遗址保存至今。由此出关就是西域的世界,就中原汉族人而言这是最后的要塞。他们憧憬的和田玉就是由此关卡进口的,所以叫做“玉门关”。北边很近处,汉长城在沙漠上直线延伸出去。与在北京见惯的明代砖长城不同,这里是以土层与苇秆层交互层垒而成的素朴的古代长城,是防范北方游牧民匈奴入侵的防卫设施。这里一旦拂去沙土,你会发现数不尽的古代图书和木简。

消失在沙尘中的民众得以复活

1941年12月25日日本军占领香港的前一年,1930年在敦煌东北的额济纳河流域发现的万余枚木简,为了逃避战火被运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由于这里原是对匈奴最前线基地的居延城,所以称这批简为居延汉简,是与敦煌汉简比肩的重要的汉代木简文书。台湾学者后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得到一份外交文书。这是一份将十四箱木简作为贵重书籍寄存于此的重要证明信。直至1965年的二十五年中,一直没有开封地保存在那里。从近两千年沉睡中醒来的古代木简,这次又睡进了外国的图书馆。

回到台湾的居延木简在中研院台湾研究者手中,得到了科学的研究。木札上墨写的文字多有退色、难以辨认之处,近年研究者们成功地利用红外线成像仪予以了用肉眼或放大镜所无法做到的解读。他们还将木简文字与画像输入电脑,以便自由地进行检索。

中国古代史研究仅凭文献并非不能进行,研究秦汉史的话如果仔细地阅读《史记》、《汉书》就可以写出大量的论文。问题是这些由国家正式编纂的所谓史料,由于是按照一定目的编辑的,所以有许多删节的地方。王朝内部权力之争是由正统地位一方予以记录的,对于民众反乱也是从讨伐逆臣的角度进行评价的。

从沉睡中苏醒的古代木简

137 敦煌悬泉汉简

在木简中可以见到许多民众的名字。虽说文书本身是政府机关的文件,但毕竟由于没有经过史书的过滤,所以能够活生生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气氛。那些出于边境防卫被征发的民众的生活在木简上都有着具体的反映。一枚木简经红外线成像仪扫描之后,一直无法释读的士兵生活浮现而出。现代技术就这样使得那些消失在沙尘中的民众得以复活。

执掌地方政治的循吏与酷吏

另一方面从木简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内地地方郡太守的评价。从中央派往地方者,如果三年赴任期内有成绩的话,就将得到评价。他们之中既有被民众认为宽厚、清廉而受到仰慕的官吏,也有以严厉统治著称者。处于两个极端的循吏与酷吏掌管着汉代的地方政治。

颍川太守黄霸因其任职地方人口增长,多出孝子、贞妇,没有重大犯罪而荣获天下第一的评价。他先后在任八年。南阳太守召信臣亲赴阡陌(耕地中东西向的田间小道),指导农业。在郡内开水源引水,建水闸、堤防数十处,灌溉农田三万顷。为了防止水争,他还独创性地将均水契约刻石立于田埂。官吏、农民甚至称其为“召父”,可见其受到爱戴的程度。元帝末年他升任少府高官之后,废止了黄门艺人和太官的温室蔬菜栽培,由此节约了宫廷费用数千万钱,在中央政府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酷吏中有一位东海郡下邳县出身的严延年。这是一位曾在霍光拥立宣帝时直截了当地提出过异议的人物。他曾出任涿郡太守。此地的大姓(豪族)西高氏、东高氏的势力极强,当地人称“宁可背叛二千石(郡太守),不能背叛豪族大家”。当地宾客做盗贼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一旦受到官吏追捕就逃至高府。严延年到任之后,情况发生变化。他令掾史赵绣调查高氏,掌握了其死罪的证据。赵绣起草了轻重两份弹劾报告藏于怀中,看着严延年脸色递上了那份轻的,严延年事先已经掌握了情况,让他从怀中掏出了那份从重处罚的报告。当日审判,次日清晨在市场处以死刑。诛杀两高氏各有数十人,郡中百姓无不震恐。

循吏黄霸与酷吏严延年所在的颍川与河南出乎意外地互相比邻。严延年对黄霸所受褒奖甚为不满。从东海郡老家来探访严延年的母亲,偶然见到处罚的刑场十分吃惊,认为他过于残酷。倒是严母因其贤母形象受到称赞,严延年兄弟五人都做了大官,人们称呼严母为“万石严妪”,称赞她养育了五位二千石太守。就在东海郡发现了相关内容的贵重文书。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1527.html

下一篇:出土文书所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