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简明正史——李梦阳 归有光 袁宏道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23 13:26:20 0


李梦阳(1473—1530) 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原是庆阳(今属甘肃)人,后徙居河南扶沟。弘治六年(1493)考中陕西乡试第一名。第二年成为进士,任户部主事。后来升为郎中。因得罪了权势,曾被诬陷下狱,后释放。

弘治十八年(1505)应诏上书,陈述现实状况中所存在的“二病”、“三害”、“六渐”问题,牵涉到寿宁侯张鹤龄,又受到陷害,被关入锦衣狱。后来虽被释放,却被削夺了俸禄。而张鹤龄仍想陷害他,由于孝宗的诏命,才得免。

孝宗死后,武宗即位。刘瑾等八个宦官(“八虎”)专权。尚书韩文和僚属谈起这些事,不禁哭泣起来。李梦阳认为哭泣毫不解决问题,他劝说韩文率领大臣们去伏阙谏诤。韩文嘱托他起草奏章,他承担了。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相互商量的事被泄漏出去,韩文等都被斥逐。刘瑾极恨他们,就矫旨把李梦阳贬谪为山西布政司属吏,然后勒令退休。接着,又搜集了一些无关的事,把他关入牢狱,准备把他杀掉。幸而得到友人的帮助,通了关节,才免于一死。

刘瑾被诛后,李梦阳被起用担任原来的官职。接着升为江西提学副使。他和总督陈金发生矛盾,又因自己不愿拜见巡按御史,还发动生员不去拜见,而受到御史江万实的怨恨。当时参政吴廷举和李梦阳也有隔阂,就上疏弹劾他,于是他又被关入牢狱。生员一万多人为他鸣冤,也没有效果,最后他被遣返回家闲居。

宁王朱宸濠曾慕李梦阳之名,请他撰写过一篇《阳春书院记》。这时宁王造反被平息,御史周宣便以这件事为依据,弹劾李梦阳是朱宸濠的同党,于是他又被逮捕了。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尽力设法营救,命被保住了,但是被削去了官职。嘉靖九年(1530),李梦阳去世,年五十八岁。

李梦阳以文学著名。他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极为不满,认为这些文章华而不实。于是他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当时与他的见解相同的,尚有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称十才子。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又被称为七才子。由于在他们之后,还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七子,文学上的见解与李梦阳等七人相同,为了区别,于是李梦阳七人被称为前七子,李攀龙七人被称为后七子,李梦阳是前七子的首领之一。吴人黄省曾、越人周祚仰慕他的名气,千里写信给他,情愿做他的学生。

李梦阳等人认为,秦汉散文是文章的顶峰。所以,他们倡导不读汉魏以后的书。李梦阳就曾这样说过:“学不师古,苦心无益。”于是在他们的宣扬下竟形成了一股复古的文学思潮。他们自己所写的文章,也往往故作艰深,佶屈聱牙,十分难读。因而在散文写作方面,他们并没有取得多少成就。

李梦阳对诗歌别有见解,他曾对自己所写的诗有过自我批评,认为不过是文人学士的韵言罢了,比不上民间流行的诗歌,富于感情,工于比兴。他对民歌的文学价值如此肯定,是十分可贵的。他自己所写的诗,摹拟唐人而流于一般化,不过其中也有抚事感时、不满弊政的作品,而且风格粗豪。如《士兵行》、《戏作放歌寄别吴子》等,也是可以一读的。

归有光(1507—1571) 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他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就读通五经、三史。但是,嘉靖十九年(1540)归有光考中举人后,多次参加礼部试都没有成功。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读书讲学。当时弟子常达数百人。人们称他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而这时他已近六十岁了。他先被任命为长兴知县,后来被降调为顺德通判。而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对他十分了解,就在隆庆四年(1570)援引他为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修撰《世宗实录》。第二年,他于任所去世,年六十五岁。

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他性情淳厚,所写的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常常是寥寥几笔,即把情态刻画得十分逼真,其间所表露出的情意令人感动。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即是其代表作品。王锡爵为他撰写墓志铭,其中说到他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十分中肯。

归有光虽然并非以诗著名,但所写的诗,风格与散文类似,不刻意求工,却清淳宜人。其中如《海上纪事诗》所写:“二百年来只养兵,不教一骑出围城。民兵杀尽州官走,又下民间点壮丁。”“大盗睢盱满国中,伊川久已化为戎。生民膏血供豺虎,莫怪夷兵烧海红。”他所表露出的对封建统治者的指责,对苦难百姓的同情,是值得赞许的。

归有光生活的年代,明代文学正当复古思潮盛行之时,前七子余波未息,后七子又在影响文坛。当时也已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如王慎中提出,“为文要学习古人,但是最后还是要归于自为其言”。唐顺之进一步提出,为文要“直据胸臆,信手写出”,要有“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归有光反对复古派文学的表现,更是毕露锋芒。

当时后七子的领袖人物王世贞,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地位显赫,主盟文坛,声势极盛。归有光以在地方上设帐讲学的一介老儒,居然起而与他对抗,以决裂的态度表示:“余好为古文辞,然不与世之古文者合。”他反对七子“惟追章琢句,模拟剽窃淫哇浮艳之为工”,指责他们“自谓欲追秦汉,然不过剽窃齐梁之余”,在文坛上形成不良风气,难辞其咎。归有光甚至直接与王世贞交锋,在所写的《项思尧文集序》中,把王世贞说成是被人捧为“巨子”的“妄庸人”,还曾借引韩愈的诗句讥刺后七子这些人的活动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王世贞知道后说:“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归有光又进一步说:“唯庸故妄,未有妄而不庸者也。”由于归有光在文学上的成就,王世贞后来写《归太仆象赞》,不禁道:“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对归有光十分推重,对自己盲目崇古也流露出一定程度的愧悔和哀伤。

归有光反对复古派,实质上不过是主张“变秦汉为唐宋”。因而在文学史上,他与王慎中、唐顺之以及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他撰有《震川文集》三十卷,别集十卷。

袁宏道(1568—1610) 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兄宗道、弟中道俱有才名,并称为“三袁”,同为公安派的创始人,而袁宏道名声最著。袁宏道十六岁时即曾结社,成为社中的领袖人物,所写的诗歌、古文名噪一时。万历二十年(1592),袁宏道考中进士,后来任吴县知县,但不久即解官而去。后被起用为顺天教授、国子助教、礼部主事,都借病辞职。以后,袁宏道又被起用,曾擢升为吏部验封主事、考功员外郎等,仍因病辞官回乡。他撰有《袁中郎全集》。袁宗道于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考取第一名,历任编修、右庶子;撰有《白苏斋集》。袁中道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吏部郎中;死在任所,撰有《珂雪斋集》。

三袁都曾受业于李贽,深受李贽进步思想的影响。李贽并非以文学著名,然而所写的诗文都能独出机杼;在文学理论上主张“童心说”,认为天下最好的文章都发自“童心”。他所讲的“童心”,即是人的“真心”。他又曾认为:“诗文的发展变化,从先秦以来,到了六朝,再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等等,这些都是古今最好的作品,不可用时间先后来评论它们的优劣。”李贽的这些见解,三袁接受后加以发扬,在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袁认为文学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盲目拟古,更不应受古人的束缚。如果今人为文,一字一句都要摹仿古文,那是极不相宜的。袁宏道说:“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承袭古人语言的陈迹,盲目地拟古,就好像处在严冬而穿着夏天的葛衣一样。”他曾针对着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反驳他们道:“你们说文章应以秦汉为准,秦汉人何尝字字学着六经?你们说诗应以盛唐为准,盛唐人何尝字字学着汉魏?如果秦汉人死学六经,难道还有秦汉人的文章?如果盛唐人死学汉魏,难道还有盛唐的诗歌?”他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古不可优,后不可劣”,不应该有贵古贱今的态度。

三袁认为文学应该抒发真情实感,而且不受古代格调、前人陈迹的束缚,充分发挥各人的创作个性。而当时的文坛,由于受到前、后七子复古主张的恶劣影响,剽袭模拟之风盛行。袁宏道厌恶地指出:“他们中水平高一点的,为格套所束缚,如剪了翅膀的鸟,欲飞不得;水平低下的,剽窃模拟,像老太婆抹了粉。”他甚至用“粪里嚼渣,顺口接屁”来嘲笑对古人的一味依傍。至于三袁自己的创作实践,袁宏道为其弟的诗集作序时曾如此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独抒性灵的特征之一是强调新奇,袁宏道认为:“文章新奇,没有一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这就是真的新奇。”

三袁对民间通俗文学比较重视。袁宏道认为,民间通俗文学“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和常人的喜怒哀乐、嗜好情欲相沟通,所以值得喜爱”。他把《金瓶梅》看作远在枚乘的《七发》之上,认为《水浒传》、《金瓶梅》是经典作品。对当时流行的曲调《银柳丝》、《挂针儿》等等,都极为推崇。他从肯定民间通俗文学的成就,而抨击复古派的陈陈相因。他说:“世道既变,文章跟着起变化,现在的不必摹仿古代的,也是时势如此。”

三袁的诗文,大多是寄情山水、师友赠答、抒发个人感慨之作,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问题的篇章较少。袁宏道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艺术方面。如《满井游记》、《虎丘》、《晚游六桥待月记》等等,都写得轻灵自然,隽秀生动。他的诗作《逋赋谣》反映出东南地区农民负担的沉重,《猛虎行》叙述了万历年间矿税对人民的祸害。三袁的作品曾受到清代正统派文人的诋毁,甚至曾被清廷一度列为禁书。

评:李梦阳是明代文学家。以他和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在反对台阁体文风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他们盲目尊古,公然主张文学创作以模拟为上乘,也就扼杀了文学发展的生机。而李梦阳既竭力主张复古,却又充分肯定民歌价值,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他文学思想的复杂之处。

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后人誉为明代第一大家。他反对复古派呆板摹拟甚至抄袭秦汉,虽然局限于形式方面,然而对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袁为公安人,故把他们在文学上所形成的流派称为公安派。他们倡导“性灵”,竭力反对复古拟古,确曾使明代文风为之一变。然而他们未能注意与现实相结合,而过分强调“韵”和“趣”,有些作品还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因而有消极之处。继他们之后反对复古派的有竟陵派的钟惺、谭元春等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77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