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简明正史——李定国 郑成功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23 13:26:09 0


李定国(1621—1662) 字宁宇,陕西榆林(一说延安)人,十岁时被张献忠农民军所获,张献忠将他收为养子。李定国在农民军中屡立战功,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封他为安西将军。

清顺治三年(1646)冬,张献忠于西充为清军所败而阵亡,李定国与平东将军孙可望、抚南将军刘文秀、定北将军艾能奇等率领大西农民军撤向川南,攻克重庆,杀死明朝守将曾英。第二年初攻占遵义,接着由此入黔攻克贵阳。这时,云南土司沙定洲反抗明世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省城被占,沐天波逃奔永昌。听到孙可望、李定国所率农民军入黔,即派人到贵阳要求农民军入滇平乱。农民军即由贵州进入云南,平服了沙定洲的变乱,克复了省城昆明。从此,大西农民军就与明朝在云南的地方政府建立了共事关系,开始了联明抗清的新时期。

大西军自张献忠牺牲后,一直以孙可望为首领,在占领云南后,大家也都尊孙可望为主帅。孙可望把明朝的永历帝桂王迎至贵州安隆。云南局势稳定后,永历六年(1652)三月,孙可望派两路大军进攻清军,一路为刘文秀率部进军四川,一路为李定国率部进军湖南、广西。刘文秀一路,最初取得一些胜利,接连攻取重庆和叙州,但进至保宁,被清军所败,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得退回贵州。

李定国一路取得辉煌战绩。永历六年四月克黎平,五月又攻克了沅州、靖州、武冈和宝庆。七月攻取桂林,清坐镇桂林的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死。李定国“兵出凡七月,复郡十六、州二,辟地将三千里,军声大振”。这年十一月,李定国又于衡州击毙清亲王尼堪。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接着,李定国率军由广西进入广东,直达肇庆,攻克高州(今茂名市)、廉州(今合浦县)和雷州(今雷州市)等地。这时,郑成功所部在闽浙一带打击清军。郑、李之间,互相信使往还,联络抗清大事。李定国的这一系列胜利,却遭到孙可望的猜忌与嫉妒,怕李定国势力的发展威胁自己主帅的地位,阴谋削夺其兵权。正当李定国与清军鏖战时,竟“三昼夜书七至”,要他到武冈去议事。在孙可望的种种牵制下,而清朝又不断增派援军,李定国遂于永历九年(1655)撤回南宁。

李定国退保南宁后,孙可望公然派军前来袭击。李定国击败孙可望部后,兼程疾进,于永历十年(1656)正月到达安隆,拥戴永历帝桂王到自己营中,接着又进入云南省城昆明。这使孙可望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势,对李定国就更加嫉恨。

李定国为了解释与孙可望之间的嫌怨,把孙可望住在云南的眷属和财产送回贵州。但孙可望因妻子已归,于永历十一年(1657)九月,亲自率军,号称十万,向云南进攻,到曲靖被李定国、刘文秀击败,逃回贵州。李定国在击败孙可望后,没有听信部将的建议直取贵州,却在暂时取得胜利的面前停顿下来。孙可望败归贵州后,完全背叛“联明抗清”的盟誓,投降了清朝,详细报告了云南方面的军事部署。

永历十二年(1658)春,清军三路出兵进入贵州,接着迅速向云南进军,李定国所部连遭失败,只好后撤到昆明。此时省城内人心惶惶,李定国感到难以防守,只得弃城随桂王向西撤退。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三日,吴三桂等率清军进入昆明,接着清兵继续向滇西追击。李定国让桂王西撤腾越,自己则在潞江以西二十里的磨盘山设伏。但因叛徒告密,设伏不成,终于被清军打败,桂王逃到缅甸境内。

永历十五年(1661)春,吴三桂所派的一支清军到达猛卯,七月缅甸王设置了咒水事件的骗局杀害了桂王的大臣们。十二月清兵至缅甸京城附近,缅甸方面即将桂王及其眷属送交清军。永历十六年(1662)三月桂王一行被带到昆明,四月被杀害。五月,李定国到孟腊,患病,得知桂王被杀,“恸哭发丧”。病重时对其子及部将留下遗嘱:“宁死荒外,毋降也。”六月二十七日逝世,年四十二岁。

郑成功(1624—1662) 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小名福崧,福建省南安县石井村人。父亲郑芝龙,母亲是日本人田川翁子。郑成功于天启四年(1624)出生在日本。郑芝龙开始时在日本经商,后转到台湾,从事海上贸易,并聚集了一批武装力量。崇祯元年(1628)郑芝龙受明朝招抚,任为总兵官。

郑成功出生后,一直和母亲一起住在日本,七岁时回到福建家乡读书,十五岁考中秀才。郑成功二十一岁时,弘光元年(1645)清兵南下,五月二十二日攻破南京,福王被俘。福建郑芝龙等人便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郑成功深得唐王的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故被人们称为“国姓爷”。隆武二年(1646)九月,清兵攻入福建泉州后,以闽粤总督诱降郑芝龙。郑芝龙大喜,招郑成功计议降清事宜。郑成功以“父教以忠,不闻以贰(有二心)”相规劝。郑芝龙不听,自安平奉表投降清军。郑成功拒降,“不受诏,不剃头,其意如山”。他悲歌慷慨,“携所著儒巾蓝衫赴文庙(孔子庙)哭焚之,四拜先师仰天曰:‘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为所用。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之。’高揖而去”。郑成功哭焚儒服,表示了弃文从武,抗敌救国的决心。同年十二月,他与好友陈辉、张进、施琅、施宣、陈霸、洪旭等九十余人,乘舟到广东南澳,收兵得数千人,坚持抗清斗争。

唐王称帝后的第二年(1646)八月,在福建汀州被清兵俘杀。十一月,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年号永历,郑成功得悉后,即拥奉桂王政权,用永历年号。永历七年(1653)永历帝封其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治军“纪律严肃,禁绝淫掠。军行,孺子妇人至于争道”,深得人民拥护,部众不断壮大。当时盘踞在中左所(今厦门市)和浯州(今金门)两地的郑彩和郑联,其部下胡作非为,扰乱地方。郑成功进驻两地,合并了他们的军队,声势大振。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以此两地为根据地,向外扩展到福建的福、兴、漳、泉四郡,以及广东的潮州、潮阳、揭阳等地。郑成功乃分所部为七十二镇,立储贤馆、储才馆等进行管理。郑成功整顿军队健全行政机构以后,社会秩序稳定,一时间思明州“井里烟火,几如承平景象”。

郑成功率领的军队,不断进行反清斗争,使清朝政府不得安宁。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三次北入长江之役。第一次在永历七年(1653),郑成功派张名振、陈辉率军北入长江,“破京口,截长江,驻营崇明”。第二次在永历八年(1654),张名振和陈辉率军再入长江,直至金山寺,遥祭孝陵而回。第三次在永历十三年(1659),郑成功自任招讨大元帅与张煌言一起,率领十七万水陆大军,由崇明溯江而上,包围了南京城。大江南北,闻讯相率来归的有太平、宁国、池州、徽州以及当涂、芜湖、繁昌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在大好形势下,郑成功产生了轻敌思想,结果在南京城外为清军所败,退回思明州。清朝政府紧追不舍,调遣三路清军向思明州进击,郑成功也分兵三路抵御,击败清军。这次战役,教训了清朝政府,此后直到郑成功去世,清朝无人再谈进攻思明州之事。

郑成功虽在思明州保卫战中打了胜仗,但从全国形势来看,却是非常严峻的。这时清朝在北方的统治已趋于稳固,南明永历政权已流亡缅甸,清军可以集中力量来对付郑成功。面对这一形势,郑成功决心渡海东征,收复台湾,作为继续抗清的根本之地。

郑成功在思明州和浯州的强大武装力量,已使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非常恐惧。早在郑成功刚起兵不久,在日本长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员就说,郑成功的军队已经“把目光移向大员”。永历六年(1652),在中国的荷兰传教士回到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时,向荷属东印度公司报告说,郑成功随时准备进军台湾。因此,巴达维亚评议会函告其驻台湾长官:“继续准备防御,并随时提高警惕。”

永历十三年(1659),郑成功曾与将领们讨论进军台湾的问题,但因大家的意见分歧,没有作出决议。促使郑成功最后下定进军台湾决心的是何廷斌来投事件。何廷斌又名何斌,是中国人,曾是郑芝龙的部下。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后,他当上了通事(翻译)。永历十一年(1657),何廷斌曾被派来思明州谈判通商事宜。在那次谈判中,郑成功的户官郑泰,秘密聘他为在台湾的税收代理人,凡自台湾运来郑成功管辖地区的货物,由何廷斌在台湾装货地代为抽税,而后由郑泰付给他一定的酬金。这一事件,后来被荷方发现,就撤了他的职,处以很重的罚款。何廷斌便投奔郑成功,详细地介绍了台湾的情况,并进献可备进军台湾的地图,劝说郑成功收复台湾。

何斌献图,坚定了郑成功进军台湾的决心,永历十五年(1661)正月,郑成功召开军事会议,他说:“前年何廷斌所进台湾一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要不要进军台湾,将领们争论得十分激烈,有的认为“(荷兰)炮台厉害,水路险要”,主张不要去冒险。张煌言也写信给郑成功劝阻:“军有寸进而无尺退。今入台则两岛(浯州、思明州)将来恐并不可守,是孤天下人之望也。”有的虽同意出征台湾,但信心不大。只有杨朝栋坚决拥护郑成功的决策,“亦倡言可行”。通过讨论,郑成功果断下定决心,立即渡海东征台湾。

永历十五年(1661)二月,郑成功自思明州移驻浯州。他留其子郑经驻守思明州,自率二万五千人队伍,乘大小战船数百艘,三月二十三日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四月初一日黎明,东征船队抵达台湾鹿耳门外海面。接着在何廷斌的引导下,避开热兰遮堡炮火,顺利通过鹿耳门浅水海湾,在北线尾岛和禾寮岛登陆。荷兰殖民者惊慌失措,以为郑军“自天而降”。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听到郑军登陆,纷纷前来欢迎,“随即有几千中国人出来迎接他们,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土番各社(指高山族)俱罗列恭迎”。

郑成功军队登陆后,立即向荷兰殖民军发起进攻,荷军贝德尔上尉认为“中国人受不了火药的气味和枪炮的声音,只要放一阵排枪,打中其中几个人,他们便会吓得四散逃跑,全部瓦解”。他率领二百四十名殖民军疯狂地扑向郑军,结果被郑成功的部将陈泽用包抄夹击战术,击毙贝德尔上尉及其部下一百十八人,剩下的一百多人狼狈溃逃。

郑成功军队自踏上台湾的土地后,军纪整肃,深受当地居民的拥护,军民密切配合,共同打击荷军。据荷兰殖民者的自供:“好些居住山区和平原的居民及其长老,还有几乎所有住在南部的居民都投降了国姓爷。”“这些家伙如今辱骂起我们努力传播给他们的基督教真理。”“我们所统治的人民,包括台湾土人在内,都起而反抗我们了。”

荷军遭到郑成功军队的打击后,龟缩到普罗文查(即赤嵌城,今台南市赤嵌楼)和热兰遮堡(即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镇)两个据点,妄图凭借城堡工事进行顽抗。郑军乘胜包围了普罗文查,荷方派出两个评议员来郑军营地表示愿意“讲和”,想用谈判延缓时间等待援兵。郑成功庄严指出:“(台湾)一向是属于中国的,在中国人不需要时,可以允许荷兰人暂时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在郑军严密包围进攻下,荷军于围城的第三天便献城投降了。

郑成功在收复普罗文查城后,即指挥军队分水陆两路围攻热兰遮城。热兰遮是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的大本营,修建了坚固的城堡,城墙上有瞭望台,配有威力较大的火炮。郑成功军队的工事尚未筑好,就被荷军炮火所破坏。爱国士兵不怕牺牲,顽强战斗,完成了攻城的战斗准备工作。郑成功“乃列营环攻以迫之”,同时打退了荷兰的援军,最后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1661年2月1日),荷兰殖民者终于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结束了荷兰在台湾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郑成功不仅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家,也是一个有宽大胸怀的政治家,只要敌人放下武器投降,“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从此不记前仇”。郑成功“拨出需要的船只运载公司(荷方)人员及其财货上船”,对他们的生命财产都予以保障。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按照内地的办法,在台湾设立了政治机构,改赤嵌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名承天,县名天兴、万年。他还在台湾大搞军屯,鼓励东南沿海居民移入台湾,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当地土著高山族的利益,促进民族融合。这些对台湾经济、社会的进步,都有重大意义。正当他积极建设台湾,作为抗清复明的根本之地时,却因积劳成疾,在他收复台湾后五个月,于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病逝于台湾,年三十九岁。

评:李定国的前期是在反对明朝腐朽统治的起义斗争中度过的。在大西军转入贵州、云南时,他成为最主要的领导人,能正确采取“联明抗清”政策,为反清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对孙可望的斗争中,有严重失误,这对于大西军余部和永历政权的最后失败,产生了一定影响。

郑成功在故国危亡之际,不为利诱,不顾亲情,大义凛然,把抗清复明宗旨贯彻始终。他在三百三十多年前,在祖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渡海收复台湾,把荷兰殖民者逐出中国领土,更是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史上的壮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773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