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晚明史—— 不屈的遗民们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3 15:23:02 0

嘉定士民死守十二天,与江阴守城八十天相比较,在气势上似乎略有逊色,影响却不可低估,后人常把嘉定三屠与扬州十日相提并论。清末的革命家,为了制造反满舆论,多次提及此事。邹容的《革命军》写道:“吾读《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吾为言以告我同胞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又岂当日贼满人残汉人一州一县之代表哉?夫二书之记事,不过略举一二耳,想当日,既纵焚掠之军,又严剃发之令,贼满人铁骑所至,屠杀掳掠,必有十倍于二地者也。有一有名之扬州、嘉定,有千百无名之扬州、嘉定。吾忆之,吾恻动于心,吾不忍而又不能不为同胞告也。”

邹容提及的《嘉定屠城记》,或许就是无名氏所作《嘉定屠城纪略》,详细叙述嘉定士民守城的壮怀激烈,以及清军屠城之惨酷。

弘光元年闰六月初八日,投降清朝的李成栋派部下偏裨梁得胜,率二千步骑兵,乘坐一百多艘船只,抵达吴淞,驻扎东关外。十二日,清朝的剃发令传之嘉定县,引发民众惊惧,密谋抗拒之计。《嘉定屠城纪略》说:“十二日,城外喧传有剃发之令,人情始惧,遂有变志。”《嘉定乙酉纪事》说:“北师下剃发令至县,自是远近大哗,始谋举事矣。”由此可见,清朝的剃发令是引发嘉定抗清斗争的导火索。

闰六月十二日,吴志葵派遣骑兵俞飞熊拿着令牌赶来,传令:“初十日郡中民变,杀北兵过半,余皆躲入府庠,已列栅围之。本镇即刻统大兵入县,仰附近百姓于今晚俱用白布裹头,杂插柏枝、竹叶、红箸、鹅毛为号,共剿东关兵。”各路乡兵,在诸生支益、国子监生须明徵煽动下,拿着兵器聚集。其中王家宅乡兵阵容最为完整,在许龙指挥下,向清兵发动进攻,火烧梁得胜船队。李成栋从扬州、南京、镇江、常州等地掠夺来的精金美玉等珍宝,顿时付之一炬。梁得胜占据高冈反击,乡兵溃败,至此才知道吴志葵所说“本镇即刻统大兵入县”并未兑现。

闰六月十七日,都察院观政进士黄淳耀及其弟黄渊耀,进入嘉定县城,和通政司左通政侯峒曾及其子侯玄演、侯玄洁,倡义守城大计。黄淳耀,字蕴生,嘉定人,崇祯壬午(十五年)举人,癸未(十六年)进士。黄渊耀,字伟恭,庠生。侯峒曾,字豫瞻,天启五年(乙丑)进士,历官南京兵部主事、江西提学参议、嘉湖道左参政,福王召为左通政,以疾病固辞。

当时黄淳耀避兵石冈,同科举人葛麟偕二力士来访,议论抗清事宜,一同前往松江拜访吴志葵,共论当世大事。归途中,葛麟对黄淳耀说,吴志葵是一个庸奴,其言夸诞,指使他人干事,他坐享其成,必误国事。年翁何故信之?天下事尚可为,幸勿卤莽。

十九日,侯峒曾、黄淳耀等召集公众商讨守城事宜,决定画地而守,东门以侯峒曾为主,诸生龚孙玹等辅佐;西门以黄淳耀为主,黄渊耀辅佐;南门以举人张锡眉为主,前秀水县儒学教谕龚用圆辅佐;北门以国子监生朱长祚为主,原云南按察司佥事唐咨禹辅佐。布置已定,各自率众上城巡逻,嘉定民众争先恐后自发跟从,人情鼓舞。东门、北门都用大石垒断街路,只留西门、南门定时启闭,仍用横木乱石阻塞街道,以遏兵锋。随后制订《挨门出丁法》,分上、中、下三等。上户、中户出壮丁若干名,义务守城,衣粮自备,另外出银若干,分担客兵粮饷以及守城灯烛费用。下户不必出银,只出一丁,上城防守;城上划分四隅,分属各图,每图选择一人为图长,日落后亲自巡逻。

守城大政方针由侯峒曾、黄淳耀决定,人心稳定,避难外出士民相率扶老携幼而归,不绝于路。城上白旗飘扬,上面写着“嘉定复剿义师”几个大字,士气高涨。清兵多次攻城,都以失败告终。七月初四日五更大雨,守城百姓露立三昼夜,筋疲力尽,又逢暴雨,遍体淋湿,饮食断绝,不能自支。清兵乘机猛攻,用软梯登城,纵兵大入。侯峒曾坐镇城楼,指挥自若,随侍两旁的儿子玄演、玄洁疾呼:“事急矣,何以为计?”侯峒曾回答:“有死而已,复何言?所恨者,枉送一城百姓耳。”话还未讲完,守城乡兵大声报告:城已破。侯峒曾急忙命二子快走,二子不愿弃父而逃,侯峒曾怒斥道:“我死国事,分也。祖母在,若辈应代我奉事,恋我何为?”二子恸哭而去,走至孩儿桥,被清兵杀死。侯峒曾投宣家池自溺,不死,立水中叹息,人死亦一大难事。回首见昔日部下皂隶,命他按其头,冀得速死。还未气绝,被清兵发现,斩落首级请功。李成栋将侯峒曾首级悬挂于城门旗杆上,一旁写道:逆官侯峒曾首级示众。初六日,清兵屠城后撤离。悬挂首级的绳索断裂,首级堕地,眼鼻已经溃烂,须发犹然可辨,国子监生朱熙将之抱回。侯峒曾的仆人四出寻觅尸身,哭于道路:主君殉难时下身穿黄纱裤,用绿丝带结袜。经童子指点,终于发现尸身,始得安葬。

死守西门的黄淳耀如何呢?东城陷落时,西门还没有清兵,城中男女向西逃命,道路有乱石阻塞,号哭祈求开门。黄淳耀不为所动,同榜进士王泰际为民请命,黄淳耀大怒:“若欲献城,我顷刻死人,不顾年谊矣。”黄泰际急走南门,缒城逸去。城门为巨石堵塞,仅容一人往来。清兵进城,全从屋上奔驰,通行无碍。难民在下行走艰难,悉投河而死,河水为之不流。黄淳耀、黄渊耀兄弟,知事已不可为,下城奔至一座寺庙,乃是当年与朋友读书处,主持和尚法号无等,出面献茶招待。黄淳耀对无等说:大师急避,某兄弟从此辞别。随即书写绝笔:“遗臣黄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虏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尚知予心。”写罢,回头看弟弟渊耀,已经默然悬梁自尽,淳耀仰屋而叹,在弟弟身边自缢而死。

像侯峒曾、黄淳耀一样,视死如归的不屈遗民,在江南可谓比比皆是。

夏允彝,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人,弱冠举于乡,好古博学。是时东林讲席鼎盛,苏州一带高才名士张溥、杨廷枢等,以文会友,结复社。夏允彝与同乡陈子龙、徐孚远等亦结几社,遥相应和。崇祯十年,与陈子龙同成进士,出任长乐知县,治绩卓异,被吏部尚书郑三俊誉为天下知县廉能七人之一。即将超擢,因母死丁忧未及用。甲申北京之变,夏允彝走谒史可法,与谋兴复大计。福王立,召为吏部考功司主事,未赴。获悉南京陷落,彷徨山泽间,欲有所为。闻友人侯峒曾、黄淳耀等相继殉国,乃于八月中赋绝命诗,投深渊而死。陈子龙为他写挽诗:“志在春秋真不愧,行成忠孝更何疑。”两年后,其子夏完淳、兄夏之旭,因为陈子龙案受株连而死。

陈子龙,字卧子,号大樽,又号海士,松江华亭人,崇祯三年举人,崇祯十年进士,出任绍兴府推官,以定乱有功,擢为兵科给事中,任命刚一颁布,北京就陷落,就职于南明,对福王小朝廷失望,乞求终养而去。到嘉善西北三十六里的水月庵出家为僧,法号信衷,字瓢粟,又号颍川明逸。他的出家,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侍养祖母高安人。高安人死后,他再度踏上社会,夏允彝死后,他写了《报夏考功书》,抒发心中的郁闷:“自足下长逝遂已历期,每一念至,心焉如割,而不孝琐尾遁荒,寄命锋镝,复负大痛。茕茕垩庐,遥望家山,如在异域。”陈子龙投身抗清斗争,参与策动降清明将吴胜兆反正。由于事机泄露而失败,吴胜兆处死,陈子龙被捕,在押解途中投河而死。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嘉善人,天启二年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遭阉党诬陷而罢官。崇祯初年,恢复原官,晋升刑部侍郎、刑部尚书,因姜埰、熊廷弼之狱忤旨,再度罢官。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起用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改任吏部尚书。在弘光小朝廷草创时期,由于刘宗周、黄道周与徐石麒等正人君子的复出,史家高度评价其意义,概括为四个字:“始成朝廷。”慑于马士英、阮大铖的淫威,正人君子相继辞官而去,史家评价其影响,概括为四个字:“南都竟败。”弘光元年四月,清兵南下,黄尊素之子黄宗羲劝徐石麒躲避四明山,徐石麒以为不可:“马、阮已坏天下,虽智者难善其后,惟有死此一块土耳。”清兵逼近嘉兴,统兵的贝勒派遣信使劝降,徐石麒严词拒绝,写了一封长信:

——麒本东海婢鱼,艺园滞蠹,赖遇先朝,僭跻九命,剔历非不深矣,国恩非不厚矣。一朝几顿鼎迁宫灰社屋,亡国老臣何所逃死,固宜诛锄之。及之也,乃不即赐斧钺,过采舆论,特遣信使,懋贲琬琰。荐锦绣于朽株,披衮章于溷壤,可谓薪楢弘以远矣。

——伏读宣示有曰:“要使新进观摩,必借老成硕德。”愚不知钧谕,所谓观摩者,将使之如山如岳,为砥砺名节之徒乎?抑使之如脂如韦,为窃禄养交之辈乎?

——然则清朝容一皤皤老人卧疴泉石之间,未必于风教无小补也。大抵一代之兴,必有攀龙附凤之臣;霞蒸云变,亦必有云壑鲐背之老,敦书说礼,据梧而槁,盖以不有出者,谁共功名?不有处者,谁明节义?

言词不卑不亢之中,透露出宁死不屈的决心不可动摇。他写给家人的遗书,清楚表明,为了维护名节,早已准备以死殉国,不是上吊,便是投水:“死生有命,名节难移,作秀才时便要立品。若使我自惜死,使汝贻嘲,亦不愿也。此等事体,只须自立脚跟,与人商量不得,求人保全不得……我已安排一死,但帛与水未定耳。”

闰六月二十四日,清兵围困嘉兴,徐石麒由村舍奔至城下,大呼:“吾大臣,不可野死,请入,与城同存亡。”城上人欢呼:我公来矣!打开城门请进。第二天,嘉兴城陷落,徐石麒身穿朝服自缢于天宁寺。尸体被安放在柜子中,一个月之后才得以大殓,面色如生。

弘光元年五月,清朝豫王多铎占领南京,分兵进入浙江,大帅就是徐石麒所说的那个贝勒王。贝勒抵达杭州,随即派遣官吏到浙东招抚,下令剃发,召乡绅朝见。原任苏松巡抚祁彪佳(字幼文,号世培,绍兴山阴人),誓死不从,对夫人商氏说:“此非辞命所能却,若身至杭,辞以疾,或得归耳。”佯装整理行装,将赴杭州,家人深信不疑。闰六月初六日,深夜时分,潜出寓所,行至放生碣下,自投池中。临终前,留下遗书:“某月日,已治棺寄蕺山戒珠寺,可即殓我。”

两天以后,祁彪佳的同乡刘宗周绝食而死。清军大帅贝勒抵达杭州,刘宗周与祁彪佳相约举事,没有成功。祁彪佳先死,刘宗周绝食二十天,于闰六月初八日逝世。留下《绝命诗》:

留此旬日生,少存匡济志。

决此一朝死,了我平生事。

慷慨与从容,何难亦何易。

又有《示婿秦嗣瞻诗》:

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

文山与叠山,只争死先后。

若云袁夏甫,时地皆非偶。

得正而毙矣,庶几全所受。

诸如此类的志士仁人不胜枚举,仅计六奇《明季南略》所载,就有华允诚、孙源文、卢象观、黄毓祺、徐汧、文秉、顾咸正、吴昜、眭明永、李待问、严绍贤、王献之、顾所受、杨廷枢、刘曙、朱集璜、徐怿、沈廷扬、吴应箕、金声、江天一、高宏图、张国维、朱大典、黄道周等,每个人都有可歌可泣的事迹,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康熙年间孔尚任的杰作《桃花扇》,以戏剧的形式缅怀明朝的覆亡和遗民的哀伤,篇末一曲《哀江南》令人心碎:

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

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

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二百七十多年的明朝基业,在腥风血雨中土崩瓦解,曾经辉煌的盛世,随着征服的战火,渐行渐远。一个时代黯然落幕。明朝的遗老遗少们,再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817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