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文明起源

世界史故事——王权的衰落

历史大观园 文明起源 2020-07-01 13:39:45 0

在中国,公元前770至公元前619年间,在驱赶蛮夷的过程中,诸侯中的霸主掌握了王权。

周平王向东逃至洛阳。他发现这座城市实际上是个双子城。300年前周公建成洛阳,并在城西部建成宫殿和寺庙;而商朝的遗民则被赶出周朝都城流放至此,定居在城东郊。

周平王在西部的皇宫里开始思考自己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周朝的西部边境已经崩溃,不断地遭到入侵。在内部,野心勃勃的诸侯开始染指王权,代替他统治部分国土,直至统治整个王国。

之前,为了对付西边的威胁,他把旧时周朝西部边境的土地交给秦国治理;虽然这像是失败的表现,但此举巧妙地将对付蛮夷部落的责任交到了秦王和他的军队肩上。在处理来自内部的麻烦时,他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从西周进入东周的最初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记录十分简单,但从现存的记载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那些诸侯彼此争夺土地,并且觊觎王位。而与此同时,周平王对于这种诸侯之间的纷争几乎无所作为,这种避免战争的态度也使他得了“平王”这个谥号。

没过多久,强大的诸侯国开始小心翼翼地把网撒向周边小一些的诸侯国。司马迁写道:“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早在500年前,中国共有1773个独立的小国。现在这些小国像是平地上的水珠一般,逐渐凝聚在了一起,最后变成了12个主要的权力中心:除了司马迁提到的齐、楚、秦、晋之外,还有燕、鲁、魏、吴、越、宋、郑;周朝最终只能控制洛阳附近的领土。围绕在这些大国周围可能还有160个小国,每个小国都拥有城墙和军事首领。

周平王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孙子(他的儿子在他漫长而和平的统治期间去世)。周平王在位的51年里,没有人想推翻他的统治;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周朝周围的那些诸侯对这种形式上的王权已经开始变得不耐烦了。

周朝东部地区的小国郑国首先发难。司马迁写道:“郑庄公朝,桓王不礼。”

郑国本来应该效忠周朝;郑国和晋国与周朝的三面领土接壤,与周天子是同宗血亲。但是郑国尤其不好打发。显然,“礼”涉及诸侯的权力是否得到认可,而周桓王并没有给他这位远亲应有的尊重。

世界史故事——王权的衰落

地图53-1 东周各国及其都城

于是郑庄公私自以郑国一块土地交换鲁国的另一块土地。这块土地虽然不大,却是周王祭拜之所,这表明郑庄公不仅能随意处置领土,而且要控制周王的宗教仪式,这也是周天子所剩无几的形式王权之一。

周桓王过了整整八年的时间才奋起反击,或者说才组织好他的军队。司马迁写道:“十三年,伐郑。”

这次讨伐是一场灾难。周桓王自己也在对战时被箭射伤,不得不撤退,郑国并没有受到任何惩戒。虽然郑庄公公然与王室作对,但是他并没有更进一步。中国各诸侯国之所以能靠着脆弱无比的纽带组成一个国家,那是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愿意接受周天子名义上的统治。如果没有周天子的统治,这些分布于四处的诸侯国就会各自独立;而北部和西部的蛮族就会入侵,把这些诸侯国各个击破。

?

周桓王的孙子周釐王统治时期,蛮族又开始威胁周朝。

这些入侵的部族被称为夷和狄,这些游牧民族生活在高原地区,从未接受过任何帝王或是诸侯的统治。周朝的军队完全无力抵抗他们的入侵。《淮南子》中写道:“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

此处“中国”指的是郑国、卫国、晋国和周王室的领地——中国的中心地区。看到自己西部地区的土地遭到蚕食,齐桓公奋起反击,“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

齐桓公年纪尚轻,刚刚即位,他或许是为了共同的文化而想保住中原,但是或许他还有更为实际的考虑。齐国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角,其领土包括黄河入海口和整个山东半岛。齐国的西部边界很长,一旦遭到入侵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齐桓公似乎很清楚周釐王无力确保中原的安全。周釐王登基三年后,齐桓公就宣布自己是中国新的军事领袖。司马迁写道:“釐王三年,齐桓公始霸。”这一年是公元前679年。

称自己为“霸主”就是宣布自己对周围诸侯国拥有领导权。但齐桓公意在利用霸主的权力把纷争不断的各诸侯国联合起来,以共同抵抗入侵的夷狄,以及其他遍布在高原之上的那些对周朝东部富饶土地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在齐桓公和他的丞相管仲的带领下,齐国的军队逼迫其他各诸侯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归顺。那些相互征伐的诸侯王面对整装待发的齐国军队,纷纷同意停止相互征伐,出兵与齐国军队共同击退夷狄的入侵。

齐桓公从来没有称王,他对周天子拥有王的称号并无不满。只不过与西方不同,“王”不再等同于“统治者”;齐桓公无需“王”的称号就可以统治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帝王仍然拥有某种宗教特权,即使身为霸主也无法忽视这种特权。周釐王仅仅在位五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登上王位后,正式承认了齐桓公自封的称号,认可了其霸主地位。

齐桓公——据推测,他之前率领联军赶走了蛮夷入侵者——再一次成为中国各诸侯国的盟主。当然他早已担任盟主多年,但是现在他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本人的承认,中国也由此成为一个军事领袖和宗教领袖并存的国家。

?

周釐王的孙子登基那一年,霸主仍然是齐桓公,至此他已经为中国征战了几十年,他所对抗的蛮夷部族也与过去不同。

此时的蛮族入侵始于兄弟手足之争。周襄王同父异母的兄弟子带(亦称“叔带”)想争夺王位。他为了发动政变,与蛮族戎和狄联合,将其引入中原。他计划让狄人先攻打晋国,因为晋国位于狄人的北部地区和周朝领土之间。同时,戎族可以穿过晋国的领土直取周都,因为此时晋国的军队正在忙于应对狄人的入侵。然后他们就可以侵入王宫,杀死周襄王,立子带为王。

周襄王发现了这一密谋之后,下令把他的弟弟抓起来处死。子带闻风逃到齐国那里寻求庇护。

这使齐国感到十分棘手。如果他拒绝保护子带,就等于承认自己惧怕王权。而如果给予子带庇护的话,就等于公然反抗周天子,并且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未知的灾难。

他选择了一条中庸之路。他全然不理会子带叛乱一事,派出自己的两位丞相分别与周王室和戎人、晋国和狄人和谈。和谈显然很成功,这改变了子带之前的密谋;而子带也尽力装作自己从未参与过这一密谋;齐国的难题也得以化解。

与遥远的西方相比,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权力之争。古代近东地区的国王纷纷陷入战争的漩涡,一旦不能立刻出兵占领他国的领土,自己的领土就会被语言不同、信仰不同的对手占据。而在中国,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更像是兄弟打架,无论打了多少次,一到夏天还是会一起去度假。在中国,想创建帝国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他们的野心相对于刀光剑影的西方来说要收敛得多。这些想要创建帝国的人总是尽可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的守护者,从而把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蛮族的威胁。

在为了保护周朝和晋国领土而与蛮夷部族和谈五年之后,齐桓公去世,但是死前他并没有指定继承人。齐桓公的去世导致权力出现真空,周襄王试图想把霸主的军事权力重新收归王室所有。

他立刻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郑国这个小诸侯国不知天高地厚,把国王派去的一位使者关入监牢。周襄王决定好好惩戒这种有辱王权的行为。

不幸的是,他所选择的策略是完全错误的。他承诺如果狄人帮他出兵惩戒郑国的话,就娶狄人首领之女为王后。

事情过去至少三百年后,左丘明在他编撰的《左传》中写道,周襄王的一位谋士曾苦言相劝,说狄人与周朝子民不同,这种差异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那些耳朵不能分辨五音的是聋人,那些眼睛不能分辨五色的是盲人,那些不能判断是非曲直的人心智不全,那些说话毫不忠诚可信的人是奸诈之人。而狄人把这四种全占了。周襄王没有听从劝告。司马迁写道:“十五年,王降翟师以伐郑。王德翟人,将其女为后。”

司马迁没有记载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但是很显然,这次入侵以失败而告终。郑国依然存在。一年之后,周襄王决定废黜这位新王后。

狄人因此入侵周都。周襄王逃跑了。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子带虽然年长却也不够贤明,他再次立自己为王。子带之前就曾引狄人入侵,因此狄人很乐意子带为王。子带娶了自己同父异母兄弟废黜的狄人公主为妻,并登基为王。他还在距离王宫30公里的温地修建了一座新的王宫。

然而,子带统治帝国的策略并不比他的兄弟高明。周襄王逃至晋国,请求晋文公出兵相助,赶走狄人。晋文公终于有机会像齐桓公那样开创丰功伟业。他召集晋国的士兵,派他们把狄人赶出周都,然后亲手杀死了子带。至于那位狄人公主后来的命运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然后,晋文公率兵重新拥立周襄王为王。周襄王则不出意外地承认晋文公接替齐桓公坐上霸主的位置。周襄王还把一大块富饶的土地赐给晋文公以示报答。

这位新霸主与齐桓公不同,他滥用霸主的权力,差点儿就立自己为王。他坐上霸主之位三年后,开始对周襄王发号施令。司马迁写道:“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周襄王的史官对此也有记载,但是说法较为隐晦,称“天王狩于河阳”,以维护周天子的颜面。周襄王本是要察看晋文公的权威,最终发现自己无足轻重。

在南方,强大的楚国看到蛮族反复入侵晋国、郑国和周都,开始谋划自己的策略。楚文王下令沿着北部边界修建一堵巨墙——“方城”。这堵巨墙不仅是为了防范蛮族,也是为了防范那位新霸主的野心。如果晋国的军队穿过周朝东部进入楚国的话,方城就可以挡住晋国军队可能入侵的道路。

世界史故事——王权的衰落

现在,晋楚两国隔着弱小的周朝南北相望。秦国和齐国则隔着周朝东西相望;齐国虽然失去了之前的霸主地位,但实力依然强大,秦国则占据着之前周朝西部的领土。东周的国土已经变成四大诸侯国割据而治,周王则夹在这四大诸侯国中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zqwm/1700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