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文明启示录——移向战争:1933年至1939年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7-01 11:52:45 0


虽然德国和美国都遭遇经济萧条,民怨载道,但两国的政治取向却大为迥异。在德国,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1945年)和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于1933年1月夺取政权。同年3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1945年)当选美国总统,启动新政,应对经济大萧条。虽然他们的支持者意见纷纭,但希特勒和罗斯福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采用一战国家动员法,应对大萧条危机,并实现了自我目的。当然,两个政权存在根本不同。希特勒是狂热民族主义者,意图推翻《凡尔赛和约》;而罗斯福是民主党人,心态乐观向上,对国际事务没有多大兴趣。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较早。但希特勒着意建立效率和实力远超意大利的专制统治。1922年至1927年间,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首贝尼托·墨索里尼1883年—1945年)巩固专制地位。墨索里尼认为,应加强国内团结,加紧国外扩展。这一论调在意大利反响不一。旧有农民生活模式仍在南方盛行,罗马天主教会和其他保守主义者是第二个制约力量。最初,墨索里尼意图吞并南斯拉夫和希腊,建立地中海帝国,但遭到英法两国在国际联盟中的钳制。1933年,墨索里尼攻打埃塞俄比亚,为1896年意大利战败复仇。国际联盟大为光火,但未能如愿阻止。1936年,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亚全境。

希特勒上台之前,部分以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为模子,组建纳粹党。但希特勒界定的国家社会主义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区别在于种族态度。希特勒宣称,“雅利安”种族至高无上,但日耳曼雅利安人已被犹太人等劣等种族败坏。因此,他在1933年上台后的目标之一就是把德国各阶层犹太人驱逐出境。希特勒还希望重振德国军威,解决数百万选民的失业问题。大型市政工程,尤其是道路铺设项目,降低了失业率。1935年后,德国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羽翼已丰,便公开谴责《凡尔赛和约》,重整军备。

1936年,英法联名反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墨索里尼因此与希特勒结盟。1936年至1939年间,意大利和德国扶持弗朗西斯科·佛朗哥1892年—1975年)打赢西班牙内战,建立法西斯政府。而在法国,因国内经济不振,人民士气低落,不愿接受战时动员令。希特勒趁机巩固军备,希望逃脱执行1919年和约中规定的德国东部边境领土处置决议。他借民族自决权一说,吞并奥地利,并于1938年瓜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他又将视线投向波兰,遭到强力抵抗。但希特勒决意攻取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虽然从经济大萧条中复苏,但在20世纪30年代末以前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状态。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加强战备,应对德国和日本侵略威胁,并因此解决了大部分失业问题。起初,美国并不愿意重整军备,但欧洲大事件,以及日本再次图谋亚洲大陆的举动让美国国内的舆论倾向天平失衡。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始于1931年,因中国连年战乱,各地军阀割据而社会矛盾激化。蒋介石1887年—1975年)似乎有力量统一中国。蒋介石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为国民党党首。但在1927年,他与共产党发生争执,大肆屠戮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幸存者逃到乡村。在毛泽东1893年—1976年)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最终落脚延安,从苏联获得些许补给继续发展。在中国其他地方,旧军阀或屈从于蒋介石,或被其消灭。

但在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日本人就已插手满洲地区。他们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宣称清王朝末代皇帝为伪满洲国皇帝。国际联盟谴责这一行径,但未能遏制日本侵略步伐。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不承认伪满洲国这一远东新政权。敌对气氛越来越浓厚。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并沿东部海岸向南方逼近,企图将中国庞大版图据为己有,但未能得逞。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快速建立重工业,为日军提供补给。日军不仅在日本国内扮演着越来越独立的角色,在亚洲大陆也是如此。日军侵略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实际上,认定二战于1939年9月1日爆发的传统说法是片面武断的。亚洲战事起始于1931年。也就是说,从远东视角来讲,战争已于1931年引爆。

在讲述二战以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情况,看看这些地方在二战期间表现如何。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对倚靠原材料出口的国家打击最大。价格下跌,需求疲软,农场上、矿山里堆满了卖不掉的产品。地方政府完全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但在以温饱型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地方,大萧条影响较小。城里的失业者还能回到农村,投靠亲戚找活路。

因此,殖民统治下的非洲处于政治平静状态。虽然意大利征服了埃塞俄比亚,但非洲大陆其他地方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相比之下,印度是英国统治者和国大党之间的是非之地。国大党领袖莫罕达斯·甘地1869年—1948年)主张印度独立,实现民族自决。甘地提倡消极抵抗,通过“精神力量”战胜压迫。这让英国处境尴尬。他们怎么可能在欧洲支持民主自治,而又在印度否定这一原则呢?甘地曾因违反英国法规数次入狱,但这更壮大了他在印度的支持力量。另一方面,印度穆斯林对甘地领导的运动心怀忧虑,害怕印度独立后会变成印度教徒的天下,损害穆斯林的宗教身份和社会地位。20世纪30年代末,印度一些穆斯林开始为建设独立政权奔走呼号。这在短期内可能有助于英国在印度巩固统治地位。但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讲,却也鼓励了印度其他群体,加入到反英浪潮中。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美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之间的激烈战争于1935年结束,经调停后,两国重立边界。再往北去,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于1933年后进入相对友好期。罗斯福总统倡导睦邻友好政策。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原来要求墨西哥政府赔偿1911年革命前后没收财产,但现在不予追究。

在太平洋诸岛,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自治领,政府忙于摆脱经济大萧条困境,但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世界事务被欧洲政治戏剧主导。20世纪30年代中期,希特勒挑战既定国际关系的欲望日益明显、愈发迫切。1939年9月,欧洲爆发战事,并迅速传遍全球,升级为世界战争,比1914年至1918年战争更像是世界大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695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