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文明启示录——稳定和危机再起:1923年至1933年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7-01 11:52:42 0


新经济政策下,苏联经济缓慢复苏。列宁遭暗杀者枪击后并发中风,于1924年去世,苏共政权受到削弱。1920年,因国会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美国退出欧洲事务。剩下的两个战胜国也因法国于1923年占领德国部分地区、强迫赔款而出现关系紧张。德国经济陷于崩溃,面临共产主义和法西斯革命的危险。美国重新介入,提出“道威斯计划”。美国银行家借钱给德国,偿付英法赔款。而收到赔款的英法两国还要分期向美国偿付战争借债。在一段时间里,这一安排发挥了作用,甚至还刺激了德国的工业增长。美国安享战后繁荣。消费品实现批量生产,汽车、收音机、洗衣机等走进越来越多美国人的家里,深刻改变了旧有生活模式。

1929年,繁荣转为萧条。其实这一循环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之久,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弄清楚。奥地利银行破产,引发美国恐慌。维持德国经济复苏的贷款突然之间难以为继。金融恐慌中,美国工厂也借不到款。制造商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急剧紧缩生产。早先,这种危机是可以忍受的。因为多数经济活动集中在农业领域,工厂倒闭后,失业工人还能去投奔农村亲戚,等待新工作机遇。但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情况在德国、美国等国不可能出现。太多人生活在城市里,找不到可以投靠的农村亲戚。

失业工人要想不挨饿,也可以找私人慈善和公共救济。但为什么会出现工厂停工不能生产?为什么会出现工人待业买不起生活必需品?当时没有一个人能给出合理解释。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预言似乎即将实现。而且,从1928年起,约瑟夫·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制订了宏伟的工业发展五年计划,苏联在建设现代发电厂和工厂方面不断夺取新胜利。但就在此时,西方遭遇经济萧条,数百万人生活困顿。这一对比让局面更加复杂尖锐。苏联农民为斯大林快节奏工业化提供了粮食和劳动力,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因此可以说,苏联工业化成本由苏联农民承担。但在当时,这一点并不明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694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