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文艺复兴

博物思史——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历史大观园 文艺复兴 2020-07-01 20:19:53 0

黄铜饰板,来自尼日利亚贝宁

公元一千五百年至公元一千六百年

二○○一年英国人口普查显示,每二十个伦敦人中就至少有一个非洲黑人后裔,近年来,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大。现代英国生活与文化中的非洲元素不可小觑。这是西欧与非洲关系史上的最新篇章,在这漫长而动荡的关系史中,曾以“贝宁青铜器”之名被世人所知的饰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贝宁饰板制作于十六世纪、今属尼日利亚的地区,其原料是黄铜而非青铜。每件饰板都有A3纸大小,用深浮雕的方式尽现庆祝贝宁统治者奥巴胜利的场景以及奥巴宫廷内的仪式。它们是顶级的艺术品和金属雕刻的杰作,也是欧洲与非洲相接触的两个独特历史时刻的记录——第一次是和平的贸易,第二次则是血腥的屠杀。 

在这几节里,我们将看到十六世纪欧洲与外部世界初次接触并进行贸易的相关文物。而这些精美的雕刻品便是以非洲人的角度记录了双方的相遇。今日欧洲与美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着数百件贝宁饰板,它们让我们对这个西非王国的结构有了直观的了解。饰板的主题都是对奥巴以及他身为猎人与军人的英勇行径的歌颂,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贝宁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第一批欧洲贸易伙伴的。 

本节的饰板上,奥巴的威武形象占据了中心位置。饰板宽约四十厘米,颜色上初看更像青铜而非黄铜。其上共有五个人物:三个非洲人和两个欧洲人。雕刻得最为立体的是坐在宝座上的奥巴,他头戴类似头盔的王冠,眼睛直勾勾地注视着我们,脖子被一串从肩部一直摞到下唇的大圆环完全遮挡,右手握着一把仪式用斧头。他的两侧各跪着一名宫廷高官,他们的穿着类似奥巴,但帽上的装饰较少,戴的项圈数也少一些。他们腰带上挂着的小鳄鱼头表明他们获得了与欧洲人进行贸易的许可。他们后方浮着两个仅露出头和肩部的小小欧洲人。 

博物思史——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这两个欧洲人来自葡萄牙,他们在十五世纪七十年代起航,乘坐新型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前往梦想中的印度,但一路受到西非的胡椒、象牙与黄金的强烈吸引。他们是第一批经海路到达西非的欧洲人,大型远洋航船震惊了当地居民。之前西非与欧洲之间的贸易都是通过驱赶骆驼驮载商品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中间商进行的。葡萄牙的帆船摒弃了一切中间环节,且能够运载体积更大的物品,从而开创了全新的贸易局面。他们和随后在十六世纪加入商贸竞争的荷兰人及英国人一起将象牙与黄金运回欧洲,并为奥巴的宫廷带去他们喜爱的世界各地的商品,包括地中海的珊瑚、可直接作为钱币使用的印度洋的货贝、远东地区的布料以及数量空前的欧洲黄铜,而后者正是制造贝宁饰板所需的原料。 

奥巴在王国内既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又是精神领袖,这一点给所有的欧洲访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贝宁黄铜饰板的主要目的便是歌颂他。它们被悬挂在宫墙上,如同在欧洲宫廷中悬挂的壁毯,让观赏者可以同时瞻仰国家的巨大财富与国王的丰功伟绩。对于这种总体效果,一位早期的荷兰访客曾有过详尽描述:

国王的宫廷呈正方形……分成众多雄伟的宫殿、房屋及朝臣的居所,还包括一些和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一般大的长方形的美丽画廊,上上下下都饰以铸造过的黄铜,上面雕刻着表现战争场面与功绩的画面,光可鉴人。

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到访贝宁的欧洲访客发现,贝宁社会组织的方方面面都不输欧洲宫廷,结构清晰、秩序井然。不只是对外贸易,社会各方面都由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贝宁宫廷极为国际化,这正是贝宁饰板令出生于尼日利亚的雕刻家苏加利·道格拉斯·坎普着迷的一大原因:

就算是在当代奥巴的照片上,也能看到他戴的珊瑚项圈比别人多,胸前装饰的珊瑚也更多。在尼日利亚,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所有的珊瑚及相关物品都并非产自我们自己的海岸,而是舶自遥远的葡萄牙等地。因此这种交流的一切在我看来都十分重要。我们以为这些是本国的传统物品,岂料是经传统贸易交换而来的。

为方便运输,用于制作饰板的黄铜通常会铸成被称为马尼拉的巨大链状物,贸易数量大得惊人。一五四八年,一个德国商会同意向葡萄牙提供四百三十二吨黄铜马尼拉投向西非市场。我们再来细看这块饰板,一名欧洲人的手里持着一个马尼拉。而整个画面的关键在于:奥巴正在接见管控欧洲贸易的官员。这三名非洲人在画面前端,体型远远超过后部蓄着长发、戴着装饰精美的羽毛帽子的袖珍欧洲人。马尼拉表明,来自欧洲的黄铜仅用来制作类似饰板的艺术品,而这款饰板上的图案也表明,当时这一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非洲人手里。他们奉行的管理政策之一是严禁出口这种黄铜饰板。因此在十六世纪时,来自贝宁的象牙雕刻闻名欧洲,但黄铜饰板却只留给奥巴,严禁运离国境。一八九七年之前,它们没有在欧洲出现过。 

一八九七年一月十三日,《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则题为“贝宁之灾”的报道。一队英国人试图在一个重要的宗教仪式的过程中进入贝宁城,因而遭到了攻击,部分成员遇难。事件细节的真实性模棱两可,引发了激烈争论。不管真相如何,英国仍借为公民报仇之名组织了一队复仇远征军,血洗了贝宁城,放逐了奥巴,建立起南尼日利亚保护领地。这次袭击所获得的战利品包括象牙雕刻、珊瑚首饰以及数百件铜雕及黄铜饰板。大部分物品都被拍卖以弥补远征的开销,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购得。 

这些前所未见的雕像的出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不消说,它改变了欧洲对非洲文化及历史的成见。第一个见到饰板并确认了它的性质与意义的是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查尔斯·赫拉克勒斯·瑞德:

第一眼看到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我们立刻被这项预料之外的发现所震惊。同时我们也非常困惑,无法把如此精美的艺术品与全然野蛮的民族联系起来……

关于饰板众说纷纭。有人认定它们源自古埃及,或者贝宁人本身是以色列人消失的部落之一,也有可能是受了欧洲文化的影响(毕竟它们是与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和切利尼同时期的物品)。但相关研究立刻表明,贝宁饰板完全是西非的创造,没有受到任何欧洲文化的影响。欧洲人必须重新检视对自己的文化优越性想当然的假设。 

令人吃惊的事实是,到十九世纪末期,欧洲与西非在十六世纪建立的广泛而和谐的贸易关系被欧洲人彻底遗忘,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也许是因为,在双方后期的关系中,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占据了主体,在那之后,欧洲各国更是争先恐后地掠夺非洲土地,一八九七年的复仇远征只是其中一个血腥的例子。掠夺贝宁艺术品并带到世界各地也许能让人们了解并欣赏贝宁文化,但这首先给尼日利亚人的内心留下了一道至今仍在刺痛的伤痕。尼日利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索因卡认为:

面对一件贝宁青铜器,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技术的精湛与工艺的精美,它是二者的融合。我也立刻想到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古文明。它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因为它让人确信非洲社会曾诞生过一些伟大的文明,创造过一些灿烂的文化。它至今仍有助于减少许多非洲社会的屈辱感,提醒人们在外来势力野蛮入侵之前,我们曾是运作有序的民族。这些被掠夺的文物至今仍负载着政治意义。贝宁青铜器与其他工艺品一样,仍是现代非洲政治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尼日利亚来说尤其如此。

这些令人动情的贝宁饰板至今依然让我们震撼,一如它们在百余年前首次来到欧洲时掀起的轰动。它们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品,是十六世纪欧洲与非洲曾平等往来的证据,但也是殖民主义叙事中备受争议的对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qkz/1712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