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文艺复兴

简明历史——宗教自由的漫漫长路

历史大观园 文艺复兴 2020-07-21 11:57:05 0

宗教的排他性几乎和宗教本身一样古老。当信仰之争被描述成善与恶的战争时,宗教变成了公义感爆棚的执念,任何拥有不同信仰的人都是邪恶的,应该被处死。

在宗教体制化的地区,最有可能会发生对反对者的迫害。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受迫害者就会奋起保卫自己的权利和教义。在许多情况下,体制化的宗教会与世俗权力相互媾和(甚至被控制)。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罗马皇帝自称最高祭司,也就是“等级最高的神职人员”。罗马人可以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许多人甚至加入了密特拉教这样的邪教。但罗马统治者一度将早期的基督教视为一个威胁:因为他们对底层人民极具吸引力,并煽动教徒建立自己的宗教国度。于是,迫害也接踵而至,直到罗马贵族自己决定信奉基督教。至此,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工具,并反过来迫害那些被视为异端的少数宗教。

有时候,当权者也承认,宗教的自由、原创思维、创新性和多元化,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在中华帝国,三大宗教——儒教、道教和佛教可以和平共处。而在16世纪晚期的印度,阿克巴,这位最伟大的莫卧儿皇帝,试图通过对宗教信仰自由来维系自己的庞大帝国。他对所有的宗教一视同仁,无论是印度教、锡克教还是耆那教,尽管他自己是个伊斯兰教徒。但是仅仅一个世纪之后,他的后代奥朗则布就把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变成了一个彻底的伊斯兰教国家,他迫害占大多数的印度教信徒,挑起与锡克教徒的战争,并杀死了第九代锡克上师。至此,他将阿克巴建立起来的统一帝国破坏殆尽。1707年,在他死后,帝国的力量逐渐衰落,这也给了欧洲人在南亚次大陆站稳脚跟的机会。

皇帝的王庭成为来自7个地区的质询者的常住之所,每个宗教和教派中的智者都汇聚其间。

——阿布·法兹尔,《阿克巴本纪》(1590年),阐述了莫卧儿帝国皇帝在宗教方面的宽容性

起初,统治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徒也曾表现出对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宽容,允许他们信奉自己的宗教,只要他们准备支付更高的税收。科尔多瓦哈里发国(929—1031)就见证了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文化和贸易也因此繁盛一时。但是到了穆瓦希德王朝统治时期,对信仰自由的宽容变得大不如前。而在1492年,西班牙基督徒在格拉纳达完成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之后,宗教信仰自由则彻底消失。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被迫选择皈依基督教,或者被驱逐出境,这就迫使许多最聪明、技术更熟练的居民移居国外——就像路易十四在1685年对法国新教徒,以及纳粹在20世纪30年代对德国犹太人的迫害一样。

到了16世纪早期,改革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置于极端对立的位置,而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遭受了疯狂的迫害和冲突。三十年战争 (1618—1648)中,德国的人口损失了超过1/3,主要是由于饥饿和疾病,但深层次原因是天主教和新教战争导致的土地荒废。德国花了数代才逐渐恢复元气。

尽管从18世纪启蒙运动(参见此处)以来,思想家们就不断地宣扬宗教信仰自由,但直到很久以后,它才在欧洲普及起来。在英国,在2013年修改的《王位继承法》通过之后,罗马天主教徒才有权继承王位 )。即使到了今天,宗教信仰自由在许多国家依然受到威胁,这种威胁有些是来自宗教激进主义者 ),有些则来自专制的世俗国家本身。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qkz/2709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