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这才是秦汉——刘邦的爱情与传说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22:12:08 0


上回说到刘邦好色。他怎么好色呢?史书也没怎么写,特别是他起兵打天下之前怎么好色,基本没怎么写。只是说,他的大儿子刘肥,是外妇所生。

其母外妇也,曰曹氏。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外妇,这要是英文wife,那就是老婆、媳妇。中文不一样,外妇就是外面养着的媳妇,跟小三、情人,好像还不一样。

刘邦的这个“外妇”到底怎么理解,是一个考据的问题,它涉及刘邦什么时候当上的亭长,什么时候娶的吕雉。我说说我的一家之言:

我认为,这个“外妇”,就是刘邦的一个没有明媒正娶的女人,没正式妻子名分的爱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他女朋友。不知什么原因,两人始终也没结婚,就生了孩子了,也就是刘肥。那是在公元前221年,刘邦那时已经36岁了——我说的是虚岁,史书上一般都是说虚岁。36岁的刘邦,还是一个浪子,还在混呢。

他当亭长很可能是在四十来岁。因为我注意到,在东汉时曾经有过一个政策,就是必须超过四十岁的人能被“举孝廉”。孔子说,“四十不惑”,人的才智要在四十岁以后才能真正开发出来。秦朝从底层推选考录官吏,估计也得有个类似的年龄方面的门槛。

四十来岁的亭长刘邦在一次宴会上,被他未来的老丈人吕公一眼看上,才娶了发妻吕雉,也就是著名的吕后。然后,先生了个闺女,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过了几年,公元前210年,又生了儿子刘盈,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又过了一年,公元前209年,48岁的刘邦就造反了,开始打天下。

这里面有两个时间点是史家公论,就是曹氏生刘肥是在刘邦36岁时,而吕后生刘盈是在刘邦47岁时,中间差了11年。

如果在曹氏生刘盈时,吕后就已经跟刘邦结婚,那么他们11年里,才生了两个孩子吗?似乎不大可能,即便当时的卫生医疗条件差,新生儿死亡率高,以刘邦的好色和生育能力,以及他的经济能力,都不大可能11年只生两个孩子。

总之,我认为,刘邦当亭长至少是在36岁之后,娶吕雉更是在36岁之后。曹氏给他生儿子时,他还是个单身。所以,所谓“外妇”,就是没名分的女朋友。她不要名分,也能为刘邦这个浪子生孩子,这更符合我们想象中的刘邦的形象,他有着亦正亦邪的男人魅力。

虽然史书里,对“曹氏”没再提到什么,就这么一行字,生卒年月都没有,但对她生的孩子刘肥还是有不少记述的。刘邦得了天下后,封刘肥为齐王。

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七十个城的封地,能说齐言,说山东话的,都归刘肥了。这是相当偏爱的,仅次于刘盈。可见,刘邦对曹氏的感情,也是至真至爱,可是为何他们没有结婚,这个我就考证不了了。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又有几成多啊?

也有人分析,后来刘邦手下仅次于萧何的爱将,同时也是一代名相的曹参跟这个曹氏很可能就是姐弟或兄妹。

外妇说完再说内妇。刘邦的内妇也就是结发的妻子吕雉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也是上天注定的姻缘。当时,吕雉的老爸吕公避难到沛县,他跟沛县县令关系很好。县令给他摆了个欢迎宴会。地方上的头面人物都来捧场参加这个宴会,而且都带着贺礼、礼金什么的。萧何站在门口,管收钱,帮着县令收礼——当时也没纪委查他们。当时的萧何放在现在也算是个副处级,他的职务叫“主吏掾”,相当于组织部长,就是管干部的。

萧何在门口招呼:注意啊,注意啊,谁给的钱多,谁做上座,“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不够一千钱的,就得坐下面,上不了主桌。

于是,赴宴的人们到了门口,这个说:我贺礼钱1000!好,掏钱,您上座。

那个说:我贺钱800!好,掏钱,您委屈一下,下座。

刘邦到门口,一听还这规矩,一撇嘴:你玩去吧,我“贺钱万”!

萧何哭笑不得:你个刘三啊,你怎么一点都不正经啊?行了,就知道你也没钱,你就进去随便找地儿坐吧。

旁边人都知道刘邦就这个德性,“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嘛,都让他开过玩笑,也就没人在意。

可是,吕公是新来的,一听,很惊讶,什么人这么大口气,出手这么大方,比旁人多出十多倍的钱。他就迎上去了。

两人一打照面,吕公是精通相术的,对刘邦上下打量了一番。“隆准而龙颜,美须髯”,脑袋上还戴着一顶高高竹皮冠,竹子做的帽子,这是刘邦自己设计发明的,一看就跟别人不一样,很招摇,而且神态也是旁若无人。

吕公心中暗竖大拇指:这位不是常人!

刘邦大咧咧直奔上座,跟县令、吕公坐在一桌。接下来整个宴会的过程,他是谈笑风生,旁若无人,酒量也大,腰里掖冲牌,逮谁跟谁来。谁也弄不过他,绝对就是一个异类。

吕公服了。

酒宴散后,吕公当即就跟刘邦告白了。他把刘邦叫到一边说:我相过的人多了去了,没有人比你的相更好,你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以后你的前途无量。你要是不嫌弃,我想把我家闺女嫁给你。

刘邦当然求之不得,他就是一个著名的混子,早就过了正常谈婚论嫁的年纪了,正经八百的人家谁愿意把闺女嫁给他啊?而吕家也算是大家主,县长的座上宾,吕家这个闺女比他又小十好几岁。刘邦当然高兴坏了。

可是,丈母娘不乐意,把吕公给骂了一通:你个死老头子,你整天说咱家闺女将来了不得,肯定得嫁个贵人。人家沛县县令跟你关系这么好,又这么大官,跟你提亲,你不答应。哦,你现在要把她嫁给那个无赖刘三啊?你脑子进水了吗?

吕公也被骂烦了: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史记·高祖本纪》

妇道人家懂什么。柴米油盐的小事可以听你的,这是大事,你想不通,不要紧,可以保持沉默。

最终,刘邦抱得美人归,娶了吕雉,生了俩孩子,儿女双全。而且,吕后得说是个贤妻,每天刘邦去泗水亭当他的亭长,吕后便自己在家带孩子,还得种地干农活。当然,赶上比较忙的时候,刘邦也得请假回来,帮着一块干。有一天,刘邦回家,直接奔地里。吕雉正带俩孩子锄地呢。这真正是贫贱夫妻啊,大的七八岁,小的最多也就刚会走,照管着俩孩子,还得种地。要嫁给沛县县令,肯定不是过这样的日子。

吕雉见到刘邦来了,一点抱怨也没有,反而兴高采烈:老公啊,刚才有个老头打这过,跟我要水喝。喝完水,给我们娘俩相面了。说我是“天下贵人”,然后说我的富贵,都是因为咱儿子。

刘邦一听,也特别高兴:我也得让这个老头给我相相,他走多大会儿了?

吕雉说:刚走,你快走两步,准能追上。

刘邦真就追上了这个老头。老头端详了刘邦一番,微微一笑:

君相贵不可言。

——《史记·高祖本纪》

你这个相貌太尊贵了,尊贵到什么程度呢?不能说,天机不可泄露。

这事过去不长时间,刘邦接到一个任务,负责押送沛县的徒役去咸阳,去修骊山陵墓。那是累死人的活,谁愿意去啊。还没等出发呢,徒役们就开始逃跑,出了沛县,又过了丰县,往西边走了没多远,人就跑了一少半了。这样肯定到不了咸阳,人就得跑光了。这样的情况,负责押送的就是死罪。唉!怎么办呢?这么个小亭长真不好干啊!

刘邦思来想去,最后把牙一咬,把心一横:我不干了!

半夜里,他把剩下的这些徒役都给放了:哥几个、爷几个,各自逃命去吧,我的亭长也不能干了,也得远走高飞了,咱们各奔前程吧。

哗!人们都跑了。

也没都跑,剩下十多个人没跑,估计都是些光棍什么的,无牵无挂的,没准以前也有跟刘邦混过的,没走,跟着刘邦:三哥,三爷,我们就跟你混了。

怎么混呢?史书写得很含蓄,“吾亦从此逝矣”,往哪儿逝啊,吃什么啊?

《史记》写到这里,笔锋一转。说当时秦始皇之所以经常东游,是因为常听方士们说,“东南有天子气”,所以他东游是为了压这个天子气。

刘邦怀疑,他自己头顶上的云彩就是那天子气,不能在外面晃荡了,得藏起来。

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史记·高祖本纪》

藏在芒山、砀山的深山老林、湖泽草丛之间。藏得很深,官兵找不着他,不过,每次吕雉去找他,一找就能找到,因为刘邦藏的那个地方,上面的云彩不一样。有道理,龙行云、虎行风,可见刘邦是龙,真龙天子。

实际说白了就是落草为寇,带着十几号人当了山贼海盗,打家劫舍了。当然,有可能兔子不吃窝边草,不祸害当地人,只祸害过路人。反正,他们得吃饭。

总之,刘邦迈出的这第一步,跟陈胜没法比。

前期他俩差不多,都是异类,有野心、有志气。陈胜给人家扛着活时,就预想着“苟富贵,无相忘”,就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刘邦则“常有大度”,想法大。有次,他到咸阳,恰好看见秦始皇出行的场面,大发感慨: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

唉!大丈夫就应当是这样的!哪天我也得这样!

可是,真到了要迈出这一步,真要跟秦朝政府对抗,刘邦就差远了。陈胜人家是做了周密准备,喊一嗓子“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一下子就揭竿而起,起义了!直奔着自己当皇帝干去了。刘邦则只是落草为寇,苟且偷生,走一步看一步。

刘邦也有比陈胜强的,好像就是装神弄鬼造声势这一块,功夫做得更足,比陈胜玩得更像真事似的。关于刘邦,有很多传说,也不知真假。就在刘邦把徒役们放走的当天夜里,还有一个传说:

他们十几个人在野地里赶路,有个人在前面探路,跑回来了,很惊慌:三哥啊,不好了……

刘邦吓一跳,还以为前面有官兵呢。

刘邦:怎么回事?

探子:三哥啊,前面有条特大的大白蛇挡住了去路,这道咱过不去了。

刘邦烦了:你个怂包,滚一边去,一条蛇吓成这样。

继续往前走,走到跟前,刘邦也吓一跳。这大白蛇,盘在道中间,仰着头,有半人高,瞪着这帮人,这是蛇精啊!

刘邦当晚也喝了不少酒,酒壮英雄胆:去你的吧,人要倒霉,喝水也塞牙缝是吧,蛇也想欺负我。

朝着蛇脑袋抡剑就砍,那蛇也没反应过来,一下子就被刘邦斩断了。刘邦擦擦血,继续赶路。又走了十来里路,找了个地停下来休息。

后面的人,有的本来不想跟着刘邦的,也陆陆续续有追上来的,也要追随刘邦,说:三哥我们想好了,还是跟你混吧,有家也不能回,回去被官兵抓了还得砍头,没准还得连累家人呢。对了,三哥,刚才遇上个跷蹊事儿——你说这半夜三更的,竟然有个老太婆在路边哭。

我们问她:为啥哭啊?老太婆说,有人把她儿子给杀了。

我们又问:为啥杀你儿子呢?老太婆一边哭一边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化身为蛇,在此现身,没想到正好遇上赤帝之子,就被赤帝之子给杀了呀。

我们感觉不对,这老太婆鞋底上一点土都没沾,准是个妖精鬼魂啊,就要抡家伙打她。结果,嗖一下子,她变没了。三哥你说怪不怪。

刘邦听着,心中窃喜。不过,刚才砍蛇时跟在他旁边的那哥几个都后背发麻,心说:刘老三,他是赤帝之子啊,老实跟着混吧。

随后,越传越邪乎,沛县、丰县一带的好多“不事生产作业”的小混混们都来投奔刘邦。

慢慢地,刘邦手下有了百十来号人。

就在这时,陈胜起义的第一枪在大泽乡打响了。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比如一个废弃的厂房,一面墙上好多玻璃窗,一块破的也没有。很长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一块破的也没有。可是,突然有一天,有个讨嫌的,拿了个砖头一扔,砸碎一块。好了,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顽皮的孩子们准得把这些窗户玻璃都给砸烂了。

陈胜起义也是这个效应,没人带头,谁也不敢;有了一个带头的,后面跟进的一下子都起来了。

诸郡县皆多杀长吏以应陈涉。

——《史记·高祖本纪》

怎么算起来?头一步当然是杀县令,杀掉秦朝政府在当地的官员,夺取当地的控制权。

县令怎么办?两条道:要么组织镇压,那得是有实力的;没实力的,就像沛县县令这样的,干脆我也起义,我顺应形势,我带头响应陈胜,反秦。

可是,他又怕保守派,还有好多人是拥护秦朝的呢。怎么办呢?他把手下两个得力的官吏给叫来:一个官吏是主吏掾,相当于组织部长,管干部的,就是萧何;另一位是狱掾,是管刑狱司法、社会治安的,就是曹参,两人都是县令的左膀右臂。

县令:二位弟兄啊,给本官出出主意吧,咱要是也起义,怎么弄好呢?

萧何、曹参跟刘邦的关系都很好,说:您要是起义、起兵,手底下得有人啊,得有能打的,不要命的,那样才镇得住。据说现在刘邦有百十来号人了,要是把他召您手下,就好办了。

县令挺高兴:就这么办。可是上哪儿找刘邦去啊,他现在落草为寇,行踪不定的。

萧何:没事,城西边杀狗的樊哙跟刘邦是“一担挑”“连襟”,樊哙的老婆跟刘邦的老婆是亲姐妹,他准知道刘邦在哪,让他找去就行。

于是就让樊哙去找刘邦。刘邦一听这情况挺高兴,带着人就回城了。这要干大事了,当然很兴奋。

沛县县令听说刘邦真带着百十来号土匪来了,他害怕了。这是引狼入室啊,请了个阎王来,我哪儿驾驭得了他。变卦了,关城门,把刘邦关在外面,对峙起来了。

县令也知道萧何、曹参都跟刘邦好,就想把这两人先抓了。

这两人怎么办呢?三十六计走为上,翻城墙逃出,加入刘邦的队伍。

刘邦现在老有底气了,他现在不是一般的土匪了,他俨然就是陈胜的代言人了,或者就是原来东方诸侯的代言人了。他往城中射了几支箭,都绑上传单:城中父老,你们千万别上这个秦朝县令的贼船,咱们被秦朝压迫得还不够苦吗?现在各路诸侯都起来了,你们现在要是还保着这个县令,诸侯大军来了,就得屠城,谁也跑不了。你们最好的出路就是杀了县令,咱们跟着诸侯一起干。

结果,城内子弟真就把县令杀了,把刘邦他们给接到城里,要拥刘邦做首领。刘邦还不错,推辞了一番:我这个能力不行,咱们让萧何干吧。

萧何一拨拉脑袋:别别别别,我干不了。

那就让曹参干吧。曹参也坚决不干。

这两个都留了个小九九。这是造反,不是闹着玩的,一旦不成,挑头的肯定得诛九族啊。

最终,刘邦成了头领,人称“沛公”,然后占了沛县、丰县一带。

可是,立足未稳,他的地盘就被人家抢去了。怎么回事呢?咱们下回接着说。

本书由“ePUBw.COM”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05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