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这才是秦汉——史上最让人唏嘘感叹的友谊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22:10:54 0


上次讲到,刘邦带领诸侯联军56万人,占了项羽的老窝彭城。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被项羽带着3万精兵,杀得惨败,死伤有三十多万。最后,刘邦只带了几十个人侥幸逃脱。这是在公元前205年的4月。

5月,刘邦带着他的残兵败将们退回到荥阳。与此同时,萧何在关中大后方又动员征调了大批人员,“老弱未傅者”,老的,残的,年纪小一点的,本来不够参军条件的,也都动员起来,支援前线,也赶到了荥阳。

刘邦的实力一下子又壮大起来了,能跟项羽的楚军对峙抗衡了。

为什么之前刘邦56万人,竟然挡不住项羽3万人呢?怎么到了荥阳就能挡住了呢?

我分析,他之前那56万人里面多数都是诸侯联军,进了彭城之后,整个就失控了。根本没办法统一指挥,防御什么的也没有,刘邦嫡系的部队估计也都给干扰了,拐带坏了,兵败如山倒,别的诸侯兵都在跑,刘邦的兵当然也就跟着跑呗。俗话说:鸡多了不下蛋,人多了瞎捣乱。就这么个道理。

到了荥阳,各路诸侯早都弃刘邦而去,只剩下嫡系部队了,反而战斗力更强了。

纵观历史,指望靠联军,联合很多部队,靠人多来打仗,能打胜的,是极少的。

除了萧何从关中征调的兵源之外,韩信也往荥阳送来大批兵力。他的兵都哪来的呢?当然是打来的。打谁呢?先是打魏豹。

魏豹是老魏国的王孙子弟。前面讲过,陈胜刚起义那会,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周这才是秦汉——史上最让人唏嘘感叹的友谊,打下了魏国这一片,拥立了魏豹的哥哥魏咎为魏王。后来,章邯把周这才是秦汉——史上最让人唏嘘感叹的友谊给灭了,魏咎自杀,魏豹逃到楚怀王手下。楚怀王拨给他几千兵马,打打游击什么的。随后,项羽分封天下时,给魏豹封了个西魏王。

刘邦为义帝报仇,联合各路诸侯,魏豹也加入了刘邦阵营。刘邦大败之后,魏豹先是跟着一起到了荥阳,然后跟刘邦说:我得回家看看去。结果,一去不回,又背叛了刘邦。

刘邦本来没精力去打他,先是派郦食其去找魏豹,想好好说说,把他重新拉回来。可是魏豹说:

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刘邦,就没他那样的,也不管是诸侯,还是大臣,他逮过来就给骂一顿,就跟骂孙子似的,一点礼节也不讲,一点也不尊重人。我跟他没法混。

说实在的,我是总想着多发现点刘邦的优点,好总结总结他为什么能成功。可是,他确实就是个混混的做派,混世魔王。真不是几句话就能把他的性格给说明白的。

不过呢,魏豹之所以背叛刘邦,其实另有隐情,那又是一段神奇的狗血剧。咱们以后讲汉文帝时再讲那一段。

刘邦一看魏豹说服不了,来软的不行,就改来硬的了,派韩信带兵去打魏豹。

韩信带兵从栎阳出发,大军开到临晋,这是黄河边上了,黄河不是个“几”字形吗,这块正是“几”字那笔竖弯钩的竖那一部分,黄河正是南北走向的那一段。韩信在临晋开始修造战船,作出从临晋渡河的样子。魏豹的主力军便在河对岸的蒲坂驻扎,准备防御韩信渡河。结果,韩信悄悄地带主力北上到夏阳,突然渡过了黄河。这回他没修船,而是用的木罂绑成筏子,成功渡河。

什么叫木罂呢?简单讲,就是一种木制的水桶。就跟现在用的这个饮水机上的桶差不多的意思。它真能把军队运过黄河吗?曾国藩对此表示过怀疑。咱们姑妄信之。

韩信出其不意渡过黄河之后,先打下了安邑,然后很快便把魏豹拿下,俘虏了。之后便把魏豹和一大批投降的魏军送到了荥阳。

刘邦没难为魏豹:没事,没事,别紧张,我不杀你,以后老老实实跟哥干吧。对了,你手下那些人,你都得给我嘱咐好了,不许再有二心。否则的话,知道咋着吧?

魏豹赶紧磕头:谢谢汉王,谢谢汉王,您放心吧,我一定尽心竭力,万死不辞。

于是,这支魏军被彻底整编过来了。

韩信这一仗打得够漂亮,接下来他又打一仗,更漂亮。打谁呢?

打陈馀。

前面讲陈胜起义时就讲到过陈馀,张耳和陈馀,他俩的故事一直也没有展开讲,这里咱给捋捋。

他俩都曾是魏国的名士,是好朋友,张耳年纪大,陈馀小。

父事张耳。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情同父子。

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刎颈之交,这个词就从这儿来的。意思就是,可以为了对方抹脖子的交情,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这两人的友情了不得啊。

他俩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个有钱的老丈人。

张耳年轻时是跟大人物混过的。谁啊?信陵君公子魏无忌。他做过信陵君的门客。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案子,他逃亡到外黄——这是个县,到唐朝就被取消了,就在今天河南商丘的西边。结果,因祸得福,他被外黄的一个富豪看中了。这个富豪有个女儿,长得特别漂亮,刚出嫁不久就跟新郎闹翻了,嫌这个新郎太平庸,太窝囊没出息,偷偷跑回家来,哭天抹泪地让他爹必须再给重新找一个有能耐的老公。富豪一看,正好,我领你看看张耳吧。一下子就看中了,然后,跟上家彻底离了婚,就嫁给了张耳。

张耳有了这位富豪老丈人做靠山,给资助着,很快就抖起来了,洗白了身份,又结交天下豪杰,黑白两道通吃,竟然还做上了外黄县令。

陈馀也是“好儒术”,喜欢读书,有学问,少年才俊,被一个富人看中——这小伙子不是一般人,将来得有大作为,于是,把女儿就嫁给了陈馀。陈馀很快也成了一个当地响当当的人物。

所以,人光有才华不行,必须得有投资人,必须得有人给你身上投钱。现在一说这个,都知道可以找风投,或者天使资金、资本市场什么的。以前没这些,所以就得想办法找个有钱的老丈人。

这不是我庸俗,司马迁也这样讲的,《史记·外戚世家》头一句就讲: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史记·外戚世家》

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帝王君主,都是怎样的人呢?不但“内德茂也”,自己有真本事、真能耐,“亦有外戚之助焉”,也得力于外戚也就是老丈人家的扶持帮助。

夏朝为什么能兴起?因为大禹娶了涂山氏,涂山氏给帮着,他儿子才创立了夏朝。其他商朝、周朝的兴起也是因为娶对了人。反过来讲,夏朝、商朝、西周为什么亡?都是因为娶了个败家娘们。

以后的朝代兴衰,实实在在讲,确实很多都与外戚有关。以后都会讲到。往近了说,很多高官富豪的成功,也是得力于此,比如李嘉诚,他早期也是沾他老丈人的光。总之,很多牛人,早期背后都有个好丈人。这一点,不必讳言的。要不,这世间怎么那么多陈世美呢?

不过,咱们绝大多数人拼爹拼不了,拼老丈人也拼不了,只好拼自己了,照样能成功的,不就是费点儿劲吗?不就是慢一点吗?曾国藩讲过一句话:

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

你白手起家,经受的磨砺更多,最终成就的事业会更大更久。

这不是安慰你,我是说真的。找个有钱老丈人固然好,没找到,可千万别当陈世美。

接着说张耳、陈馀。

秦灭魏国之后,曾专门悬赏重金通缉张耳和陈馀,因为让这种能耐人留在民间,对其统治不利。

他俩只好隐姓埋名,逃亡到了陈郡,找了个做监门的活,类似门卫保安之类的工作,混口饭吃。有道是“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有次陈馀犯了点小错误,长官抡鞭子便打,陈馀正要反抗,被张耳一把给摁住了。

随后,张耳批评他:

今见小辱骂而欲死一吏乎!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因为受这么一点小委屈、小屈辱,跟这么一个小官吏,就值当地暴露身份,不要命了吗?你也太意气用事了。

从这件小事上可见,陈馀更性情一些,而张耳更老成务实。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也是一个大人物忍辱的经典故事,跟韩信那段也有一拼。前面讲张良,也是强调一个“忍”字。这个“忍”字,绝对是被无数大人物验证过的历史智慧。

陈胜起义后,很快占领了陈郡,他俩正好,没动地儿,直接就近投奔到陈胜麾下。于是,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才华展现,受到陈胜的重用。

陈胜要自立为王,征询他俩的意见。他俩反对:将军啊,当务之急应当派人到各地,立原来六国的后人为王,各自发展壮大,以分散秦军。等坐大之后,您再称王称帝都是水到渠成。现在称王,只能置自己于风口浪尖,不稳妥。

可惜,陈胜没有听从。稍后,范增认为,陈胜败就败在没有听取张耳、陈馀的这个建议。所以,他劝项梁立了楚怀王,最终真就成功了。

再后来,张耳、陈馀两人经历了几番死里逃生。最终,他们拥立原来赵国王孙做了赵王,也成了一方诸侯势力。

接下来便是著名的巨鹿之战。

在项羽打过来之前,秦军包围着巨鹿城,城里面正是张耳和赵王。

陈馀没在城里,他带领着一支军队在秦军包围圈之外。他是个机动部队,比较灵活。当时战局危机,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眼看就支持不住了。

陈馀竟然按兵不动,见死不救,没有在秦军背后发动猛攻,来解救张耳。

前面讲过,当时各地赶来好几路诸侯援军,都远远地躲在一边,作壁上观,不敢打。因为秦军太强大了,根本碰不得。

张耳在城里面,可气坏了,他派了两员猛将杀出重围,来找陈馀。质问陈馀:陈将军啊,张公和您不是刎颈之交吗?不是立下过誓言吗?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现在这是怎么啦?为何不肯相救?大不了不就一起战死吗,或许还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啊!

陈馀铁青着脸:不对,我现在要去跟秦军拼命,那是“肉委饿虎”,拿小羊羔往老虎嘴里送,是拿鸡蛋跟石头碰,白白送死,那我们抗秦救国的事业也就彻底完了。我必须保留住这点军队、这支生力军,稍后等楚军上来,再一起对付秦军,才有机会。到时,一定为你们报仇!

这两大将也急眼了:行了,您别说了,您就说吧,能不能信守跟张公的誓言吧,能同生共死吗?

陈馀也急了:能!有什么不能?拼就拼吧,我先给你们五千军队去打先锋,我整顿兵马随后就上。

结果,这五千兵马跟秦军一交战,就像一把盐洒到了水里,唰一下就没了,全军覆没。

张耳在城里,既没等来陈馀的救兵,派出的两员大将也没影了,他禁不住胡思乱想,心都碎了,心里哇凉哇凉的。

就在这时,项羽带着楚军上来了,破釜沉舟,大败秦军,解了巨鹿之围。然后,各路诸侯拜会项羽,凑在一起庆祝。张耳和陈馀碰面了。张耳眼睛都红了,劈头质问:陈馀!你为什么不救我?我派去找你的那两员大将怎么没回来?是不是被你杀了?

陈馀没想到张耳这么激动,而且,张耳这话让他太寒心了:你怎么会把我想得这么坏呢?怎么就不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呢?大哥啊,没想到你这么不相信我,这么怨恨我。你不是要军队吗?好吧,我的军队全给你!

说完就把将军印绶解下来,往张耳跟前一放。

张耳愕然不受,愣住了,他哪好意思接啊,整个气氛僵住了。

陈馀也不知道怎么办了。旁边也没人打圆场。正好感觉有点憋得慌,他就转身出去上厕所了。

这时,一位谋士立即凑到张耳身后,小声进言:主公啊,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上天给你机会,你不抓住,那会被上天怪罪的。您不要错过机会!

张耳可能是刚刚经历了生死考验,对人性悲观失望了,或者也是深受没兵就得挨打的切肤之痛,他真就把陈馀的印绶给收了起来,把那份刎颈之交的友谊丢弃了。

陈馀从厕所出来,一看这个情况,唰一下,从脑瓜皮凉到脚后跟,挑战冰桶的感觉啊!扭头就走了,只带走了几百个亲兵。从此反目成仇。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接下来,陈馀做了一件很出彩的事,他给当时秦军统帅章邯写了一封劝降信。他“好儒术”嘛,读书人,有大才。他在信中讲:章将军啊,据我所知,你们那丞相赵高已经拉开架势要整你呢,你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打胜了,他嫉妒你,肯定得诛杀了你;打败了,他正好把罪过都推给你,也得诛杀你。所以,你再给秦朝怎样效命也是死路一条了。赶紧弃暗投明吧,这是唯一的活路了。

章邯这才动了投降之心。

所以,陈馀对于项羽的胜利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可是,因为陈馀已经交出了将军之印,虽然随后又拉起一支人马,但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而且也不愿意跟张耳为伍,所以,他没跟项羽一起西进入关。

等到项羽分封天下时,只给张耳封了王——常山王,因为张耳跟着一起入关了。原来的赵王给改封为代王,就是把赵国给一分为二了。陈馀呢,只给封了个侯,封地就在南皮这一片,离我家乡不远。

陈馀当然不满意,气坏了。于是,过了差不多半年时间,他把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联合“齐国”这边的田荣。上回说了,田荣也不满项羽分封,他俩就联合起来了。他俩挨得也近,南皮往南往东都是齐国的地方。他俩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张耳,把张耳打得稀里哗啦,落荒而逃。

张耳往哪逃呢?两个选择:

要么奔项羽,项羽给他封王,对他挺关照的,离着也近。

要么投刘邦,刘邦当时已经控制了关中,而且,他跟刘邦是故人。刘邦曾经是他的小弟,在他手下混过大半年,就是他在外黄的那时候,有一段老交情。

张耳手下有一位高人劝张耳:我看,您投刘邦吧,我夜观天象,刘邦必得天下。

于是,张耳投到刘邦麾下。刘邦“厚遇之”,相当尊重,还是拿张耳当大哥看待,他不忘本。

那边,陈馀把原来的赵王又请回来,他自己当丞相,赵国又算是合到一块了。

不久之后,刘邦到了洛阳,为义帝发丧,联络天下诸侯,要一起打项羽,为义帝报仇。使者到了陈馀这,陈馀说:没问题啊,我就一个条件,只要刘邦把张耳的脑袋给我送来,我马上出兵相助。

刘邦一听这个条件:噢,这怎么办呢?要我大哥脑袋,我要真给了,弟兄们还怎么跟我混啊,一点江湖道义也没了。不给吧,这陈馀掌握着一方重镇,得说是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之一吧。

怎么办呢?

最后,他想了个办法,找了一个跟张耳长得特别相像的人,把这个倒霉蛋的脑袋给砍了,拿血这么一抹,装盒里就给陈馀送去了。

陈馀竟然没看出是假的来,信以为真,于是,站在了刘邦一方。

这也不足为奇,你看现在这么多明星脸儿,还有什么特型演员,凭着跟某某长得像就能混口饭吃。古人早就发现了这里面的价值了,大人物找那么个人,关键时刻做替身,做替死鬼,三十六计中,这叫“李代桃僵”。这样的故事挺多的,下回可能还讲到一段。

有道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彭城大败之后,慢慢地,陈馀知道了真相:刘邦这孙子敢玩我!

跟刘邦又决裂为敌。

所以,韩信打下魏豹之后,刘邦派他继续去打陈馀。这回还带上了张耳,韩信和张耳两人一块去。这又是一场让韩信扬名立万的大仗。

韩信带兵从平阳北上,先是在阏与跟陈馀的赵军这边开了一仗,大胜,然后,迂回了一下,准备经过井陉来攻赵国国都——襄国,就是现在的邢台。

陈馀带着大军,在井陉扎下大营,修好工事,严阵以待。当时,陈馀手下有一个叫李左车的将军。李左车之前主要是辅佐赵王的,他爷爷就是李牧,名将之后,很有谋略。他跟陈馀讲:丞相啊,韩信乘胜而来,兵锋不可挡。不过,井陉这一段的道路极为狭窄,他们的队伍肯定拉得很长,粮草辎重肯定都远远地甩在最后面。请拨给我三万将士,我们抄小道绕到他们后面,把他们的粮草辎重给劫了,这应当很容易的,他们首尾难以照应嘛。您坐镇大营,坚守不出。咱给他来个胡同赶猪,两头堵。不消十天,他们就得束手就擒。

陈馀一笑:李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你这个谋略很好。可是,咱犯得着这么麻烦吗?咱们有十好几万人,韩信那边号称有数万人,实际也就万余人。咱就生打,十个打一个,还打不烂他们吗?打他要是还用谋略,那就太抬举他们了,让诸侯知道了笑话咱。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陈馀骄傲了,轻敌了,韩信就有了机会。韩信也担心赵军给自己玩什么计谋,所以,他提前就在赵国这边安排了间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孙子兵法》里专门有一个“用间篇”,就是重用间谍,韩信的军事思想是受益于《孙子兵法》的。他从哪学的?怎么学的?他到底认不认字?这些史书都没写。但从他的所言所做来看,绝对是把《孙子兵法》吃透了的。

他听间谍汇报了这个情况,心里有底了,放心大胆地把大军开到了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跟陈馀大军中间隔着一条绵蔓河,扎下营盘。

当天夜里,刚过半夜,韩信下令渡河:出发,天亮了就正式开战,今日破赵会食。

——《史记·淮阴侯列传》

今天的早饭等到把赵军打平了,再吃。

手下将士们都感觉这牛吹的够大的,可也不敢质疑。好!将军,遵命。一万主力军浩浩荡荡渡过绵蔓河。然后,在河岸边上,背水列阵,排好了战斗阵列。

陈馀这边的将领们,一看韩信这边是这个架势,都笑了:嚯,这是学项羽嘛,破釜沉舟,故意让自己没退路了,要决一死战。来吧,打呗,你也不看看你们这才多少人,你跟人家项羽学得来吗?正好啊,你们一个也别跑了。等天亮把你们全消灭。

天刚蒙蒙亮,韩信和张耳带着剩下的几千精兵,也过了河了,穿过他们那一万人的背水阵,继续向前来挑战。

陈馀这边大开营门,杀出几万兵马迎战。

韩信这边,以少战多,很能打,相持了不短的时间。可慢慢地,就坚持不住了,往后退,慢慢退回到了河边的背水阵地这。这一万主力也加入战斗,都玩命了,赵军的几万兵马也占不着便宜。

陈馀一看,那就都上呗,大营里面剩下的那几万兵马,也都冲出大营,朝着河边冲过来了,加入战斗。

正混战着,忽然,赵军起了骚乱:完了,大营被汉军占领啦,大王和将军都被人家抓啦。

赵军将士们一回头:我的妈呀,汉军这是来多少人啊。身后的大营已经插满汉军的旗帜,漫山遍野。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这样的,就在韩信派那一万兵马渡河时,他还秘密调集了两千轻骑兵,一人发一把小红旗,汉军的军旗,吩咐他们,以大军过河为掩护,悄悄地从旁边小道上绕过去,在离着赵军大营不远的地方埋伏好。这线路、埋伏地点,都是提前侦察好的,行动很隐蔽。

韩信料定,陈馀看到汉军投入全部兵力,背水一战,做出决一死战的架势,肯定也会倾巢出动,投入全部兵力。那时候,大营基本就空了,没什么防备了。

这两千轻骑兵如闪电一般,就斜插进去了。进去之后,把赵军的旗帜都拔了,遍插汉军旗帜,两千个旗——正常那得多少兵力啊!

赵军这边哪里知道这个情况啊,都吓坏了,一下子都泄气了,大乱,大溃败。

最终,韩信斩杀陈馀,俘虏了赵王。

真就没耽误吃早饭。

手下将领们都服了:韩将军啊,您这都怎么琢磨的呢?

韩信哈哈大笑:我这都是跟《孙子兵法》学的,《孙子兵法》中讲: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史记·淮阴侯列传》

就咱们带的这些兵,多数都是新兵,将帅士卒之间的那种感情还没有培养出来。这样的兵打仗,没法弄得什么团结一心啊,众志成城啊,那个效果不可能有的。他们只要一看不妙,肯定开溜,而且,咱们以少对多,那就彻底没法打了。除非把这些兵都放在“死地”,背水而战,后面是大河,没地方逃跑,要想活命就得玩命,为了自己而战,才有机会打胜。所以,我搞了这么一次背水一战。

韩信的这番话,《史记》只记了这么多。在我看来,这不算是取胜的关键。因为,这一套完全就是项羽破釜沉舟的一个翻版。要光靠这个,这个仗打不胜。

之所以打胜是因为,韩信玩的是一个升级版,在项羽的基础上,加上了那支冲入敌方大营的轻骑兵。那出其不意的两千轻骑兵,才是关键。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孙子兵法》

这正是《孙子兵法》里的名言。

总之,做事照搬照抄是不行的,得有创新,才有奇效。

只可惜,张耳、陈馀这段让人唏嘘感叹的友谊,两个极有智慧与才能的人,半生携手奋斗,结下生死之交,最后反目成仇,恨得竟那样深。

说到这个“反目成仇”,“反目”这个词出自《易经》的小畜卦,原文是: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易经·小畜》

意思是,小日子过得正要红火起来时,容易夫妻反目。

所以,不论友情还是婚姻爱情,还是那句话:且行且珍惜。

好了,接下来,韩信还将怎样展示他的军事天才呢?刘邦跟项羽又将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下回再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04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