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这才是秦汉——霸王别姬及其失败分析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22:10:17 0


上回说到,刘邦给韩信、彭越、黥布都封了王,几路大军齐心合力围追项羽。

公元前203年腊月,项羽兵少食尽,被包围在垓下。就在今天安徽省的灵璧县境内,淮河北面。怎么会被包围在垓下呢?

《史记》里并没有详细讲,不过,野史、京剧里,都讲得有鼻子有眼的,说是大将军韩信调度汉军和各路诸侯的兵马,提前在垓下设下了十面埋伏,然后,派大谋士李左车诈降项羽,再忽悠项羽,把他给引入了垓下,进入了包围圈。

这十面埋伏,太厉害了,没死角,全覆盖,包围得很严实,项羽插翅难飞。著名的琵琶曲《十面埋伏》表现的就是这一段,琴声旋律非常急促、剧烈、紧张,形势危急。

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高筑营垒,困守,坚守阵地。按京剧《霸王别姬》里讲的,项羽还有一线希望,就是等待江东会稽那边过来援兵,他咬牙坚持着。

这天夜里,项羽正睡着觉,忽然听得四面楚歌。包围他的刘邦大军大半夜的都在唱歌,而且唱的都是楚地的歌。项羽大惊:怎么回事,难道刘邦把我的楚地全占了吗?他的军队里都已经是我楚国的人了吗?看来,我是真把民心给丢了啊,老百姓不要我了,大势去矣。

其实还没到那分儿上,这又是张良的计谋,这也是京剧里说的,张良故意教给汉军学唱楚地的民歌,而且专挑那种悲凉的、哀婉的,听了让人伤感、泄气的,半夜一起唱。兵法讲,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唱歌攻心,这太绝了。

项羽一听,就泄气了,他手下的楚军听了更泄气。这也看出音乐的作用之大,这一点,前面讲韩非子时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您要把这句话真搞明白了,在实践中用活了,绝对是管理大师。

人就怕泄气,一泄气就坚挺不了了,军队没了士气,也就完了。

怎么办呢?喝酒。项羽也睡不着了,借酒消愁。

借酒消愁愁更愁。

旁边爱妃美人虞姬给倒酒,跟着一起喝。这是项羽最心爱的女人。

还有一样项羽最心爱的,就是他的乌骓宝马。这匹乌骓宝马跟着项羽出生入死的,那感情也不一般。养过宠物的都有体会,动物养时间长了,就相当于家里的一口人。项羽也让手下给牵进大帐里来。一手搂着心爱的女人,一手搂着心爱的马,项羽掉泪了。

有个问题,项羽怎么没孩子呢?都到这个时候了,他应当再稀罕稀罕孩子吧,《史记》里面就是没提这一块。按道理讲,项羽的女人不说三宫六院吧,肯定也不会只有虞姬一个,都三十了,怎么也该有几个孩子。这是个有趣的论文题目,可以考据考据。正史里没写。

项羽流着泪,悲歌慷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项羽本纪》

京剧里的这段念白都是非常有感觉的,只是演员都弄成大花脸、大胡子,太显老了,实际这时项羽只有三十周岁。这我让想到,京剧画这个脸谱,可能正是为了方便不同年龄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把脸一画,什么年纪也看不出来了,都一样的感觉了。这样,一辈子都可以演一个角,一辈子吃这碗饭。

奈若何?项羽怎么办呢?突围。

可是,带着个女人,多累赘,虞姬便自杀了。京剧里她是抢过项羽的宝剑自杀的。

项羽的突围很顺利,他带着八百勇士,一下子就冲出了汉军的包围圈,从南边冲出去了。当时正是半夜里,汉军这边也看不出突围的是谁,还以为是出去搬救兵的呢。天亮之后,才知道是项羽跑了,赶紧派出大将灌婴领着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先是渡过淮河,一点身边的人,只剩下一百多了。他们继续往南逃,到了阴陵这个地方,迷路了。正好遇见一个农夫:嗨,老头,跟你问个路啊,往哪哪,怎么走?

可能因为着急,问得有点生硬了,估计也没下马什么的,不够客气。这个农夫烦了,随手一指:左。

左,好的。项羽拨转马头,奔左边下去了。结果,走着走着就没道了,一片沼泽地,这才知道上了那个农夫的当,只好再返回来。

所以,问道这可不是小事,咱们都有经历的,如果开着车问道,一定要下车,嘴得甜。而且,出门在外的,还得长个心眼,你得问那面善的人。或者,多问两人,彼此印证一下。唉,人在江湖,没办法。

项羽在这么个小细节上出了点问题,就耽误了大事了,耽误工夫了,他再返回来,就被汉军给追上了。

在东城这个地方,有个九头山,项羽身边只剩下28个人,都是手下最精锐的最忠心的骑兵勇士,被汉军围困在山上。汉军这边有好几千人,围得水泄不通。

项羽一看:完了,这是真到头了。弟兄们,今天可能就是我项羽的结局了。唉!我不服啊,这个结局完全是上天安排的,我不服!我起兵至今已经八年了,亲自打了七十余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我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我打仗没有问题啊,可为何突然就落得这步田地呢?这是上天不公啊,是天妒雄才,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绝不是我打仗不行!我可以证明给你们看,就现在这个形势,大家听我指挥,咱照样可以杀他个三进三出,照样能杀他大将,夺他旗帜,也让你们能突围出去。

来吧!

项羽把这28个人分成四组,分别向四个方向突阵,直接生冲。项羽瞅准一员汉将,直冲过去,上去就把那个汉将斩于马下。另一个汉将飞马来追项羽,项羽回头一瞪眼,这哥们的马一下子就惊了,蹿出好几里地才稳住。

项羽的四组骑兵很快都冲出了第一层包围,顺利会和。然后,汉军又围上来,项羽又组织了一次突阵,又杀一员汉将,捎带杀了上百的汉军士卒,竟然真就成功突围而出,手下只折损了两个人。

项羽问道:弟兄们,我说得怎样,是“天亡我,非战之罪”。

手下都服了:大王,确实如此,真是天道不公!

接下来,项羽便逃到了乌江。

乌江是个地名,乌江亭,类似个乡镇的地方,不是说,乌江就是个江,它其实是长江边的一个渡口。

乌江亭长在此已经等候多时了,他怎么知道在这等着呢?当然是项羽提前就有安排的。史书不可能写这么细,这是不言自明的,这么重要的撤退,肯定整条线路要有准备的。

乌江亭长看项羽来了,赶紧迎上前来:大王啊,快快上船,这一带我都安排好了,别的船都已经烧了。咱们过了江之后,汉军没船可用,肯定就没招了。江东的地方也不小,还有数十万之众,以后咱机会还有的是。快上船吧。

项羽没动地儿,愣在那儿了,望了望滚滚长江,想起了一首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廿一史弹词》

别笑啊,这不是说三国的,这是正经说项羽的,明代杨慎写给项羽的。

项羽长叹一声,苦笑道:亭长老兄,我谢谢你了。这匹马跟了我五年了,所当无敌,日行千里,送给你了。弟兄们,我说了,是天要我亡,我不得不亡,渡江又有什么用呢?况且,当年江东八千子弟兵随我项家出来打强秦,打天下,而今一个也没有回来,纵然江东父老能原谅我,我又有何面目再见他们啊?我愧对他们。对不起了!

说完,项羽带着他的二十多个勇士,返身冲向渐渐追上来的汉军。

短兵相接,项羽如虎入羊群一般,又斩杀了数百汉军,身负十余处重伤,慢慢就坚持不住了。他抬头,正好看到一位汉将,叫吕马童,这人认识,老熟人,于是大喊一声:若非故人乎?这不是老吕吗?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外加万户侯爵,要我这颗脑袋啊。我给谁不是给啊,我就送给你,做个人情吧。

说完,便自刎而死。

在场的几位汉军将领,呼啦全都冲了上来,把项羽给分尸了。然后,都被刘邦给封了侯,其中这位吕马童就被封在离我家乡不远的河间。不久前,网上还传一个新闻说,河间的吕马童墓被盗了。历史跟我们就是这么接近,一切都不算遥远。孟子有句话叫: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孟子·尽心上》

这话讲绝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人生。

项羽死后,很快,整个楚地几乎都投降了,“独鲁不下”,唯独鲁地的几座城不投降。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把鲁地的这几座城都封给了项羽,项羽就是鲁地的君主。而鲁地是孔子的父母之邦,是儒家发祥地,最讲究忠君报国,所以誓死效忠项羽,不投降。

刘邦大怒,想派重兵把这几座城全给平了。又一想:算了,不能那样做,咱得转换角色了,以后,咱坐天下,就得鼓励这种忠君报国的精神啊。

这才是秦汉——霸王别姬及其失败分析

项羽乌江自刎

于是,刘邦派人带着项羽的人头,到这几座城走了一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鲁地军民一看项羽真死了,这才死了心,才投了降。

然后,刘邦一看,既然你们这么效忠项羽,就成全你们吧,我就把项羽按鲁公之礼,安葬在你们这吧。最后,把项羽安葬在了鲁地的谷城。《史记集解》的作者裴这才是秦汉——霸王别姬及其失败分析是南北朝时候的人,他去实地考察过项羽的墓,当时,墓已经被毁坏了,但还有一块碑,写着“项王之墓”。现在这地方属于山东泰安,还有旧址残碑。

刘邦亲自为项羽发丧,大哭一通,其中滋味,咱们这些平凡草民可能永远体会不了吧。然后,对所有项家人,项氏宗族各旁支,都没有清算,没有搞什么夷三族、诛九族之类的。反而给项伯,还有几位项家人都封了侯爵土地,并且赐姓为刘。

这让我们想到,此前项羽要烹了刘邦的老爹老太公的那一段。刘邦不为所动,说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把你爹煮了,一定给我也分一杯羹。项羽气得要杀了老太公,被项伯给拉住,因为,“杀之无益,只益祸耳”。所以,项羽这边一直也没有把事做绝。说到底,两人争的是天下,是大丈夫之间光明正大的较量,没玩什么卑鄙下流的小人手段,没有什么纯粹个人的恩怨。可惜,这种风度和气概,后世不多。

另外,讲到这里,对于项羽的结局,可能多数人都还是抱以同情的。自古以来,无数读史者读到这里,都可能觉得惋惜,看戏剧之类的,可能更是容易同情项羽,甚至为之落泪。至今项羽还被看作一个失败的英雄,甚至看作是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失败者。

说实话,我倒不以为然。因为前面讲了,项羽其实是个杀人魔王,最爱干的就是屠城,还“杀降”,二十多万秦军俘虏被活埋。

总共不过两三页史书而已,前面这一页看着,还觉得恐怖、气愤,后面这页再看,却要为他流泪。就像看电影《画皮》时的感觉,周迅演的那个小唯,她本来是个吃人心的女鬼,要多恐怖有多恐怖、要多可恶有多可恶,可最后,当她死时,观众仍然为之感动。这是怎么了呢?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菜根谭》中讲: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清苦俱非。

人总是渐忘的,总是只能记住一个角色临谢幕时的样子。就像遗像,都是生前最后的样子。

弘一法师也有句话,叫: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他四十岁前,花枝春满,风流倜傥;四十岁后,参禅悟道,照样做高僧大德。

项羽之所以被看作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非常正面的人物,最大的原因,应当是由于司马迁对他的肯定。

这不是一般的肯定,而是绝对的至高的肯定。怎么这么说呢?《史记》总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这十表八书,都是大事年表、典章制度之类,这个得另说。剩下的本纪、世家、列传,都是记载历史人物的,是分了三个等级的。

本纪,是最高级的,都是记帝王、天子。

世家,低一级,差不多都是诸侯国君和刘邦手下的顶级的名臣。

然后列传,也都是牛人,什么类型的都有,包括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就是讲司马迁和他爹编辑史记的思路之类的,也算一个列传。

顶级的十二本纪,都是哪些帝王呢?

头一卷是《五帝本纪》。从黄帝开头,这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第一位帝王。黄帝之后,传给他的孙子颛顼,这是第二位帝王。颛顼之后,第三位,是他的侄子,也是黄帝的重孙——帝喾。帝喾的儿子帝尧,是第四位。尧的女婿舜是第五位。总共五帝。

第二卷本纪是大禹开启的夏朝,夏本纪。

然后,殷本纪。

然后,周本纪。

然后,秦本纪。

然后,秦始皇本纪。

然后,项羽本纪。

再然后,才是高祖本纪,也就是刘邦的本纪。再后面就是西汉皇帝的了。

项羽是夹在秦始皇和刘邦之间的。秦始皇和刘邦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的且最牛的帝王,项羽坐他俩中间。

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因为司马迁认为,项羽是足够伟大的。他说项羽: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来只是一个平民,别管他祖上是什么贵族、名将,到他这儿,他就是一个混迹民间的平民。要什么没什么,可就生生乘着陈胜起义天下大乱之势,一举崛起,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率领各路诸侯推翻了强大的秦帝国。然后,分封天下,实质上已经是一代帝王了。虽然好景不长,结局惨淡,但他的成就在那儿,那么伟大的成就是“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几乎就是有史以来也没有过的。

所以,司马迁给项羽也弄了一个本纪。

这里面,或许多多少少也有一点表达对刘氏皇朝不满的情绪;或许是对一种挑战强权的精神的标举,包括为刺客立传也是强调这一点。总之,将项羽列入本纪是一个引发历代读史者沉思和想象的问题。

那么,司马迁是怎样评价项羽的失败的呢?他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说了两句话。

头一句是:

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史记·项羽本纪》

这句话点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背关怀楚”,放弃关中之地,重回楚地,建都彭城,这是一个大失误。关中才是王者用武之地,彭城则是四面受敌的地方,这一点,稍后讲刘邦选择国都时,再详细分析。更重要的是,如果项羽自己在关中待着,刘邦再加上两个脑袋,恐怕也不能从汉中打出来。

二是,“放逐义帝而自立”。注意这个“自”字。你打了半天,只是拿人家楚怀王当招牌,你老项家保着楚怀王,精忠报国的样子,然后,打下天下来了,就卸磨杀驴,最后还是你自己当楚王,搞了半天还是为了你一己之私利。那种道德的感召力一下子没了,没道德、没理想、没信念了,所以,失去了天下人心。

司马迁的第二句话是说项羽: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史记·项羽本纪》

“自矜功伐”,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能征善战,能打;

“奋其私智”,对自己的智力也自信满满,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明白;

“不师古”,就是不读书,不读史,不懂得借鉴古人的经验。

“霸王之业”,他认定自己的这番事业,自己开创的这个天下,是“霸王”,是以霸称王,以实力强大而称王。所以,他坚持“以力征经营天下”,就靠一个字:打。谁不老实,我就打谁,靠这个来维持天下。结果只当了五年霸王,就把天下丢了,身家性命也未能保住。

总之,司马迁认为,项羽所谓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是荒谬的,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在人事上没有处理好,才一步一步走上失败的不归路,怨不着天。

这是司马迁的分析评价。司马光全部都给抄到《资治通鉴》里,说明他也很赞同这个评价。司马光还抄录了一种评价,是西汉扬雄说的:

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 这才是秦汉——霸王别姬及其失败分析 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

——《资治通鉴·汉纪三》

这“屈”字,应当可以理解为驱动的“驱”,汉王刘邦胜在他能群策群力,驱动一群人研究策略,再用这些策略驱动更大的群体的力量;楚霸王项羽正相反,就靠自己,所以就败了。

“屈人者克,自屈者负”,我把它改得通俗一点,就是:用人者成,自用者败。

扬雄的这个分析跟刘邦自己的分析挺像的。刘邦怎么分析的呢?下回再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04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