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隋唐往事——阴谋者的假面与誓言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12:40:54 0


高宗皇帝李治是受颇多争议的帝王,他的争议性源于两个人,一是他伟大的父亲李世民,二是他将来的皇后武则天。他夹在两人中间不上不下几千年,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下,难以摆脱。

李治在文武百官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是在他母亲长孙皇后的葬礼上。当时只有八岁的李治哭得痛不欲生。这份孝心打动了太宗皇帝,也同时打动了他的舅舅长孙无忌。

李治是个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懂事少年。可是他并不像李唐皇室的大部分子弟那样生得龙筋虎骨,虽然高大,却显得羸弱不堪。为什么多情的人总是长不出结实的身板,难道是浓情耗尽了他们太多的生命精华?李治“幼而岐嶷端审,宽仁孝友”。所谓“岐嶷”,是指这孩子已经聪明到超越常人的地步。自古以来,聪明之人活得都比普通人要累,因为他们的心放不下。

以现代的标准来看,李治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他的文章和书法还是很有造诣的,喜欢柔媚而艳丽的诗文辞赋,这好像是中国历史上那些多情帝王的共性。李唐皇族颇有音乐天赋,李治也是个音乐天才,自己创作了《上元舞》《琴歌》《白雪》等传世乐章。

综合来看,李治并不是混沌之人,反而白衣胜雪,才华横溢。这时的李治已有太子妃王氏,其家族极为显赫,为当时五大姓中的太原王氏。唐太宗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曾称她和李治是一对“佳儿佳妇”。不过对于这桩婚姻,李治自己却始终不是很满意。

李治身上具有浓重的文艺气息,对爱情有他自己的一番理解,当然很多想法都是来源于文艺作品。直到遇见武则天,他才真正领略到世间情为何物。他们结缘于太宗皇帝的寝宫,那一刻,“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至于武则天,有人认为她扮演的是诱惑者和投机者的角色,其中并没有多少真情投入,只是因为在太宗皇帝那里寻不到出路,才将感情转移到太子李治的身上,以寻找机会。

对于一个自负才貌却长期遭受冷落的宫妃而言,突然遭遇尊贵的皇太子的垂青,要说这时的武则天内心一点儿想法都没有,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管怎么说,这段让人难以启齿却又心跳不已的不伦之恋,在华丽而森严的长安宫廷里悄然生根、发芽,直至长成一棵树妖藤怪。十九岁的李治就这样深深地迷恋上了比自己大的武则天。在备尝风霜、充满心机的武则天眼里,李治不过是个感情冲动、腼腆有加的大男孩。也就是说李治是一颗多情的种子,迟迟没有完成自己心理上的“断乳”。这时的武则天还没有想到更多,只求能够在复杂的后宫世界里生存下去。至于将来,她不敢想,就算是想破天也没用。

在错综复杂的宫廷生活中,身为太子的李治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他渴望回到童年,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因为在那里,他才能感觉到温暖、安全、无忧无虑。可是,母亲长孙皇后早已去世,他也已长大成人,无法再回到那备受女性宠爱的童年时期。于是,本能促使他寻找梦中的港湾,眷恋比自己年龄大、成熟、意志坚定的女人。这正是李治这类具有恋母情结、性格懦弱的男人常见的自慰方式。

武则天身上正好具备了这一切——热情、机智、美貌。在武则天这里,李治的人生激情和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和满足,她是一个活着的“母亲”、现实的情人,是自己难以舍弃的心理和肉体的温床。

感业寺位于朱雀大街以西约三十里之外,原先是蛰伏于长安城外废街中的尼姑庵,在武德九年被改名为感业寺之后,这里实际上就成了收容前朝宫女的牢狱。寺内杂树丛生,断垣处处,在残破颓败的佛塔的阴影下,几处低矮的房舍悠闲地散落于荒野之中。

唐太宗李世民备极哀崇的丧礼仪式结束后,后宫里未生子女的嫔妃们,不论老的小的,一律循例被打发进感业寺。死了丈夫,她们自然就成了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作为先皇的女人,惹出是非就是丢当今皇帝老子的人,将她们放入民间又不妥,只好让其出家当尼姑。

以至于感业寺里美女如云,人满为患,计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诸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诸女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其八十一御妻,以及原来年老色衰、已被除册的,总计有二百人之多。剃度在升平殿举行,三个剃度师已经进行了两天,还没剃度完,先皇李世民的妃嫔们柔美的头发,已被装了整整三大箩筐,升平殿内外一片哭泣声。

昨天她们为了争宠,为了品级的提升,个个费尽心机,争相打扮,倾轧对手;今天竟一个个被当成过期无用的奢侈品,扫地出宫。武则天面临着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转折:依据大唐制度,她也被送出宫削发为尼。武则天虽然不甘心,但这时的她也只能任时势摆布,内心揣着一份渺茫的希望在感业寺住下,名为带发修行,实际上成了当今天子之“别宅妇”,身份极为尴尬,前途也是一片黯淡无光。

武则天心存的唯一指望,便是与高宗皇帝那似有若无、脆弱易断的爱情——如果那一夜欢愉能称之为爱情。不管怎样,在生存面前,爱情永远是美丽又易碎的奢侈品。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广选天下美女充实掖庭。当武则天听说选妃嫔选到自己头上时,态度是决然而冷淡的。母亲要与她泣别时,她只是冷冷地说:“见天子安知非福,何必作儿女之悲?”如果真是这样,倒也符合她后来的行事作风,做事果决,不拘泥于女儿态。母女的生活状况已经这样了,如果上天眷顾,入宫就成了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虽然入宫是从末等的妃嫔做起,但是毕竟也算靠近了帝国的权力核心地带。

十四岁的武则天来到了帝国的都城长安,成为唐太宗后宫万千佳丽中的一员。这里面有因罪没入宫中的犯官女眷,也有随例采选的普通宫女,相比之下,武则天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她刚进宫不久,就被封为才人,并赐号武媚。刚进宫就被封为五品才人,确实是件很荣耀的事情。要知道,后宫佳丽三千,皇帝身边的女人多了去了,可是真正能够得宠的人就那么几个人,所谓“三千宠爱在一身”,成功的概率低到就算作弊都很难出头。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登基也应该有一番新的气象。李治表现得颇为热心,太宗皇帝执政后期由于身体原因和精神上懈怠,基本上三天一上朝。如今高宗李治新朝开张,一扫贞观后期的颓靡之风,有事没事都要天天上朝,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犹恐壅滞众务”,每日引刺史十人入内,“问百姓疾苦,及其政治”。

李治把皇帝这份活干得有声有色,对于新角色的新鲜感和责任感,也使李治冲淡了他与情人分离的相思,复召武则天入宫之事也是一拖再拖,反正他是皇帝,身边从来就不缺女人。及时行乐的大好时光里,高宗真的没有耐心回忆。在这期间,他的后宫中又接连添了徐婕妤等佳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武则天每天忙完手里的活,会一个人顺着禅舍一直走到最北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安静地方,那里有一个小池塘,她常常到这里读书散步。三年的感业寺生活,也是武则天度过的安静慎思的一段生活。

这时候的她已经二十七岁,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个年纪应该是各方面都趋向圆满的阶段。历经一番火坑苦海的磨难,早已脱尽了稚气。在武则天的身上,再也找不到昨日那个任性、娇气的小姑娘的影子。

武则天真正地成熟了,她不再在孤灯残卷下怨恨命运的不济,也不再焦虑未来的日子。没有任何名分,没有任何保障,不尴不尬、不僧不俗地住在感业寺里,她身边穿梭的都是一些凡心不死的尼姑。这帮人每天议论的事大多围绕皇宫中那个薄情寡义的君王,传入她耳中的是高宗皇帝昨日纳了谁、今日又纳了谁的消息。

所纳之人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不同的是她们各自的背景家世。一个后宫女子不能只有姣好的背影,更要有强大的背景。唯有如此,才能飞得更高。武则天只能听一听,她不能过问,更不敢有任何抱怨。

如果将后宫视为华丽的牢狱,那么这里就是埋葬一切生存希望的坟墓。有些人逐渐产生了精神异常现象,被监禁在单独的房间,时间不久,就发疯去世。也有的人因营养不良,运动量不足,忧郁致病,在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自杀。

从后宫时代就严格控制自己的武则天,面对这里的清规戒律,并不会感到太大的痛苦。甚至她的安全感更甚于在后宫时,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心的焦躁也让她身心难安。

处于和整个世界都隔离的生活中,武则天即使每日在心中默念千遍万遍“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也没用。她听这里的住持说过这句佛语的意思: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彼岸是光明的世界。

彼岸,何处是自己的彼岸?她知道,或许只有君王的内心才是自己通向光明世界的路径。

由宫人变成尼姑,除了要照应自己的生活外,不必做任何工作。武则天主动去接近担任事务工作的尼姑,尽量帮她们做点打扫庭院、整理花卉之类的轻松工作。

和在后宫时一样,武则天很快就看出那些担任工作的尼姑才是这里的主人。所谓担任工作的尼姑,也就是看守这座牢狱的人。她们不论相貌和身体,都比那些宫里的人来得粗壮。她们曾经过着最低贱的生活,除了生存,她们别无所想。

她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母老虎,对那些宫人尼姑们,有强烈的反感。这些曾经的宫人,大多生于富贵之家,过去在后宫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现在变为尼姑,一个个抱怨声声,不安于现状,身如飘萍,却还保持着难以卸去的虚荣,更看不起这些担任杂役的尼姑。

武则天主动接近这些担任杂役的尼姑,要求帮她们做些事时,她们并不领情。可是不管她们的态度如何,武则天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和颜悦色。眼前这个没有经过任何装饰也清丽脱俗,又有无限耐心的女子,逐渐让这些出身底层的老尼姑打开了心扉。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写的这首哀婉缠绵的《如意娘》,多少可以反映她当时的心境。

年华已经老去,前途仍不明朗,那渺茫无期的承诺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在李治未去感业寺的日子里,那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倚门而望的缁衣女子,一定无数次为这样莫测的未来而战栗。

男人本来就是靠不住的,何况一个登上帝位的男人。她知道,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能靠神仙皇帝,她相信,自己也是人,也有生存下去的权力。在二十七年的人生浮沉之中,她始终保持着一样东西——信念。

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她一生中却是一个前途莫测的危险时期。她必须要从这儿走出去,如果不能走出去,她将成为历史上一朵无名的野花,在青灯佛卷的某个角落里枯萎而死。如果走出去,她又能走到哪儿去?再回到那个充满矛盾与龌龊的家庭?将身体与灵魂安放于那里,还不如放在这儿。

她难道忘记了初入宫时对母亲杨氏说过的那句“见天子安知非福”,如果还记得,她最应该去的地方还是宫廷。一年前,她已经与李治结下情种,埋下了政治伏笔。她如何才能与初登大宝的李治取得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能委托任何中间人,只能依靠自己。而联系的地点,也只能是佛祖庇荫下的这里。

服丧的一年很快过去,开春后,改元永徽。原太子妃王氏被册立为皇后。永徽之治正式拉开帷幕,朝中一切由长孙无忌和他这一派的少数元老重臣主持执行。在长孙无忌面前,好脾气的李治就像是一个面对尊师的初学弟子。

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是太宗皇帝去世一周年的忌日。李治为了替先帝追福,在超度先帝亡灵的同时,又组织了一系列的祭奠活动,其中包括在京师长安的众多寺院同时举行一场超大规模的追福法会。与此同时,他还决定到佛寺行香礼拜,并顺便向先皇汇报这一年来的工作。

他选择感业寺,有个很私密的原因。李治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这次行动差点要了大唐帝国的半条命。而此时的他没有焦虑,只有兴奋,辗转反侧一夜无眠。他已经连夜派人去踩过每一个点,他只在乎其中的一点。他选择在这一天离开皇宫拜祭先帝,除了成全自己的“仁孝”之名,同时还要成全自己的“情种”之名。

他要去见一个在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物,一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女人——那个叫作媚娘的女人,那个在梦里出现了无数次的哀怨女子,他不能再拖下去了。当天唐高宗借祭奠之故路过感业寺,进去行香拜佛,目的是见武则天。二人相见,感慨了一番光阴流水,前尘往事。先是武则天哭哭啼啼,然后李治也禁不住流下眼泪。

武氏泣,上亦泣。武则天用自己的眼泪,引出了皇帝的眼泪,当然武则天的眼泪,除了感情流露,更多的是经过算计后高度理智化的眼泪。她不能让这次行动有一点儿闪失,这是一项精心设计的政治行动,成败将决定她的命运。

尽管武则天费尽心机,但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李治返回宫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高宗李治就像一个顽劣的孩子,在感情冲动之后,很快就忘记了眼泪背后那个望穿长安的女子。感业寺事件的意义,并不在于它对李治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因为这个事件已被另一个能够改写别人命运的人所掌握,这个人就是王皇后。

高宗与武则天私会不久,王皇后已经探知此事,她大为恼怒,一个萧淑妃已经让皇帝冷落了她,如今皇帝又爱上了尼姑。王皇后也算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如今对她威胁最大的是萧淑妃,如果把这个尼姑拉入后宫,便可以夺取萧淑妃之宠。只要皇帝冷落萧淑妃,自己就有把握重获君王心。武则天仅是先皇的侍妾,地位卑下,谅她入宫后也不致为患。话又说回来,先用她取代萧淑妃,再想办法除掉她,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处于和萧淑妃激烈矛盾中的王皇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柳氏,母亲也赞同。因为事大,她又找舅父柳奭商量。柳奭这时是兵部侍郎,后晋升为中书令,是宰相班子成员之一。柳奭听了王皇后和柳氏的计划后,也以为可行,而且强调武氏在朝中无任何依靠,将来或杀或逐都不是多么难的事。有了亲人的支持,王皇后便派人入感业寺,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等待受召入宫。随后她把自己的想法向李治说明,当然她隐瞒了自己的离间计划,只表示了自己的贤良德行,以博取君王的欢心。高宗李治满心欢喜,对皇后的态度也热情了许多。

王皇后的决定,从后来事态的发展来看,有开门揖盗的危险。但王皇后和她所信赖的顾问团当时是看不出来的。在她们看来,被迎回宫的只是一个处境不幸的人,武则天对他们只能有感激之情,不可能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自己的集团有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大到足以摧毁高宗皇帝的私情。

武则天见当今皇后让她蓄发准备再度入宫,心里既高兴又惊疑。从皇帝要接她回宫的为难表情和迟迟未动来看,应该是皇后的阻力最大,如今皇后主动要她入宫,绝不那么简单,其中必然潜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重大交易。

武则天又怎会不知,王皇后出身名门世家,而萧淑妃的出身也不微贱,不然早就淹没于后宫无数的嫔妃中去了,又怎能爬上仅次于皇后的淑妃地位,又怎能对王皇后构成重大威胁。

外廷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跟宫廷内王、萧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长孙无忌等外廷大臣与宫廷内的王皇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属于关陇集团。

既然现在有机会再度入宫,先不用多想,离开寺院后再相机而动。唐高宗在皇后的暗中支持之下将武则天带回宫中。这一年武则天二十七岁,唐高宗李治二十三岁。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是一次命运的大转机,终于可以结束自己地下情人的身份,正式成为高宗后宫中的一员。十四年前,武则天还只有十三周岁,还拥有大把的青春时光用来憧憬。可如今她再也不会让任何机会从自己指尖溜走,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女人输不起的年龄。

这时候谁也没有意识到,武则天的二次进宫,带来的却是大唐半个世纪的噩梦。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93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