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清朝原来是这样——六下江南那些事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0:58:50 0

乾隆皇帝终年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关于他的在位时的历史事件,无论是官方史籍,还是民间野史,都有许多记载。“六下江南”便是其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在各种史料记载中,对于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有颂扬他修堤筑堰、功泽千秋的,也有说他风流成性、迷恋在江南美景中的,总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事实上,乾隆皇帝最初决定南巡的时候,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清史纪事本末》中记载说,乾隆皇帝听说苏州景色美如天堂,便很想去江南巡游视察一番,于是便派大学士讷亲先去江南查看道路。

可惜的是,乾隆这次派错了人,因为讷亲是反对乾隆皇帝南巡的大臣之一。因此,当讷亲回来后,他在给乾隆回奏中说:“江南实在没什么好玩的,也就是苏州城外的虎丘还算得上是名胜,不过那实际上像一个大坟堆,臣在江南印象最深的是,苏州城里河道狭窄,每到中午,运输粪便的船只就拥挤在一起,臭不可闻,哪里有什么风景!”

乾隆皇帝听了讷亲的这番回奏,只好暂时打消了南巡的念头,等过了一段时间,乾隆才知道自己上了讷亲的当。

实际上,乾隆初年未能南巡,还有另外两个更关键的原因:一是,乾隆皇帝认为,南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典,如果当政初期就到江南游玩,对自己的名声没有好处,他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百姓中树立起贤明的形象,再巡幸江南。

二是,当时朝中管事的鄂尔泰、张廷玉等雍正遗诏中指定的辅政大臣,资历都很深,影响也很大,且凡事谨慎,为政清廉。乾隆皇帝如果提出南巡一事,这些辅政大臣肯定会抵制或反对。等到了乾隆十年(1745),鄂尔泰去世,又过了四年,张廷玉退休。这样,乾隆南巡基本上就没什么障碍了。

乾隆十四年,南巡时机成熟。乾隆皇帝迫不及待地实施南巡之议,经过两年的准备。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初八,乾隆皇帝开始了他一生当中的第一次江南之行,去了江苏淮安。

第一次南巡以后,乾隆皇帝还在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又进行了五次南巡。前四次南巡都打着奉太后巡幸的旗号进行的。三十年后,皇太后年纪大了,经受不住千里奔波的辛劳,南巡之事暂时停止。皇太后病逝后,乾隆皇帝又两次南巡,到此,六次南巡才最终结束。

乾隆皇帝的历次南巡,于正月十五前后出发,陆路经直隶、山东到江苏的清口渡黄河,乘船沿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苏州进入浙江境内,再由嘉兴、石门抵达杭州。回归时,绕道江宁(南京),祭明太祖陵、检阅部队,于四月下旬或五月初返京,到安佑宫行礼,回到圆明园。

在南巡中,确实发生了一些趣事。近代文人孙家振曾撰著了一部名为《退醒庐笔记》的书,这是一部记载清朝以至民国初期文坛掌故、坊间轶闻和社会风习的史料性笔札。这部书中曾记载:乾隆皇帝南巡到镇江,住在金山寺。相传有一日,一位方丈随同乾隆到江边散步,乾隆见江上舟楫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便戏问方丈:“你可知江上船有几艘?”方丈从容地答道:“两艘而已。”

乾隆笑道:“这江上舟楫来往如织,帆樯林立,怎么可能只有两艘?”

方丈又答道:“我只看见一艘为名,一艘为利,名利之外,并无他舟。”

乾隆听后,连声说好。而后,乾隆又见江边有卖竹篮的,就问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方丈说,这个东西是用来装东西的。乾隆也想学方丈玩禅机,便故意刁难说:“东西可装,南北就不能装吗?”

方丈道:“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木类金类之物,篮中是可以装的。南方丙丁属火,北方壬癸属水,竹篮不能装水火,是以把物件称为东西而非南北。”

乾隆点头称是,长了见识。说话间,走到寺庙外,乾隆一时手痒,爱到处题词的老毛病又犯了,便提出到照壁上给和尚们题一匾额。有大臣随后拟了“江天一览”四个字。乾隆一时眼花没看清楚,误以为是“江天一觉”,随即挥笔立就,群臣见后相顾愕然。这时,方丈出来打圆场,说:“红尘之中人苦于罔觉,果能览此江天,心头一觉,即佛氏所谓‘悟’一之旨也。好匾!好匾!”随后,方丈便让工匠镌刻挂上。据说,此匾至今仍在。

不过,一部叫《蛰存斋笔记》的书里,也记载了一个乾隆下江南时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将“江天一觉”,变成了“江天一监”。其中还多了个对诗的故事。故事还是说乾隆游镇江金山江天寺,乾隆和众臣游到山巅,突然诗兴大发。乾隆先吟首句:“长江好似砚池波。”大臣刘墉续道:“举起焦山当墨磨。”众人正在想第三句,和珅见山的东北角有个危塔孤悬山顶,受此启发,便续道:“宝塔七层堪作笔。”

续到这里,乾隆便指定皇子即后来的嘉庆来完成最后一句,嘉庆一时答不上来,纪晓岚当时正立于嘉庆的旁边,便偷偷告诉嘉庆一句:“青天能写几行多。”这句续得浑然天成,又和前面提到的文房四宝雅合,词意贯穿,信手拈来,如出一手。

乾隆得此佳句,非常开心,便说要在山顶留题。纪晓岚当即请求,用“江天一览”四个字,不料乾隆一时笔误,写成了“江天一监”。刘墉在一旁看见,便高声说:“览者,看也。”旁边的另一位大臣张玉书高声附和道:“正是。”

乾隆当即醒悟,便又在纸上写了个“览”字,而后将“监”字裁下。和尚们便建石亭于山巅,将此御书四字勒石竖于亭内,只可惜,后来太平天国军来的时候,将此石碑毁掉了。

另一本名为《南巡秘记补编》的书,还记录在乾隆下江南时,乾隆皇帝与纪晓岚的一段往事——

《南巡秘记补编》里说,乾隆皇帝对自己的江南巡游颇为自豪。有一次他偶入四库馆,和纪晓岚谈起天子巡狩的事情。纪晓岚是个书呆子,他对乾隆频繁南巡本就颇有微词,于是便乘机把三代之所巡狩的原因,以及必要性给乾隆讲述了一番。紧接着又说秦始皇游幸大可不必,至于后来的隋炀帝屡幸江都,明朝正德皇帝嬉戏南北,都不值得效仿。做皇帝的只有洗濯其心,用贤退不肖,天下自然大治,过多巡幸完全没有必要。

话不投机半句多,乾隆认为纪晓岚是在借古讽今,有意诽谤自己,他越听越火,等纪晓岚话音刚落,乾隆立刻变色,骂道:“你纪晓岚不过是个书生。还敢妄谈国事!朕不过觉得你文学尚优,这才让你领修《四库全书》,实际上不过是把你娼优养着罢了。你跟我谈什么国事?”

这下可好,纪晓岚“娼优大学士”的外号传遍朝野,弄得人人皆知。

纪晓岚深以为耻,心里气不过,便以自己年纪大了为由,请求辞职。乾隆不许,说,修《四库全书》的事情多得很,你怎么可以随便离职?何况你比朕还年轻许多,你还敢在朕面前言老,明明就是欺君。赶紧回去做好你的事情,别自己讨不痛快。

随后,乾隆又说,朕明年还要下江南,而且要把你一起带去,让你也看看民间的盛世气象,长长你的见识,不要老是书生意气,发些不着边际的议论。

纪晓岚被这么一吓,只得磕头而退,不敢争辩。

第二年,乾隆又跟纪晓岚说,朕这次南巡,本想带你一起去,但想想修《四库全书》的事情重要,要是你不在的话,恐怕会有所耽搁,这次你还是别去了。况且你现在读书虽然广博,但还没有道融会贯通的地步,过多阅历对你也无帮助,这事不如以后再说吧。你回去好好反省,现在你还需要洗心革面,尚未到粉墨登场之时。

纪晓岚心想,不带我去就算了,还无缘无故地挨了顿骂,从此便绝口不提南巡之事,即使是其他军国大事,也不再多言。可是,不知为何,乾隆临行之前,又把纪晓岚找来,说:这次还是把你带上,上次张廷玉等人阅召各地试卷,朕都不满意。这次把阅卷权授予你,你要好自为之,勿负朕意。

于是,纪晓岚便作为扈从人员参与这次南巡。

一行人到了扬州以后,乾隆整天跑到花街柳巷里风流快活,纪晓岚对同僚们说,这次我一定要皇上进谏,就算是触犯龙威,也不过是九泉之下和龙逢、比干相见,总比终身得一“娼优大学士”的名声要好。

说罢,纪晓岚便鼓起勇气进了乾隆的行宫,告诉太监说,自己有机要事面奏皇上。太监进去禀告后,没过多久就来告诉纪晓岚:皇上让你把试卷搁在某房,你现在可以到平山堂去看戏,不要在这里久混。

纪晓岚说,我这次并非是为了交试卷而来,而是有事要当面奏皇上。太监笑嘻嘻地朝纪晓岚挤眉弄眼,让他别坏了皇上的好事,也不肯再进去回复。纪晓岚催促太监取禀告,太监说,纪先生你省省吧,还是回去算了。皇上既然不想让先生多说,先生又何必在这里喋喋不休呢?先生既然以作文章为专职,文章以外何必旁及?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你若有诗文来,自当为你呈进。

纪晓岚听太监的话里颇有轻侮之意,又羞又恼,愤愤地说,我今天就不回去,一定要等到皇上出来面奏。太监一笑置之,也不管他。当时外面风大水寒,站得时间长了,纪晓岚被冻得手足俱冷,浑身上下直哆嗦,渐渐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另一个和他相熟的太监看见他的窘状,便过来婉言相劝,说皇上今日累了,谁来都不见。纪先生有事要奏,何不写个折子递进去。

纪晓岚没办法,只好向太监要了纸笔,写了个折子,大概意思是:陛下这次南巡,到各地查看民情,关系甚大。民间亲睹皇上威仪,也不是寻常游览可比。但皇上出京至此,贪图淫逸,惟漫游是好,娼优杂进,玩好毕陈,虽然天下太平不妨游玩一二,但宣淫都市恐怕会亵渎圣尊,希望陛下念创业之艰难,守安危之常戒,忧盛危明,以隋炀帝为前车之鉴,不至潜招奇祸。

太监收了纪晓岚的折子,笑道,纪先生不肯听我的话,非要无端挑起皇上之怒,我不过是多白跑一趟而已。你若想博以成名,其实大可不必,皇上有言,说朕观这些酸文人的话,和俳优之口没什么两样,可笑则笑,可斥则斥,也不必加罪。他们说的都是些迂腐故事,实在没有加罪的价值。你看,皇上都这么说了,纪先生何必多费笔墨,还不如多作几篇诗文,反可以博皇上之赏叹。

纪晓岚听出这话纯粹是讥讽,也无可奈何。

上折三天后,乾隆也没有理睬纪晓岚。纪晓岚正百无聊赖间,突然有旨宣召。纪晓岚以为乾隆严惩降至,好在自己有心理准备,便做出一副不怕死的样子,昂首而入。不料进去后,乾隆颇为和颜悦色,不等纪晓岚开口,乾隆便道,你的诗文之兴大好,所作也不差,朕知道你在旅途中还颇能用功,且无怨悱意,尚不失谨厚书生的本分。但此后要更为勤勉,不要随意做出位之言,以免自取其咎。

纪晓岚正要说,臣尚有奏。乾隆已令太监捧出试卷,命令道,这些试卷都归你评阅,赶紧拿回去,评好后明日交卷。

这之后,纪晓岚虽常入见,但无非是些科考阅卷之事,乾隆从不和他谈及其他。一日,乾隆游杭州西湖,让纪晓岚跟随左右。纪晓岚以为进谏的机会到了,不料刚一见面,乾隆便问《四库全书》中有某某书吗?连问了数十种,纪晓岚都一一作答。乾隆说,现有献书若干册,其中已收入者颇多,你看是兼收好呢,还是不收呢?纪晓岚说,最好是兼收,可备参校,接着又说,皇上嘉惠艺林,不如各缮数份,分别贮藏在东南各名胜处,以作为南巡的纪念。

乾隆笑道,你这句话,可谓是恰合职份,数年来也就这句可取。朕早有此意,即日就让东南大吏去挑选风景好一点的地方,为藏书之所,你回去好好好想个实行办法报上来。

纪晓岚领谕而退。乾隆目送纪晓岚走掉后,笑道,给你件事做,让你好好忙上一番,免得总在我面前聒噪。

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南巡是有很多愉快经历的。而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南巡江浙,对此乾隆羡慕不已。

然而,康熙皇帝下江南,不讲排场,每次“扈从者仅三百余人”。一路不设行宫,一切供应均由中央直接开支,严禁地方官借此扰民。他第一次南巡的时候,途中经过丹阳、常州、无锡、昼夜行船三百六十余里,一路上没有停留,也就没给地方上带来负担。而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要提前一年开始准备,指定一名亲王担任总理行营事务大臣,负责勘察路线,修桥补路,修葺名胜古迹,修建行宫等。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总共建造了三十余处行宫。除了带上皇太后、皇后、妃嫔外,还有大批的王公大臣、侍卫,每次都有两千多人。陆路上走,要用五六千匹马,水路上走要用一千多只船。六下江南,共花费了白银两千多万两。两淮盐商在乾隆南巡时都捐出巨款,他不但不拒绝,还是称赞他们,并加恩赏赐。各地官吏于是纷纷效仿,老百姓则叫苦连天。

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回来后,曾写下这样两句诗:“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足见他对江南的无限眷恋。但乾隆皇帝不知道的是,他的六下艰难,既靡费了巨量的金钱,又给当地的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73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