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清朝原来是这样——闭关锁国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0:58:08 0

乾隆二十二年(1757)十一月七日,时任闽浙总督杨应琚,收到乾隆的皇帝一纸诏书。诏书的大致意思是:让杨总督告诉英国人,以后只准在广东收泊交易,其他地方均不可。如果有人敢迎头而上来浙江宁波,那么怎么来的就给我怎么回去。

乾隆为什么要下这样一道令呢?往前看,类似的政策早在清朝初年就有过。当时朝廷为了围剿占据台湾的郑成功,对沿海百姓下了两道命令。第一条是“迁界”,就是限令直隶沿海南下到广东沿海一带居民,一律迁入距海岸线三十里外的地方居住。第二条是“禁海”,严令不许船舶下海经商,甚至连捕鱼也在限制之内。但是,清廷在给台湾郑氏造成经济困难的同时,也给沿海商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使得对外海上贸易几乎处在了停滞状态。

而到了1683年,台湾收复后,清廷随即允许沿海居民回迁,又开放海禁。时值英明的康熙在位,康熙皇帝为了尽快恢复海外贸易和加以有效管理,命令在广州、厦门、宁波和上海附近的云台山设立四处海关,定下规则,收缴课税。

这样,经过了雍正一朝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思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开放这些地方和外国人做生意?我们什么都有,还用得着这群鬼子吗?

而当乾隆皇帝向闽浙总督杨应琚发出谕旨的时候,停泊在定海的一艘英国船只主人火了,这个人名叫洪仁辉。洪仁辉是英国人,由于汉语讲得很好,英国东印度公司就让他在贸易活动中充当翻译。早在1755年4月,他就领着一艘商船到达定海,船上装了大量的银钱和酒,还装备了枪炮弹药。浙江官员非常欢迎他们,这样一来二往,洪仁辉先生就和浙江官员成了天下最好的合作伙伴。他在与中国做生意的过程中,的确捞到了不少好处。

洪仁辉听到乾隆的谕旨后,火气很大,浙江巡抚命令他立即离开宁波,或是回国,或是到广州。他却直往北来,一直到天津。于是,他创造了一个纪录——进入天津的第一个英国人。

他之所以要北上到天津,是想见乾隆皇帝。他想凭着自己对人权与民主的独到见解,来说服这个“天朝上国”的皇帝和自己的国家做生意。

然而,洪仁辉在天津被清朝官员阻挡,官员向他许诺说,一定将此事上告皇帝,请他原路返回。

洪仁辉只好返回广州,并且充满了幻想等着乾隆皇帝给他回信。到了广州的第二天,闽浙总督杨应琚召见洪仁辉。洪仁辉以为乾隆皇帝来信了,欢欢喜喜地跑进了总督府。但迎接他的却是流放澳门三年,剥夺终身来中国的权利。

最后,洪仁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判刑了。因为他违抗了乾隆皇帝的旨意去了天津。他被流放到了澳门,而整件事情并没有完。五年后,也就是1760年,乾隆发布了一道法令,从而彻底地将大清帝国的大门关上了。这项法令包括:1.外国必须在春节离开广州,撤到澳门,直至秋天;2.中国不得同外国人做生意,也不得为外国人服务,否则判流放罪;3.外国人不准学中文,他们只能同广州公行的翻译接触;4.任何外国商船在中国领水停泊期间船上都必须有中国官员;5.外国人不准携带武器,他们送寄信件都必须通过中国当局;6.外国人如和中国人发生纠纷将按中国法律处理。

从此,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而当时的西方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逐渐超越了盛极一时的大清王朝。

我们不妨看看,在乾隆执政的60年间,世界上主要发生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英国工业革命;第二件事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第三件事是法国大革命。这三件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英国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乾隆五十年(1785),英国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同年,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说明,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乾隆三十九年(177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乾隆四十八年(1783)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第一届美国国会在纽约召开。乾隆五十四年(1789),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乾隆五十六年(1791),美国通过《人权法案》。

法国大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法国举行三级会议,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了《人权宣言》;乾隆五十八年(179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而在西方世界发生了一系列划时代巨变时,大清王朝处于停滞状态。人们的思想被八股、“文字狱”所禁锢,资本主义萌芽被重农抑商的观念所压制。西方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清王朝的统治者不鼓励科技发明也就罢了,却将科技发明视为奇技淫巧,根本不屑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落后便成了必然的结果。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九月二十六日,英国以补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戛尔尼、斯当东为首的使团访问中国,历经9个月,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五月十四日抵达中国。此时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迫切需要开辟新市场。因此,此次出行的目的是要敲开清王朝的大门。

英国使团乘坐一艘有60门炮,名为“狮子”号的炮舰,以及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乘小船进入大沽,受到直隶总督的欢迎。乾隆皇帝接到英国使者来华“进贡”的奏报后,十分高兴,命人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英国使团到达北京之后,先在圆明园休息了几天,然后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皇帝的寿辰庆典。

清政府拟订了一套接待方案,却在礼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按照清王朝的规定,使者必须要行三跪九叩之礼。这种礼仪早在皇太极时期就有了,可谓是根深蒂固。1636年时,皇太极举行登基大典,朝鲜使臣在今天的沈阳参加大典,大家都行三跪九叩之礼,朝鲜使臣立而不跪。清朝的官员按着他们跪,他们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还是不跪。到后来,衣服都撕破了也没有跪下。大典之后,皇太极勃然大怒,就开始对朝鲜用兵。

在大清王朝的皇帝们看来,作为“天朝上国”,有责任和义务向下等的附庸国提供伦理道德、文明教化和政治统治。蛮夷走进中国的城门,向天朝进贡,并进行叩拜之礼是天经地义的。据史料记载,当时大清对外国使臣有这样的规矩:应在所乘坐的车船上悬挂旗帜,写上“某国贡使”的字样。使臣在觐见皇帝之后,应立即离京,不准任何形式与意义上的逗留。尤为重要的是,使臣见到皇帝或皇帝的代表时,必须行三拜九叩之礼。

这种规矩在步入19世纪后,已经显得非常可悲和可笑了。而在此之前,大清王朝的皇帝们并不觉得这是可笑的,反而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在雍正王朝时期,清朝政府派托时等人去圣彼得堡贺新沙皇即位。一行人临走之前,雍正皇帝嘱咐他们:我中国使臣无论出使何国,从无叩拜之礼。雍正的意思很明显,不许用三跪九叩之礼觐见俄国沙皇。雍正皇帝还叮嘱托时说,尽量不要面见沙皇,如果对方一定要见,只能“按拜见王爷之礼拜见贵汗”。

当时的俄国早与清王朝有来往,他们自然知道中国的礼仪。但是,他们并不懂得觐见之礼的问题。1731年1月9日,托时到皇宫递交公函后,向新即位的沙皇行一跪三叩首之礼。

在大清王朝的使臣看来,这种礼仪是对把俄国沙皇降格为大清朝的王爷一级,虽然俄国人并不会有同样的感觉,但雍正皇帝心里却是非常高兴的。

到了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庆典,清政府又要求英国使者行三拜九叩之礼。英国使团的使者代表马戛尔尼个性倔强,他希望作为第一个真正的外交官,迫使中国接受西方所谓的文明。为此,他与自负的清朝大臣为觐见皇帝的礼仪大起争执。马戛尔尼坚持欧洲的单屈膝礼。而清朝大臣一定要使者行三跪九叩之礼。最后,马戛尔尼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中国官员在英王画像前,行叩拜之礼,英国使者即向乾隆皇帝行叩拜之礼。

清朝的官员们觉得这个条件太可笑了,坚决不同意。最后,双方经过谈判,最终达成共识:八月初六,在万树园欢迎宴会上,行英式礼节;八月十三日,正是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行三拜九叩之礼。

《清史稿高宗纯皇帝本纪》记载:“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虽然不习惯叩头,一到皇帝面前,还是跪下去了。”

英国使臣不仅跪了,还敬献了各种礼品,共有19宗、590余件,有座钟、地球仪、望远镜、测报气象的仪器、手枪、步枪、榴弹炮等等。这些礼品代表了当时英国先进的科技,乾隆皇帝接过礼单,震惊之余让负责接待的官员有意向对方说明,他们所进贡的物品天朝也有。而后,清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赏赐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3000多件。

英国使团参加完庆典返京,马戛尔尼递送的表文,由在京的传教士翻译。英国要求派人常驻北京,乾隆皇帝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此时,乾隆皇帝意识到了英国使者来华是另有企图的,于是催令他们赶快启程回国。

马戛尔尼按临行前英王的训示,给乾隆皇帝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七条要求:

一、开放珠山(今舟山)、宁波、天津等口岸通商;二、允许英国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三、取消澳门和广州之间的转口税,或照1782年的税率减免;四、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五、在珠山附近划一个没有城寨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囤货;六、在广州附近划分一块地方,允许英国商人居住,并自由往返澳门;七、允许英国人在华自由传教。

乾隆皇帝愤然拒绝,并且在给英王的敕书中,逐条加以批驳。在乾隆皇帝的严谕督促下,马戛尔尼一行在钦差大臣松筠的护送下,于九月初三离京,并传令沿途地方提高警惕,以防英国人滋事。英国使团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9月6日到达两年前的始发地普利茅斯港,结束了访华之行。

马戛尔尼访华失败了,乾隆皇帝完全拒绝了英国的要求。而通过这次访华,马戛尔尼看出了清朝“纸老虎”的面目。乾隆皇帝的盲目自大,对西方情形的无知,闭关保守的对外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在后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两年后,也就是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使团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终于在英国军队的坚船利炮轰击下得到了。当然,这是后话,就在英国使者离开中国的两年后,也就是1796年,乾隆皇帝禅于嘉庆。关于乾隆皇帝“禅位”退位,还有一段内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73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