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夏商周原来是这样——成康之治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4:24:27 0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有一些规律可循。

一般说来,王朝的建立者都是雄才伟略之人,王朝初期十分强大。紧接着,经常会出现一个动荡期,主要是权力斗争引起的,能否顺利度过这个动荡期十分关键,过不了关就迅速没落。秦、西晋、隋等王朝都是在这个时期被整垮的。能挺得过去的王朝一般比较长命,社会走向安定,所谓的“治世”、“盛世”就出现了,这个时间段一般发生在王朝的早中期,很少出现在晚后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有周之成康之治、西汉之文景之治、东汉之明章之治、唐之贞观之治及开元盛世、清之康乾盛世等。

成康之治,乃是周成王与周康王之年代,这两位周王循先王之遗教,奋勉为政,于是“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当然,这两位王的事业,是周公旦打下的基础。在周公旦的铁腕之下,朝廷扫平“三监之乱”,避免了权力斗争的进一步加剧,同时征伐奄、徐戎、淮夷,使周王室对东方的控制力大大增强。周公旦还进一步削弱了殷商的势力,殷人主要被置于三地:宋、卫、成周,其中只有宋国是殷人治殷,其余两地全在周室的掌控之中。

西周帝国大厦的基石,与夏、商两代相比,更为稳固坚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广封亲族,以为周室屏藩。从周武王经周公旦到周成王,总计分封七十一国,其中姬姓国五十三国。也有另一种说法,称分封的诸侯之中,兄弟之国有十五国,同姓之国有四十国,总的来说,姬姓诸侯多达五十余个,这是没问题的。

在众诸侯国中,除了姜太公的齐国、伯禽的鲁国、召公奭的燕国、微子启的宋国、康叔的卫国之外,在周成王时,还分封了楚、晋两个诸侯,这两个诸侯到春秋时代成为南、北两大霸主。

楚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鬻(yù)熊,他曾经是周文王的手下,虽然谈不上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忠于职守,靠一个“勤”字也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鬻熊死得早,没能得到封赏。他的儿子熊丽与孙子熊狂都比较平淡。周成王亲政后,念及文王、武王创业之艰辛,没有众人扶助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新政府不能忘掉这些人的功劳,于是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丹阳,当时这里是南蛮地界,是为楚国。楚绎只是子爵,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算是低等的,级别不高。不过后来历代楚国君主发愤图强,终于将这个南方小国营造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晋的开国可以说是十分离奇。这个国家的出现,完全是一个意外,它只是游戏的产物。周武王去世后,西北的唐国爆发叛乱,很快被摄政者周公镇压下去。当时周成王还只是个小孩子,他与弟弟叔虞两人还未脱幼稚之气,在一次游戏之后,周成王拾起一片桐叶,用刀子裁成珪玉的形状,交给叔虞,开玩笑地说:“我用这个为信物来封你。”

过了一段时间,史官向周成王请求选择良辰吉日,分封叔虞。周成王说:“我只是跟他开玩笑的。”史官正色地说:“天子无戏言,话一出口史官就会记录下来的。”这是周朝的礼法制度,有点刻板,但是这句戏言却成真了。叔虞被封唐地,在黄河、汾河之东,方圆百里,这就是晋国的开端。当然,无论是周成王还是叔虞,都不会料想到晋国以后将成为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大诸侯国,甚至是周王室的保护人。

周成王虽然开拓不足,却算得上是守成的君王,他的修养不错,勤于政事。此时的周王国内政清明,外有众诸侯拱卫,日子太平,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周成王在位三十七年,扣除前七年周公摄政,他亲政的时间长达三十年。但他并不算长寿,死时才五十岁左右。

成王临死前,把太保召公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等人召来,连同其他文武官员,嘱咐他们说:“我的病情很严重,十分危险,已到了弥留之际,今天我要把遗言详细地告诉你们。先君文王、武王颁布法令教化民众,以敬畏之心身体力行,故而才能伐灭殷商,完成上天的使命。我即位的时候年幼无知,但我能敬畏天威,遵守文王、武王的训导,不敢放纵自己。现在我已经病重不起了,你们要仔细听我的交代,辅佐太子钊,克服种种困难。要怀柔远方之国,亲近邻近之国,安抚大大小小的诸侯。人的修养来自礼法,你们要尽心辅佐,莫让太子钊有逾越礼法的行为。”

交代完后事,第二天周成王便去世,太子姬钊接任王位,是为周康王。

周康王即位后,东西方诸侯都前来镐京朝见。新国王作一篇诰词以申戒诸侯,这篇诰词又称为《康王之诰》,收录在《尚书》。

康王对众诸侯说:“文、武两位先王能做到公平公正,信义昭于天下,故而有熊罴之士、忠心之臣捍卫王室。先王分封诸侯以作为王室的屏藩,是为了照顾我们这些子孙。你们的封国在王畿之外,内心却始终顾念着王室。要尽心辅佐王室,不要让我这个小子有辱先王之德。”

成康之治,颇为类似汉代的文景之治,鲜有创新之举,只是君主能约束自己的欲望,倡导节俭,不务奢华,任用贤臣,虚心纳谏。在古代,倘若能做到以上几点,也算得上是好君主了。只是权力越大,人越容易迷失在权力带来的种种享受之中,能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君王,如成王、康王等,算是凤毛麟角。

尽管成、康时代社会安定,外患仍然颇为严重,华夏之劲敌仍是鬼方。鬼方曾两次遭到华夏族的重创,一败于武丁大帝,再败于季历。鬼方之所以能重整旗鼓,实得益于周殷战争。殷商覆亡后,新兴的周王朝要解决的事情很多,无暇顾及这个老对手,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原本衰弱的鬼方又变得强壮。

是该出手了。

周王朝的军事力量是很强大的,周王室直属中央军有六个师(军)的兵力,按定制一个师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六个师便有七万五千人。除中央军之外,还有地方诸侯的武装,大诸侯国可拥有三个师(军),编制为三万七千五百人;中诸侯国可拥有两个师(军),共计二万五千人;小诸侯国可拥有一个师(军),共计一万二千五百人。其实这种规定,更多的是体现礼法秩序的精神,无论是中央或诸侯,平时不可能养着这么庞大的军队,只是遇有战争时,才会临时征集。倘若全国动员,则可以征集一支数十万的军队。

周康王二十五年,伐鬼方之役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次战争虽然没有很详细的记载,但规模肯定不小。鬼方又一次被打得晕头转向,死了四千八百人,被俘一万三千人,还有三个首领被生擒,同时大量的车牛马羊为周军所掳获。经此一役,鬼方一蹶不振,对周王国的威胁不复存在。这也是周康王时代最大规模的一次征伐。

一年后,周康王去世,其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

以《史记》的说法,周昭王“王道微缺”。此时帝国老臣们已经荡然无存,新一代生活于相对和平安定的年代,自然不如老一辈那么艰苦奋斗。尽管文王、武王、周公的训示仍被奉为圭臬,但帝国的整体道德水平已有所下滑。周昭王的生平,史书上轻描淡写,但他的死却十分离奇。

周昭王生平事迹中,最明确的一点便是他发动了对荆楚的战争。荆楚在周代时,乃南方蛮族聚集区,与淮夷、徐戎等蛮族一样,时而依附周室,时而叛乱,并不好治理。西周自武王开国后,武力一直十分强大。武王的武功自不必说,成王也颇有征伐,康王有伐鬼方之功。昭王自然不愿意落伍,北方的鬼方已不再是威胁,南方的荆楚诸夷却仍骚动不安。

据《竹书纪年》载,昭王十六年时,周王御驾亲征,渡过汉水,对荆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有些人认为这里的荆楚指的是楚国,其实不然。楚国是周王室所封之国,而且只是一个小国,自然不敢去背叛周室,这里的荆楚是泛指长江流域的中间地段。对精锐之周师来说,讨伐荆楚蛮族,自然是势如破竹。在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墙盘里有一段铭文,提到并肯定了周昭王南征荆楚之功。

三年后,即周昭王十九年,这位正值盛年的国王一心想建立更伟大的事业,他又一次率领六个军的兵力,二度南征。可是这一次,他却意外身亡。

这次远征本来是顺利的,周昭王带上两名心腹:一位是辛馀靡,又称为辛伯,他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另一位是祭公。问题出在回师途中,到汉水河畔时,周昭王在当地征用船夫与船只。当地人对周师频繁征伐深恶痛绝,便想出一个鬼点子。这个鬼点子不知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堪称一绝。他们在船上做了手脚,船的底板用胶粘上,称为“胶船”,使用的胶又是容易溶解于水中。也就是说,船底很容易开裂,特别是搭载的人越多,船体越受重,底板就越容易在压力的作用下破裂。

周昭王大意了,他根本没有派人去检查这些船有没有问题,这个疏忽导致了惨剧的发生。当“胶船”行至江中时,不堪受力的底板终于承受不住而爆裂开来,水很快涌入船舱,船只开始下沉。且不说周军多数士兵不懂水性,就算会游水,身上穿着笨重的甲衣,也施展不开。周昭王与祭公都不识水性,他的这艘船人员最多,又载了一些乱七八糟的重东西,沉得更快。很快,船身被水淹没,周昭王四肢在水里瞎扑腾,身强力壮的辛馀靡眼看周王有难,奋力向他游去。

倘若这场灾难是发生在湖里或池子里,周昭王尚有获救的机会。可是这江河啊,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流水很快把周昭王向下游方向卷去,辛馀靡使出吃奶的劲儿划向周王,好不容易追上,可是这时周昭王已经灌了一肚子水。等到划上岸后,天子已经不行了,他胸腔已经都进水了,救不活,两眼一翻,死了。这些船夫以智慧打败了强大的周军,周昭王淹死了,祭公淹死了,周军六个军的兵力也死了一大半。

这是周朝建立以来所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挫折。

在《史记》里,对周昭王之死写得十分简略:“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也。”就是说,昭王到南方巡视没回来,死在汉江之上,他的死讯并没有告丧于诸侯,这是因为朝廷要隐瞒死因。说到底,这种事情说出去,中央政府的威信将荡然无存。堂堂天子,居然被暗算,淹死在水里,死得也太窝囊了吧。可以说,自从黄帝以来,就没有哪个天子死得如此窝囊。

周昭王之死,加剧了中原华夏族与南方荆楚蛮族之间的矛盾,对以后的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受周王册封的楚国,由于受到南方蛮族文化的浸染,日益被中原华夏族视为异端。有趣的是,在周昭王死后三百年,这桩旧事还被重新提起。

那是在公元前656年,时间已经是春秋战国,正是齐桓公称霸的时代。当时齐桓公率领八个中原诸侯国,打算征伐南方强大的楚国。楚国特使见齐桓公说:“你们在北边,我们在南边,风马牛不相及,你们跑到这里来干什么?”齐国宰相管仲说了两个理由,其中一个很雷人:“昭王南征不复,寡人是问。”自从周公旦开始,齐国便拥有代天子征伐的大权,所以管仲便是拿周昭王之死来作为战争的借口,称军队前来是为了调查当年周昭王南征时死于汉水的原因。楚国特使当场被雷倒,这件事都过去三百多年了,居然还成为中原诸侯发动战争的借口,这也可以看出此乃是周王室一大伤心事。

国不可一日无主,尽管周室对周昭王之死表现得十分低调,立新君也是刻不容缓。周昭王之子姬满成为周朝的第五任君王,史称周穆王。他是周代一个非常特别的君主,充满了奇幻色彩。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神奇的天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32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