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夏商周原来是这样——从未来穿越到周朝?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4:24:17 0

周穆王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我们先来看看史料里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记录:“穆王东征天下二亿二千五百里,西征亿有九万里,南征亿有七百三里,北征二亿七里。”古代说的“征”,有时并不是征伐,而是“巡狩”,就是出行。

这位天子走南闯北,行程超过七亿里!

这是什么概念呢?地球赤道周长是八万里,相当于跑赤道九千圈。当然了,中国古代的“里”与现代的“里”在长度上是不同的,就算小一半吧,也跑赤道四千多圈,这有可能吗?

倘若上面的史料属实,那么只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有人从未来穿越到了周朝,带来了比飞机还快的飞行器;其二,周穆王懂得某种神秘的神游术。

是不是有人从未来穿越到周朝呢?这个我们不好说,未来的科学技术是否能穿越时空,谁也不知道,至少现在还未实现。在道家经典《列子》里有一篇《汤问》,写了周穆王时一个神奇的故事:有一个名叫偃师的工匠,制作了一个舞女机器人,跟真人一模一样,能唱歌、跳舞、说话。这科技水平比今天的机器人还要先进,与电影《终结者》中的机器人有得一拼。如果这是真事的话,那么这个偃师很可能就是从未来穿越到周朝的。如果偃师来自未来,他带着周穆王乘坐飞行器绕赤道四千多圈,这倒有点可能。

再说另一种情况,周穆王是不是懂得神游术呢?

我们再来看看《列子》里的另一个说法。

《列子》里面有一篇《周穆王》,说了下面这么一个故事:

据说在周穆王时,从西方来了一位术师,懂得幻化之术,相当厉害。他能出入水火,穿越金属石器,能倒转山川,能移动城市,还能悬浮于空中等,法术相当高超。按我的分析,这位术师应该是来自印度。这位神奇的术师邀周穆王一同出游,穆王拉着他的衣袖,腾空而上,直飞到天上宫殿,从天上俯瞰大地,觉得人世间十分渺小。后来周穆王想回去,术师推了他一把,他好像跌落到了虚空之中。等他清醒过来时,问周围的人说:“我刚才是从哪里来的呢?”侍者答说:“大王不过是在这里静静待了一会儿罢了。”周穆王十分不解,便请教幻化术师,术师答道:“我与大王只是精神出去玩罢了,形体何尝有过移动呢?”

这就是所谓的“神游太虚”,指精神逃离肉体束缚的一种状态。倘若以这种方式游七亿里之地,这倒是有可能的。这种幻化术存不存在呢?苹果教主乔布斯生平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这是印度瑜伽行者尤迦南达在1946年写的自传。在这本书里,他就写到了大量诸如此类的幻化术,与列子在《周穆王》中写到的十分相似。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对这种幻化术不了解,就否定其存在。

还是先把对穿越与神游的讨论放在一旁,回头说说周穆王的史事。

周代前几位君主,都可以算是明君,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西周民富国强,奢侈的观念抬头并不奇怪。周穆王即位当年,便在南郑修筑了一座华丽的宫殿,称为祇(zhī)宫,又称为离宫。此时社会安定,外患不多,周穆王倒是过得逍遥自在、舒舒服服的。过了几年,他又筑一座春宫,阔绰豪奢。想当年晋侯筑宫殿过于华美,受到周康王的点名批评,如今天子反倒整天忙着修宫殿。

作为一个天子,如果没有征服天下的感觉,毕竟只能算是个大富翁,无法让他体会到征服者的快感。再说了,前几代君王都有征伐之功,周穆王也不想错过建立伟大功业的机会。此时一个目标出现了:犬戎。

犬戎是戎人的一支,鬼方也是戎人的一支,因此鬼方有时也称为“鬼戎”。古时中国把四面的异族笼统称为“戎”、“狄”、“夷”、“蛮”,分布大体上是西戎、北狄、东夷、南蛮,但不是固定的。戎、狄一般是游牧民族,除分布西部、北部之外,在中原一些山区也有分布,称为山戎,势力与华夏族犬牙交错。“夷”在汉语中有“平坦”的意思,夷人就是分布于东部平原地区的民族部落。蛮人主要是南方丘陵地区诸部落,又称为群蛮。

我们把这四个字拆解一下,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

“戎”由一个“人”字与一个“戈”字组成,意为人肩上扛着一把大戈,注意哦,这把戈甚至比人还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戎人是非常厉害,非常崇尚武力。因此,华夏族兴起后,戎人是最强大的对手,一直到春秋战国都是如此。

“狄”字由“犭”与“火”构成,“犭”是兽,有兽有火,这是游牧民族狩猎的写照,正如宋代词人张孝祥所写“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把词中“猎”与“火”两字组合起来,岂不是“狄”字吗?因此古代的象形字是很形象的。

再看看“夷”字,拆解为“大”与“弓”两字,可以理解为背着大弓的人;“大”字又可拆为“一”和“人”,也可说是背着一张弓的人,这同样是尚武的象征。“蛮”字上面是山峦,下面是大虫,山峦之中猛虎出没,这是南方丘陵地带的写照。从文字取义来看,“戎”与“夷”相近,人或扛戈或持弓;“狄”与“蛮”相近,都有猛兽大虫出现。这是古代对四境少数民族的笼统概括,中国的文字是很有味道的,须细细体会。

周文王(西伯)姬发曾经讨伐过犬戎。当时西北方诸戎人部落中,鬼戎最强,犬戎尚弱小。西周初期,犬戎时不时向周朝廷进贡,讨好王室。周康王发动驱逐鬼方的战役后,鬼方被打败,只得向北迁徙,犬戎乘虚而入,抢占地盘,及至穆王,其势力已经颇为强大了。

这时犬戎仍然对周王室毕恭毕敬,没有实质的军事威胁,也没有扰乱破坏边境,但周穆王认为戎狄狼子野心,与其坐待他们变得强大,不如先下手为强。

征伐犬戎的计划很快提到议事日程,然而此计划遭到一些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时任卿士的祭公谋父反对说:“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也。”周代的政策,对远方之异族,以怀柔政策为主,强调“以德服人”。然而观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诸人,并非只是“耀德不观兵”,而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原则,既强调道义,同时也凭恃武力。

周穆王十二年,天子亲自率领六师征伐犬戎,大获全胜,掳获五位名王,得四白鹿、四白狼。什么是“四白鹿”、“四白狼”呢?有人认为,白鹿、白狼并不是指动物,而是指犬戎的部落,其部众成为周军的俘虏。周穆王把这些犬戎人安置于太原,这里的太原并非今天山西太原,而是位于甘肃境内。

这次胜利大大刺激了周穆王开拓万里的雄心。第二年(周穆王十三年),他又一次发动西征,一直攻至三危山(甘肃敦煌东南)。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周穆王踌躇满志之时,一匹快马从首都宗周(即镐京)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东部徐国作乱,率九夷围攻宗周,都城形势严峻。

徐国究竟有何本事,居然敢于进攻周都呢?

徐国乃是徐戎所建之国。商周时戎人主要分布于西部,不过在北部、东部也有其势力,徐戎就是东部的一个戎人部落。“三监之乱”时,徐戎会同淮夷、奄国等,为管叔鲜、武庚等人造反呐喊助威。岂料管叔鲜等人只不过是泥菩萨,还没过河就沉了。周公旦毫不客气,在扫灭“三监”后,马不停蹄地扫荡东部,灭掉淮夷、徐戎的十七个部落。其余部落或诸侯当然识相地乖乖投降,徐国便是其中一个诸侯。徐国在五等爵位中,与楚国一样,都是属于子爵,因此其国君又称为徐子。

到了周穆王时,徐国在东方变得强大起来,其国君单名一个字“诞”,称为徐子诞。徐子诞估计是深受中原文明的影响,对西周的兴起有一番研究。为什么西周能够降服、号令百千诸侯呢?他研究的结果是:行仁义,仁义无敌。于是他开始效法商汤、文王、武王的做法,估计是在国内外“阴行善”,果不其然,周边不少部落都前来归顺他。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徐子诞的声誉日隆,国家也越发强大。

周穆王六年,徐子诞前往周都镐京,朝见天子。天子龙颜大悦,表扬了他在东部所做的突出贡献,封他为侯伯,就是一方诸侯之长,实际上就是东方霸主。这么一来,徐子诞的势力扩张得更加厉害,他控制了淮水、泗水一带方圆五百里的地盘,有三十六国(其实就是部落,夏商周时都统称为国)都听他的命令。

徐子诞自恃实力不弱,遂公然举起王旗。他不知从哪里弄了一张朱弓彤矢,把它当作吉祥物,认为天降祥瑞,是要让他当天子,于是自称为“徐偃王”,摆出与周王分庭抗礼之势。以史书的说法,叫“欲霸上国”,就是想与周王国争雄斗霸。当徐偃王打听到周穆王率领六师西征时,他认为机会成熟了,于是动员手下的喽啰国,奔袭周都镐京。这些喽啰国多是夷族部落,故而称为“九夷”,这里“九”只是虚指,并非实指九个部落。

西周王畿之地,精锐六师悉数在外,城内只有少数守备部队,面对徐偃王的突袭,国人大震,形势岌岌可危。这时早有快马飞驰西去,追上西征大军,向周穆王汇报都城遭袭的消息。周穆王当机立断,命令大军停止西行,即刻返回京城。他自己则一马当先,狂奔回镐京。

据说周穆王有两辆超级马车,每辆马车配有四匹最上等的马匹。主马车所配的四匹宝马分别是:骅骝(liú)、绿耳、赤骥、白牺,副马车配备的四匹宝马是:渠黄、逾轮、盗骊、山子。这两辆马车,可日行千里,为周穆王驾驭的车手名为造父。

造父是当时天下最好的车手,他生活在周穆王时代可谓是幸运,因为这位天子不喜欢待在王宫,要么出门游玩,要么东征西讨,造父精湛的驾驭技术便有了用武之地,因而深受周穆王的信任。如今周都镐京形势危急,周穆王归心似箭,这也给了造父施展本事的良机,他从容驾车,四匹骏马狂奔却能协调一致,车速超快却不至于失控。他上演了一出“速度与激情”的好戏,仅仅用了一天的工夫,便安全地把周穆王送至镐京。

天子及时返回,给首都全体军民吃下一粒定心丸。此时六个师的大军也正在返途,几天后就能到达。镐京有高大的城墙,要守个三五天不在话下,附近的诸侯也正向首都驰援。徐偃王见状,情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破镐京,周穆王的及时返京,让他的偷袭计划破产,只能悻悻退兵,否则腹背受敌,就死得很难看了。

为了表彰造父的出色表现,周穆王把赵城赏赐给他。

无论是周穆王或是造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的赏赐,对后世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个影响,造父成了赵氏的始祖,赵氏在战国时代建立了赵国;第二个影响,造父得周王厚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亲族受益,后来侄孙非子受封于秦,成为秦国的先祖。战国时代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秦国与赵国——其家族发迹史,都可以上溯到造父,两族本是同源,数百年后却成为你死我活的死对头。

关于造父,这里再扯一个事,为什么他的驾车本领那么高超呢?

造父学习驾车术,有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他的老师名叫泰豆氏,是一位驾车高手。造父想拜泰豆氏为师,就报名进了他的驾校。造父待了三年,每天挑水砍柴,这位老师的架子却大得很,什么驾驭术也不曾教。别的学徒受不了都逃了,造父留了下来,他毫不气馁,仍然恭恭敬敬地侍奉老师。泰豆氏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终于开始教他驾车技术。老师的教学果然与众不同,首先不是学驾车,而是走木桩,这有点类似武林高手练的梅花桩。为什么先练走木桩呢?我想主要是练习身体的平衡能力。马车是马拉的,不如汽车平稳,何况古代的道路也绝不比今天平坦。造父果然天赋极高,基本功相当扎实,仅仅用三天时间就在木桩上如履平地,令师父大为赞叹。造父勤奋好学,又有泰豆氏的悉心教导,驾车术越来越好,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天下第一御车高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31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